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藥》荒誕的人血饅頭,只能加劇國民的病態,無法拯救民族魂

2020-12-18 守素安常

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其實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那些在微博上信口開河,胡亂揭著別人傷疤還樂得自在的鍵盤俠們就是那些冷漠的看客。

他們怯懦無知的躲在屏幕的背後,手裡捧著鮮血淋漓的人血饅頭拍著自己的大腿亂叫著好吃,好吃。

今天為大家一起來讀魯迅的小說《藥》。華老栓一家是做小本生意的普通老百姓,每天還未天亮,他們就要早早起身,將店面收拾得乾乾淨淨。一排排的茶桌被華老栓,擦得鋥亮鋥亮的。也不知是哪一年,華老栓的獨苗華小栓患上了嚴重的肺癆,顫顫巍巍的他總是不斷咳嗽著。

華小栓,有時坐在凳子上看著爹娘忙裡忙外,卻幫不上一點忙,他的額頭上的汗大滴大滴往下落,渾身也是不斷地冒著虛汗。連夾襖也貼住老王背心。華小栓自從得病以來,身體日益的消瘦,兩塊肩胛骨高高地突出,活脫脫印成了一個洋文八字。

華小說簡直被這該死的癆病折磨得不成人形化,華老栓每天看到兒子不停的咳嗽。有時甚至咳出幾口鮮血來,總是眉頭緊鎖著,一言不發。而華大媽更是眼睛睜得大大地望著華小栓,連嘴唇都是顫抖著。華老栓和華大媽年齡大了,唯有這一個兒子,還患上了這樣難治的病。

他們每天都提心弔膽的,生怕哪一個不注意兒子就沒了命,華小栓要是就這樣子死了,那華家也就真的絕了後。華老栓每天都在思考著怎樣才能治好華小栓的病,憂愁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不知是從哪裡聽來的偏方,有人告訴華老栓得用饅頭沾上新鮮出爐的死人血給華小栓吃下。華小栓的肺癆才能好。可到哪裡才能找到這樣的人血饅頭呢。

華老栓攢了一大包洋錢託人到處找人血饅頭為華小栓治病,正好這一天就要處斬一個年紀輕輕的革命者。天還未亮,華老栓就躡手躡腳地起床,華大媽在枕頭下掏了半天,掏出了一包攢了半輩子的洋錢。華老栓接了過去,懷揣著走了出去。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時偶爾也遇到幾隻狗,可那狗只是瞪著眼睛死死地盯著華老栓一聲也沒有叫。

華老栓小心翼翼的生怕著一兜子救命錢被別人搶走。華老栓走到丁字街口,周圍有一大簇人在張望著。華老栓也向人頭竄動的那邊望去,只見一大群人脖子都伸得老長,像是一群嘎嘎亂叫的鴨子被人提了脖子,這裡一大群人都是來欣賞犯人人頭落地的,而華老栓卻在焦急地等著他,要用這個剛剛死去的革命者的血來救他的兒子。

忽然,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瑟瑟發抖,那人冷冰冰地說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說完那人的一隻大手向華老栓面前攤開。只見他手裡攥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血還是一點一點地往下滴。華老栓止不住地抖著手交出洋錢,緊緊地抱著這個人血饅頭,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小嬰兒一般。他好像一下子收穫到了許許多多的幸福。叫什麼事情也都置之度外了。

回到家以後,華老栓將饅頭遞給華大媽,只見華大媽捧著這人血饅頭放進爐裡,烤成了一碟黑乎乎的東西擺在了華小栓的面前,輕輕地對小栓說。吃下去吧,病就好了。

華小生的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奇怪,但還是小心翼翼地掰開一點點的將它吃了下去,華老栓和華大媽看著小栓的樣子。眼睛裡都閃著金光,心跳也在不斷的加速起來。然而小栓吃了以後,依然按著胸膛不斷地咳嗽起來。

華大媽接著又說,睡一會兒吧,就好了。小栓平躺在床上,安穩地睡去。此時的天已經大亮了,華老栓的店也要繼續營業了。華老栓雖然兩個眼眶都熬出了一圈的黑線,但他還是笑嘻嘻地給外面的客人倒茶。

這時,只見一個滿臉橫肉的人大搖大擺地走進來粗聲粗氣的對華老栓嚷嚷道,吃了嗎?好了嗎?,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要不是我消息靈。

說話的這人,正是今早砍掉革命者頭顱的劊子手康大叔。華老栓看見了他趕忙上前給康大叔端茶送水,點頭哈腰笑臉盈盈。華大媽也連連感謝道:真的呢,要沒有康大叔的照顧怎麼會這樣?華老栓的臉上泛著微紅,好像眼前已經出現了活蹦亂跳的華小栓,旁邊有個花白鬍子的客人,悄悄地問康大叔,康大叔,聽說今天結果了一個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究竟怎麼回事?

