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科學與技術》雜誌近期文章顯示,我國新型的渦扇-15發動機取得重大進展,推重比突破10,加力推力高達18噸,不加力推力為14.9噸,與一代殲-20所裝備的AL-31F相比,總消耗量平均高出27%,如果加力,則再增加9%至10%,因此判定,使用渦扇-15發動機將需要意料之外的高燃油投入。
消息傳入後,國人及媒體可謂是喜憂參半。儘管如此,渦扇-15推力的突破性提升依然叫好聲不斷。
福布斯7月13日消息
福布斯新聞網7月13日發布文章,據《南華早報》周一報導,成飛殲-20的升級版殲-20B即將「批量生產」,該機型運用新型推力矢量控制(TVC)系統,將大大提高其機動性能。也即是說,治癒「心臟病」的殲-20B,將恢復其「應有」水平。但郵報方面有消息稱,殲-20B發動機將沿用俄羅斯進口的土星AL-31F M2渦扇發動機,而非國內改進生產的大推力渦扇-15發動機。
TVC系統可通過傾斜發動機向量噴嘴或擾流片,改變推力,來實現飛機的轉向。F-22與蘇-35S就是最好的例子,此類飛機能夠在很高的攻擊角度調節飛機機頭的指向。在躲避飛彈和需調節空中作戰可視範圍,以尋求有利位置時,具有極大優勢。
對於殲-20B來說,雷達、遠程飛彈和隱身性能仍將是其空空作戰的主要資本,但空中戰鬥自然而然會需要保持機身位於一個穩定視覺範圍內,特別是避開遠程傳感器檢測範圍以及應對飛彈作戰的情況。
但許多先進的噴氣式戰機並不推薦使用TVC系統,因為該系統的運行會加速消耗飛機能量,使其處於低能量狀態,容易受到後續攻擊。因此西方設計師大多不推薦將其應用到高端的特種機或垂直起降機上,而俄羅斯的噴氣式飛機應用較多。
油耗顯著增加意味著飛機的戰鬥半徑減小,以現有的半徑水平為基準,則需要更多的載油量,這將導致有效荷載及其可操作性的相關指標惡化。無論是TVC系統還是渦扇-15,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而俄羅斯土星AL-31F M2是AL-31F發動機的第二階段產品,屬於渦輪式噴氣發動機,可產生約14.5噸的推力,較此前的AL-31F 3系列、20系列及23系列,提高了推進性能,並降低了在不加力情況下的比油耗,主要通過增強參數及取消氧氣充電系統來改善飛行參數與操作性能,具有較好的控制精度與運作效率。符合諸如蘇-27SM及蘇-34這類高推力與高燃油消耗戰機的要求。
相比之下,俄羅斯AL-31F M2的應用性可能會優於油耗較大的新渦扇-15,但此前渦扇-15的設計總工程師連續獲得業界光榮稱號,都是因其主持的某項重大型號發動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且渦扇-15總體設計單位航發渦輪院,也因相關研究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儘管此次渦扇-15已知性能不是很盡如人意,但相信我們優秀的研發團隊和工程師們,能夠再次對其進行改進創造,讓中國戰機的「心臟」完全屬於中國。(貓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