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日本的傳統樂器,確實中國發明創造的?

2020-12-15 在歷史中旅行的目田

2019年的一部紀錄片《尺八·一聲一聲》,讓尺八火了一次。也讓尺八再一次走進了我的心裡。

最早知道尺八,是從張藝謀的電影《十面埋伏》了解到的,當時感覺這個日本樂器挺好玩的,蒼涼遼闊,意境悠遠。後來慢慢的才知道,原來這麼牛逼的樂器,竟然是中國的古老樂器。

《尺八·一聲一世》,記錄片通過一些和尺八有生命聯繫的人的故事,講述了尺八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對尺八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也讓我們對文化傳承有了更多的信心。

這就是尺八,不是笛子,也不是蕭

尺八,竹製吹管樂器,和笛蕭是同一類樂器。因為長度是一尺八寸,所以簡稱尺八!這個一尺八寸是唐代的尺,大約是56釐米。

關於尺八是誰發明的,目前歷史無法確定。史書記載,尺八是唐代音樂家呂才發明的。呂才是今天山東聊城人,所以目前聊城的文化部門特別認同這個歷史觀點。可是從目前發現的考古實物來看,尺八是古代吳越地區的樂器,在考古文物中,秦漢時期的陶俑就多有持這種樂器演奏的形象。所以個人認為,可能尺八的名字是唐朝確定的,但是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尺八的雛形,只是沒有留下來確定的名字。

唐代尺八成了宮廷演奏的主要樂器。唐代是中國文化的盛世年代,中日文化交流也到了高峰期。日本派遣了很多的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遣唐使」。這個盛世場面,我們可以從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裡面感受的到。就在這個時段,中國很多的文化技藝被傳入日本,其中就包括尺八。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裡,還保存著我國唐代傳去的八支唐式尺八。但是唐代的時候,尺八傳入日本,主要用於演奏宮庭雅樂,是達官貴人的玩物,所以並沒有流行起來,不就就在日本失傳了。

時間轉眼到了宋代,也就是日本的鎌倉時代。此時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交通也比唐朝更加便利,中日文化交流更加頻繁。1249年,日本僧人心地覺心跨海來到了杭州,想要拜在杭州徑山寺無準師範禪師門下學習。不料其到達南宋時無準師範禪師已經圓寂,目的沒有達成的心地覺心便自此輾轉於南宋的各個寺院。

心地覺心,讓中國的尺八風靡日本

然而無心插柳牆外開花,心地覺心在中國遊歷數年獲得了意外的收穫。他在杭州護國仁王禪寺修行時學會了吹奏尺八的技藝。回國後,他在日本興建國寺,把中國的尺八技藝傳到日本。心地覺心禪師在日本教授尺八吹奏,讓尺八傳入民間,從此尺八在日本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如今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而杭州護國仁王寺更被稱為日本尺八的祖庭。

位於杭州曙光路紀念碑
回望歷史,歷史留給了我們什麼?
紀念碑後面的碑文

從日本保留的唐尺八的樣式看,唐代尺八是六孔,管身前面五孔後面一孔。

到了宋代,形成五孔尺八,管身前面四孔後面一孔,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尺八樣式。

現代五孔尺八

宋代以後,由於中國文化的斷層,尺八製作技藝的複雜,來自民間的簫、笛等樂器逐漸取代了用於宮廷樂的尺八的地位。從此,尺八在中國慢慢失傳了。反而在日本一直被傳承和發展,20世紀以後,也是通過日本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國際研究領域也習慣性的把尺八歸為日本的民族樂器。

尺八能在日本流行起來,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日本現代音樂的發展。現代音樂的發展讓創新成為音樂的主題,西方音樂和傳統音樂的結合是最佳的創新方式,所以尺八被日本現代的音樂人所重視,融入現代音樂,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讓尺八在風靡全日本。這一點值得我們國內的音樂人學習,我們的音樂總是太注重西方流行音樂的影響,一味的講究中國傳統音樂是高大上,沒有和現代流行音樂結合,所以很多時候,傳統音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一直固守於幾千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曲子,沒有進行現在音樂的創新,想要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也是很難的。

尺八大神佐藤康夫

尺八大神佐藤康夫,《火隱忍者》的配樂師,他就是把尺八融入現代搖滾樂隊,讓很多的年輕人熱愛喜歡尺八

尺八和動漫結合的樂隊
尺八大神小湊昭尚

尺八在日本流傳下來,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匠人精神的傳承吧。

尺八的製作非常複雜,價格昂貴。必須用需選擇較粗,竹纖維緊密,內壁較厚的竹材。

竹材挑選也非常有講究,因歌口必須在竹節上,切各個孔必須在距離竹節特定距離,所以,選用製作尺八的竹材節距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加上一般尺八必須帶根部,一片竹林中僅有一兩隻適合製作尺八。

