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5隻差最後一步?新戰機靜力測試開始!或加裝渦扇19發動機

2020-12-17 騰訊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殲35隻差最後一步?新戰機靜力測試開始!或加裝渦扇19發動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空軍事業的迅速發展,大量武器裝備正迅速投入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中國空軍裝備落後、作戰水平低下的狀況。在戰鬥機方面,我國也從90年代落後美國兩代,到21世紀落後一代,直到今天和美國空軍持平。

這是中國航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成果,幾十年來,中國空軍有了今天的成績,與我國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運-20,殲-10,殲-11,殲-15,殲-16和殲-20等先後服役後,整個落後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所以我們也並沒有滿足現狀,新型戰機的推出也「流言蜚語」不斷。

不久前,一款全新的國產新型戰機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根據軍方專家張召忠的描述,這架飛機就是傳說中的「鶻鷹3.0」,也就是最新改進的FC-31。根據尾部的中航工業標誌,該飛機顯然仍處於測試階段,並非最終型號。就在之前的傳言「新型艦載戰鬥機將在2021年首飛」時,該飛機顯然還「不夠新」。

對於國產新型隱身艦載機,也有許多叫法,有些叫「海四代」,還有FC-31艦載機,也有不少人喜歡叫叫殲35。毫無疑問,這也反映了國內軍迷對於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期待。可以確定的是,我國未來的下一代最新型的艦載戰鬥機,也就是大家傳聞中的「殲-35」,雖然已經可以基本確定採用FC-31的構型作為模板,但實際上需要進行大量的重新設計,實際上已經是一種全新的,脫胎換骨的飛機。

而巧合的是,最近沈飛601所在單位公開披露,沈飛所正與航空工業強度所進行「某工程全機靜力試驗」。據推測,該機極有可能就是殲-35。而對這一推測,小編我持懷疑態度,但不管是不是殲-35,都是值得我國高興的,而可以肯定的是,我國下一代「殺手鐧武器」就是殲-35,而且消息頻頻傳出,殲-20首席工程師楊偉也談及過,並給予積極回復。

大家知道!飛機要成功地試飛,首先要對強度進行最後的把關,而其中最關鍵的是靜力試驗。在進行飛行試驗之前,殲-35必須進行靜力測試,在飛機的機翼和機身上貼上高密度鉛塊作為載荷,然後記錄機身在不同載荷下持續受力,直到整個結構被破壞。這種測試並不難,但耗時很長,如果殲35想要趕上003,就得加快測試進度,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航空工業如此重視的原因。而且從時間點來看,如果在前面提到的2021年進行第五代艦載機的測試,現在進行靜力測試也是很合理的。J-35將與我們見面的時間越來越令人期待。

而且殲35的問世,讓大家最關心的是發動機的問題,事實上,一架戰鬥機的問世,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發動機作為依靠的話,一切都是空談。以前也遭到了眾人的指責。比如,西方媒體總是說殲31根本就不是合格的5代機,甚至更不可能上艦。早期殲31的機動性非常落後,發動機採用俄羅斯進口的RD-93發動機,導致殲31經常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在首次飛行中便多次冒出黑煙,隨後匆忙離開。

雖然這種發動機具有短距離起飛的能力,但它不能擁有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殲31經歷了使用RD-93的01次、使用貴航RD33的02次,WS-13E次,可見國產隱身艦載機無論怎樣都躲不開航空發動機這一關,畢竟性能強不強,看「心」就知道了。在試飛2.0版本後的幾年裡,殲31曾被認為「胎死腹中」。如今,由於渦扇-19發動機已研製成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所以這款戰機才活得風生水起。

而沈飛最新隱形艦載戰鬥機是以殲31的3.0型戰機為基礎,結合殲15艦載機的經驗研製而成的新型戰鬥機。戰鬥機的編號是35001,所以官方的編號應該是殲-35。更為堅固的前輪設計是為了將來上艦而設計的,為了成為一架能滿足海軍未來作戰需求的載具,殲-35的起飛重量必須達到30噸以上,為了在性能上超越F-35,必須具備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目前渦扇-19完全可以輕鬆解決這些問題。

