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怎麼來到中國?如果蘇27真的優秀為何我國還要研製殲11B?

2020-12-16 端在手裡的貓

上世紀八十年代,發達國都已經普遍裝備了三代機,而我國服役的仍是殲七,殲八這樣的二代戰機。

1990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深刻影響,聯軍以僅僅陣亡223人的微小代價讓當時坐擁百萬大軍,號稱世界第四的伊拉克軍隊付出了25000陣亡,75000人負傷的慘痛代價。實戰證明形成代差的空軍數量再多也奪不了制空權,而沒有制空權就打不贏現代戰爭。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蘇27戰機交付於中國,後來1995年我國又將蘇27的生產線引進國內。經過幾年的艱苦國產化過程,終於在1998年生產出殲11A型戰鬥機,並與1999年裝備於中國空軍部隊。

作為蘇27戰鬥機的仿製機型,殲11A的戰鬥力和蘇27相當,蘇27是世界公認的優秀戰機,其機體設計優異,外形尤其優美。但是因為俄羅斯在材料,航電,發動機,空空飛彈等多方面的落後,註定了蘇27的未老先衰的命運。

自主創新,提高戰機迫在眉睫,這也促成了殲11B的誕生。目前,我國周邊國家大量裝備或改進成功三代半戰鬥機,殲11具備對抗三代大改的能力,並成功實現對三代機的壓制,能夠快速有效的提高我軍整體作戰能力,從而為殲20的大批服役贏得時間。

