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燃起了戰爭的硝煙,沒過多久,中國東北便淪陷了。實際上,日本從唐代開始就已經對我國生出了覬覦之心,之所以遲遲不動手,只是苦於實力不夠。19世紀,西方各國伸出了罪惡之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不但很快成為世界霸主,還將矛頭直指中國。於是,鴉片戰爭爆發了,受其啟發,美國也對日本秀起了「肌肉」。
1853年7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率領4艘軍艦來到了日本,此次前來,他是來與幕府談生意的。當然,在長期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日本眼裡,美國亮出鐵甲軍艦的行為,只是赤裸裸的威脅罷了,拒絕的後果已經顯而易見。然而,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日本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雄壯的戰艦,與其相比,體積再龐大的木船也不堪一擊。
次年2月,培裡再一次來訪,他已經給了日本足夠的時間,若再不同意開國,他只能下令開炮了。無奈之下,日本接受了開國的要求,雙方籤訂《日美親善條約》之後,日本也被迫走上了工業化道路。不過,日本的發展速度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不出幾十年,它便從獵物的身份轉變為獵手,開始狙擊西方老牌列強。一時之間,宣揚「歐洲中心論」的學者們閉上了嘴巴,儘管日本只有1個多億的人口,但他們同樣可以鬧翻世界。
然而,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一個非西方發達國家,日本卻站在了法西斯一邊。侵佔中國東北後,日本逐步進行擴張,1932年1月28日,日本向上海發起了進攻,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淞滬抗戰。之後幾年,日本頻頻發起局部戰爭,原本一片祥和的華北地區也燃起了戰爭的硝煙。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戰全面爆發。不久之後,北平、天津等地接連淪陷,局勢很快就變得嚴峻了起來。
當時,中國軍隊的人數大概在200萬左右,而日本則是38萬人左右,但是在武器的加持下,日本卻誇下海口,意欲在三個月內結束戰鬥。遺憾的是,在中國軍民的奮力抗爭下,戰事陷入了僵局,「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大方針成功拖住了日寇的步伐。於是,日本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被引導至由東向西,這樣一來,我軍便有充足的時間對其進行反擊,直至取得戰爭的勝利。
不過,任何勝利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半個中國遭到了日軍的佔領,唯有以下8個省份倖免於難:新疆、陝西、甘肅、寧夏、西藏、四川、青海,以及西康。對許多人來說,西康是一個陌生的省份,甚至連聽都沒聽過,不過在當時,西康省的面積卻要比四川還大。宣統三年(1911年),傅嵩炑提出設立西康省的建議,可是在他收到答覆之前,清朝就滅亡了,所以設省一事被暫時擱置了下來。
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正式設立,其位置大約在如今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偏於西南腹地,所以僥倖免於戰火侵襲。新中國成立後,西康省被撤銷,原屬區域被劃歸四川,而另一個被撤銷的省份——熱河省,其原屬區域也被河北、遼寧、內蒙古瓜分了。因此,在65年後的今天,聽過這兩個省份的人少之又少,雖說它們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終究是一段歷史,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