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因為氣候等方面的差異,南方和北方在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也表現得非常明顯。比如說北方特別喜歡吃麵條,把麵條作為他們的主食,而南方的朋友們,如果少了米飯,那肯定是吃啥啥不香,所以每個地方的差距都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來表現出來。
而一些城市更是突出表現了這種南北方的差異,我們一說到北京就想起四合院,想起鹹豆花,那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北方城市,冬天氣候比較乾燥,溫度低,但是也不會特別冷。而我們想到廣東就會聯想起很多類似的南方城市,冬天溫度較高,溼度大,依然能夠穿著一件衣服在外面亂跑。這些生活方面的表現只是南北方差距中非常小的一個切面,但是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地大物博、無所不包的特點,各個省份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但是有這樣一個省,這個省說來可有點「奇葩」,中國共有55個少數民族,在這個省內56個民族俱全,這裡是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地方,因此也呈現出文化多樣性的特點。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省的省南和省北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很難去界定這個省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省南一般吃米,省北一般吃麵,一個省被割裂成了兩個生活習慣不同的地方,令人十分驚奇。而作為我國南北方分界線的秦嶺和淮河,也恰恰穿過了這個省,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省南和省北的生活習慣才表現出了如此大的差異。
這個省份,就是安徽省,安徽省在中國的東部,和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接壤,是一個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的省份。但是由於秦嶺和淮河這條南北方的界限恰好穿過了安徽省,所以造成了安徽省南和北兩個地方的巨大差異。
這些差異不僅表現在飲食上,還表現在建築物的風格特色上。在安徽南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著江南水鄉特色的建築,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類似小橋流水的優美畫卷,但是在安徽北部就幾乎都是北方特色風格的建築了。傳統的建築一般就是類似四合院的樣子,跟北京那些胡同裡的四合院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所以在淮北常常能夠找到北方的影子。
除了在建築風格方面的差異,淮南淮北就連在平時的生活習慣方面也有更大的差異,比如安徽南部的人一般同浙江福建的人一樣,他們在家裡是不裝暖氣的,城市也沒有暖氣供應,在冬天的時候往往會比較冷。但是住在安徽北部的一些人家,往往在冬天使用暖氣,他們的生活習慣跟北方人非常相似。很多安徽人自己都沒辦法分辨是北方人和還是南方人。
而在歷史上,安徽曾經被當作過北方省份也曾被當作過南方省份,由於劃分的標準不同,至今對於安徽到底是南方還是北方城市也沒有明確的定論,目前最認可的一種說法是,以秦嶺淮河這條線來分南北。也就是說在秦嶺淮河以北的淮北地區是屬於北方地區,而在秦嶺淮河以南的淮南地區就屬於南方地區。雖然這樣的分法把安徽一個省份分成了南北方,但是目前確實也沒有更有說服力的分法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南方和北方的界限開始變得更加模糊了。因為交通的便利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的流動變得越來越快,所以大家也就不那麼在乎一些地方到底是南方還是北方。只要發展得好,管它是南方和北方幹什麼呢?安徽屬於中國,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