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渦扇-15取得重大進展,推力高達18噸!為何國人喜憂參半

2020-12-14 1號哨所

俄羅斯媒體《科學與技術》雜誌近期文章顯示,我國新型的渦扇-15發動機取得重大進展,推重比突破10,加力推力高達18噸,不加力推力為14.9噸,與一代殲-20所裝備的AL-31F相比,總消耗量平均高出27%,如果加力,則再增加9%至10%,因此判定,使用渦扇-15發動機將需要意料之外的高燃油投入。

消息傳入後,國人及媒體可謂是喜憂參半。儘管如此,渦扇-15推力的突破性提升依然叫好聲不斷。

福布斯7月13日消息

福布斯新聞網7月13日發布文章,據《南華早報》周一報導,成飛殲-20的升級版殲-20B即將「批量生產」,該機型運用新型推力矢量控制(TVC)系統,將大大提高其機動性能。也即是說,治癒「心臟病」的殲-20B,將恢復其「應有」水平。但郵報方面有消息稱,殲-20B發動機將沿用俄羅斯進口的土星AL-31F M2渦扇發動機,而非國內改進生產的大推力渦扇-15發動機。

TVC系統可通過傾斜發動機向量噴嘴或擾流片,改變推力,來實現飛機的轉向。F-22與蘇-35S就是最好的例子,此類飛機能夠在很高的攻擊角度調節飛機機頭的指向。在躲避飛彈和需調節空中作戰可視範圍,以尋求有利位置時,具有極大優勢。

推力矢量噴嘴

對於殲-20B來說,雷達、遠程飛彈和隱身性能仍將是其空空作戰的主要資本,但空中戰鬥自然而然會需要保持機身位於一個穩定視覺範圍內,特別是避開遠程傳感器檢測範圍以及應對飛彈作戰的情況。

殲-20片

但許多先進的噴氣式戰機並不推薦使用TVC系統,因為該系統的運行會加速消耗飛機能量,使其處於低能量狀態,容易受到後續攻擊。因此西方設計師大多不推薦將其應用到高端的特種機或垂直起降機上,而俄羅斯的噴氣式飛機應用較多。

油耗顯著增加意味著飛機的戰鬥半徑減小,以現有的半徑水平為基準,則需要更多的載油量,這將導致有效荷載及其可操作性的相關指標惡化。無論是TVC系統還是渦扇-15,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而俄羅斯土星AL-31F M2是AL-31F發動機的第二階段產品,屬於渦輪式噴氣發動機,可產生約14.5噸的推力,較此前的AL-31F 3系列、20系列及23系列,提高了推進性能,並降低了在不加力情況下的比油耗,主要通過增強參數及取消氧氣充電系統來改善飛行參數與操作性能,具有較好的控制精度與運作效率。符合諸如蘇-27SM及蘇-34這類高推力與高燃油消耗戰機的要求。

AL-31F M2

相比之下,俄羅斯AL-31F M2的應用性可能會優於油耗較大的新渦扇-15,但此前渦扇-15的設計總工程師連續獲得業界光榮稱號,都是因其主持的某項重大型號發動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且渦扇-15總體設計單位航發渦輪院,也因相關研究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儘管此次渦扇-15已知性能不是很盡如人意,但相信我們優秀的研發團隊和工程師們,能夠再次對其進行改進創造,讓中國戰機的「心臟」完全屬於中國。(貓爪)

