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典傳統樂器魅力何在?

2020-12-15 東洋進學

日本歌曲,無論是民歌還是現代流行樂,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都不可小覷。日本傳統歌曲中的配樂,大都有中國唐風的味道,是由於日本很多傳統樂器來源於中國。

雖說日本不長於樂器,但卻善於聲樂。日本將非本土的樂器進行加工改良,使其作為獨特的傳統樂器留存至今。

在日本,民族音樂被稱為「邦樂」,傳統民族樂器被稱為「邦樂器」或「和樂器」。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日本的樂器可以大致分為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和彈奏樂器。

接下來,東進君為大家介紹一下三類樂器的代表樂器吧。

01

三味線

彈奏樂器代表

三味線(しゃみせん)是一種日本的弦樂器,起源於中國的三弦。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年)末,三弦經琉球王國(現在的衝繩)傳入後產生了早期的衝繩「三線」,之後傳到日本本土,逐漸成形。

三味線由細長的琴杆、四方形的音箱及「天神」(纏弦的部分)三部分組成。一般用絲做弦,也有用尼龍材料的。

在演奏時,演奏者還需要用到銀杏葉狀的撥子,低級一些撥子由塑料做成,高級的則用象牙等材料製成。具體大小形狀根據流派、音樂及演奏者的習慣不盡相同。

作為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有著極高的地位,亦有著很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不少新民樂主義者嘗試將其現代化,如「吉田兄弟」就創作出很多現代曲目。如Re JapanEsque等歌曲被大眾所熟知並熱愛。

在ACG領域,三味線的使用也十分廣泛。比如將三味線樂器形象插入到動畫或遊戲中,又或者借動漫人物演繹三味線,如《銀魂》中,「高杉晉助」和「河上萬齊」彈的便是三味線。

早年大火的NHK大河劇《風林火山》的片尾曲「風林火山~月冴ゆ夜~」就是由三味線演奏,由千住明編曲,著名的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進行演奏。

前一部分平緩鋪敘,緊接著就是一段急促而密集的撥弦聲,大氣磅礴,將三味線的暴烈之美呈現到極致。

02

尺八

吹奏樂器代表

尺八(しゃくはち),由竹子根部製成的管狀樂器,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由中國南宋時期傳至日本發展至今,成為日本傳統樂器的代表。

尺八的製作工藝十分嚴格,吹口須在竹節上,開指孔不能打在竹節上,下面要有喇叭狀竹根的出口,選材十分不易。其技巧複雜,音樂獨特而有古味。

尺八於江戶時代得以成型。最初,它是被作為一種法器來演奏佛教音樂。明治時代之後,尺八開始廣泛普及。

從此,尺八在日本紮下了根,並伴隨著越來越多新一代尺八演奏者的出現,又開始走入流行文化的視野,傳回中國,走向世界,綻放出新的光彩。

小湊昭尚、佐藤康夫等作為民謠尺八的代表人物,通過演奏讓尺八始終活躍在音樂舞臺上,其中佐藤康夫為歌舞伎《陰陽師》創作的「夜明」受到了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03

太鼓

打擊樂器代表

太鼓是日本代表性樂器,起源也沒法考究,普遍認為起源於中國。中國的音樂文化在隋唐時傳入日本後,作為節奏樂器的鼓也隨之來到了日本。

太鼓形狀大小不一,形狀跟啤酒桶相似。不同的太鼓形狀與音色也各不相同。太鼓的鼓身通常為木質,兩面蒙著牛皮,直徑有從30釐米到超過1米的各種大小類型。

太鼓與日本傳統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在古代,日本人用太鼓來驅趕病魔,太鼓聲音磅礴,震撼人心,因此太鼓也被用來迎神、祈福。不論是宮廷、戰爭、歌舞能劇中都有太鼓的影子。

在日本宗教中,太鼓則是佛的音樂。單獨鼓這種樂器,喜歡聽的人不多,而且鼓多用於伴奏之用,就是伴隨著人聲吆喝和吶喊。

黑澤明執導的電影《七武士》中,開篇的太鼓鼓點堪稱經典,給人亢奮、激動、期待之感,奠定了全片的基調;以太鼓的深沉音色構成的打擊樂,更是為武士們刀光劍影的殺陣場面營造了極好的效果;結尾處農民在田間勞作的場面,也有太鼓加持,起到了渲染情緒的作用。

