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錢倉人傑:開國大校林玉書

2021-01-20 光明人家

平陽籍開國大校--林玉書

--錢倉人,無銜將軍,曾任內蒙古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文:光明人家  2018-03-18

       平陽是個革命老區,在浙江省享有盛譽,山門、鳳臥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存革命遺蹟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地史跡、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聖跡景觀群。曾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另外,平陽人還具有尚武的精神,因此這裡也出將軍(國、共兩黨將軍都有)。

       作為革命老區,平陽這裡不僅出了著名的開國少將陳鐵軍將軍、犧牲在抗日戰爭中,黃埔軍校畢業的朱程將軍,另外還有開國大校--林玉書、池方日、金冶等。大校是解放軍特有的軍銜,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設大校軍銜,而解放軍設置了大校軍銜。西方國家和這一軍銜級別相當是準將,其實,也可以說,大校其實就是準將軍,也可稱為無銜將軍。 


開國大校林玉書其人


        千年古鎮錢倉,歷代人才輩出,進士眾多,近代不僅出了抗日將領謝力虎少將,而且還有共和國開國大校林玉書,林玉書(1916-1976)大校,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錢倉(原錢倉鎮,今錢倉社區)人。林玉書於1938年參加革命(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林玉書1938年入延安八路軍總部衛生學校學習二年,後任八路軍總衛生部二兵站醫院醫生,晉綏軍區大青山騎兵衛生部醫生,綏西騎兵三團衛生隊醫生,塞北軍分區衛生處醫生。


       解放戰爭時期,林玉書先後擔任綏蒙軍區衛生部醫務科長,晉綏軍區遠騎旅衛生處長,綏蒙軍區衛生部副科長、科長,綏遠軍區後勤部衛生處長。建國後,任華北軍區蒙綏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華北軍區歸綏醫院院長,內蒙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1955.08—1967.05),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55年11月,時任內蒙古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林玉書被授予大校軍銜(副軍級)。  


林玉書參加革命歷程


       林玉書是浙江省平陽縣錢倉人(今屬鰲江鎮)。原名林信,又名林崇信。畢業於溫州中學,後曾在家鄉教過小學,1938年初加入在鰲江成立的「抗日救亡團」,從事抗日救亡的宣傳工作,並嚮往延安。1938年夏季,林玉書從老母親處拿來一部分差旅費,偷偷地離開了家人,經溫州、金華,輾轉來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經介紹後即奔赴西安,於8月到達延安並加入八路軍。1939年1月林玉書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

       由於林玉書以前曾學過中醫,因此參軍不久,組織上就分配他到延安衛校十三期軍醫班學習。學習期間,他渡過黃河,上前線,數月後又隨著全體學員被調回延安。稍後,林玉書又被調到離延安約60千米的甘谷驛八路軍兵站醫院主持醫務工作。由於前方急需醫療人才,又調他到大青山工作。大青山是內蒙境內陰山山脈的一支,山前是呼和浩特盆地,山後有大山,賀龍的120師曾派部隊在此開闢了抗日根據地。林玉書此次是隨姚哲司令員到這裡的。當時此處正面臨日本侵略軍瘋狂的進攻和「掃蕩」,林玉書作為一名軍醫,除拿槍和敵人日夜拼搏外,主要的任務是搶救、醫治和照顧傷病員,大家都稱他為「大青山上的好大夫」 。在大青山上堅持戰鬥七八年後,抗日戰爭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他從1938年投奔革命後,一直沒有給家裡寫過信,勝利後他才提起筆寫了一封家書寄回老家。信中提到「相見之時,指日可待」,回家的願望卻又因解放戰爭而不能實現。

        解放戰爭時期,林玉書任綏蒙軍區衛生部醫務科長,晉綏軍區遠騎旅衛生處長,綏蒙軍區衛生部副科長、科長,綏遠軍區後勤部衛生處長。建國後,林玉書先後任華北軍區蒙綏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華北軍區歸綏醫院院長,內蒙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1955.08—1967.05),榮獲二級獨立勳章、二級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55年11月,時任任內蒙古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林玉書被授予大校軍銜。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玉書受到了嚴重的衝擊,被揪、被批鬥,身心備受摧殘,於在1976年7月17日在北京軍區總醫院裡病逝,終年61歲。1976年7月23日,北京軍區在八寶山革命為這位內蒙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舉行了告別儀式。林玉書的老戰友、炮兵司令員張達志、空軍副政委黃立清、工程兵副司令員王耀南、新疆軍區政委裴周玉和其他親友等均來參加。

