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在來來的發展方向應朝著更快,更遠,對地攻擊能力以及隱身方面改進。殲-11B作為我國空軍主要的重型空中優勢戰鬥機機型,堪稱是中國空軍中的中流砥柱。隨著以隱身性為核心的第五代戰機的入役,殲-11B在超視距空中較量中已經不敵五代機,那麼殲-11B下一步該如何改進呢?我想應會參考俄制蘇-35戰機的發展方向改進。
作為空軍中的一款老兵,殲-11B仍在繼續改裝和升級,以滿足未來戰機奪取制空權的需要。2018軍中國空軍正式列裝了一批俄制蘇-35戰鬥機,而蘇-35戰機作戰能力在目前世界範圍內處於一流水平。首先是外形上的改變。蘇-35相對於蘇-27而言機身外形已發生改變,三翼面設計帶來了絕佳的氣動力性能。而殲-11B外形在殲-11A的基礎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因此外形設計是殲-11B所需要發展的一大方向。此外便是動力裝置,儘管國產的太行「WL-10」發動機目前在不斷的改進,但整體狀況與歐美國家的發動機相比仍有細微差距。而蘇-35所裝備的"AL-35FM"發動機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其水平甚至超過了美國的五代機F-22,在之前中東地區蘇-35與美國F-22的對峙中,蘇-35在機動性等許多方面佔上風。因此,殲-11B機動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關鍵還得看發動機的實力。
根據俄方所公開的資料顯示,蘇-35裝備有「雪豹」-E相控陣雷達,可以探測和跟蹤30個空中目標,對8個目標發起攻擊,工作頻率是殲-10B的"老大哥"蘇-27的2倍,掃描角度在70度到120度之間,雷達系統是戰鬥機的「眼睛」,只有看得更遠,更準,在空戰中才能奪取主動權,為此殲-11B還應在雷達系統方面進行升級換代。不過令人欣喜的是,前段時間央視節目曝光了我軍新裝備的改進型殲-11BG戰鬥機。這款殲-11B已經換裝了新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有不少軍事專家猜測雷達探測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蘇-35的水平了。
最後,殲-11B還應在對地攻擊能力以及隱身技術上有所發展。儘管我們已擁有殲-16這款重型戰鬥轟炸機,但是未來戰爭中,空軍戰機更應滿足全方位,多功能作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前,世界空軍發展在朝著隱身化方向邁進,未來殲-11B還應在外形設計以及複合材料運用上能夠達到隱身性能,這樣才能降低其被地面雷達發現追蹤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相信新一批的殲-11B改進型將會陸續入役人民空軍系列,來彌補殲-11B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