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2020-12-22 騰訊網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很多窮苦人為了有口飯吃,全家一起鬧革命。不過打仗就會有犧牲,比如開國大校梅少卿,一家6口只剩下他一個。

如果一家人能一起參加授銜,並都成為開國將軍,實在是少之又少,但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比如戴克林、戴克明、程啟文3人,三人是兄弟,還都是開國少將。

戴克林、戴克明是堂兄弟,和程啟文是表兄弟,家人被殺害後,三兄弟就互相照顧著長大,1929年同時參加紅軍,可惜他們沒在一個部隊,當時通訊落後,從此三兄弟就失去了聯繫。

有意思的是,過了20多年三兄弟又在授銜儀式上相遇了,都變成了開國少將。戴克林和戴克林倆兄弟似乎心有靈犀,都曾改過名字,還改了同一個字。

戴克林本名戴道駒,戴克明本名戴道奎,二人像是商量好了,改名時都把「道」改成了「克」,可能是兄弟倆心連心吧。

1939年,新四軍召開代表大會,兄弟倆都是代表,一個是四支隊代表,一個是三支隊代表,還分配在同一間宿舍。10年的變遷,兄弟倆都認不出對方了。

可是鄉音難改,通過聊天,二人才發現對方是自己的兄弟。1955年,戴克林和戴克明都是開國大校,過了九年同時晉升為少將。

另一個兄弟程啟文也是在新四軍中,不過從來沒和那倆兄弟謀過面。1959年,三人都到了南京,終於重逢了。1955年時,程啟文也是開國大校,但他比那倆人早3年成為開國少將。

兄弟三人都成為少將了,但生活作風一直很簡樸,比如戴克林,晚年時穿的襯衫上有很多破洞,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老頭子。