竹材挖掘之後經過一定處理,必須存放三年以上,才可以製作尺八。

粗胚做好之後,現代尺八需要根據竹材條件進行內壁的填充,以實現內壁達到設計要求的曲線。這個過程是製作尺八的最難之處,由於全部過程為手工完成,在狹小的空間內,用銼刀磨具之類的工具作出完全符合圖紙上的曲線是非常需要經驗的,好的曲線能讓尺八音色更加完美,也會更加好吹。

國際上常用的填充材料為生漆和砥石粉的混合物。當然,也有用塑膠作為內壁的新方法。

外表需要用古老的生漆做一層薄薄的保護層。而內壁則需要用黑色,或者朱紅生漆做保護。

所以一根尺八的製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需要耐心,需要受得住初心。

不過這幾年,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文化自信大大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指日可待。同時也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頻繁,越來越多的日本尺八大師也來中國尋根問祖,中國的傳統音樂人也發起了讓流浪千年的尺八重回故鄉的活動。

尺八的故鄉是中國

一些大學也開始響應,開設了尺八選修課。武漢音樂學院就開設了尺八專業選修課,邀請了臺灣的尺八音樂人蔡鴻文先生授課。

武漢音樂學院的尺八選修課

相信在未來的不就,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尺八回歸故鄉,中國的音樂、中國的聲音也會走出去,打開世界之門。

