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很多窮苦人為了有口飯吃,全家一起鬧革命。不過打仗就會有犧牲,比如開國大校梅少卿,一家6口只剩下他一個。
如果一家人能一起參加授銜,並都成為開國將軍,實在是少之又少,但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比如戴克林、戴克明、程啟文3人,三人是兄弟,還都是開國少將。
戴克林、戴克明是堂兄弟,和程啟文是表兄弟,家人被殺害後,三兄弟就互相照顧著長大,1929年同時參加紅軍,可惜他們沒在一個部隊,當時通訊落後,從此三兄弟就失去了聯繫。
有意思的是,過了20多年三兄弟又在授銜儀式上相遇了,都變成了開國少將。戴克林和戴克林倆兄弟似乎心有靈犀,都曾改過名字,還改了同一個字。
戴克林本名戴道駒,戴克明本名戴道奎,二人像是商量好了,改名時都把「道」改成了「克」,可能是兄弟倆心連心吧。
1939年,新四軍召開代表大會,兄弟倆都是代表,一個是四支隊代表,一個是三支隊代表,還分配在同一間宿舍。10年的變遷,兄弟倆都認不出對方了。
可是鄉音難改,通過聊天,二人才發現對方是自己的兄弟。1955年,戴克林和戴克明都是開國大校,過了九年同時晉升為少將。
另一個兄弟程啟文也是在新四軍中,不過從來沒和那倆兄弟謀過面。1959年,三人都到了南京,終於重逢了。1955年時,程啟文也是開國大校,但他比那倆人早3年成為開國少將。
兄弟三人都成為少將了,但生活作風一直很簡樸,比如戴克林,晚年時穿的襯衫上有很多破洞,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老頭子。
一次,戴克林生病了,要做手術切掉肺葉,開始他還同意手術,可是醫生給他繳費單後,他看了一眼就說不做了,要回家。原來他要先交一千多元才能手術,他捨不得花錢。
醫生告訴他,醫療費能報銷,不用自己掏,可是戴克林不願花國家的錢。他減掉了繳費單上一些不必要的費用,才讓醫生做了手術。
住院時,只要是收錢的費用,他都要看一看,如果不是必要的,他就不要。等他出院時,總共的費用才700多,戴克林節省了幾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