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簡介
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保存完好,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餘件,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南越國遺蹟》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築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還設有楊永德伉儷捐贈的陶瓷枕專題陳列和不定期的臨時展覽。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門票價格:全票10元,半票5元;
免票人群:70歲以上老人、廣州市65歲市民、廣州市中小學生、殘疾人、軍人
預約購票入口:點擊進入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看點:
一、印璽
1.趙眜玉印
印臺長:2.3釐米 寬:2.3釐米 通鈕高:1.6釐米。「趙眜」玉印出土於墓主人的腹部和腿部之間。覆鬥式印鈕,上邊有一個小孔可以系印綬。印文為陰刻篆書「趙眜」二字。這枚玉印是墓主的姓名章,它和「昩」字封泥相互印證,使我們知道墓主人姓趙名昩。
2.「右夫人璽」金印
邊長:2.15釐米 寬:2.15釐米 通鈕高:1.5釐米 重: 65克「右夫人璽」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出土的3枚金印中尺寸最小的一枚,但為四個夫人中唯一黃金印璽。金印以龜為鈕。
按照漢代禮制,夫人是皇帝和諸侯王妃妾的稱號,可以推斷,右夫人等四位夫人的身份是南越國後宮的妃妾。右夫人的隨葬品數量多、品質精。漢代以右為尊,說明她應是諸妃之首。
3.「文帝行璽」金印
文帝行璽」金印出土於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印面邊長3.1釐米,寬3釐米,通高1.8釐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陰刻「文帝行璽」四個字,應是南越文王的發布命令的官印。金印的印鈕是一條遊龍,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龍身上的鱗片和爪是鑄成後鑿刻的,龍腰隆起可以用來穿印綬。
出土時,金印印面溝槽及印臺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跡,顯然,是墓主生前的實用物。「文帝行璽」金印主要特點以龍為鈕,黃金鑄成,僭稱帝璽,打破了秦漢時期天子用璽以白玉為材料,以螭虎為印鈕的規制。「文帝行璽」金印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也是唯一的漢代龍鈕帝璽。它與先前發現的「皇后玉璽」玉印和「皇帝信璽」封泥共同印證了史書記載秦漢實行的印璽制,此外,它還是墓主人身份最可靠的物證,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二、玉器
1.角形玉杯
這件角形玉杯,出土自墓主棺槨頭箱。用一整塊青玉雕而成,呈犀牛角造型,口橢圓,腹中空。高18.4釐米,口徑5.9-6.7釐米,口緣厚0.2釐米,重372.7克。器表上面線刻一尖嘴獸,迴環往復,生動逼真。相傳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雖不能解毒,南越國的玉匠卻借題發揮,就著石頭的形狀施刀,綜合運用玉雕的各種工藝方法,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層紋飾,再經過細緻的打磨,二千年後玉角杯仍放射出溫和恬潤的光澤。
2.玉劍飾
在西耳室的一個漆盒內放有用朱絹包裹的劍飾43件,可分為8套。在主棺室出土有5把玉具劍,所附劍飾共15件,兩者合計達58件。
它們均用青玉雕琢而成,運用透雕、線雕、浮雕等技法,雕刻出螭虎、瑞獸、鸚鵡等,將質地、造型、寓意等完善結合起來。在同一墓中出土款式如此眾多、構圖奇巧、工藝高超的玉劍飾,堪稱為漢代劍飾藝術之冠。
三、銅器
1.越式小鼎
南越王墓出土青銅器500多件,它們大多具有地區文化特色,應是本地生產的。其中越式鼎就有17件。這兩件大銅鼎出土於後藏室,它們器形高大,平底直足,這種鼎起源於嶺南地區,我們稱之為越式鼎。嶺南越族在周代已經掌握了煉銅技術,南越王墓出土的銅鼎和其它器物反映了南越國青銅冶煉的最高水平。
2.甬鍾
鍾是古代祭祀或王室宴會時必不可少的青銅打擊樂器,出現於西周時期,因大小依次成組懸掛,所以稱為編鐘,斜掛的我們叫它甬鍾,直懸的稱它為鈕鍾。南越王墓出土編鐘共三套,這套甬鍾也可能是南越國自鑄的,說明了這個王朝對高雅音樂的重視。
四、金銀器
1.金泡
E151-金泡:分有花泡和素泡兩種。其中素金泡由金箔片壓制而成。半球形,正面渾圓。
金花泡製作頗精,由金箔片壓制而成,半球形,泡緣有兩道細線紋,正中是一圓圈紋,外繞心形和點珠紋相間各4個。
每個點珠紋由下面3個小珠上再焊接一個小珠組成,部分焊接金珠已經殘失。
2.銀盒
銀盒蓋身相合呈扁球形。蓋子和盒身上採用錘牒工藝製成對向交錯的蒜頭型凸紋。這種工藝與紋飾、造型是古代西亞波斯銀器的特點,而與中國本土的不同。
專家認為這是一件海外舶來品,銀盒進入中國後,工匠根據漢代銀器的特點,在蓋子上焊接了蓋鈕,在盒底加了圈足,還在器身上留下了許多銘文。西漢時期,廣州已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五、陶器
1.陶響盒
古代樂舞時擊拍的用器。中空,內裝砂礫,搖動時沙沙作響,與同時的陶響魚形異實同。
2.「長樂宮器」陶甕
高:53釐米 腹徑:46.5釐米這件陶甕在表面上有「長樂宮器」四字,我們知道,在漢代首都長安城內,有長樂宮、未央宮等宮殿,是帝王、后妃的居所。這件陶甕的出土,說明了僭越稱帝的在宮廷建制方面,充分仿效西漢中央王朝的王室制度。
六、陶瓷枕
1.白地劃奔羊元寶形枕
北宋河南當陽峪窯長:20.7釐米 寬:14釐米 高:10.9釐米 所謂劃花,是在陶器的製作中,用竹籤一類的工具在胎面上劃出線條花紋,用篦狀工具劃出的花紋則更為纖細精巧。這種工藝最早見於河北的定窯,而以河北磁州窯最為著名。這件瓷枕,在白地上用巧妙的構圖和強勁的筆力,以寥寥幾筆,勾劃出一隻狂奔野羊的形象,讓人嘆為觀止。
2.褐釉剪紙花紋長方形枕
晚唐 安徽壽州窯長:13.6釐米 寬:9.5釐米 高:6釐米壽州窯是唐代的一大名窯,以生產黃釉瓷而著稱。這件瓷枕在灰白色的瓷胎上施以醬黃釉和黃白釉,在胎體上施有厚重的化妝土,瓷枕枕面飾剪紙醬地黃白牡丹花,造型古拙,體現了壽州窯器物的質樸和厚重。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2月28日、8月31日閉館檢修。
周一至周四:9:00- 17:30(16:45停止售票及進場)、
周五至周日:9:00- 21:00(20:00停止售票;20:10停止進場)
電話: 36182920 傳真: 36181030
服務: 可提供中、英、法、日、德、西等語種的簡介、錄像介紹和導覽服務
交通指引:
乘車路線: /203/273/552/7/543/211/29/7/33路 解放北路站下
地鐵: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站E出口
小編提醒:搜索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回復【南越王】即可獲得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遊玩攻略、交通指引、最新資訊等相關信息!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