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仍是個謎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研究人員考古發現的洞熊頭骨比現有棕熊頭骨大很多 圖片來源: 《科學進展》網站

大部分人可能聽說過冰河時期驚心動魄的滅絕事件中,亞歐大陸猛獁長毛象、披毛犀、大角鹿等巨型動物群的消亡事件,但對體寬1.7米、身長3.5米、體重超過一噸的洞熊卻不一定很熟悉。

洞熊(學名Ursus spelaeus)是一種在更新世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的熊,約2萬年前滅絕,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發現,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幾乎都發現過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在我國北京周口店也曾有發現,它與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的兩大巨熊。

洞熊到底吃素還是肉食動物,這種龐然大物的「食譜」與其滅絕有什麼關係,科學界卻一直眾說紛紜。在近40年間,通過對洞熊骨骼中氮-15水平的研究,有科學家認為它們嗜好嫩草、草根、草莓類植物,是食草動物;也有科學家認為,它們也會獵食一些動物,甚至包括當時的人類,應該是肉食動物。近日,著名國際期刊《科學進展》發表論文稱,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對洞熊飲食習慣給出了生物力學解釋,通過咀嚼運動與頭骨發育的關係,提出了「咀嚼導致鼻竇等系統功能退化,進而讓頭骨變小,可能導致洞熊滅絕」的全新觀點。

觀點一 因氣溫下降導致植物枯萎而餓死

3年前,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內藤佑一研究發現,洞熊骨骼中氮-15含量較低,擁有強壯的頜骨、大而平的牙齒,居住地周圍只生長密集的植被。這一切都表明,洞熊是草食動物。而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正是洞熊在2萬多年前滅絕的原因。

那時,氣溫急劇下降,植被大面積枯萎,使洞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學者的研究認為,由於洞熊的食物非常單一,為了滿足身體所需,它必須大量進食。與每天必須飽餐40公斤竹子的熊貓相比,洞熊的食量有過之而無不及,營養轉化率非常低。但相反,棕熊是一種雜食動物,骨頭內氮含量較高,它們的食譜包涵水果、蜂蜜、魚等,豐富的飲食結構使它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強,從而能廣泛分布。這一觀點也得到廣泛認同。

觀點二 為爭奪洞穴與人類火拼被趕盡殺絕

在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山脈,科學家們發現的洞熊骨頭表明,洞熊完全不是人們之前想像的溫和模樣,它們擁有巨大的牙齒、剃刀般鋒利的巨爪,是一種性情非常兇猛的食肉動物,甚至還吃人。科學家們通過分析近年在此山脈西南角發現的洞熊骨頭的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洞熊體內的氮-15含量很多,超過眾多食草動物。這表明這些洞熊個體是吃肉的,是典型的肉食動物,它們不僅與人類爭奪洞穴,還捕食土狼、灰狼、洞獅和魚。

2019年12月,《科學報告》雜誌發表了歐洲科學家的一項演化學研究報告稱,洞熊種群大約從4萬年前開始急劇減少,這個時間點早於氣候變冷時期,而與現代人類在歐洲擴散的時間重合。寒冷氣候以及之後的植物來源食物減少,可能導致洞熊種群分散成不同的亞種群,這些亞種群生活在氣候較為溫和且植物豐富多樣的小型棲息地。人類包括捕獵在內的各種行為,可能打斷了這些亞種群之間的聯繫,從而在洞熊的滅絕中發揮了決定性影響。

與此相映襯的觀點早已出現在2008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誌上,一個由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公布了他們的發現——洞熊是人類祖先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人類祖先憑藉著智慧,破壞了這些兇猛動物的居住環境,將它們逐出洞穴,趕往深山。有證據表明,一些洞穴曾經被古人類和洞熊類交替佔領過。並由此推測,當時人類趁洞熊冬眠期間,殺死或趕走那些萎靡不振的熊類;而春季到後,冬眠甦醒、腹中飢餓的洞熊又會襲擊人類並奪回洞穴。這樣周而往復的火拼,智力稍強的人類最終奪取了洞穴,並將它們趕盡殺絕。

