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是人生五大重要的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如人們關注的大便上,通過自我感受以及肉眼觀察,在老中醫問診中還作為判斷身體有無疾病的依據。
最近,後臺有粉絲留言問「排便時,大便「前硬後軟」是便秘嗎?」幾乎很多人都知道大便成形,形狀為「香蕉狀」,排便過程很順利為正常狀態。如果你只是一次排便前硬後軟,很有可能和你進食食物、飲食習慣有關,有的人還認為是便秘的情況。
什麼是便秘?
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包括排便困難、每星期排便次數少於3次,至少維持半年的時間,才可以稱之為便秘。但只是偶爾大便不通暢,通常也只是排便困難。
對於在排便時,大便經常是「前硬後軟」,就別被騙了,沒有那麼簡單。
腸胃菌群功能失調:
眾所周知,腸胃是人體吸收消化食物的地方,其中有大量益生菌,它們負責機體抗炎、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提高腸道免疫力、促進營養物質吸收等等。
一旦腸胃菌群功能失調,益生菌作用下降,導致腸道內水分流失,再加上腸道內積攢累積的新陳代謝產物,在剛開始排便時就有可能出現大便前硬後軟。
胃腸病:
腸胃病是常見疾病,在民間有「十胃九病」的說法,越是年齡的人群,隨著進食大量食物後,腸胃功能紊亂,誘發腸胃疾病後,大便也會出現相應變化。
如胃腸炎、結腸炎、胃潰瘍、胃出血等等,都有可能出現大便不成形的狀態,包括大便前硬後軟、溏稀等。
體內溼寒過重:
現如今體內有溼氣的人越來越多,而溼氣重還會直接影響機體內的脾胃調節能力,脾臟如果不能更好地運化,出現氣血失衡,腸道內沒有水分,最後也有可能造成大便異常現象。
如果你在平時觀察到大便粘馬桶不成形、四肢無力、舌苔肥大、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下降等等,都要注意很可能是體內溼寒過重了。
在這裡大家要注意平時的調養,避免吃過量生冷食物,對於寒性食物,如火龍果、西瓜,切勿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在室溫下晾一會兒,每次少量吃,或者是做成煮水果,對病情有好處。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大便接連出現異常,一定要及時檢查腸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