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善戰的開國少將,卻在主持會議時被貼身警衛員暗殺,有何隱情

2020-12-16 娜娜食記

引言

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寫道:「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說。」馬革裹屍經常被用於形容英勇作戰,有著獻身沙場的決心。在我國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的實力相差極為顯著,許多將士在登上戰場的時候,就抱定了馬革裹屍的決心。但是,我國的一位開國少將功勳卓著,卻沒有戰死沙場,而是被刺殺身亡,刺殺他的人還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警衛員。

01

這位英勇善戰的開國少將名叫李發,1913年10月生於安徽六安。1929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了工農紅軍中,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1931年李發光榮入黨,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立下了赫赫功勞。1934年他隨紅軍長徵時,參加了幾次著名的戰役,通過自己的勇敢無畏得到了上級的賞識,在1935年時就升任了營長。

▲李發舊照

1937年,李發插班進入了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這裡學習到了很多政治軍事文化和軍法知識,為他後來在各個戰場上的出色表現打下了基礎。1938年山東省委書記向中央表示希望能抽調一支主力軍隊到山東,增強山東的抗日力量。同年,李發跟隨115師進入了山東,並擔任挺進支隊的副司令員。

▲侵華日軍劇照

1941年時他擔任了獨立支隊第一團團長,在山東膠東地區展開的反「蠶食」、「清剿」活動中表現異常突出。在當年10到12月間,配合兄弟部隊粉碎了日軍5萬餘人對沂蒙山區的合圍,保護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1942年春季,他再次指揮所在分區軍民粉碎了由1.5萬日軍和5000餘偽軍組織的「大掃蕩」。在山東的幾次反掃蕩工作中,李發都表現出了他的戰鬥指揮能力,可謂是一名智勇雙全的能人。

02

從土地革命戰爭到解放戰爭,李發都衝在第一線,前後負傷九次,憑藉軍功從一介小兵升到了副司令員一職。由於經常負傷,他甚至被人戲稱為「殘廢軍人」,但這並沒有把他從前線拉回來。即便是建國後他也始終在自己管轄的分區內從事剿匪工作。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李發卻不幸沒有應驗這句話。

▲李發照片

建國之後,他於1950年擔任了渤海軍區的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我國開國少將之一。1954年,他已經官至解放軍第三十一軍副軍長。然而天不假年,1957年3月25日他在廈門檢查軍政訓練工作主持會議時,不幸被貼身警衛員暗殺,時年僅有44歲。雖然最終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卻也不能再為國家做貢獻了。

▲李發將軍紀念碑

03

之所以從東北的渤海軍區轉到福建廈門,也是為了加強當地的邊防建設,打擊來犯的美國和國民政府高層的海空軍,威懾沿海敵佔島嶼,為爭取早日解放臺灣做好準備。在加強戰備的同時,他也大力支持地方工作,修築了廈門集美區至高崎的海堤,經常參加一線生產勞動。或許正是因為他在廈門的工作過於出色,對美國和國民政府高層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所以才招來了特務的刺殺。

▲國民政府特務劇照

被刺殺當日,李發原本在主持一次軍事會議,誰都沒想到他身邊的警衛員突然拔出自己隨身的手槍,對著他又穩又準地開了一槍。與會的眾人迅速將警衛員控制了起來,此時李發已經中彈昏迷。很快他被送到了當地的醫院,後來又轉送到了福州軍區醫院,但是由於當時警衛員距離相當近,命中了關鍵部位,因而儘管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也沒能挽救李發的生命。

▲武警上海總隊醫院大樓

那個警衛員最後被認定為國民政府的特務,潛伏在軍中多年這才能做到少將的貼身警衛一職。這名特務後來自然被處決了,然而這並不能換回李發的生命。李發將軍遇刺後,留下了時年30歲的妻子劉瑛和8歲多的獨生女李衛。後來,孀妻攜著幼女改嫁到了上海,現在女兒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醫,在武警上海總隊醫院任主任軍醫。