最新觀點 咀嚼能力變弱不能吃肉而「長睡不醒」

而法國和比利時研究人員則通過分析洞熊的牙齒發現,洞熊是一種雜食動物,相對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在進食過程中,會在體內不斷積累更多的氮。再者,黑熊和棕熊都是雜食動物,這表明,儘管洞熊大多數情況下可能以草食為主,但有時候它們也會嘗嘗葷腥。

德國波茨坦大學的阿克塞爾·巴洛等人曾分析過4隻生活在7.1萬年至3.4萬年前的洞熊基因組序列, 並將其與其它動物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還對其牙釉上的劃痕和斑點進行了分析,以判斷其食物構成。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介紹,他們發現洞熊並不是吃素的,在進入冬眠之前,洞熊的食物種類可謂豐富多彩,其中包括禽類和哺乳動物、無脊椎動物、種子以及各類乾果和鮮果。它也會像絕大多數的雜食動物一樣,在儲存了足夠的能量後才會進入冬眠。

《科學進展》發表的最新觀點認為,洞熊滅絕的原因,並不是與人類的競爭,而是因為洞熊鼻子進化出特殊結構。來自西班牙馬拉加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計算機模擬分析了洞熊的進食情景,以確定在植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洞熊可否有效地調整它們的飲食,從而解釋歐洲洞熊為何在氣候變化時期滅絕。

研究團隊掃描了4隻洞熊和8隻現生棕熊的頭骨,比對發現洞熊的鼻竇出奇地大,而鼻竇直接影響了咀嚼方式、力度和幅度。因鼻竇變大,洞熊面顱骨和頭蓋骨出現變形,原本圓形的頭頂變得扁平,而且不斷向後延伸,犬齒、門齒的咬合力也因此變弱。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無法使用門齒和犬齒將肉食撕裂食用,只能依靠臼齒將植物研磨碎吞咽。因此當草不夠吃的時候,它們也就無法轉而以肉類為食。

洞熊為何會演化出大鼻竇?在寒冷的冰期,洞熊一年中冬眠的時間要長於其它熊科動物,大鼻竇有助於降低冬眠時的消耗。鼻竇是顱骨內的空腔,一共有四對,左右對稱,可以對吸入鼻腔空氣的溫度和溼度進行調節,這對洞熊冬眠非常重要。

論文作者之一的西班牙馬拉加大學古生物學家亞歷杭德羅·佩雷斯·拉莫斯解釋稱,為了適應環境,洞熊演化出了大鼻竇。有了大鼻竇,它們就能在寒冬裡通過冬眠減少能量消耗,從而渡過食物供給不足的冬天。但也是因為有了大鼻竇,它們的咀嚼能力受到影響,只能以草為食,根本吃不了肉。當植被因為寒冷而無法生長時,洞熊無法通過改變飲食來維繫生存,尤其是在冬眠前,因未能攝入足夠的能量,很可能因此耗盡脂肪而「長睡不醒」,最後導致整個物種的滅絕。