新款殲31的3.0與2.0的對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殲-35要想成為一架能夠滿足海軍未來作戰需求的載機,就必須有超過30噸的起飛重量,要想超越F-35,就必須具備超強的機動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航空業所謂的「太先進了不該展示」的水平。這些都要求渦扇-19發動機必須具有10個以上的推重比,而現在,該項目的啟動實際上證明渦扇-19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渦扇19發動機是中國的第四代發動機,首次亮相就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產渦扇19發動機試製成功,正式命名為「黃山」。這款引擎推力不少於11噸,約11噸——12噸之間,可以保證殲31和殲35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可以達到最大飛行速度約1.8馬赫。漩渦-19的推重比超過11,而漩渦-19的重量僅為1100千克。

所以,渦扇19發動機技術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趕上了美國的同類產品。類似於渦扇-19的發動機只有美國的F414和歐洲的EJ200,而且其推重比都在10左右。EPE和EJ200對F414改進型EJ2X0的推重比也是11,也都在測試中。

而且我們所期待的鶻鷹戰機和殲-35項目都因此中推而倍受青睞。據公開資料顯示,渦扇19與渦扇15均為國家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項目,均屬小涵道比101型航空發動機。開發渦扇19的團隊在2019年獲得了「五四青年團隊」獎,項目的總設計師還被推薦為院士候選人,單憑這兩項就可以推測其先進水平甚至超過了渦扇15。

此外,第四代發動機的重要進展是,應用了發動機壽命和全限制數字操縱(FAEDC)技術,即渦扇-19和渦扇-15的壽命估計為5000小時,這也達到了美國先進發動機的70%水平。目前最令人擔憂的並非渦扇-19的推力不夠強,而是它的時間進程可能會更慢。

但是毫無疑問,殲-35是一款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雙發中型戰鬥機,那麼為什麼要說殲-35會完成對最大起飛重量的逆襲呢?航空工業在兩個主要技術領域中取得了進展,第一,飛機減重技術取得了突破。2.0版與1.0版所用的引擎基本相同,前者整機尺寸擴大了不少,最大起飛重量卻由25噸增加到28噸。起飛重量增加3噸時,飛機外形增大,是因為突破了戰機重量減輕的技術。2018年由於研發「鶻鷹」獲得國家發明進步二等獎,正是因為沈飛能夠將戰機的結構重量降至F-22的26.8%,使得綜合性能已經超過F-22。

第二,新一代渦扇-19發動機的應用。鶻鷹2.0版本使用的RD-93最大推力僅為9噸,總推力僅為18噸,與之相比,渦扇-19的推重比超過10,兩個引擎的總推力為24噸,這使得殲-35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2噸非常容易。正因為渦扇19的突破,殲35的價格翻了一番,還將獲得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實在令國人十分自豪。這款以新一代渦扇-19發動機為動力源泉的殲-35必將讓我國眼前一亮。

當然,近些年來,我國空軍在作戰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目前我國還缺乏國產大型加油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飛行員的訓練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總體來說,目前我國的空軍實力雖然在世界上還算比較好的,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必須穩紮穩打,一步一腳印,祝福我國空軍!