相關焦點

  • 日本經典傳統樂器魅力何在?
    日本歌曲,無論是民歌還是現代流行樂,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都不可小覷。日本傳統歌曲中的配樂,大都有中國唐風的味道,是由於日本很多傳統樂器來源於中國。雖說日本不長於樂器,但卻善於聲樂。日本將非本土的樂器進行加工改良,使其作為獨特的傳統樂器留存至今。
  • 鋼琴的發明:世界上最通用的樂器的歷史
    作為幾乎所有作曲家的首選樂器,鋼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樂器之一,但鋼琴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鋼琴是誰發明的?早期的鋼琴是什麼樣子的?鋼琴的先驅鋼琴最古老的原型是單弦琴,這是一種古老的樂器,當時的人們把它叫做「翼琴」(因為它不僅有弦,還有鍵盤)。它是16世紀佛羅倫斯的樂器師發明的。和鋼琴一樣都是通過蹦緊的金屬絲弦的震動發音。
  • 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你知道幾個?
    音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形式,而音樂的創作,就要用到樂器,我們知道外國有吉他,有鋼琴,這些也都是在世界比較流行的,那你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都有哪些嗎?古琴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代表。古琴音域寬廣,音色低沉。古人稱其音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古琴的常見樣式有仲尼式、伏羲氏、落霞式、蕉葉式等。古琴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五臟對應,可治癒疾病,非常神奇。著名曲目有《廣陵散》、《梅花三弄》、《鷗鷺忘機》等。主要產地揚州和蘭考。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
  • 《閃光少女》: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的碰撞;感受、傳承文化魅力
    雖然這部影片的製作和創作層面還不夠優秀,但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閃光之處,片中民樂與西洋樂多次碰撞的橋段讓人震撼,同時勾起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故事發生在一個音樂學院,這個音樂學院推崇西洋樂器,對民樂極為不重視,總是差別對待。因此,學生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與隔閡,學校便用一道鐵門將民族樂學生隔開,防止他們打擾西洋樂學生學習。
  • 盤點那些影響全球流行文化的日本發明
    據美國CNN網站報導,日本毫無疑問是一個善於創造發明的國家。這些發明不僅僅是給全世界帶來了機器人、手提電腦、高質量的汽車這些生活中的必備用品,更是影響了全球的流行文化。圖為自拍杆——2013年,「selfie(自拍)」被收錄到了牛津字典裡。但自拍杆早就被發明出來了。
  • 日本動漫《火影忍者》的配樂尺八,居然是中國失傳千年的樂器
    一器一樂,一期一遇,帶你了解各種樂器並每日分享與樂器有關的故事,歡迎關注。最近,小編看了一部紀錄片,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小編的內心可以說是既難過又期待。這是一部日本人拍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講的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樂器——尺八。
  • 中國的傳統樂器,從遠古時代傳至現代的美妙旋律
    不過中國的樂器也不止是外來的,國內也是出口外國,在南北朝末期,中國的樂器便傳入日本,雖說當時傳入了許多外來樂器以及外來文化,但是到了中國,這些基本上被本土化。南北朝的樂器,以笙、方向、篳篥、琴、瑟、笛等為主,可以看得出,上述樂器較為小巧,主要是和當時貴族喜好有關,兩晉的貴族們更喜歡精緻小巧的樂器,尤其是琴、笛、等物。
  • 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樂器七弦古琴
    中國是世界樂器的起源地,樂器是我們中國人先祖的智慧,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七弦琴,想請您了解一下七弦琴的製作和發展演變過程,其實最早的時候琴是古人掌握並根據天體運行規律而研製出的一種弦制樂器,琴字的繁體字是(琹),據說古時人喜歡用梧桐木等木料制琴,琴一開始有五根弦,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同時象徵著天上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顆行星。
  • 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世界上最早可吹奏樂器,中華第一笛竟出自這裡
    對所有中國人而言,「笛」就是「羌笛」、「胡笛」,它是胡人、也就是西域羌人的發明創造,並非漢族原有的樂器。但1984年~2001年,30多支截取仙鶴(丹頂鶴)尺骨(翅骨)製成的骨笛,相繼在河南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破土而出——而賈湖遺址,卻是距今7800年~9000年的、華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遺址。賈湖骨笛橫空出世,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 風靡日本的中國傳統美食這麼難操作?廚師:累到麒麟臂都有了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將近5000年左右的歷史,人的生活是離不開衣食住行的,自然在這5000年的漫長歷史裡面。中國古人對於食物的研究就一直在進步,中國的美食文化也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一個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美食國度。
  • 西藏傳統樂器——扎木念
    久經歲月沉澱的傳統樂器就好比是一根金線,將一個個符號串聯,讓人在其中可以體味到傳統文化的韻味,感受到古老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  藏族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彈撥樂器有扎木念、揚琴等;弓弦樂器有牛角胡、貼琴、根卡、胡琴、熱瑪琴等;吹管樂器有豎笛、骨笛、大號、嗩吶、銅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擊樂器有大鼓、熱巴鼓、達瑪鼓、巴郎鼓、鑼、鑔、串鈴等。
  • 一篇分類,看懂中國傳統樂器
    中國音樂的歷史有八、九千年,和中國文化一樣從未間斷。先秦時,見於文獻記載的樂器有近70種,僅在《詩經》一書中提及的就有29種。包括打擊樂器鼓、鍾、鉦(zhēng)、磬(qìng)、缶、鈴等21種,吹奏樂器簫、管、壎(xūn)、笙等6種,彈弦樂器琴、瑟2種。隨著樂器品種的增加,到了周代,人們根據製作材料,將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áo)、竹八類,稱作「八音」分類法。
  • 中國第一位竹笛女博士,傳統樂器玩出新花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竹笛,作為我國傳統樂器,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竹笛流傳地域廣大,品種繁多。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龍吟,古人謂「蕩滌之聲」, 故笛子原名為「滌」。笛子是中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旋律樂器,多用於獨奏,也可參與合奏。
  • 華哥傳媒:有什麼樂器簡單上手又好聽?
    今天華哥傳媒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有哪些樂器特別簡單易學好上手,而且聲音還特別好聽有無限的創造力。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空靈鼓空靈鼓是我國民族器樂之一,空靈的創造起源於中國古代西周樂器編鐘,音色優美動聽,空遠,深沉,醇厚音質特色最適合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 中國著名的十大竹笛樂器演奏家
    1986年灌制了中國第一張雷射唱片《簫的世界》。張維良創造性地在笛子演奏中運用了全音階及十二音序手法,將笛子的音域拓寬至三個八度。張維良曾為多部影視作品配樂,像《菊豆》中使用了壎、《霸王別姬》更是整部電影音樂僅採用一種樂器,這在電影史上尚屬少見。隨著這些電影走向國際,中國的傳統音樂也被世人所知。
  • 古箏≠Guzheng,你知道這些傳統樂器用英語怎麼說嗎?
    1 古箏 Chinese Zither來源:@姝影軒古箏起源於戰國時代(Warring States period),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koto、zither也有古箏的意思,但用它們來表示中國傳統古箏是不準確的。其中,koto一般特指日本十三弦古箏,而zither原指中東傳入歐洲的齊特琴。
  • 三味線——這件在中國本土失傳的樂器,如今卻成了日本國粹
    一、三味線的起源說三味線是日本最具民族代表性的傳統樂器,恐怕沒有人會反對,尺八和薩摩琵琶亦不能出其右。三味線遍布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深入其民族性格最深處。上到貴族宴樂雅玩,下到鄉民集會遊樂,中到藝術家描摹創作,處處可見三味線的身影。
  • 揭秘日本傳統工藝品在中國深受歡迎的背後
    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是我的使命之一。 日本的手工藝品在中國受歡迎令人欣慰 蔣豐: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不僅在過去支撐日本社會走向繁榮,如今也為新時代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精神」,正在全球範圍內備受推崇。為什麼日本傳統工藝在高度量產的現代也能有持久的魅力?
  • 《奇思妙想一萬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創造繪本,見證古代發明的...
    團品:奇思妙想一萬年適合年齡:5—12歲這套書是國內首套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和創造」為主題的知識繪本,也是對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的一次認定和普及的科普作品。另外,書中還贈送一張4開大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總圖(寬570MM*高420MM),涵蓋88項成果,中國古代發明創造一目了然,全書適合5—12歲的小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