當然,關於洞熊的鼻竇結構,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據。相信隨著科學家們掌握的科學發現越來越多,洞熊到底是素食動物還是雜食動物,以及洞熊滅絕之謎最終將大白於天下。(記者 趙漢斌)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 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仍是個謎
    來源標題: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仍是個謎 大部分人可能聽說過冰河時期驚心動魄的滅絕事件中,亞歐大陸猛獁長毛象、披毛犀、大角鹿等巨型動物群的消亡事件,但對體寬1.7米、身長3.5米、體重超過一噸的洞熊卻不一定很熟悉。
  • 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是個謎
    原標題: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是個謎大部分人可能聽說過冰河時期驚心動魄的滅絕事件中,亞歐大陸猛獁長毛象、披毛犀、大角鹿等巨型動物群的消亡事件,但對體寬1.7米、身長3.5米、體重超過一噸的洞熊卻不一定很熟悉。
  • 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這種動物的「食譜」太謎了
    洞熊(學名Ursus spelaeus)是一種在更新世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的熊,約2萬年前滅絕,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發現,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幾乎都發現過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在我國北京周口店也曾有發現,它與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的兩大巨熊。
  • 北京周口店發現洞熊骸骨,最重達1噸,站立起來有一層樓高
    01洞熊不只存在於歐洲,在中國也出現過 洞熊作為一種兇猛無比的史前巨獸鼻竇是顱骨內的空腔,一共有4對,左右對稱,大鼻竇可以隨時調節吸入鼻腔空氣的溫度和溼度,有助於降低洞熊冬眠時的能量消耗。 洞熊咀嚼用的前臼齒變得特別大,還布滿了瘤狀突起,切肉用的裂齒卻不再鋒利;不過,洞熊還保留著粗大的犬齒。
  • 史前巨獸猛獁象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阿諾德 在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還未完全主宰地球,和人類一起主宰地球的是各種史前巨獸,比如:劍齒虎,洞獅,洞熊,猛獁象等。然而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都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 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是人類,但現在科學界認為,我們錯怪人類了,有一些動物的滅絕其實並不是人類直接造成的,比如:猛獁象。
  • 5大史前龐然巨獸,史前最大的哺乳動物曾出現在中國
    蒙古安氏中獸,是近代科學家所發現到的又一大型肉食性哺乳動物,在大約三千多萬年前這種頂尖的掠食者就生存在中國,而且它們的身形與現代的亞洲象相差無幾,依靠著自身長達近一米的深淵大嘴統治著史前亞洲大陸。洞熊,這種大型的熊科動物在更新世時期主要活躍在亞歐大陸,約距今兩萬多年前走向滅絕,人們經常在洞穴之中發現到洞熊的骨骼,因而它被人稱為洞熊。相比現代最大的熊科動物,洞熊還要大上百分之三十左右。
  • 俄羅斯發現首個滅絕洞熊殘骸,距今3.9萬年,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據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9月12日報導,在俄羅斯北極雅庫特(Yakutia)大陸上,當地馴鹿牧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已滅絕成年洞熊殘骸,科學家稱這一發現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義,他們有望獲得洞熊的DNA以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分析。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在密蘇裡州的一個史前洞穴裡發現了4.6米高的抓痕,據專家分析這是一隻站起來足有3.7米高的巨型短面熊留下的。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也是當時北美佔優勢的熊類。同位素分析顯示這是一種高度食肉的熊類,可以憑力量放倒美國乳齒象等大型獵物,其大長腿使其能以50-70公裡/小時的高速飛奔,是北美大地上的頂級捕食者。
  • 3種雖然已經滅絕,但是有希望復活的遠古巨獸!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5億年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地球上誕生過很多的生物,不過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生物,絕大部分都滅絕了,它們死後,屍體被埋入了泥土裡,形成了化石,在多年以後,被人類發現,人類可以通過這些化石,可以大概了解到這些史前巨獸 ,生前的形態,還有生活習性,甚至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史前巨獸,甚至還有復活的可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3種可能復活的遠古巨獸
  • 已經滅絕的史前巨獸:洞獅