相關焦點

  • 終極版本即將和軍迷見面 殲20戰機即將換裝渦扇15發動機
    而隨著產能的增加,已經讓殲20戰機在中國空軍的列裝數量越來越多。此外,對於軍迷而言,什麼時候殲20換裝其目標發動機,才是真正關心的大問題。近日,有網絡媒體稱,殲20戰機已經開始換裝渦扇-15發動機。有分析指出,如果該消息屬實的話,那麼殲20戰機終極版本將很快跟廣大軍迷和網友見面。而殲20戰機經過長達8年的等待,終於化繭為蝶。
  • 渦扇發動機終於獲獎!殲20曝光3大重點,F35仍有11處缺陷
    而在此前,殲-20隱身戰機再次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亮相,並且還進行了被總師評價「非常到位」的飛行表演。大家也許會說殲20發動機問題,但這也老眼光了。舉例來說,隨著此前渦扇19發動機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一舉斬獲推力技術一等獎。
  • 殲10C換裝渦扇10B發動機!關鍵數據強於俄羅斯原版動力系統
    近期中航工業成飛發布《復工者聯盟》視頻,通過畫面內容來看,一架殲10C戰機從跑道起飛,但需要關注的是,這架殲10C的發動機尾噴管變化很大,相比殲10系列戰機完全不同,此前殲10系列戰機搭載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但就這架殲10C的尾噴管形狀來看,最新批次的殲10C已經換裝了國產渦扇10B發動機,那渦扇10B有哪些特點?
  • 殲20出現喜人的變化,發動機長度明顯縮短,離完全體又進了一步
    而最近又出現了改進型殲20的試飛照片,這架殲20與目前的量產機存在細微的差別,從中可以看出發動機尾噴管、前後編隊燈、側彈倉邊框都發生了變化。兩款殲20的對比圖從量產型殲20與改進型殲20的底部對比圖可以清晰的看出,改進型殲20的發動機間隙更新變大了,並且發動機長度也有明顯縮短,很可能是換裝了改進型渦扇10發動機。
  • 殲20國產發動機傳來喜訊!渦扇15總設計師獲提名,幾大實驗室立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名單中,排列第一的就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研究的重要擔當人物、渦扇-15「峨眉」發動機項目總設計師——程榮輝。有鑑於此,有分析指出,這標誌著我國空軍現役最先進的戰機——殲-20隱身戰機的發動機問題已經大概率解決了。而按照功成才能名就的慣例,看來配備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殲-20隱身戰機應該是試飛成功了。毫無疑問,這一喜訊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 20年只做成一筆買賣,俄羅斯專家納悶:中國為啥不買我們的戰機了?
    鄰國曾經是蘇霍伊戰機的最大用戶,曾經引進了70多架蘇-27SK/UBK戰鬥機,並引進了這款戰機的生產線,製造了100多架殲-11A戰鬥機,然後又仿製出上百架殲-11B戰鬥機,在俄羅斯眼中,蘇-35戰鬥機的性能遠遠優於蘇-27SK、蘇-30MKK,但是鄰國最終卻只引進了24架。
  • 渦扇-10推力近16噸,殲-20「心臟病」基本解決,渦扇15不用著急了
    殲-20戰機一直是國人心中的驕傲,其配備有最先進的雷達和態勢感知設備,隱身性能突出,飛彈武器更為先進,擁有聯網作戰能力,被認為是全球最強大的隱形戰鬥機。然而,殲-20又因為沒有配備強勁發動機被認為存在「心臟病」問題,在五代機的「4S」標準中,唯獨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 殲20B真的來了?美媒感嘆實在太快,矢量版太行發動機即將服役
    殲-20戰機是我國最先進的隱身戰機,隨著產能的不斷增加,未來也將成為我空軍部隊的主力機型。因此該機從原型機試飛階段,一舉一動便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目光。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報導,首批殲-20B型戰機的生產工作在今年夏天已經開始了。殲-20B將可能具有升級後增加推力矢量控制的新型發動機,同時動力也得到了提升。
  • 沈飛高調扶正殲31!性能升級造價壓低20%?艦載版或是煙霧彈
    這也意味著沈飛終於準備扶正殲31了。 具體來說,自2012年首飛以來,FC-31 「鶻鷹」技術驗證機作為我國沈飛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一臺隱形五代機,一直受到外界關注和質疑。儘管這種隱形戰機的首飛只比成飛公司的殲-20隱形戰機晚了一年,但其總體研發進度卻遠遠落後。殲-20隱形戰機於2017年完成裝備任務,並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 殲31為什麼不用殲20發動機?
