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機一直是國人心中的驕傲,其配備有最先進的雷達和態勢感知設備,隱身性能突出,飛彈武器更為先進,擁有聯網作戰能力,被認為是全球最強大的隱形戰鬥機。然而,殲-20又因為沒有配備強勁發動機被認為存在「心臟病」問題,在五代機的「4S」標準中,唯獨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到現在,殲-20已經出現了裝備俄制AL-31F和國產渦扇-10B兩種發動機的機型,產量也一直不高,外界普遍認為在苦等渦扇15。
令人意外的是,渦扇-10發動機經過十幾年的改進竟然完成了「逆襲」,其最大推力已經從初期的12噸增加到了最新的16噸,已經超過渦扇-15早期版本。這意味著渦扇-15不用再著急了,有更多時間把推力打磨到18噸以上的水平。
據悉,渦扇-10發動機在1987年立項,在2005年12月28日完成設計定型考核,當時推力為12噸,主要用來裝備殲-11B和國產殲-16戰鬥機。15年來,渦扇-10發動機又出現了渦扇10A、渦扇10B、渦扇10C和渦扇10D等多種型號,推力從12.5-13噸級、13.5噸-14級,增加到了14.5-15.5噸級。得益於新材料和新工藝的不斷進步,最近出現的一種太行改型版本的空氣流量已經達到了每秒130公斤以上,推力已經接近了16噸。這一成果意味著渦扇-10量產版本發動機的推力已經超過了試驗階段的渦扇-15。第三代發動機的優點是更省油,意味著殲-20將擁有更大的作戰半徑,讓渦扇-15的地位暫時變得尷尬了。
渦扇-10屬於三代發動機,特點是涵道比更大,在巡航階段更省油。殲-20配備渦扇-10改時作戰半徑是1500公裡左右,比F-22多一倍。F-22配備的F119發動機和渦扇-15都屬於小涵道比加力渦扇發動機,其特點是發動機軍推力量更大,能夠實現超音速巡航,缺點就是費油。也就是說,渦扇-10改的最大推力提升到超過渦扇-15初期版本的水平後,其戰略價值變得更大了,等於基本解決了殲-20的「心臟病」問題。
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廣袤的大國,殲-20裝備數據也不夠用,就算在渦扇-15成熟之後,中國也可能同時生產兩種型號的殲-20。因此,渦扇-10改推力的不斷突破會讓殲20的產量大增,成為一種有中國特色的五代機。當然,渦扇-15仍然是殲-20的目標動力,因為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可以讓五代機更快速進入戰場,打完之後也可以快速撤出。
渦扇-15的優點是推力改進潛力更大,其初期測試階段推力就有15噸左右,完全可以在幾年後被打磨到18噸,甚至20噸以上。F22配備的F119推力是15.6噸,而F35配備的F135推力就達到了18噸,而普惠公司最新型號的F135改推力已經超過21噸。因此,渦扇15現在推力不行很正常,未來仍然是殲-20的理想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渦扇-10推力的突破還給殲-10系列和殲16性能的提升創造了條件。正在發展的殲-10D很可能會使用保形油箱,就會面臨著機動性能下降的問題,一顆強勁的心臟為殲10航程的改善創造條件。殲-16未來會用來替代飛豹和蘇-30MKK,有了新發動機也會有更大的載彈量、航程和機動性能,意義同樣重大。
總之,中國航空發動機已經崛起了,雖然與美國仍有1代的差距,但是追趕的速度非常快。估計到了下一代變循環發動機應用的時代,中國發動機就有可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