       1976年8月5日,在呼和浩特市內蒙軍區大院內又為林玉書同志舉行追悼會,內蒙軍區尤太忠司令員、吳濤政委、谷奇峰政委、李振智副司令員等參加追悼會。林玉書的老戰友、內蒙軍區副政委王弼臣同志在悼詞中說:林玉書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名好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好幹部。幾十年來,忠於黨,忠於人民,艱苦奮鬥,兢兢業業,對內蒙古軍區部隊的後勤建設、衛生建設做了明顯成績,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

       後在1983年9月,林玉書大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為烈士,他的骨灰被安放在華北軍區革命烈士陵園內。林玉書(將軍)--一個在外傑出的平陽人(鰲江錢倉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標準照


附:大校--解放軍特有的軍銜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設大校軍銜,而解放軍設置了大校軍銜。 西方國家和這一軍銜級別相當是準將,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評銜條件掌握較嚴,按照中央的規定,大校軍銜評定的參考標準分為4項:軍功、資歷、任職、年齡。年齡規定:陸軍、空軍和公安軍的軍官年齡不超過50歲;海軍和公安軍艦艇中的軍官年齡不超過55歲。大校稱呼,除海上軍官稱海軍大校外,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技術勤務兵、公安軍、空軍、海岸軍官都稱大校。1963年9月28日後,大校稱呼,陸軍稱大校、其他都稱xx大校,如空軍大校、海軍大校、技術大校、軍需大校、軍醫大校、軍法大校、行政大校。  


授予大校軍銜軍官的職務要求  


       根據當時國防部下發的《軍官職務編制軍銜表》,軍官編制軍銜基本上是以一職一銜和一職二銜規定的。如:省軍區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師長、政委,軍分區司令員、政委、政治部主任授予少將至大校軍銜;海軍水警區司令員、政委,總部各下屬處處長,軍兵種司、政、後下屬部(處)長授予大校至少將軍銜;副師長、副政委、師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省軍區副參謀長、政治部副主任,軍副參謀長、政治部副主任,軍分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授予大校至上校軍銜;軍區海、空軍司令員、政委、後下屬處處長授予上校至大校軍銜。      

平陽(蒼南)籍開國少將陳鐵君

       評軍銜很重要的依據是幹部當時的級別和職務。但由於各自的情況不同,不能完全按當時每人的職級機械套銜,因此按職級評銜存在很大的伸縮性。評銜結果,普遍存在實際軍銜低於編制軍銜一到兩級的現象。有軍級大校:24軍軍長梁金華、60軍政委劉宣,有副軍級大校:如40軍副軍長張玉華、副軍長兼參謀長劉振華,有正師級大校:如1952年被評為正師級1446人中除125人被授予少將軍銜外,其餘絕大部分人。有副師級大校:如49軍147師副師長餘致泉等。


平陽籍開國大校:池方日


       池方日(1915~1988),浙江省平陽南港水門村(今蒼南靈溪對務辦事處水門村)人,1938年參加革命時改名朱敏中。7月,參加浙、淞、滬遊擊三支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初期,任該支隊指導員兼路南區委書記。1940年10月,任江杭五支隊教導員。1941年12月,任新四軍蘇中一分區高家獨立團組織股長。次年,任該團政治處副主任。1943年3月,任中共蘇中地委高郵縣委政工部部長。1944年任蘇浙軍區獨立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中,任華東野戰軍六縱隊組織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十六旅四十八團副政委兼主任、六縱十七旅四十九團政治委員。解放後任空軍第九師政治部主任。1954年5月任空軍六航校副政委。l963年被授大校軍銜。l964年7月任十六航校政委。池方日一生參加過著名的黃橋戰役、天目山戰役和蘇北地區戰鬥,還參加過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榮獲過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在長達50年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多次受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備受摧殘。1980年l0月以副軍職離休,l988年病逝。


平陽籍開國大校:金 冶


       金 冶(1922-2006),原名金學爐,浙江省平陽縣鰲江人,1938年12月入伍,194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參謀、副科長、參謀處副處長、九兵團司令部作戰處處長。1950年赴朝作戰,任志願軍師參謀長。後歷任27軍79師副師長,軍委作戰部二處處長,總參軍訓部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軍區司令部顧問。1955年授上校銜,1964年晉升大校。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

