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明星安以軒在澳門的家中拾取外賣時,麥當勞的咖啡突然掀翻,注意,是從紙袋裡翻了出來,滾燙的咖啡熱浪,潑灑在安以軒的腿上。
01 憤怒的當事人安女士
事發後安以軒寫長文,在微博上吐槽了這件事。直指麥當勞:「為什麼要把熱飲,放在紙袋?就連厚紙板都沒有!熱飲外帶的安全隱患如何消除?我不是第一個被燙傷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安以軒當時的心態估計也就是在微博上吐槽一下,也沒有特別反感麥當勞,要不然麥當勞真有可能因為這個事情賠錢。
麥當勞中國官方帳號及時站出來,評論了這條消息:「已經向顧客致歉,該事件發生在臺灣地區,並非內地麥當勞產品,目前品牌已經提醒相關市場,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有用戶指責安以軒:「為什麼不到facebook上投訴麥當勞臺灣?」
02 港澳臺麥當勞為什麼反饋慢?
事實上,臺灣麥當勞facebook帳號最近一條消息發布於1月13日,也沒有用戶參與評論、互動。
相比之下,美國總部麥當勞facebook帳號幾乎每天都在發布消息,許多西方用戶都在底下表達自身的想法,有一名黑人女性吐槽:「你們就是毒藥的傳播者。」我不清楚這是什麼邏輯,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麥當勞中國和麥當勞美國的營銷手段都處於一級棒的水平。
進入正文:麥當勞中國的最新CEO是張家茵女士,曾經是李奧-貝納(Leo Burnett)的戰略策劃,任職於多家世界級廣告公司。
她上任之後,在中文社交媒體上,麥當勞就開始大規模的投入市場資源,連名字都進行本地化,大家熟悉的新品牌名「金拱門」,就是她決定撤換的。
臺灣麥當勞起初由美國總公司直接管轄。2017年起,經營權出售給臺灣飯店總經理李昌霖成立的德昱資本,此後,該公司為臺灣地區特許經營商。(PS:賣漢堡包,也是有機會成立自己公司的。)香港和澳門的麥當勞,背後則是由中信投資。
港澳臺的麥當勞不太注重社交媒體營銷,食客在網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地方投訴。安以軒可能除了微博,真的沒地方可以吐槽了。
03 金拱門的法務是有位置的
麥當勞無疑是全世界日常被投訴的食品製造商之一。經常躺著也中槍,還各種賠錢。沒辦法,樹大招風。根據RiskRaider風險雷達給出的權威數據,麥當勞中國簡直就是在賣慘了!讓我們來看一些司法信息,數據來自風險雷達。
圖中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協會,因環境汙染責任糾紛告金拱門(中國)。
食客易某坐在麥當勞的椅子上用餐,結果翻倒在地,金拱門(中國)最終賠償¥31132;姚某被麥當勞外賣騎手撞倒,金拱門(中國)最終賠償¥20726。
好在最近只有7個訴訟案件,說明法務還比較厲害,大部分糾紛極有可能在訴諸法庭之前就被解決了。
4 咖啡案引起的巨額賠償
麥當勞不是閒,對於金拱門(中國)這種超大體量的公司。食品安全風險、訴訟風險、輿論風險,已經超過了一般教科書對風險的定義。
在美利堅的新墨西哥州,1992年。79歲的李貝克女士在飲用麥當勞外賣咖啡時,不慎將咖啡打翻。滾燙的咖啡汁液,打在李貝克女士的胯部。生活就是這麼巧,有時候喝水都嗆死人。該女士大腿、胯部、外陰等部位被醫院認定為三度燒傷。
李貝克女士當即決定起訴麥當勞咖啡過熱。起初麥當勞認為這個事完全是無釐頭,覺得是顧客沒事找事。通過一番商量,李貝克女士要求麥當勞賠償11000美元。被麥當勞殘忍拒絕。
律師團隊一聽,徹底憤怒了。我大美利堅,到底有沒有王法了?就繼續找各種理由,告麥當勞。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麥當勞居然打輸了。此時的某訊估計要竊喜,誰讓你們沒有南山區法院。最終,陪審團決定,要求麥當勞,賠償287萬美元。
一杯咖啡287萬美元,一個字「貴」。
這件著名的訴訟案已經進入司法教科書,被稱為「裡貝克訴麥當勞餐廳案(英語:Liebeck v. McDonald's Restaurants)」。在美國的同學,做油條生意要當心點了。說完這個消息,估計字節跳動的法務們已經在認真研究美國法律了。這個消息不能讓國內的碰瓷團知道。
要不然,以後大街上就沒有倒在馬路上汽車前的大爺大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