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現在關於五代戰機生產製造,也就中美可以站在一個平臺,俄羅斯雖然研發了蘇57,但其一直不能下訂單進行大批量生產,所以未來出路成謎。而中國的殲20作為目前世界上可以與美制F-22、F-35並駕齊驅的戰機型號,它已進入中國空軍現役,也具備了實戰化的戰備巡航能力,這在官方的報導中都曾得到證實。
雖然美軍方給F-35的定位是高低搭配,高是指F-22,低就是F-35,說白了是給F-22搭配使用的,但如今看來,F-35現在的所擁有的地位顯然不像美軍自己所說的那樣,僅僅是為了省錢和配套的目的來開發的。這種轉變也可能是來自進入新世紀後,電子科技技術的進步使然。也有可能是在不斷的改進中,自然而然的一種趨勢的綜合體現。
但不論如何,現在F-35整個作戰體系的搭建樣式,已然令美軍手裡掌握了信息化作戰的大殺器。據研發製造F-35戰機的洛馬公司近日更新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已生產交付了總計整整500架的各型號F-35戰機。其中以基礎型F-35A佔比最多,達到了354架。技術狀態最先進的F-35B,剛剛超過了百架,數量有108架,而作為海軍使用版本的F-35C數量最少,僅不到40架。
洛馬公司同時宣布了迄今為止交付的這500架F-35戰機,它們總的飛行時數也達到了破紀錄的25萬小時,這表明洛馬公司自接到訂單之後,在經過初期的低速生產階段後,生產能力已進入爬坡階段。由於交付戰機數量的增加,也使得F-35有了充分暴露研發設計缺陷、各種製造環節加工問題的基礎,使得美軍對於這款戰機有了更加綜合化、更為詳盡的總體評估。
這個資料庫的擁有和掌握,意義非凡,對很多國家來說,任何新研戰機的這個過程是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積累才獲得的,就這一點,美軍等於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面對F-35強化後的綜合信息平臺能力,加之本身突出的隱身特性,使得F-35越來越有空中信息支點的作用,這種能力在單對單作戰時可能體現的不是那麼優異,可如果是大編隊及無人僚機配合作戰時,對戰力的發揮是超乎想像的。
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好好想一想,此時洛馬公司更新了F-35的交付及飛行小時數據,顯然是別有用心。!
不過這也提醒我們,國產殲20戰機它的生產速度也該鼓鼓勁提升一下呢,我們已經解決了殲20的服役及在役戰力的問題,如今更迫切的應該是服役規模,也就是在役數量的更大提升,所以加油,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