一次,戴克林生病了,要做手術切掉肺葉,開始他還同意手術,可是醫生給他繳費單後,他看了一眼就說不做了,要回家。原來他要先交一千多元才能手術,他捨不得花錢。

醫生告訴他,醫療費能報銷,不用自己掏,可是戴克林不願花國家的錢。他減掉了繳費單上一些不必要的費用,才讓醫生做了手術。

住院時,只要是收錢的費用,他都要看一看,如果不是必要的,他就不要。等他出院時,總共的費用才700多,戴克林節省了幾百塊。

相關焦點

  • 三兄弟保家為國去參軍,多年杳無音訊,再相見時都成了開國少將
    在開國將軍裡,三兄弟都是將軍,這實屬罕見。三兄弟在參加紅軍後,多年杳無音訊,再見面時都成了少將,他們是戴克林、戴克明和程啟文。戴克林跟戴克明二人是堂兄弟,戴克林和程啟文則是表兄弟。三人中戴克林最大,生於1913年,而戴克明和程啟文同數,比戴克林小兩歲,他倆生於1915年。
  • 楊姓威武:晉升為「開國少將」的軍人有兩位數!
    楊姓威武:晉升為「開國少將」的軍人有兩位數!楊姓出自姬姓。周成王那時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根據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楊姓總人口有4000多萬,是繼陳姓後排名第六的人口大姓。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在抗美援朝時,擔任了第二十四軍72師的師長。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予了開國大校軍銜。萬海峰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繼續在從事軍事方面, 後在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以及政治委員,1988年授予的17位上將軍銜裡面,就有萬海峰。萬海峰的夫人趙政是一位軍人,1955年時授予了少校軍銜,1961年晉升中校。如今的萬海峰將軍還健在。
  • 年輕時候是理髮師,後來參軍打仗,建國後成開國少將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開國少將就是我們熟悉的金世柏將軍,建國後被授予少將軍銜。金世柏將軍湖北人,早年跟著一位師傅學習理髮,一直從事理髮工作,後來有一天聽到紅軍招兵的消息,立馬就收拾好東西,直接投奔紅軍隊伍了。
  • 千年古鎮錢倉人傑:開國大校林玉書
    作為革命老區,平陽這裡不僅出了著名的開國少將陳鐵軍將軍、犧牲在抗日戰爭中,黃埔軍校畢業的朱程將軍,另外還有開國大校--林玉書、池方日、金冶等。建國後,任華北軍區蒙綏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華北軍區歸綏醫院院長,內蒙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1955.08—1967.05),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55年11月,時任內蒙古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林玉書被授予大校軍銜(副軍級)。
  • 首次授銜儀式時,他被授大校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這是為何?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在這次授銜儀式上,有上千名我軍將領被授為了大校軍銜,有一位開國大校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那麼,這位開國大校是誰呢?又為何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呢?他名叫羅厚福,出生於十大將軍縣中的紅安縣,他在19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並且在次年正式加入了我黨,他的資歷完全滿足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是紅軍一個遊擊師的師長了,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名旅級幹部,在授銜儀式前的評級中,也被評為正軍級別。按說他的資歷是完全可以被授予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那麼,為什麼羅厚福又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呢?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 楊姓開國將軍各省分布:楊姓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為何排名較後?
    1937年參軍,解放後曾任高炮指揮部參謀長、副司令員。1961年晉升為少將。 五、陝西楊姓晉升少將有2人 2、楊嘉瑞,陝西省鹹陽市興平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建國後曾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軍區顧問。
  • 開國少將因病去世,開國上將嚎啕大哭: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許世友是大名鼎鼎的開國上將,他與許多開國將軍都有很好的交情。若論感情最深,無過於開國少將袁克服。 1955年首次大授銜,共授予開國少將軍銜798位,1958年又補授8位開國少將,1961年至1965年間有554位開國大校晉升少將軍銜,這554位也屬於開國少將軍銜。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他們都是在槍林彈雨中步入了新中國的和平建設時期。這其中有幾位開國將軍,他們沒有倒在戰爭年代敵人的炮火下,卻由於種種意外事件過早地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是我黨我軍的巨大損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剛剛42歲,正是發揮才能的大好年齡,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兩年後,邱蔚將軍在青島海邊垂釣時發生意外,被海浪捲入海中,不幸遇難。邱蔚將軍成了建國後第一位死於意外的開國將軍。
  • 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
    從人口上講,鍾姓人口少於袁姓,不過在開國將軍數量和軍銜上相比袁姓略勝一籌,鍾姓威武,有17位開國將軍,一位上將、兩位中將,十四位少將!那麼鍾姓開國將軍都有誰,有沒有你老鄉呢?57位開國上將中,唯一的鐘姓就是鍾期光上將,他1908年出生,紅軍主力長徵後,鍾期光奉命在南方堅守三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鍾期光任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政治處主任。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二、楊世明,湖南瀏陽市金剛鎮山虎村明星片謝家洲,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三、楊漢林、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人,建國後歷任華東野戰軍高炮師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幹部部部長、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江蘇省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 正師級大校,晉升副軍級少將,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待遇有何不同?
    正師職大校,晉升副軍職少將,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待遇有何不同?正師職大校與副軍職少將,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兩個詞彙。一旦從正師職大校晉升為副軍職少將,距離「將軍夢僅僅是一步之遙。原則上來講,正師職大校擔任了副軍職職務,晉升少將是沒有問題的。
  • 106歲高齡的開國少將:下令處決座山雕,活捉中情局間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1961年至1963年之間,共晉升233名大校軍官為少將軍銜。1964年及1965年共有321位軍官晉升為少將軍銜。而他們正是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的開國少將們。
  • 範姓開國將軍大全:八位開國少將,來自七個省份!
    近代,範姓也有八位開國將軍,都是少將,其中一位來自改姓,這八位範姓開國將軍,來自七個省份,其中四位是首授開國少將,其他四位是晉升開國少將。範姓八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呢?我們來看看。1、範富山 ,山西定襄人,(1914年——1996年) ,1936年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
  • 兄弟3人同時參軍,卻意外失聯杳無音訊,再見面時都成開國少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人如果有理想,那麼他在任何地方都會跟隨著自己的理想不斷進步,不斷奮鬥,這三位將軍便是這樣的人,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他們天各一方,失去彼此間的聯繫,可他們心中卻都始終裝著黨和人民,三人也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記:1955年授銜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目前僅存少將9位人物速讀:楊思祿早年照片2005年,時的楊思祿少將楊思祿少將近照楊思祿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5航空學校參謀長、副校長,空軍師長,第11航空學校校長,副軍長、軍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開國少將衣錦還鄉,和趕驢老漢一路暢聊,到家時才發現是自己父親
    王扶之,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大校軍校。不過,由於之後王扶之又立下了很多功勞,所以在60年代的時候,被授予少將軍銜。雖然他不是1955年被授予的少將,但也依舊被視為開國少將之一。革命勝利後,王扶之曾經回家鄉探望父親,並和趕驢車的老漢聊了一陣天,結果抬頭一看,王扶之和趕車老漢抱頭痛哭,這其中原因何在?1、小紅軍和1955年獲得將軍軍銜的將領們比起來,王扶之的資歷無疑比較淺。因為王扶之生於1923年,紅軍在井岡山和老蔣的部隊進行開打的時候,王扶之還只是個四歲的孩子。
  • 開國少將官至省委書記,兒子卻一個判死刑,一個判死緩
    1955年,我軍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經過認真細緻的評定,一共選出了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和數以千計的共和國將軍。在這些將帥當中,少將的名額最多,高達798位,後來還晉升了不少。相比之下,開國少將普遍年輕力壯,是我軍人才的後備力量。他們不少人後來的成就非常大,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熊應堂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