--


相關焦點

  • 首次授銜儀式時,他被授大校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這是為何?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在這次授銜儀式上,有上千名我軍將領被授為了大校軍銜,有一位開國大校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那麼,這位開國大校是誰呢?又為何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呢?那麼,為什麼羅厚福又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呢?羅厚福也曾在戰爭年代立下了赫赫軍功,但是他有一點和王近山將軍、鍾偉將軍比較像,就是能打勝仗,但是也經常戰場抗命,甚至還違反過組織紀律,也因此受到黨內處分,在這次處分的影響下,導致了羅厚福在授銜儀式上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予了開國大校軍銜。萬海峰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繼續在從事軍事方面, 後在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以及政治委員,1988年授予的17位上將軍銜裡面,就有萬海峰。萬海峰的夫人趙政是一位軍人,1955年時授予了少校軍銜,1961年晉升中校。如今的萬海峰將軍還健在。
  •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很多窮苦人為了有口飯吃,全家一起鬧革命。不過打仗就會有犧牲,比如開國大校梅少卿,一家6口只剩下他一個。
  • 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大校軍銜在新中國軍銜體系中,屬於歷史相對悠久的一個軍銜。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大校軍銜往往是一知半解,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筆者結合大校軍銜的歷史,來為大家解讀其對應的職務級別,以及相當於什麼級別。建國初期,我軍規模達到了627萬軍人大校軍銜首次大規模授予是在1955年開國授銜,直至1965年55式軍銜廢除,共計3193人被授予大校軍銜。
  • 藏在唐山的千年古鎮——曾家灣
    啊,千年古鎮,古鎮曾家灣!容顏不老,初心未變。曹妃的傳說,千載還在流傳;村頭的池塘,猶記嬌羞紅蓮。抗日烽火,凝聚中華兒女的風骨;幾代人創業,共建美好家園。啊,千年古鎮,古鎮曾家灣!詩意鄉土,世間桃源。淳厚的土地,鋪展絢麗的畫卷;勤勞的人民,編織幸福的明天。瓜果飄香,成曹妃甸的花園。新時代的夢想,連幸福彼岸。啊千年古鎮,古鎮曾家灣!
  • 合肥不是只有三河古鎮,巢湖邊這座古鎮,也是千年古鎮
    一起走在世界上帶你一起認識一座同樣精彩的古鎮,說起這個古鎮,就是千年古鎮,被譽為「環湖首鎮」,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上圖為環湖首鎮——肥東縣長臨河鎮,長臨河鎮位於肥東縣的最南端,這裡面對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和三河古鎮一樣,長臨河鎮也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原本在戰國時代,長臨河鎮就已經形成了小市場,到了三國時代,更是孫權和曹操爭奪的寶地,歷史上的長臨河古鎮,不久地理位置優越,且人跡好,名人輩出,尤其是吳氏家族,堪稱長臨河古鎮的名家,上圖為長臨河古鎮吳氏故居,如今,這裡已成為肥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千年古鎮亳州有古城遺址、千年古剎,但保護得並不好
    除了城區裡修葺一新的古街巷,這片土地上還有不少小巧安靜的古鎮。它們歷經千年,雖洗盡鉛華,但風韻猶存。只有在城市腹地才能找到的地方,依然是古韻。渦陽縣城下的小城曹生,基本類似於皖北的普通小城鎮。但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小鎮曾被評為安徽千年古鎮。曹鎮位於渦陽、蒙城、濉溪三縣交界處。在曹家鎮北四裡處,有一座古城,《水經注》中記載稱為北平城。
  • 臨湖而建的千年古鎮,依山傍水風韻猶存,就在人傑地靈的寧波
    比如今天想說的是山水古鎮,整體沿著湖建,自然風景可以說非常優秀, 而且歷史相當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現在也成了千年古鎮,對許多小夥伴們來說,我們國家的古城這麼多,到底為什麼這個古鎮這麼優秀? 那我們來看看, 這個地方其實是鳴鶴古鎮。
  • 獲得三枚一級勳章是大校,而通訊員卻成中將,這是為什麼
    引言在林維先將軍被授予中將軍銜後,從未忘記過那名對他有著救命之恩的老領導,但是,在他回到部隊看望領導時,卻發現他的領導竟然只是大校軍銜,林維先對這位領導所受的待遇感到不公,曾經林維先僅僅只是這位老領導手下的一個通訊員,如今已經是中將
  • 江蘇錦溪:千年古鎮有了國際藝術朋友圈
    江蘇錦溪:千年古鎮有了國際藝術朋友圈 2020年11月26日 10: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
  • 鎮長直播代言 千年古鎮樓塔展開美麗面紗