    史前巨獸:洞獅科學分類:食肉目,貓科,豹屬,獅種身高體重:體長約3.5米,體重270~350千克體型特徵:體型類似於今天的獅子,但是比獅子大,腦袋巨大,身體強壯生存時期:更新世(洞獅則比有測量數據的野生獅子要大些,身長超過2米,肩高1.2米,體重在270~350千克。雖然在體長、肩高上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但是洞獅比今天的獅子要強壯得多。從外形上看,洞獅與獅子很像,它們長著一個40多釐米長的寬大腦袋,一對大眼炯炯有神。洞獅的口中有一對長達12.7釐米的長牙,這是它們最恐怖的武器,當長牙刺入獵物的喉嚨時,任何動物都會很快斃命。
  • 揭秘史前最危險的十大巨獸 霸王龍竟然才第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史前最危險的十大巨獸 霸王龍竟然才第五 說到巨獸,大家或許以為現當代不存在,就很多都是虛幻的,都是為了製作博眼球,但經過科學家,考古學家的探索發現,很多的巨獸都是確實存在過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史前十大巨獸的排行,可不只是你們聽說
  • 新研究: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或因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
    澳大利亞多種巨型動物為何在4萬年前滅絕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澳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說,導致巨型動物滅絕最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此前有觀點認為巨型動物滅絕是人類過度狩獵造成的,且發生在人類抵達澳大利亞大陸後不久。但這項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領導的研究結果顯示,水資源減少、乾旱加劇、火災增加以及植被變化等最終導致袋獅、巨型史前袋鼠等至少13種遠古巨獸滅絕。
  • 史前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它們曾經統治地球多達1.5億年,到侏羅紀時期儼然已經成為動物界的霸主,可是這種神奇的動物卻突然銷聲匿跡了,它們是因為某種未知的厄運而滅絕的嗎?火山爆發引起氣候的變化而導致恐龍滅絕的猜想。恐龍滅絕之謎,龐大的恐龍家族是怎樣滅絕的?學者們通過長期的深入研究,提出小行星撞擊說,氣候變化說,優勝劣汰說,生物周期性滅絕說及新星爆炸說等多種假說來解釋這個問題,有一種觀點甚至認為,恐龍的滅絕和一顆大隕星有關。
  • 同樣是史前巨獸,為什麼鱷魚存活到了現在,而恐龍卻滅絕?
    在自然界的進化史中,很多史前生物都只留下了一抹傳奇的色彩,退出了歷史舞臺。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恐龍,它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卻慘遭滅絕。其實與恐龍同時代的史前生物還有鱷魚,鱷魚是怎麼戰勝了恐龍,生存到了現在呢?鱷魚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它們的祖先生活在2億多年前,一種名為「帝鱷」的鱷魚。
  • 10大史前巨獸,每一個都超乎想像,最後一個更是無敵
    我們的星球已經存在幾十億年,它見證了很多生物從無到有,然後又逐一滅絕。在最開始的時候,生物的體型都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在這裡稱他們為史前巨獸。它們生性兇猛,殘忍可怕,如果它們沒有滅絕,或許也不會有人類產生。今天我們就說一下,十大史前巨獸。第十,泰坦巨蟒。
  • 史前五大頂尖掠食者,其中一種曾生存在35萬年前的中國
    美洲擬獅,冰河時期的頂尖掠食者之一,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體重約達半噸重,在當時主要獵殺大型野牛為食物,直到後來因為急劇變化的氣候環境以及食物匱乏等因素才最終走向滅絕。巨鬣狗,史前大型犬科物種,是現代鬣狗的四倍之大。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生活中出現過許多玄幻的詞語,例如死而復生、長生不老等等,這些皆與自然規律相悖。任何生物生存在地球上,都該遵循自然界中的規律,一旦違背,下場都格外悽慘。
  • 它被稱為史前巨獸,比恐龍還要「恐怖」,為何能存活至今?
    人類還未誕生之前,地球上被各種巨大的生物所霸佔,像恐龍、鱷魚、鯊魚等等,陸地有恐龍,空中有飛龍,海洋中有鯊魚,它們憑藉自身優勢在地球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甚至當時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可以與它們抗衡,像恐龍在地球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是它的天敵,除了恐龍以外還有一種史前怪獸叫做鱷魚,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鱷魚能夠戰勝恐龍,在地球上生存至今呢?
  •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史前第一可怕巨獸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都知道,遠古時期的地球出現過很多體型巨大的生物,而史前海洋更是如此,像蛇頸龍、上龍、魚龍這些動物都非常強大,它們作為大型食肉動物,性格非常兇猛,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它們,而是比它們厲害很多的史前海洋巨獸。
  • 十種史前海洋巨獸
    現代雖然還有很多海洋巨獸,但是遠沒有史前海洋巨獸那麼恐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史前十大海洋巨獸,皆是頂級掠食者。太陸鯊長相比較奇葩,下顎的牙齒約有180多顆,每個單齒由根部上直立的三角形冠組成,可以說是最神秘的史前海洋巨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