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空軍在接收了5架陣風戰鬥機後聲稱獲得了改變空戰「遊戲規則」的能力,甚至能對抗殲-20。事實上,陣風僅從定位上來講與殲-16更像,都是多功能戰鬥機,其空戰能力並不出色。很多人樂觀地認為,對付陣風不需要殲-20,甚至不需要出動殲-10C和殲-16這樣的三代半戰鬥機,只需殲-11B出馬就可以。殲-11B雖然只是三代機,卻是一款以制空作戰任務為主的機型,仍然是空軍的絕對主力,真的有實力對抗陣風嗎?
法國並沒有實力同時發展多種戰鬥機,因此需要一款機型執行多種作戰任務,這也造就了陣風什麼多都能幹,但是每一項能力都不太出色的特點。陣風空重只有9.7噸,最大起降重量為19噸,擁有9噸的最大載彈量,其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能力是殲-11B不具備的,但是該機相比專業空優戰鬥機在空戰領域並不算出色。因此,我們用3代機殲-11B與3.5代陣風對比空戰能力算是比較公平的。
現代空戰正在轉向以超視距空戰為主,主要決定性因素是隱身能力、機載雷達和飛彈武器的性能。陣風的前向雷達反射面積在裝載飛彈後為2平方米左右,殲-11B為5平方米左右,對於現代機載雷達來說並沒有根本區別。陣風配備的REB2-AA雷達直徑只有535毫米,對雷達反射面積3平方米目標的有效探測距離只有160公裡,配備的流星空空飛彈最遠射程為150公裡,有效射程為120公裡。
殲-11B採用平板縫隙脈衝都卜勒雷達,直徑近1米,對3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了200公裡。殲-11B早期型號配備霹靂-12空空飛彈,射程為80公裡,第七批次配備了霹靂-15空空飛彈,射程超過200公裡。可以看出,陣風戰鬥機因為雷達有效探測距離不足,超視距空戰實際交戰距離為100公裡左右。殲-11B在配備霹靂12時交戰距離在70公裡左右,明顯處於劣勢。只有配備霹靂-15的殲-11B才能在150公裡外先敵開火,也就是說只有第七批次的殲-11B才有實力對抗陣風。
在近距離作戰階段,兩機對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態勢感知能力、機動性能和空空飛彈性能。陣風加半油2.5噸、掛載格鬥彈後空戰重量為12.9噸,推力約為15噸,空戰推重比為1.16。殲-11B的在換裝渦扇10B發動機後空戰推重比是1.33,遠超過陣風。陣風的垂直爬升能力較強,但是水平盤旋能力遠遜於殲-11B。陣風配備有「流星」、米卡兩種超視距空空飛彈和米卡紅外飛彈,可以說是三層攻擊飛彈。殲-11B的在20公裡以外距離上主要依靠霹靂-12作戰,近距離是霹靂-8。米卡紅外飛彈被公認性能「兩不靠」,在距離格鬥時沒有霹靂8可靠。
陣風相比殲-11B還有更為先進的態勢感能力和電子戰能力。陣風配備有更先進的雷達告警接收機、飛彈逼近告警器、紅外搜索跟蹤裝備(IRST)和電子戰系統等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抗幹擾能力更強。陣風的氣動布局擁有較好的敏捷性,態勢感能力也更強,在中遠距離上與殲-11B對抗仍有較大的優勢。殲-11B唯一的優勢是在近距離狗鬥環節,這是空優戰機的優勢所在。
總體來看,殲-11B雖然是空優戰機,但是早期版本仍然無法與陣風對抗,只有獲得了使用霹靂-15和霹靂10的能力,才能在所有環節上對抗陣風時獲得優勢。如果想「碾壓」陣風,殲-11B還得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更先進的態勢感知設備,這項工作將會在殲-11B的中期延壽項目上得到現實。陣風總共才有36架,而殲-11B未來會有超過200架被改裝到接近3.5代水平,這才是雙方的真正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