康大叔聳聳肩,講述著事情的經過。眼看著眾人紛紛湊到他耳邊聽。康大叔顯得格外的高興,越發大聲地說了起來。這個被砍頭的年輕人是一個革命者,名叫夏瑜,是夏家夏四奶奶的孩子。康大叔說,這夏瑜真是不要命,被抓進牢裡都不忘勸說牢頭造反,說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

康大叔說到這裡,還不忘對眾人說道,你想這是人話嗎。看到眾人紛紛搖頭,他又高興得敘述起來,那牢頭阿義,聽了夏瑜竟說出這麼大逆不道的話,上去二話不說就是兩個嘴巴子,胡亂的將他身上搜著想搜出點什麼油水,可惜什麼也沒有。阿義大怒了,將革命者的衣服都剝了個精光,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壁腳駝背的突然高興地說,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子一定夠他受用的了。

店裡的客人更多了,他們談笑著,連剛剛睡醒出來的小栓也圍過去湊熱鬧。客人們都說這革命者是發了瘋,他們越發說得興奮起來。店裡的氣氛逐漸變得歡快了,它們都在七嘴八舌談論著這個剛剛死去的革命者夏瑜。

然而,他們對於年輕生命的逝去,竟然麻木到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甚至還幸災樂禍地重複著夏瑜死前的慘狀。

忽然間,康大叔得意地對周圍人說,夏三爺賞了二十五兩雪花銀子,獨自撈腰包一文不花。眾人詢問緣故,才知道原來這夏瑜還是被自己親叔叔夏三爺告了官才被抓起來的。

夏瑜的親叔叔用他的命換了這二十五兩雪花白銀,而康大叔卻連連稱讚道,夏三爺真是個乖角兒。

又是一年清明,這一天格外的冷,天明未久華大媽就已在山上右邊的一座新墳面前擺滿了四碟菜,一碗飯,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小栓最終還是死去了。

這時小路上又來了一個女人,也是半白的頭髮,衣衫襤褸三步一吸地走。來的人正是死去夏瑜的母親。這個女人忽然見到自己兒子墳前放著一束白色的花,便號啕大哭起來,認為是自己的兒子顯了靈。

上墳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華大媽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擔,想要離開。又勸說著這旁邊的女人說道,我們還是回去吧。那老女人嘆了一口氣,終於慢慢地走了,他們走不上二三十步遠。忽聽到背後呀的一聲大叫,兩人都悚然地回過頭。只見有隻黑漆漆的烏鴉張開兩翅一挫身箭似的直飛上了天空。

早期的革命者為了人民而奮鬥犧牲,然而換來的是愚昧百姓們麻木不仁地嘲諷,他們無知地舔舐著革命者的鮮血,將革命者的英勇當作的是一種飯後談資。這樣的冷漠自私又是多麼的令人憎恨。錢鍾書先生在讀完《藥》這篇小說後曾心痛地說道:真正令人恐怖的不僅是一個有價值的生命被殺害而在於即使犧牲了生命,其價值也得不到社會的體認。

只成為了閒人們飯後的談資,甚至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能理解。連自己流淌的鮮血也要被無知的民眾利用。而在現代社會,自私地舔舐著人血饅頭的何止是一人。翻一翻那些微博的惡評。究竟過了百年以後的今天,又是誰將別人的厄運當作了笑談?