相關焦點

  • 渦扇-10推力近16噸,殲-20「心臟病」基本解決,渦扇15不用著急了
    到現在,殲-20已經出現了裝備俄制AL-31F和國產渦扇-10B兩種發動機的機型,產量也一直不高,外界普遍認為在苦等渦扇15。令人意外的是,渦扇-10發動機經過十幾年的改進竟然完成了「逆襲」,其最大推力已經從初期的12噸增加到了最新的16噸,已經超過渦扇-15早期版本。這意味著渦扇-15不用再著急了,有更多時間把推力打磨到18噸以上的水平。
  • 渦扇-15已經定型,推力高達18噸,殲-20換裝後機動性將趕超F-22
    現在殲-20就算沒有裝備渦扇-15發動機,在裝備兩臺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力雖然要弱於美國F-22戰機使用的推力為16噸的F119-PW-100矢量發動機,但殲-20的綜合機動性是不落後於美國F-22戰機的。
  • 渦扇-10最大推力14噸,推力高達61噸的航空發動機是什麼概念?
    有道是「只要發動機推力強,搬磚也能飛上天」,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的核心,它的性能與推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飛機整體好與壞,所以說沒有一款好的發動機,就很難製造出性能先進的飛機。渦扇-10該機型的最大推力為14噸,已經可以滿足殲-10日常使用,那推力達到61噸的GE9X航空發動機是什麼概念呢?
  • 這項技術,全球僅少數國家掌握,比研發氫彈難,運20將裝渦扇-18
    X-35B作為F-35B的驗證機,該機配套的動力系統即F119-SE611渦扇發動機。依靠其升力風扇和後部偏轉尾噴口共同作用,能做到垂直起降。而日本新一代隱身戰機F-3配套動力的XF-9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性能或許能夠與美國的F-119相媲美。根據其研發單位石川島播磨重工所給出的公開數據,這款發動機的軍用推力與加力推力分別達到了105kN和150kN甚至更高。
  • 各國運載火箭最大推力,美國3408噸,俄羅斯3500噸,中國是多少?
    近些年,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工程順利地開展著,激勵著每一個國人的心。目前,中國已經開展新一輪航天事業,組建屬於自己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和實施載人登月工程,不過要組建空間站和實施登月工程就必須要發展大推力運載火箭,只有這樣才能按計劃發射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 渦扇15總設計師獲提名,幾大實驗室立功
    而我國的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是在2010年以來才逐步堪以大用,比F100系列發動機差不多遲了30年。因此,未來殲-20裝備渦扇-15「峨眉」發動機後,其飛行性能將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那麼,為何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研發進度會加快了呢?有專家表示,以前高寒實驗環境機組要到處跑,尤其是去找零下40度的這種環境。而現在,我國科研人員已經建成了綜合環境實驗室,可以模擬各種極端環境。
  • 推力15噸,渦輪前溫度1800℃,日本XF91發動機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15噸以上,那渦扇發動機加推力達到15噸在全球是個什麼水平呢?,同時次於F-35所用F-135和蘇-57所用「產品30」的18噸的加推力,在我們渦扇-10B改進型(又稱渦扇-10C)14.5噸的推力之上。
  • 轟-20:渦扇-20和渦扇-15兩款大推,該如何選擇呢
    轟-20現在不但有,而且還可以選擇,那麼轟-20究竟是選擇渦扇-20還是渦扇-15呢?渦扇-20和渦扇-15同為大推力發動機,但是涵道比不同雖然渦扇-15和渦扇-20同時都是大推力發動機,最大推力可以達到18噸左右,但是渦扇-15是小涵道比大推,涵道比只有0.3左右,而渦扇-20是大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涵道比可能在4左右,也就是說這兩款發動機大小差距其實很大的。
  • 火箭最大推力,美國為3500噸,俄羅斯是3300噸,中國多少?
    據相關資料顯示,美國的這款「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推力高達3500噸,堪稱舉世無雙。 不過雖說俄羅斯現在沒有辦法在前蘇聯的基礎上進行精進與創新,但是目前俄羅斯在該領域的研究也算是中規中矩。
  • 落後美國30年,渦扇-15或是關鍵
    只有發動機推力越大,戰鬥機的戰力就越強。目前中國的戰鬥機所使用的航空發動機在國際上達到了什麼水平呢?在當今世界上,中國空軍實力提升的非常迅速,如今中國空軍的總體實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第二。這是因為中國空軍列裝的第四代戰機、第五代隱身戰機都超過了俄羅斯。
  • 為何同為單發,F35最大起飛重量32噸!殲10才19噸,差距那麼大?
    導語:為何同為單發,F35最大起飛重量32噸!殲10才19噸,差距卻那麼大?眾所周知,現如今的各國軍事實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先進,尤其是在航母、無人機以及隱形戰鬥機出現之後,各國對於軍事科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中美俄這些大國就是如此。
  • 或加裝渦扇19發動機