相關焦點

  • 有了殲20和殲11B+,為何我國還要買蘇35?
    可以說,近年來中國空軍的發展突飛猛進,已發展出一系列世界領先的戰鬥機,如殲-20,殲-10B,殲-11B,殲-16等。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即使中國擁有一系列先進戰鬥機,但仍從俄羅斯購買了24架蘇-35戰鬥機,這令許多軍迷感到驚訝。
  • 中國當寶貝的蘇27,當年印度為何看不上?蘇30MKI真是最佳選擇?
    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引進了蘇27,可是印度卻跳過了蘇27,直接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I戰鬥機。按理說印度引進蘇27更符合其實際需要,那麼印度為何沒有這麼做呢?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印度好高騖遠,單純追求先進性能,要求壓倒對手的主觀意願造成的。
  • 殲20已經量產,殲11B也開始復產,為何我國還要花費巨資買蘇35?
    中國近些年的軍事實力不斷的增加,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的提高,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大軍事大國。我國陸海空三軍的武器裝備都有新的更新,尤其是空軍上,我國空軍戰機在不停的下餃子,更是成為了第二個世界上列裝五代機的國家。除此之外,殲16、殲15、殲10、殲-11等三代機更是列裝了1200多架,加上二代機、預警機等。
  • 蘇27戰機亮相英國航展,尾部噴出紅色火焰,為何殲10卻是藍色?
    中國空軍的蘇-27SK戰機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的中國空軍使用的還是殲-7和殲-8兩款老式戰鬥機,而在面對各個方向繁重的防空壓力時,我國空軍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俄羅斯
  • 我國殲11b能否打贏印度蘇30MKI?
    筆者認為我國的殲-11B戰鬥機肯定是能打贏印度空軍蘇-30MKI的,一方面因為它的武器設備更加先進,另外也因為蘇-30MKI自身問題也不少。 殲-11B和蘇-30MKI都是蘇聯經典的蘇-27「側衛」系戰鬥機,其中殲-11A是我國國產的蘇-27SK戰鬥機,殲-11B則是在殲-11A基礎上,通過換裝國產發動機和先進電傳飛控系統的產物。至於印度蘇-30MKI戰鬥機,則是俄羅斯專為印度研發的重型四代戰鬥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矢量發動機的戰鬥機。
  • 蘇34都上線了,我國當初為何買蘇27?如今才明白中國的決定多明智
    我們都知道中國空軍是在蘇聯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但是中國空軍進入的一個歷史新紀元是從引進蘇-27開始的。 最後在一次航空展覽會上,蘇霍伊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西蒙諾夫找準了機會,找到了蘇共中央書記戈巴契夫,請求其儘快允許蘇-27的儘快外銷。最後得到了戈巴契夫的批准,於是在參加了我國的一次來訪後向我國拋出了橄欖枝。 我國也樂見中蘇友好關係,無疑這對中國的國防建設也十分有益。但為何我國不購買最新型的蘇-34呢?
  • 殲20都服役了,我國機庫的200架原廠蘇27蘇30,是升級還是退役?
    Halo,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國的200多架老古董——在機庫吃灰的蘇27和蘇30前途命運。這件事情還得從上個世紀90年代說起,當時我國的科技樹還處於未點亮的狀態,主要的高科技軍事武器都是採取的進口,而蘇27就是在那個時間節點上,從蘇聯引進到了我國。在依靠著蘇聯和俄羅斯的科技作為基礎的前提下,我國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發展和改革,才逐漸在戰鬥機領域上有了如今的成果。
  • 我國空軍已邁進世界一流,排行第四的殲11B就可對抗印度蘇30MK
    我國空軍已經邁進世界一流,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殲20、殲16和殲10C這三款戰鬥機,均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好戰機之一,堪稱我國最強戰力!全世界能同時裝備五代隱身戰機和兩款四代半戰機的國家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國了,其實我國空軍還有一款主力戰鬥機,這就是殲11B,完全可以對抗印度的蘇30MKI。
  • 我國首批大規模引進俄制戰機——蘇27、蘇30何去何從?
    說到我國真正首次從俄羅斯大規模引入戰鬥機,那一定繞不開蘇-27戰鬥機。事實嚴格來講,中國採購蘇-27戰機籤訂合同之際,尚處於蘇聯時期,不過後來合同執行卻到了俄羅斯時期。1992年,我國空軍接收了首批蘇-27戰機,而它們也一度成為我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
  • 蘇-57會像蘇-27一樣熱賣嗎?
    難了,看看蘇27/30曾經的大買主主要是中印兩個國家,其中中國更是蘇27的採購大國,但是現如今我國早已基於蘇27衍生出了包括國產雙發重型戰機殲11B、殲15艦載機、殲16多用途戰機,而且在五代隱身戰機隊伍中,我國自主研發的殲20比美國的F22先進的多,反觀蘇57隱身設計都是一大敗筆,所以中國這個用戶肯定不會購買蘇
  •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引進蘇-27,是不是佔了大便宜?
    以至於當年有個橋段說,作為蘇聯的繼任者,在俄羅斯國內有人批評,認為將先進武器出售給中國,是很危險的事情。為此,俄羅斯軍工企業一位人士回應:如果不賣,現在就有危險。由此反推,在蘇聯解體前期,也是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1989年,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訪問北京,為中蘇冰封30年的破冰之旅。
  • 中國引進蘇27後,不能說完全吃透,青出於藍勝於藍還是沒問題的
    筆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引進蘇27和對其國產化,是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開端,也大大提升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水平,意義非常重大,目前這些蘇27們(包括殲11B、殲16、殲15)撐起了當前我國海空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擁有的蘇27系列數量已經超過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大的側衛機隊。
  • 中國空軍混血將軍:為進口蘇27和俄軍官喝酒,70歲開蘇30翱翔藍天
    在中國空軍的隊列裡有這樣一位傳奇的混血將軍,為進口蘇27戰機和俄羅斯軍官喝酒,70歲的時候駕駛蘇30戰鬥機翱翔藍天。林虎出生於1927年,和人民解放軍是同歲。他的祖籍是山東,出生在哈爾濱。此刻的他怎麼也想不到,他的人生竟然和空軍結緣。1946年,他來到了東北野戰軍的航空隊。這是人民空軍最早的前身。第二年,航空隊改名為航空學校。他在這裡學習飛行。第一期戰鬥機飛行學員只有10個人,林虎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學員都成為人民空軍或中國航空事業的接班人。東北航空學校的條件是極其艱苦的。
  • 最早一批的蘇27都退役了,為什麼中國還有大量的殲7和殲8?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防空壓力,從俄羅斯購買了一批蘇27戰鬥機,而這批戰鬥機在進入我國空軍以後,也保證了我國的空中安全,而根據媒體的報導,就在前段時間,最早一批進入我國空軍服役的蘇27戰鬥機,已經退出了中國空軍的一線部隊,這批退役的蘇27戰鬥機大多都進入了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側衛時代或將終結,我國蘇27、蘇30何去何從?
    為了提升我國空軍整體戰力,以滿足防空需要,中國急需一款性能優越的重型戰機,借著中蘇關係緩和的東風,中國和蘇聯達成了引進蘇27側衛戰鬥機的協議,雖然後來蘇聯走向了解體,但繼承了其主要軍事遺產的俄羅斯不僅向中國出售了蘇
  • 我國進口的200多架蘇-27、蘇-30,應該退役還是延壽?
    不過所幸的是,中俄之間的蘇-27戰鬥機交易並未受到蘇聯解體的影響,1992年在中國某基地,解放軍空軍如約接收了第一批蘇-27SK和蘇-27UBK兩款戰鬥機,其中蘇-27SK為單座戰鬥機,而蘇-27UBK則為雙座戰鬥教練型。
  • 中國600架蘇27戰鬥機,十幾個型號怎麼分辨?看完你就知道了
    蘇-27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側衛」家族,僅在中國就有十幾種型號約600架!如果看到這些的話基本就是蘇-27無疑了。沒有空速管和翼刀殲-16殲-16則是最新型號的蘇-27系戰機,有消息說是吃透了蘇-30MKK技術研製而出的多用途戰鬥機
  • 殲20B和殲16批量服役,我國276架蘇-27升級或退役?美國給出答案
    不過退役殲-7和殲-8這些二代和三代戰機的時候,我國早期裝備的276架蘇-27系列戰機也需要跟著一起退役麼?畢竟截至到目前,最早的一批蘇-27戰機服役時間已經快達到30年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從俄羅斯開始引進蘇-27戰機來列裝空軍部隊,提升制空和遠程打擊能力,緩解缺乏先進戰機的尷尬局面。
  • 殲15與蘇35同屬「側衛家族」,為何外觀相似,果真出自同一廠家?
    比如說擁有蘇-27、蘇-30、蘇-35等等,而且均屬於「側衛家族」序列,也就是說這些戰機除了具備一定的打擊能力之外,同時也具備為轟炸機和預警機護航的能力。要知道蘇-27作為第三代戰機,最高飛行速度達到達到2馬赫左右,最大航程為3700公裡左右,作戰半徑為1500公裡。並且搭載了兩臺AL-31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123千牛。
  • 蘇27已全部退役,與其數量相等的蘇30仍在使用,海航24架急需替換
    從1992年6月第一批12架蘇27SK飛抵安徽蕪湖到2004年接收最後一批次蘇30MK2,12年時間裡我國共接收了176架蘇27系列原裝機,其中蘇27SK36架,蘇27UB(實際為蘇30K型)40架,蘇30MKK76架,蘇30MK2 24架,其中24架蘇30MK2全部劃歸海航裝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