相關焦點

  • 魯迅《藥》:人血饅頭代表的是普羅大眾的愚昧無知
    《藥》是魯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說,寫於1919年4月25日。內容簡介:開小茶館的華老栓,兒子小栓得了癆病。為了給兒子治病,他在劊子手康大叔的介紹和幫助下買下了由革命者夏瑜的血製成的人血饅頭,但吃下了這「藥」的小栓最終也沒能保住性命。
  • 魯迅《藥》:物質的「貧」並不可怕,精神上的「窮」才是萬惡之源
    無獨有偶,在《藥》裡,又再次出現這樣的景象。小栓得了癆病,終日咳嗽,他的方面不想著去求診文脈,偏偏相信「人血饅頭」的奇妙功效,不但他們相信,連茶館裡的眾人都附和著「這病自然一定全好」,可見當固化思維走向錯的一面時,就轉化為頑固和愚昧了。
  • 魯迅的吶喊:你該看看這個病態社會中的不幸人,才知道什麼是吃人
    但是在魯迅的《吶喊》之中,所描繪的社會卻成了一個可怕的地獄,充滿了吃和被吃。魯迅的吶喊:你該看看這個病態社會中的不幸人,才知道什麼是吃人對於吃人的封建統治者,我們並不特別驚訝。《吶喊》是魯迅於公元1918年至1922年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在官方解讀中是這麼說的:魯迅的小說《吶喊》旨在描寫「病態社會中不幸的人,揭示他們的痛苦,引起人們對治癒的關注,為新文化運動吶喊」。
  • 為什麼說魯迅的作品被陸續移出教科書?主要有3個原因,了解一下
    可以說,魯迅先生及其作品都是世界級的,很多人在青蔥年少就把魯迅先生的文學豐碑形象鐫刻於心了。有人說先生作品被陸續移出了教科書,不太相信哦。 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原因何在? 小編從求學時代到人至中年,一直熱愛先生作品,可以說是先生「鐵粉」。
  • 魯迅的吶喊,我看到了民國病態社會中,有識之士飽受的痛苦與煎熬
    魯迅,就生活在那個動蕩不安且閃耀著新思想的年代,舊的思想還在禁錮著人們的思維,社會的變革浪潮又義無反顧地撲來……這種病態社會下人們「病態」的靈魂,深深影響並刺激著魯迅對國家、對民族未來的思考。魯迅眼裡看到的是強壯的體格,卻又顯示麻木的神情的一群中國「看客」,從這群看客身上,魯迅看到的不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精神的病症。
  • 淺談魯迅文集之藥——愚昧的悲哀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作為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的第三篇,與前兩篇單純的批判和揭露國人的愚昧和麻木,《藥》則第一次出現了試圖去改變這一切的勇士,但是勇士的鮮血侵染的饅頭卻成了愚昧的國人的治病小栓吃了父母蒸好的人血饅頭,病情似乎並沒有好轉。在老栓夫妻忙活的期間,往日每天最早來茶館,最晚走的駝背五少爺想知道老栓家裡發生的事時,老栓一家的態度卻愛搭不理。
  • 歐洲「人血饅頭」是什麼?女囚屍體還有餘熱,就被圍觀民眾分屍
    「人血饅頭」就是指人血浸泡的饅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朝陳藏器的書《本草拾遺》,以前的人得了肺結核就相當於得了癌症,無藥可治,有迷信的說法是吃了沾人血的饅頭就能治好肺結核。據悉譚嗣同在菜市場被處決的時候,就有無知的百姓拿著饅頭去沾他的血,魯迅在寫《藥》的時候就借鑑了譚嗣同這段經歷,書裡描寫了華老栓夫婦為了給生病的兒子小栓治病,花錢去買人血饅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象,雖然民國時期的中國和中世紀的歐洲相隔好幾萬裡、好幾個世紀遠,但人血饅頭的事也發生在歐洲。
  • 在《我的歌聲裡》的背後是人血饅頭
    隨著《我的歌聲裡》這首歌裡的大火讓曲婉婷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不過如此好聽的歌背後的故事卻令人髮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魯迅寫過一篇經典的文章表達了人血饅頭的殘忍,今天看來曲婉婷就是吃人血饅頭的再現。這個背後的故事的主角是曲婉婷的母親,曲婉婷的母親是東北的一個政府領導,利用職權貪汙下崗職工的下崗補助和生活補助近4億人民幣,有的下崗職工因為缺少生活補助而在冬天凍死和自殺,而曲婉婷在國外住別墅,開豪車的錢都是她的母親貪汙而來的下崗職工的活命錢,和吃人血饅頭有什麼區別!
  • 為什麼同樣是罵中國人,魯迅就能夠被社會大眾接受
    魯迅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的形象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喜歡罵人,他寫文章不僅罵當時社會上一些有地位的人,還諷刺當時一些社會陋習,甚至直接點名當時中國人一些劣根性,雖然話不好聽,但也能讓大眾所接受。因為魯迅是站在老百姓這邊的,他的吶喊就是為了喊醒當時的百姓,為他們的現狀感到悲哀。就如同他的作品的許多時刻,是在那種特定的歷史場景中解讀出來才能深刻揭露當時國民的劣根性。
