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戰略火箭軍的洲際飛彈正在進行升級,將用最先進的SS–29「亞爾斯」洲際飛彈全面替換「白楊」系列洲際飛彈(白楊和白楊M),最終陸基洲際的型號可能會減少為兩個型號,也就是「亞爾斯」和「薩爾馬特」兩個型號,前者以機動發射為主,部分採用地下掩體(發射井)發射、「薩爾馬特」由於是液體發動機只能由發射掩體發射。
SS–25「白楊」洲際飛彈,注意它的三用發射車是7軸,「白楊」洲際飛彈是俄羅斯第一型具備全區域全地形發射的洲際飛彈,但它仍然需要有預定發射陣地進行有依託發射。
俄羅斯目前陸基洲際飛彈數量超過400枚,其中最大SS18「撒旦」洲際飛彈還有46枚在服役,使用2000萬噸當量的單彈頭,它今後10年內將被「薩爾馬特」替代;SS25「白楊」還有45枚,也會在10年內全部退役。
使用8軸三用車的SS27「白楊M」洲際飛彈,它是「白楊」的改進型,採用無依託發射,1998年開始小批量服役,用以替代當時的SS19「匕首」洲際飛彈,「白楊M」攜帶一枚35萬噸當量的氫彈頭,射程一萬公裡,彈頭CEP精度250米。
目前「白楊M」有60枚機動發射型和14枚地下發射井型,由於白楊M只能攜帶單彈頭威力明顯降低,雖然要比美軍的「民兵Ⅲ」年輕20多歲,但彈頭打擊精度反而比「民兵Ⅲ」所攜帶的W87型核彈頭精度低,為了保持陸基洲際飛彈的對美國優勢,俄羅斯沒有再繼續發展「白楊M」而是研製新一代的SS29「亞爾斯」洲際飛彈。
SS29「亞爾斯」洲際飛彈2000年開始立項,2007年開始測試,2010年服役,它集成了俄羅斯洲際飛彈的最新研製成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陸基機動式洲際飛彈之一!射程超過1萬公裡,可攜帶6個15萬噸的分彈頭,最主要的是CEP誤差在150米非常接近W87型核彈頭精度了,所以它也是俄羅斯今後20年最主要的戰略核基石。
目前「亞爾斯」飛彈以有140枚服役,126枚機動型和14枚地下井,估計最終數量會在300~450枚,再加上60~80枚「薩爾馬特」液體洲際飛彈,俄羅斯陸基洲際飛彈不但在數量上再一次超過美國,打擊精度也相差無幾。
圖片裡是美軍「民兵Ⅲ」洲際飛彈所用的W87型核彈頭,是一顆當量為3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頭,是當今核彈頭當中設計最精巧的之一,重量只有200公斤左右,最主要的是它的精度極高11000公裡的射程CEP誤差只有114米,這就相當於手裡拿著一根鉛筆投進100米的一個可樂瓶口,也正是有這樣高的精度「民兵Ⅲ」服役已經差不多40年了也沒替換,洲際飛彈最終還是要彈頭打擊精度高。
另外,美國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發展海基核飛彈要比發展陸基核飛彈優先,太平和大西兩大洋在美國海岸線上沒有敵佔島嶼阻礙,核潛艇出港就是茫茫大海,甚至可以潛航到要打擊對象5000公裡處發射潛射戰略飛彈,不但大大的壓縮了對方的預警時間,對於飛彈的打擊精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目前美軍核潛艇的主要是使用「三叉戟2」海基核飛彈,它的射程為11000公裡,可攜帶8個W88型核彈頭CEP誤差90米,攜帶核彈頭多打擊精度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對陸基洲際飛彈的依賴,所以從「和平衛士」洲際飛彈被銷毀後美國一直沒有新型陸基洲際飛彈服役。
圖片裡這個「多輪怪獸」就是地下井式洲際飛彈裝填車,它實際上是一種拖車,馱著新出廠的洲際飛彈到達發射井邊上,車頭與拖車分離,拖車尾部對準發射井口,再起豎飛彈通過鉸鏈緩緩的將飛彈裝進發射井內。
實事求是的說蘇聯/俄羅斯技術水平要比美國差,而且地理位置不好,出海口都被北約控制,戰略核潛艇只能在北極冰蓋以下活動,受海水和冰層屏蔽的影響任務信號很不及時,可能耽擱核反擊時間。
有這些因素的影響俄羅斯必然要以陸基洲際飛彈優先,蘇聯解體後受經濟大幅度下滑的影響,俄羅斯常規武器的研製和裝備都已經落後於美國!唯有核武器方面還保持平衡,在軍費開支只有美國十二分之一的條件更新戰略核武器,特別是陸基洲際飛彈才是俄羅斯確保國家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