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一個令中國人無比驕傲的地方,在這裡,誕生了中國將近兩百多位開國將軍,誕生了兩位國家主席,這裡書寫著中國人三四十年的艱苦奮鬥,書寫著無數英烈保家衛國的光輝事跡。
流淌著紅色血液的地方,也孕育著數不清的動人故事,有這樣三位將軍出生在這裡,他們喜歡這片土地,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淚,鑄造起了民族脊梁。三位兄弟,分別又相遇,但再見是早就物是人非,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系列的諾言。
一個好漢三個幫
那年,是中國人開闢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的時候,這星星之火仿佛燎原一般,在無數的小農村裡散落開來。
在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的山區裡,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農民翻身做主人,中國共產黨用他們為民服務的宗旨,一點點的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湖北紅安的三個農民的兒子,相約在一起,共同參了軍,成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可惜好景不長,蔣介石便開始大規模的圍剿。
一次次的戰鬥,讓兄弟三人的心緊緊跟著黨,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國紅軍開始了艱辛的長徵。
為了讓更多的有生力量撤到安全的地方,中央對軍隊進行了調整,實行更激動靈活的應對戰術,三個兄弟也因為各自部隊的原因,開始分離,這三位紅軍戰士便是後來的開國將軍,戴克林,戴克明和程啟文。
三人開始了自己不同的人生旅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名字,也不過是他們為了掩人耳目,在行軍路上臨時所改,因為同為紅安縣一個村子的好夥伴,也使得他們後來成為很好的革命兄弟。
年紀輕輕的三個人,在思想和行動上卻很成熟,他們沒有走錯路,始終跟隨黨和人民,戴克林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個參謀,他隨著徐向前的部隊,率先挺進長徵之路,也是整個紅軍的先頭部隊。而戴克明卻跟著留存下來分散在南方各地的遊擊隊,開始反抗鬥爭,程啟文也隨後來的紅軍走上了長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個人如果有理想,那麼他在任何地方都會跟隨著自己的理想不斷進步,不斷奮鬥,這三位將軍便是這樣的人,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他們天各一方,失去彼此間的聯繫,可他們心中卻都始終裝著黨和人民,三人也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
紅四方面軍在延安順利回師之後,其他各路的紅軍也都經歷千辛萬苦抵達了延安革命根據地,此時的延安,已經養不起數十萬長徵的紅軍隊伍。
對他們來說,各多的土地才能讓這麼多的人吃上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便有了後來我們所熟悉的南泥灣。
除了在陝西一帶開墾荒地,自給自足,中央也決定向西挺進,解決自己的後背問題。此時的蔣介石怎麼也不會想到幾萬紅軍居然成功的爬過了雪山,走過了草地,幾十萬人的國民黨軍隊居然被甩在了南方。開始調集部隊,準備在陝西圍剿。
紅軍前有蔣介石的中央軍,後有盤踞在西北沙漠多年的馬家軍,綜合考慮,紅軍決定先突破後面非正規化的馬家部隊,於是徐向前率領的紅四軍,包括戴克林在內的兩萬多紅軍,從延安出發。
可他們完全低估了這些土匪的實力,這一時期的紅軍習慣了在湖南貴州的深山老林裡打遊擊,在叢林戰早已不適應西北戰事,馬家部隊以騎兵為主,分割包圍紅軍,行動迅速,作戰敏捷,讓紅軍大吃苦頭,後來戴克林將軍回憶,他們被切斷了補給,不少紅軍被抓,他們是從荒漠裡乞討著回到了根據地。
戴克明將軍在南方打了三年多的遊擊戰爭,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南方遊擊隊也終於在腥風血雨中,緩過了一口氣,在陰雨連綿的井岡山上,有出現了他們嘹亮的軍歌聲。
那是生命的力量,也是永遠不了磨滅的番號。程啟文將軍的部隊則隨著中央後來抵達了延安,途中,他經歷了多次傷病,甚至後來老將軍時時回憶起自己的戰友,忍不住的傷心落淚。
革命三兄弟均為國人脊梁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著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南方的遊擊部隊被整編成了新四軍,也許是冥冥之中上天註定,戴克林奉上級的指示去到安徽參加了當時的新四軍工作會議。
到那之後,被安排在了一間兩人宿舍裡,而這間屋子還有一個將軍,這便是戴克明。兩個人十幾年沒有見,模樣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加上,兩個人都改了名字,誰也不認識誰。
可走到哪裡,家鄉的味道是不會變,家鄉的口音不會變,兩個人一打招呼居然發現,都是湖北老鄉。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他們紛紛談起自己的故事,兩人越講越發現,彼此的故事是如此相似,忍不住的戴克民弟弟問到,你是道駒哥哥嗎?臨走的時候,戴克林用的就是這個名字。
當他再一次從自己兄弟的口中聽到了這句熟悉的稱呼,抑制不住的流下了眼淚。多年來兄弟分別,杳無音信,如今機緣巧合之下,又一次見面,兄弟倆感慨萬千。歲月不留人,他們早就已經是身經百戰的紅軍戰士,是意志堅定的革命者。
多年後,戴克林帶著自己的部隊走出了國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著名的冰雕連就是他手下的戰士,戴克明則是隨著部隊轉戰南方,後來也參加了東北解放。
再見程啟文的時候,他們都已成為了將軍,這也是直到了1955年,共和國第一次授勳儀式,兄弟三人才再一次聚首,說不盡的淚水裡是多年後重逢的喜悅,這便是中國人,這便是人民軍隊的意志和靈魂。
結語
戴克林,戴克明和程啟文三人都參加紅軍,雖多年失去聯繫,但他們仍然是關係特別好的兄弟,這樣的兄弟情義也是極其讓人羨慕了。歷史上因為戰亂親人朋友被迫分離的現象實在是太多了,有的親人再次相見的時候都相顧不識,更何況是朋友呢,戴克林,戴克明和程啟文三人再見之時還能跟親兄弟一樣,實在是太可貴了。
重逢時三人的心情不是其他人可以理解的,在戰亂的年代裡,能活下來都是萬幸的,更不要說兄弟再次相見,更是想都不敢想。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朋友之間想見,通過任何方式都可以見到,根本體會不到多年無法聯繫,再次見面時的心情。
但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記住這些人,他們為了給國人一個和平的年代,遠離家人朋友,甚至犧牲生命,這種為國奉獻之人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為了自己和同胞,我們更應該學會顧全大局,為了大局犧牲一點自己的小利益也沒什麼不可以的,這是一種榮譽,值得我們每個人自豪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