    簡單的來說,殲-31為什麼不用殲-20使用的渦扇-10B大推力發動機呢?這就是四十年前米格-29和蘇-27的關係。所謂的殲-31就是沈飛自籌資金研發的FC-31,其設計定位就是一款中型機,使用中推發動機基本上就足夠了,用大推不是成了重型機了嗎?
  • 殲20戰機,戰力超強的第五代戰機,俯視一切對手
    殲20是一款完全符合4S標準的新一代戰機,戰力超強,足以俯視一切對手。 如果峨眉發動機自重跟F119一致,即1.54噸,那麼峨眉的推力則是20.79-22.95噸。 軍事專家徐光裕曾在電視節目上說,峨眉發動機的推力和F135是一個級別的。F135發動機服役的時候推力是19.1噸,改進型推力為近22噸。顯然是一個級別的!
  • 最新生產的殲-11B有多強大?可以對抗4.5代戰機,仍是絕對的主力
    中國最早在1999年開始生產殲-11A,該機雖然機體是三代機,但是航電設備比殲-8還落後,可靠性極低,組裝95架後停產。殲-11B項目在2001年上馬,到2008年開始量產,證明中國具備了獨立研製蘇凱戰機的能力。殲-11B比殲-11A減重達700公斤,換上了推力更大的太行發動機,實際空戰能力遠遠超過了蘇-27,機體壽命更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蘇35緣何「銷聲匿跡」:怪國產側衛太優秀,殲16搶奪風採
    可見,俄羅斯對蘇-35戰機相當看重,在蘇-57戰機未全面形成戰鬥機之際,將發揮出蘇-35戰機四代半水平,對抗F-35隱身戰機。蘇-35戰機是俄羅斯在蘇-27戰機深度改進的重型戰鬥機,這款戰機將採用複合材料,為增加戰機空戰實力,裝備著無源相控陣雷達和俄羅斯最新金航電系統,採用兩臺F-117S發動機,部分航電設備和發動機跟目前俄羅斯蘇-57戰機相同。
  • 殲-31鶻鷹隱身戰鬥機能否使用WS-10B太行矢量發動機?
    FC-31在設計上與美國的F-35戰鬥機基本一致,但其使用的我RD-33或者是渦扇-13發動機,在最大巡航速度以及升限等幾項技戰術指標上,已經比F-35要好,由此可見,當前的動力系統保證FC-31飛起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殲20已經量產,殲11B也開始復產,為何我國還要花費巨資買蘇35?
    主要是因為,最新批次殲-11B戰機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且裝備了國產第二代光電跟蹤瞄準系統(EOTS),採用最先進火控系統、光纖數據鏈和渦扇-10B發動機等,甚至是能夠攜帶霹靂-15飛彈等。
  • 「單發版殲-20」現身歐洲,隱形性能強大,為殲-10D指明了方向?
    瑞典可選的發動機只有美國的F414和歐洲的EF200,兩者推重比都比較高,但都是三代發動機,無法給予FS2020滿意的機動能力。其次,單發輕型戰鬥機的內部彈艙過小,甚至無法裝載大型超視距空空飛彈。FS2020的體型也就是與「梟龍」戰機差不多大,腹部彈艙過小,裝彈量只有4枚,甚至無法裝進入歐洲流星空空飛彈。最後,FS2020在擁有內部彈艙後的內油過小。
  • 殲-20隱身戰機戰訓新畫面曝光:「威龍」初顯威力
    日前,軍迷對於空軍殲-20隱身戰機戰訓新畫面都是格外關注的。當看到4架殲-20魚貫而入,準備起飛之際很多人內心充滿歡愉。因為殲-20是中國首款隱身戰鬥機,雖然之前網絡上也有殲-20戰機5機同框的消息,不過再次看到該戰機規模化亮相,的確還是令人覺得挺為空軍驕傲的。
  • 殲20與F35差距不是發動機,也不是隱身性能,差的只是個液壓系統
    文/白夜 如今,殲20隱形戰機顯然已經成為我軍航空兵當之無愧的最強戰機,同時代表著我軍航空戰機的最高實力。 實際上,殲20和F35並沒有進行過實際的較量,單從公布的數據性能來看,兩者可以說各有優勢,相信不少軍迷都知道我國的航空發動機一直是落後美軍的,從航空軍事體系分析,發動機領域仍是我們國家需要長期突破的一方面
  • 沈飛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殲-11D黃皮機開始試飛,戰力或超蘇35
    畢竟這些年來在先進戰鬥機研製方面,沈飛似乎沒有什麼新作品問世,只能升級一些早年作品。殲-11是沈飛一款代表型號系列戰鬥機,讓我們感到驚喜的是,在2020年即將過完之際,沈飛殲-11居然給我們送來了驚喜。
  • 中型戰機和重型戰機相差多大?殲10和蘇30同臺展出,差距明顯
    隨著噴氣式戰鬥機開始投入使用,戰鬥機也開始了代數的劃分。在上個世紀50年代各國都開始裝備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在隨後數年的時間裡各國都開始列裝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只是隨著渦扇發動機開始大規模使用之後,戰鬥機的代數和噸位劃分就出現了偏差,華約和北約國家相繼提出了自己的劃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