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老爸評測DADDYLAB授權轉載,原標題《寶寶天天入口的這樣東西,和大家想像中的不一樣!》,作者:老爸評測,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寶寶出牙磨牙期,啃咬欲望強烈,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準備一些輔助工具,來緩解寶寶出牙的不適感。後臺就有很多家長詢問過這類產品,「孩子天天嘴裡咬著牙膠,到底安不安全?
我們從粉絲群中徵集了 7 款比較熱門的牙膠品牌。因為多數家長選擇購買的都是國外品牌,所以這次徵集來測的,也大部分是國外的產品。
國內倒是有不少模仿國外品牌的牙膠產品,比如下面這兩款熱銷的牙膠,就是很經典的案例,這次也都測了。
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材質
我們首先用紅外掃描給這 7 款產品的材質做了個定性,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掃描的結果基本能與其樣品包裝上的宣稱相匹配。
因為只是定性掃描,所以像 1 號樣品這種,我們只能判定為橡膠,並不能確認其是否為天然橡膠。
而 6 號和 7 號樣品,因為有多個部件,材料也會有所不同。比如 6 號樣品外部繩狀部分是 TPU 材質,而裡面硬質方塊塑料部分為 ABS 材質。
物理性能測試
根據標準,我們測試了一下 7 款牙膠產品,主要看下在使用過程中,牙膠是否有使寶寶窒息等危險情況的風險。
結果 3 號和 5 號樣品在同樣的三個項目上,檢測都不合格,就是前面說的模仿很經典的那兩款。
5.1 中要求任何玩具部件,都不能完全融入整個小零件筒。5.8 中則要求,不允許有部位超過標準模板 A 或者模板 B。這兩條細則主要考慮的問題是,產品的尺寸是否會導致嬰幼兒窒息。
而 3 號和 5 號樣品的頭部或尾部都能突出模板 A,所以被判定為不合格。
化學性能測試
根據牙膠樣品不同的材質情況,我們分別檢測了鄰苯、多環芳烴和重金屬的含量情況,結果均未檢出,值得表揚。
↓↓ 上下滑動可見 ↓↓
因為 1 號、6 號、7 號牙膠樣品是可以發聲的,我們也測了下三款樣品的分貝大小,結果都是符合標準的。
老爸評測有話說
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牙膠這類產品的標準,我們查找了下,只找到一個針對安撫奶嘴的強制標準 GB 28482-2012。
市面上的牙膠,基本上執行的都是玩具標準,比如 GB 6675 或 EN 71。
而本次評測的 7 款牙膠樣品中,5 號樣品標註執行的卻是食品接觸容器標準。
還有 3 號樣品,我翻遍了產品的包裝及說明書,也沒有看到執行標準的標註。可能買的時候走的美國海淘?所以沒有標註具體執行標準?值得注意的是,產品英文名叫:toothbrush,而不是teether。
雖然牙膠類產品目前確實沒有強制性標準來規範,但這不是廠家「偷工減料」的理由。這可是給嬰幼兒入口的產品啊,3 號和 5 號這兩款,竟然還存在刷毛可能脫落的情況。孩子那麼小,根本無法辨別危險,萬一吞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再比如 1 號這種牙膠樣品,外形是真的沒話說,但因其結構問題,它的發聲孔很容易進水。而小寶寶在啃咬時,難免會分泌出很多口水。
隨著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的變化,細菌會在合適的條件下迅速繁殖。網上之前就爆出過,時間久了牙膠內部出現發黴的情況。
對於選擇使用牙膠類產品,老爸評測有一些小建議供寶爸寶媽們參考。
1、建議選擇能夠承受高溫的材質,比如矽膠。
這樣可以時常給牙膠進行清潔消毒,避免牙膠在使用後,表面被弄髒而細菌滋生的情況。
2、根據孩子自身過敏情況選擇適合的牙膠產品。
比如有的孩子就會對橡膠材質過敏。
3、突出或者細小的部件要儘可能少,最好沒有。
部件越是突出,寶寶越容易感興趣,進而啃食吞咽。
4、會發聲的咬膠,要注意發聲音量不宜過大。
5、使用時,家長一定要陪同看護,以防孩子出現危險情況。
6、使用時間不宜太久,3 個月左右就要考慮更換了。如有破損,應立即停止使用。
養娃不僅是個體力活兒,還是個腦力活兒。如何選到最適合寶寶且安全放心的產品,是寶爸寶媽們的頭等難題。牙膠和奶嘴一樣,都是寶寶成長中會用到的產品,且使用時間不短。既然奶嘴都有了強制性標準,我們也想在此呼籲下,希望可以儘快出一個針對牙膠產品的強制性標準,讓寶寶開心,家長放心。
「老爸評測 DADDYLAB」。該號2015年由杭州市民魏文鋒發起,以老百姓衣食住用為關注點,以為人民檢測為己任,幫助消費者解決「用什麼才安全」的問題。堅持初心,不接推廣,以自建商城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