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就繼承了蘇聯超過60%的常規軍事力量和80%左右的戰略核力量。而因為獨立初期,俄羅斯的國力和經濟實力下滑非常嚴重,可以說當時的俄羅斯空有一身強大的武力卻沒有與此對應的基礎實力。在常規軍事實力急劇下滑和軍費有限的情況下,俄羅斯堅持保證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即使在發不出工資的時候,俄羅斯海軍的戰略核潛艇依然還處於戰略巡航階段,而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也依然保證隨時可以發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保證本國的核威懾能力和大國地位。而在過去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俄羅斯火箭軍裝備的白楊洲際彈道飛彈也算是俄羅斯的核心支柱之一。
軍事專家介紹,在本世紀初期的時候,白楊洲際彈道飛彈屬於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款洲際彈道飛彈之一,與美國的民兵-3型,中國的東風-31一同成為當時全球最先進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而在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俄羅斯火箭軍計劃在2022年之前,銷毀18枚現役的白楊洲際彈道飛彈。這樣的自費武功確實讓外界有些看不懂。要知道,俄羅斯戰略火箭軍裝備的白楊洲際彈道飛彈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才開始正式服役,按照其服役期來看至少要等到本世紀中葉才退役。
顯然這次俄羅斯主動銷毀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並不是因為這款飛彈的作戰性能問題,而是因為這款飛彈有了新的替代者。早在2016年的時候,俄羅斯戰略火箭軍高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俄羅斯莫斯科熱工技術研究所研發的新洲際彈道飛彈的改進型號已經接近了成功,預計可以在2021年左右通過國家測試正式裝備俄羅斯戰略火箭軍。而屆時,服役二十多年的白楊洲際彈道飛彈將會全部退役。其所留下的真空區域將會有新型洲際彈道飛彈取代,而這款飛彈也就是俄羅斯在近十年來的新成果——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
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系統在2010年開始服役的時候,就被外界認為是全球作戰性能最先進的一款洲際彈道飛彈。從官方公布的數據和信息來看,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在11000公裡左右,命中精度可以控制在200米內,最大有效載荷為1噸,可以攜帶一枚大當量戰略核彈頭,也可以攜帶4-6枚分導核彈頭。而新型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不僅射程超過了11000公裡,並且還能夠攜帶10枚左右的分導核彈頭,飛行速度達到20馬赫,具備末端機動變軌的能力,突防性能極強。
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因為新型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的成功列裝,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的戰術地位也隨之下降,退出現役也並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除了這款新飛彈的服役以外,俄羅斯新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的服役也是白楊洲際彈道飛彈退役的重要原因。俄羅斯原本軍費開支就非常拮据,為了能夠保證更好的戰略核威懾能力,海基戰略核力量是最優先發展的對象。與傳統的陸基核力量,海基戰略核力量在威懾力和戰場生存能力上都要優先不少,而這也是我國戰略核力量的發展防方向之一,畢竟相比於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外界更關注的還是它的海基版本巨浪-3和096戰略核潛艇的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