結語

《木蘭辭》中曾經感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我們經常在傳記或者小說中讀到類似於「戰死是將軍的宿命」之類的文字,但是誰不希望有才華的將軍能夠壽終正寢呢?偏偏李發將軍又不是死於戰場之上,而是被原本自己信任的人刺殺,這更是添了一抹悲劇的色彩,也讓人對他的去世更多了幾分惋惜。這樣智勇雙全的將軍,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和銘記。

參考資料:

《滿江紅》《木蘭辭》

相關焦點

  • 開國少將李發:從一介小兵升到副軍長後,竟慘遭貼身警衛員暗殺
    儘管到了建國以後,他們已經不再會遭受來自戰場的死亡威脅,不過,在建國後還是有一名將軍死在了槍口之下。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是死在了一次軍事會議上,甚至兇手還是他身邊的警衛員。能夠得到將軍頭銜,可想而知,他的個人實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位將軍的名字叫做李發,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之一,同千千萬萬個革命者一樣,李發也是在十分年輕的時候就加入了我們的革命隊伍,並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由於後來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期間立下的汗馬功勞,他最終得到了開國少將這一榮譽。
  • 開國少將正在開會,他的警衛員卻偷偷掏出槍對準了他,這是為何?
    1957年,少將李發正在參與一場會議,接收上級關於如何應對福建沿海防務問題的指揮時,李發的警衛員偷偷掏出手槍對著李發少將連開三槍,之後李發因為搶救無效而去世。此時的李發少將不過四十多歲,距離其被授予少將軍銜也不過兩年的時間。這個遭遇,不得不說讓人唏噓。
  • 如今還健在的三位開國少將,他們是誰,目前如何了?
    如今還健在的三位開國少將,他們是誰,目前如何了?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有很多戰士犧牲在革命的道路上。幾十年過去了,很多將軍已經去世,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當年的千位開國將軍,目前也僅僅剩下四位。那這四位如今怎麼樣了呢?他們又是誰呢?第一位將軍是,今年106歲的詹大南將軍。詹大南出生在1915年,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一位資歷非常深的老紅軍,老革命家。
  • 向英雄致敬,2020年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剩四位,他們都是誰?
    但在六歲時,黎光家裡就遭遇變故,爺爺奶奶、父親小妹相繼去世,從此養家的擔子就落到了黎光的身上。由於過早當家,黎光養成了倔強而又火爆的急脾氣,誰讓家裡人受欺負,他就和水拼命。1932年,黎光參加了紅軍,後來他一路成為排長再到營長直到團長。由於他的勇猛善戰,隊伍裡的人都叫他「猛子」。解放戰爭時期,黎光接連擔任旅長、師長等要職。
  • 105歲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 開國將軍健在者僅存7人
    原標題: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抗美援朝中率部全殲美軍 「北極熊團」澎湃新聞記者從詹大南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105歲。
  • 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伏擊日軍觀光團,周總理親自安排手術
    而有這麼一位開國少將,他一生遵守黨的紀律,一切聽從黨的指揮,一生服從黨的安排;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是共產黨的高級軍事家,是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更是神奇的以少將的身份享受了中將的待遇。他,就是魯瑞林。
  • 開國少將因病去世,開國上將嚎啕大哭: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許世友是大名鼎鼎的開國上將,他與許多開國將軍都有很好的交情。若論感情最深,無過於開國少將袁克服。 1955年首次大授銜,共授予開國少將軍銜798位,1958年又補授8位開國少將,1961年至1965年間有554位開國大校晉升少將軍銜,這554位也屬於開國少將軍銜。