    浙江在線5月22日訊(通訊員 王興江 王靜怡)今天上午,遇見美麗蕭山·1079主播帶你遊活動啟動儀式暨千年文旅古鎮樓塔旅遊推薦會在樓塔古鎮拉開帷幕,千年時光的面紗一一揭開。  活動當天,樓塔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大林通過直播平臺,向網友推介樓塔的古鎮古建、文化藝術、美景美食,並現場向網友及遊客推薦展示了「樓塔有禮」系列文旅產品,包括傳統零食幹  菜、筍乾,特色工藝摺扇、聞香杯,還有該鎮獨家研發的百藥山潤喉丁等。
  • 一座「低調」的千年古鎮——餘西古鎮
    在位於長江口北岸的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上,有個容易被人遺忘的古鎮——餘西古鎮。古時候,這裡是黃海之濱,南北朝中期出水,唐末與大陸相接,那時,所有的人間煙火、璀璨文化都被漫漫黃水所塵封。
  • 樓塔全力打造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
    當時空的坐標回到2019年,千年古鎮——蕭山區樓塔鎮躍然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省級樣板,成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現場會的重要考察點之一。這個殊榮,讓樓塔由此開啟了又一個黃金髮展期,奏響了從山水名鎮向生態、宜居、美麗之城發展的恢弘樂章。如今,新的機遇來了。成功創建成為省級美麗城鎮樣板,成為了樓塔向美而行的新動力源。
  • 蕭山樓塔鎮:吹響決戰千年文旅古鎮「集結號」
    動員大會現場  浙江在線4月1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王興江 王靜怡)4月17日,杭州市蕭山區樓塔鎮召開決戰千年文旅古鎮建設動員大會,會上,鎮黨委政府表彰過去一年的各類先進;全鎮12個村主要負責人上臺領取決戰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建設任務書,並與北京聯東集團、蕭山移動籤訂戰略項目合作協議。
  • 走進重慶濯水古鎮,感受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土家風情古鎮
    走進重慶,走進重慶古鎮。歷史濯水古鎮它興盛於唐宋年間,濯水古鎮是隨著茶馬古道興起的,這裡這裡成為了經商的必經之路。濯水古鎮建築實現了吊腳樓與徽派建築的完美結合,讓這裡的建築獨具風格,古樸自然。06:濯水古鎮古建築四合院:07:濯水古鎮土家族吊腳樓08.煙房錢莊是當年這裡最大的錢莊,這座錢莊還處在古鎮的中心位置。
  • 貴州千年古鎮,人少景美無門票,不輸鳳凰古鎮卻很少人知道
    貴州千年古鎮,人少景美無門票,不輸鳳凰古鎮卻很少人知道,社會在發展,經濟在飛躍,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同步提高,經濟變好,人們的物質追求更進一步,物質追求已經達到一步後,人們開始重視精神追求。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大家都學會了以旅行的方式自我放鬆, 有人喜歡蹦床,有人一邊感受爬華山的刺激一邊燒香,有人喜歡安靜的古鎮, 老城安靜的生活氣息,瞬間忘記了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回到生活的本質。
  • 蕭山區樓塔鎮:全力打造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
    在做優環境的同時,樓塔堅持打造高標準配套設施以支撐產業發展,一座千年文旅古鎮正在樹立起文旅融合發展的標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片杭州南部的熱土,美譽、憧憬、責任,轉化為上下奮進的動力,沉澱為創新領跑的業績。由千年古鎮「蝶變」美麗城鎮,從山水名鎮到文旅高地,樓塔的腳步豪邁鏗鏘。
  • 秘境湘西 之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芙蓉鎮
    是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因宏偉瀑布穿梭其中,又稱 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由於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遂更名為 芙蓉鎮。溪州銅柱迴蕩千年跫音。銅柱的銅質,精純光潤;八面所鐫顏、柳體陰文,雖經千載風雨洗刷,霜雪蝕磨,仍清晰如初。
  • 陝西銅川市陳爐古鎮:爐火不絕地 瓷韻傳千年
    原標題:爐火不絕地 瓷韻傳千年——探訪銅川陳爐古鎮在黃土高坡溝壑間,藏著一個瓷器古鎮,它就是國內唯一遺存的「爐火千年不絕」的耀瓷燒造基地——陳爐古鎮。陳爐,何以得名?因窯場遍山「爐火雜陳」而得名,又名「爐山」「爐鎮」,或冠名「同邑爐山」或「西京爐山」。
  • 葉辛高橋書房開幕 坐在千年古鎮裡回望「蹉跎歲月」
    圖說:葉辛高橋書房開幕 主辦方供圖「萬裡長江口,千年高橋鎮」。高橋古鎮今天又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以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葉辛名字命名的葉辛高橋書房開幕,這既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縮影和高端文化項目的標誌,更是高橋鎮對古鎮文化的守護和獨特表達,體現的是一種人文情懷和葉辛對古鎮的深厚感情。因疫情原因,主辦方今天採用「雲」講座的方式啟動葉辛高橋書房的首秀,「雲」集了八方來客聆聽「雲」講座,葉辛文學愛好者們在「雲端」共同見證了這一特殊時期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