日本的傳統樂器各有特色,要獨立學習演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本音樂院校眾多,有意向赴日深造的同學請關注東洋進學研究中心哦~

相關焦點

  • 《閃光少女》: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的碰撞;感受、傳承文化魅力
    雖然這部影片的製作和創作層面還不夠優秀,但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閃光之處,片中民樂與西洋樂多次碰撞的橋段讓人震撼,同時勾起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故事發生在一個音樂學院,這個音樂學院推崇西洋樂器,對民樂極為不重視,總是差別對待。因此,學生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與隔閡,學校便用一道鐵門將民族樂學生隔開,防止他們打擾西洋樂學生學習。
  • 風靡日本的傳統樂器,確實中國發明創造的?
    最早知道尺八,是從張藝謀的電影《十面埋伏》了解到的,當時感覺這個日本樂器挺好玩的,蒼涼遼闊,意境悠遠。後來慢慢的才知道,原來這麼牛逼的樂器,竟然是中國的古老樂器。《尺八·一聲一世》,記錄片通過一些和尺八有生命聯繫的人的故事,講述了尺八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對尺八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也讓我們對文化傳承有了更多的信心。
  • 西藏傳統樂器——扎木念
    久經歲月沉澱的傳統樂器就好比是一根金線,將一個個符號串聯,讓人在其中可以體味到傳統文化的韻味,感受到古老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  藏族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彈撥樂器有扎木念、揚琴等;弓弦樂器有牛角胡、貼琴、根卡、胡琴、熱瑪琴等;吹管樂器有豎笛、骨笛、大號、嗩吶、銅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擊樂器有大鼓、熱巴鼓、達瑪鼓、巴郎鼓、鑼、鑔、串鈴等。
  • 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你知道幾個?
    音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形式,而音樂的創作,就要用到樂器,我們知道外國有吉他,有鋼琴,這些也都是在世界比較流行的,那你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都有哪些嗎?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代表。古琴音域寬廣,音色低沉。古人稱其音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古琴的常見樣式有仲尼式、伏羲氏、落霞式、蕉葉式等。古琴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五臟對應,可治癒疾病,非常神奇。著名曲目有《廣陵散》、《梅花三弄》、《鷗鷺忘機》等。主要產地揚州和蘭考。
  • 最燃的樂隊組合,傳統與搖滾的完美演繹——和樂器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燃到爆的樂隊——來自日本的和樂器!看看這殺馬特的髮型和四不像的服飾有沒有被雷倒,雖然和樂器團隊在造型上被人詬病,甚至於很多人看了一眼就認為是山寨而忽視跳過,殊不知在這濃濃的妝飾下隱藏的是一批寶藏男女。
  • 樂器碰撞只是開始,《國樂大典》第三季如何讓傳統文化也嘹亮?
    第六期節目中,二胡演奏家陳軍化身「太極琴俠」用一首經典的《瀟灑走一回》帶觀眾入蒼茫天地,解人生百味;國樂藝術家方錦龍身著白衣手撫琵琶,在《憶江南》中道盡瑟瑟鄉愁;竹笛演奏家唐俊喬用一支傳統竹笛挑戰「半音」技法、「循環換氣法」,一曲《愁空山》聲聲入耳;唱作人霍尊則用一首《恰好》把觀眾精準帶入國風與流行,大氣自然又婉轉纏綿。
  • 古箏≠Guzheng,你知道這些傳統樂器用英語怎麼說嗎?
    >1 古箏 Chinese Zither來源:@姝影軒古箏起源於戰國時代(Warring States period),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koto、zither也有古箏的意思,但用它們來表示中國傳統古箏是不準確的。其中,koto一般特指日本十三弦古箏,而zither原指中東傳入歐洲的齊特琴。
  • 蔡徐坤百度好奇夜將傳統樂器與流行音樂完美結合!呈現震撼舞臺!
    原曲是比較西式的搖滾,但在加入了中國的民族樂器大鼓演奏之後,就又添了幾分東方的搖滾的味道了,但是仍有西方搖滾裡舞臺爆發力的這種音樂氣場。兩者巧妙的搭配,傳統打擊樂器與西方搖滾風的結合,不僅完美演繹出這首歌的節奏感,更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 感受最具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魅力
    感受最具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魅力 2020-12-12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樂器的音遊——太鼓達人