  • 魯迅怎麼就成了日本的國民作家?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提到魯迅,必然會提到革命文學。在魯迅看來,革命與文學是一回事。在《革命文學》中,他曾寫道:「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麼事件,用的是什麼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裡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裡出來的都是血。『賦得革命,五言八韻』,是只能騙騙盲試官的。」
  • 讓它涼掉,才是吃人血饅頭
    人血饅頭,是誰吃得起勁?《天註定》中四則轟動社會的事件——胡文海案,周克華案,鄧玉嬌案,還有富士康跳樓事件,在當年,全都有及時和深入的報導。媒體跟進,引發討論,凝聚社會共識。這個典故,出自魯迅的小說《藥》,寓意非常清晰。流血的——革命者夏瑜。吃人血饅頭的——病人華小栓。面對同樣的現實,夏瑜選擇去揭露黑暗的真相,進而改變社會,拯救千千萬萬像華小栓一樣絕望的人。而華小栓呢?
  • 魯迅《吶喊》:百年前劃破「鐵屋子」黑暗的光,至今仍閃耀生輝
    魯迅從孩童的視角,去仰視那高出自已一倍的櫃檯,猶如兩座大山一樣給人以壓迫抑鬱的感覺,影射了當時封建禮教社會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從質鋪櫃檯前遞上衣物首飾,從侮蔑中接過錢,馬上又遞到了藥鋪櫃檯,拿了藥。一遞一接中,錢財沒了,換回了只能苟延一時的藥,家底不知不覺中又稀簿了幾分。
  • 荒誕的「竊·格瓦拉」,病態的流量時代
    這些人就像馬戲團一樣,想讓周某宛如一個小丑般,賣力表演,以賺吆喝。但相比於「租房小吳」的正式出道,輿論還是接受不了周某「服刑人員」的身份,也讓一些病態的網紅機構悻悻而歸。重獲自由身的人自然不願重提過去,周立齊面對鏡頭表示對過去很「後悔」。也許,他沒想到的是,四年後迎接他的世界是如此瘋狂。原想做個自由人,無奈淪為利益的犧牲品。
  • 魯迅的吶喊破滅了,但是孔乙己真的是一個英雄
    《吶喊》的前序中,魯迅直接寫明了小說起名為吶喊的原因。之所以發出吶喊,是以此來喚醒沉睡的國民。在陰冷肆虐的社會氛圍中,魯迅骨子裡的正氣凜冽展現出來了。距離這些文章的創作已時隔多年,但放在今日社會,小說主題思想也依然適用。
  • 蒼天饒過誰,網曝被感染女孩的人,就覺得自己不會成為人血饅頭嗎
    一百年以前,魯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說《藥》中,用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尖銳的諷刺了當時百姓的麻木和愚昧,人血饅頭因此又被用來比喻和諷刺那些利用別人的不幸來獲取利益的行為。一百年過去了,魯迅先生的文章都要被退出課本了,但愛好「人血饅頭」的人卻依舊存在,並且還很多,只不過「人血饅頭」的形式變了,變成了別人的不幸。人們從中吃「饅頭」的方式也變了,變成了網絡暴力。從中所獲得的利益結果也不再是治病,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自我滿足,一種十分鄙夷的「幸災樂禍」。成都被感染病毒女孩的遭遇不正是如此嗎?
  • 人血饅頭好吃嗎?
    人血饅頭小編不相信這麼多跟風造謠的自媒體中沒有一個是知道事情真相的,那麼為什麼還要刻意在標題上做手腳來推波助瀾呢?很簡單,為了流量,《奧特曼》系列在他們的眼裡只是一個小孩子看的動畫片,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熱度為什麼不蹭呢?
  • 歐洲「饅頭」是什麼?女囚還在半空中掙扎,圍觀人按耐不住
    魯迅先生的文學風格以直率和批判著稱,在他的筆下,無論是愚昧的舊社會人民,還是先進的革命分子,或是殘暴的軍閥,都表現出了鮮明的獨立性。並且作者認為最能體現社會落後和愚昧思想的作品之一就是《藥》。該書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明線,茶館掌柜老栓給兒子小栓買了「人血饅頭」,揭露了中國底層民眾的愚昧和麻木不仁;另一個是暗線,線索是革命分子夏瑜被軍閥逮捕殺害。《人血饅頭》這本書確實存在於民國時期,並非魯迅先生虛構的,即使在中世紀的歐洲,也有更血腥、更殘暴的「人體藥引」。
  • 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
    中年男人把最真實的自己藏在車裡;打開車門出去,哪怕是心裡流著血、眼裡含著淚,但也只能咬著牙把這些被家人寄予厚望和依靠的身份扮演下去。很不幸,我也是一名中年男人,可連逃避車的也沒有一輛,也只有在看著妻子嘴裡的「閒書」的時候,才會感受到一絲寧靜,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實存在感。
  • 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第1頁:網友為魯迅叫屈 第2頁:廣東保留魯迅《祝福》換《藥》    高中課本大「變臉」 「魯迅大撤退」惹爭議    網友熱議高中課本大「變臉」  9月6日,編劇劉毅在其微博上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