    這款引擎推力不少於11噸,約11噸——12噸之間,可以保證殲31和殲35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可以達到最大飛行速度約1.8馬赫。漩渦-19的推重比超過11,而漩渦-19的重量僅為1100千克。 所以,渦扇19發動機技術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趕上了美國的同類產品。類似於渦扇-19的發動機只有美國的F414和歐洲的EJ200,而且其推重比都在10左右。
  • 殲10C換裝渦扇10B發動機!關鍵數據強於俄羅斯原版動力系統
    近期中航工業成飛發布《復工者聯盟》視頻,通過畫面內容來看,一架殲10C戰機從跑道起飛,但需要關注的是,這架殲10C的發動機尾噴管變化很大,相比殲10系列戰機完全不同,此前殲10系列戰機搭載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但就這架殲10C的尾噴管形狀來看,最新批次的殲10C已經換裝了國產渦扇10B發動機,那渦扇10B有哪些特點?
  • 終極版本即將和軍迷見面 殲20戰機即將換裝渦扇15發動機
    早期的殲20戰機使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改進型發動機,經過幾年的發展,此前有圖片顯示,殲20戰機換裝了國產發動機,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軍迷一直盼望的渦扇-15發動機卻一直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早年間,中國一直備受先進航空發動機短缺的困擾。無奈之下,中國只能從俄羅斯引進AL-31發動機來應急。
  • 國產C919客機將會換裝國產新一代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目前在研發的民用渦扇發動機,作為重中之重的CJ1000A的額定推力在13噸到14噸之間,最大推力也不會超過15噸。而另外一個作為預研的型號,也就是CJ2000AX發動機的額定推力,就直接一步到位的跳到了35噸級,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加大推力。這樣在兩者之間就形成了20噸以上的巨大推力差異。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那麼還有沒有在研的20噸級推力的大渦扇?未來會不會出現推力高達50噸級的自產超級大渦扇發動機?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個人認為,目前出現這類現象本身是正常的。首先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推力要配合目標大型客機的需求。
  • WS20和CJ1000A,誰的推力更強勁?
    二者都是直徑約2米無後燃器的渦扇發動機。但是一個軍隊只有一個平民;一個信息半鱗甲基本上是公開的。但是,到了今天,卻基本是殊途同歸,即所有的門檻都已經在徹底突破,甚至是徹底突破,全面飛天。若將二者相加比較,誰的推力更大?哪個發展潛力更大?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這麼容易回答。這主要是因為CJ1000A的進程和參數是基本公開的,而WS20仍然是搖擺不定。
  • 中國苦苦研製渦扇-15不得,日本輕鬆造出四代大推,性能直逼F119
    殲-20入役多年仍然未能裝備目標發動機渦扇-15,有消息稱還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俄羅斯的蘇-57也未配備產品30發動機,仍配備蘇-35上使用的AL-41F。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剛宣布將研製下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F-3,緊接著就曝光了生產出了首臺第四代大推XF-91發動機。
  • 隱身不如F22,殲20鴨翼背鍋,安裝渦扇15後,殲20能取消鴨翼嗎?
    ▲殲9鴨翼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主翼的副翼,它不僅能夠帶來超高的升阻比,減少飛機對於發動機推力的性能要求,還可以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升阻比是衡量飛機氣動效率的最重要參數,升阻比越高說明飛機效率越好。殲20因為鴨翼的加持,升阻比高達10以上,而F22的升阻比平均值只有8,所以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實際上也算是無奈之舉。
  • 預測WS15最大推力指標可能上調了!
    反倒是推力升級版的太行發動機已經裝配在重型隱身機上,開始大批量的下線可以被多方面證實。那麼為何已經接近實際裝機的WS15到現在還沒有公開出現?難道研發和試飛過程還有什麼突出的問題?有一種新說法,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個人認為可能性是很高的。這就是說WS15的最大推力指標已經被重新設定。不論最大非加力推力和最大加力推力指標都同步上調了。因此需要某些科目重新試飛。為何說這種新情況有很大的可信度?
  • 直至目前,俄羅斯還有哪幾款武器值得中國借鑑?
    那麼,直至目前,俄羅斯還有幾款武器值得中國借鑑?S-500防空飛彈系統這是一款由俄羅斯研製14年之久才得到的武器,代號:55R6M「勝利者-M」。該系統由戰術指控系統、防空反導作戰單元和防天反導作戰單元3大基本部分組成,是世界新型防空防天反導一體化的綜合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