  • 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老病死,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誰也難以改變的自然規律,但是面對別人的離世,相信誰也難以擺脫悲哀的情緒吧。開國將帥們功勳卓著,他們的離世,自然也使得人們寄託更多的追思。那麼,在首批授銜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中,第一個去世的分別是誰呢?
  • 楊姓威武:晉升為「開國少將」的軍人有兩位數!
    楊姓威武:晉升為「開國少將」的軍人有兩位數!楊姓出自姬姓。周成王那時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根據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楊姓總人口有4000多萬,是繼陳姓後排名第六的人口大姓。
  • 開國少將中,何人軍事能力最強
    開國將帥都是人民軍隊中傑出的名將,前面幾期,我們已經講完了大將、中將的軍事能力排名,今天就來說說開國少將吧。開國少將雖然相比元帥、大將、中將,軍事能力稍顯不足,但依然有不少極為突出的名將湧現,他們的傑出戰績,直到今天依然被我們津津樂道,彪炳史冊。
  •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很多窮苦人為了有口飯吃,全家一起鬧革命。不過打仗就會有犧牲,比如開國大校梅少卿,一家6口只剩下他一個。
  • 副大戰區職少將、正軍職少將,究竟有何區別?誰的權力大?
    副大戰區職少將、正軍職少將,究竟有何區別?誰的權力大?少將是我軍軍銜體系將級軍官中級別最低的,可對大多數人來說依舊是相當困難的。這是為什麼呢?少將的授予方式主要是選升,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再以資歷、年齡為參考,主要考量的是對軍隊的貢獻。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記:1955年授銜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目前僅存少將9位人物速讀:楊思祿早年照片2005年,時的楊思祿少將楊思祿少將近照楊思祿從「小紅軍」到「飛將軍」,總有一種力量如影隨形,那就是長徵精神,映照今日。相關書籍中的介紹一個月前,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於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 範姓開國將軍大全:八位開國少將,來自七個省份!
    範姓尊範武子(士會)為範姓的得姓始祖,春秋時晉國大夫範武子,官至正卿中軍將,範姓得姓始祖。他執政時以教民勸化為務,使晉國之盜皆逃於秦國。當代範姓的人口已近460萬,為全國第五十一位姓氏,老範家古代的歷史名人有秦末謀略家範增,範增曾勸項梁立楚懷王后裔為王,後成為項羽的首席謀臣幕僚,範增被尊稱為亞父,輔佐他建立西楚霸業,封歷陽侯。
  • 此人手下出了3位上將,連警衛員都成了少將,他卻當了一輩子中將
    此人手下出了3位上將,連警衛員都成了少將,他卻當了一輩子中將 此人手下出了3位上將,連警衛員都成了少將,他卻當了一輩子中將 1955年9月27日,國家在北京舉行了全軍首次授銜儀式,為千餘位解放軍現役將領授予了少將及以上軍銜。
  • 最幸運的團級幹部,大授銜前一天還在管倉庫,第二天成了開國少將
    1955年秋季的時候,我軍舉行了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共產出了一千多名開國將帥,其中少將798人。這些人當中,許多人都是正師級幹部,還有一些人是準軍級和正軍級。比如鍾偉,解放戰爭時期就是縱隊司令了,再比如傅崇碧,志願軍63軍的軍長,打過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以他們的資歷和戰功來說,授個中將都不為過,但最終他們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 開國上將與一警衛員比武,竟被一招撂倒,起身後說了10個字
    許世友是新中國的開國上將,在眾多的將領中他是少有的練武出身的,他身體素質非常好,自然格鬥也很厲害。可是還在他當團長的時候他就曾經被警衛員一招放倒,到底是誰能把常年練武的許世友撂倒呢?
  • 《鹿鼎記》中的蘇荃,爺爺是開國少將,連續八年入選全球最美面孔
    *爺爺是開國少將,家世顯赫卻沒有公主病有些人從小就領先在起跑線上,朱珠,就是這樣的人。她1984年出生在北京,爺爺是開國少將朱虛之,父親朱漢斌是國內某知名冰淇淋品牌的創始人,光看家世這一點,朱珠的起點就遠勝絕大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