    該遊戲玩法與KONAMI的《BEATMANIA》系列類似,玩家需要配合音樂,敲打機臺上的日本傳統樂器「太鼓」的框體,從而打出正確的節奏。《太鼓達人》曾在NDS、PS2、PSP等遊戲機上風靡一時,後來已經完美移植進iPhone/iPad中。  《太鼓達人》是一款非常流行和出色的音樂遊戲(迫真),不但在街機上,還有掌機上都能看到這款遊戲的身影,但是,《太鼓達人》在國內的發展路程並不順利。
  • 日本動畫片 魅力無以複製
    日本動畫片的魅力何在魅力一:反映社會面貌本地繪本作家阿果點出,日本動畫片的故事偏向以人為本。他說:「比如宮崎駿的創作,『人』的感覺會比較重一些。當然故事裡也有很天馬行空的部分,但你會發現,他們更喜歡以真實人物出發,展開故事。
  • 日本動漫《火影忍者》的配樂尺八,居然是中國失傳千年的樂器
    一器一樂,一期一遇,帶你了解各種樂器並每日分享與樂器有關的故事,歡迎關注。最近,小編看了一部紀錄片,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小編的內心可以說是既難過又期待。這是一部日本人拍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講的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樂器——尺八。
  • 多形態傳承文化魅力 愛奇藝持續以優質內容弘揚傳統文化
    組委會評議認為,愛奇藝持續以優質內容弘揚傳統文化,向用戶展現刺繡、劍文化、京劇等傳統文化的多種形態,傳承文化魅力。據報導,《鬢邊不是海棠紅》是由惠楷棟執導,黃曉明、尹正、佘詩曼領銜主演的民國傳奇情感劇。
  • 八大傳統樂器——宮商角徵羽,五音傳千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王者榮耀×譚盾|五虎定製交響樂,用傳統樂器復原中國聲韻
    譚盾老師特地選取了五種幾乎遺失在歷史中的中國傳統古樂器來詮釋五虎上將的精神內核,用復原古樂器的音色為王者世界注入曾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中國聲韻。、嗩吶等吹管樂器的鼻祖,聲如雷、勢如馬。琵琶曾經泛指所有彈撥樂器,唐代時,由龜茲傳入曲頸琵琶,在漢朝時就已經成為中國常見樂器。現代的琵琶為改良後的曲項琵琶,在明朝定型。值得一提的是,篳篥和奚琴兩種樂器經過漫長的時間,不僅演奏技術連製作工藝都接近失傳。而譚盾通過細緻的考究對兩種古樂器進行了還原,讓遺落在歷史中的中華古韻有機會被現代人所聆聽,小妲己真的超級期待呢!
  • 西洋樂器,同樣擁有獨特的魅力,同樣富含了人類豐富的情感
    經過對中國傳統樂器的了解,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西洋樂器。西洋樂器主要是指18世紀以來,歐洲國家已經定型的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鍵盤樂器。常用的西洋樂器有: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弦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等。木管樂器起源很早,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 常被用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 輝煌、熱烈;弦樂器的共同特徵是柔美、動聽;鍵盤樂器的特點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打擊樂器主要用於渲染樂曲氣氛。
  • 從火影和陰陽師開始走近尺八這種神秘的樂器
    在日本動漫中,「下集預告」向來都是一個具有魅力的組成部分,也是主角們與觀眾互動的環節之一,所以其背景音樂往往就是整部動漫的主旋律。火影也不例外,這首曲子的名稱就叫《Naruto Main Theme》。Naruto是「鳴人」的日語讀音,顧名思義,這段主旋律就是漩渦鳴人性格特點的高度濃縮與集中體現。
  • 日本的這種樂器,用貓皮、狗皮製作,世所罕見,聲色清幽而純淨
    比如我國的傳統弦樂器——二胡,音箱上蒙的就是蛇皮;再如藏族人民的傳統樂器——骨笛,是用鷹骨製作的;再如蒙古族的民間拉弦樂器——馬頭琴,相傳是一位老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 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樂器七弦古琴
    中國是世界樂器的起源地,樂器是我們中國人先祖的智慧,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七弦琴,想請您了解一下七弦琴的製作和發展演變過程,其實最早的時候琴是古人掌握並根據天體運行規律而研製出的一種弦制樂器,琴字的繁體字是(琹),據說古時人喜歡用梧桐木等木料制琴,琴一開始有五根弦,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同時象徵著天上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顆行星。
  • 「文榷雅集會」舉行,五大學生社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文榷雅集會」舉行,五大學生社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來源:   時間:2020-11-11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