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殲35隻差最後一步?新戰機靜力測試開始!或加裝渦扇19發動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空軍事業的迅速發展,大量武器裝備正迅速投入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中國空軍裝備落後、作戰水平低下的狀況。在戰鬥機方面,我國也從90年代落後美國兩代,到21世紀落後一代,直到今天和美國空軍持平。
這是中國航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成果,幾十年來,中國空軍有了今天的成績,與我國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運-20,殲-10,殲-11,殲-15,殲-16和殲-20等先後服役後,整個落後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所以我們也並沒有滿足現狀,新型戰機的推出也「流言蜚語」不斷。
不久前,一款全新的國產新型戰機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根據軍方專家張召忠的描述,這架飛機就是傳說中的「鶻鷹3.0」,也就是最新改進的FC-31。根據尾部的中航工業標誌,該飛機顯然仍處於測試階段,並非最終型號。就在之前的傳言「新型艦載戰鬥機將在2021年首飛」時,該飛機顯然還「不夠新」。
對於國產新型隱身艦載機,也有許多叫法,有些叫「海四代」,還有FC-31艦載機,也有不少人喜歡叫叫殲35。毫無疑問,這也反映了國內軍迷對於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期待。可以確定的是,我國未來的下一代最新型的艦載戰鬥機,也就是大家傳聞中的「殲-35」,雖然已經可以基本確定採用FC-31的構型作為模板,但實際上需要進行大量的重新設計,實際上已經是一種全新的,脫胎換骨的飛機。
而巧合的是,最近沈飛601所在單位公開披露,沈飛所正與航空工業強度所進行「某工程全機靜力試驗」。據推測,該機極有可能就是殲-35。而對這一推測,小編我持懷疑態度,但不管是不是殲-35,都是值得我國高興的,而可以肯定的是,我國下一代「殺手鐧武器」就是殲-35,而且消息頻頻傳出,殲-20首席工程師楊偉也談及過,並給予積極回復。
大家知道!飛機要成功地試飛,首先要對強度進行最後的把關,而其中最關鍵的是靜力試驗。在進行飛行試驗之前,殲-35必須進行靜力測試,在飛機的機翼和機身上貼上高密度鉛塊作為載荷,然後記錄機身在不同載荷下持續受力,直到整個結構被破壞。這種測試並不難,但耗時很長,如果殲35想要趕上003,就得加快測試進度,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航空工業如此重視的原因。而且從時間點來看,如果在前面提到的2021年進行第五代艦載機的測試,現在進行靜力測試也是很合理的。J-35將與我們見面的時間越來越令人期待。
而且殲35的問世,讓大家最關心的是發動機的問題,事實上,一架戰鬥機的問世,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發動機作為依靠的話,一切都是空談。以前也遭到了眾人的指責。比如,西方媒體總是說殲31根本就不是合格的5代機,甚至更不可能上艦。早期殲31的機動性非常落後,發動機採用俄羅斯進口的RD-93發動機,導致殲31經常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在首次飛行中便多次冒出黑煙,隨後匆忙離開。
雖然這種發動機具有短距離起飛的能力,但它不能擁有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殲31經歷了使用RD-93的01次、使用貴航RD33的02次,WS-13E次,可見國產隱身艦載機無論怎樣都躲不開航空發動機這一關,畢竟性能強不強,看「心」就知道了。在試飛2.0版本後的幾年裡,殲31曾被認為「胎死腹中」。如今,由於渦扇-19發動機已研製成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所以這款戰機才活得風生水起。
而沈飛最新隱形艦載戰鬥機是以殲31的3.0型戰機為基礎,結合殲15艦載機的經驗研製而成的新型戰鬥機。戰鬥機的編號是35001,所以官方的編號應該是殲-35。更為堅固的前輪設計是為了將來上艦而設計的,為了成為一架能滿足海軍未來作戰需求的載具,殲-35的起飛重量必須達到30噸以上,為了在性能上超越F-35,必須具備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目前渦扇-19完全可以輕鬆解決這些問題。
新款殲31的3.0與2.0的對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殲-35要想成為一架能夠滿足海軍未來作戰需求的載機,就必須有超過30噸的起飛重量,要想超越F-35,就必須具備超強的機動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航空業所謂的「太先進了不該展示」的水平。這些都要求渦扇-19發動機必須具有10個以上的推重比,而現在,該項目的啟動實際上證明渦扇-19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渦扇19發動機是中國的第四代發動機,首次亮相就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產渦扇19發動機試製成功,正式命名為「黃山」。這款引擎推力不少於11噸,約11噸——12噸之間,可以保證殲31和殲35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可以達到最大飛行速度約1.8馬赫。漩渦-19的推重比超過11,而漩渦-19的重量僅為1100千克。
所以,渦扇19發動機技術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趕上了美國的同類產品。類似於渦扇-19的發動機只有美國的F414和歐洲的EJ200,而且其推重比都在10左右。EPE和EJ200對F414改進型EJ2X0的推重比也是11,也都在測試中。
而且我們所期待的鶻鷹戰機和殲-35項目都因此中推而倍受青睞。據公開資料顯示,渦扇19與渦扇15均為國家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項目,均屬小涵道比101型航空發動機。開發渦扇19的團隊在2019年獲得了「五四青年團隊」獎,項目的總設計師還被推薦為院士候選人,單憑這兩項就可以推測其先進水平甚至超過了渦扇15。
此外,第四代發動機的重要進展是,應用了發動機壽命和全限制數字操縱(FAEDC)技術,即渦扇-19和渦扇-15的壽命估計為5000小時,這也達到了美國先進發動機的70%水平。目前最令人擔憂的並非渦扇-19的推力不夠強,而是它的時間進程可能會更慢。
但是毫無疑問,殲-35是一款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雙發中型戰鬥機,那麼為什麼要說殲-35會完成對最大起飛重量的逆襲呢?航空工業在兩個主要技術領域中取得了進展,第一,飛機減重技術取得了突破。2.0版與1.0版所用的引擎基本相同,前者整機尺寸擴大了不少,最大起飛重量卻由25噸增加到28噸。起飛重量增加3噸時,飛機外形增大,是因為突破了戰機重量減輕的技術。2018年由於研發「鶻鷹」獲得國家發明進步二等獎,正是因為沈飛能夠將戰機的結構重量降至F-22的26.8%,使得綜合性能已經超過F-22。
第二,新一代渦扇-19發動機的應用。鶻鷹2.0版本使用的RD-93最大推力僅為9噸,總推力僅為18噸,與之相比,渦扇-19的推重比超過10,兩個引擎的總推力為24噸,這使得殲-35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2噸非常容易。正因為渦扇19的突破,殲35的價格翻了一番,還將獲得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實在令國人十分自豪。這款以新一代渦扇-19發動機為動力源泉的殲-35必將讓我國眼前一亮。
當然,近些年來,我國空軍在作戰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目前我國還缺乏國產大型加油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飛行員的訓練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總體來說,目前我國的空軍實力雖然在世界上還算比較好的,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必須穩紮穩打,一步一腳印,祝福我國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