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到了?我國進口的200多架蘇-27、蘇-30,應該退役還是延壽?

2020-12-22 谷火平觀察

蘇-27戰鬥機,曾經是解放軍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最早中國和俄國談判採購蘇-27戰鬥機時,蘇聯還沒有解體,雙方談妥了合同、籤了字、交換了合同文本,等到該執行的時候,蘇聯一夜之間解體了。不過所幸的是,中俄之間的蘇-27戰鬥機交易並未受到蘇聯解體的影響,1992年在中國某基地,解放軍空軍如約接收了第一批蘇-27SK和蘇-27UBK兩款戰鬥機,其中蘇-27SK為單座戰鬥機,而蘇-27UBK則為雙座戰鬥教練型。

(蘇-27SK戰鬥機,曾經是中國空軍的"頂梁柱")

從1992年到2000年左右,解放軍通過接收、組裝等方式,總共獲得了近300架蘇-27、蘇-30型戰鬥機,從1992年至今已經整整過去28年,按照正常飛機30年的使用壽命來看,這些蘇-27、蘇-30等戰鬥機的使用壽命也基本耗盡,那麼,這些原裝的蘇霍伊戰鬥機是直接退役,還是延壽後繼續使用?這是個問題。

(緊急起飛的中國空軍蘇-27SK戰鬥機)

平心而論,儘管1992年時解放軍獲得的蘇-27SK在技術方面和西方戰鬥機依然有較大差距,但是這已經是當時解放軍所能夠接觸到的最先進的戰鬥機了。出口給我國的蘇-27SK型戰鬥機,裝備的是蘇聯1985年為蘇-27裝備的原裝雷達航電和武器系統,代表了蘇聯解體前電子技術的最高水平。而且在當時俄制R-27雷達半主動空空飛彈也是我軍唯一可靠的中程空空飛彈。

1999年時進口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則是我軍裝備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通過接觸和使用蘇-30MKK戰鬥機,讓解放軍真正理解了所謂的"多用途"的含義,並最終開發出技術上具有跨代進步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可以說蘇霍伊系列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的發展中功不可沒。

(由於近年來中國邊境局勢緊張,戰鬥機的出勤率也相當的高,因此也消耗了大量飛機機體壽命)

不過,由於使用強度大,早期採購和組裝的蘇-27、蘇-30戰鬥機的壽命已經接近服役末期。蘇-27SK和蘇-30MKK兩款飛機依照蘇聯時代的使用標準,其使用壽命在2000~3000小時之間,按照每架飛機每年200小時的飛行時間計算,只夠使用10~15年左右,所以1992年進口的首批蘇-27SK在2010年之前就已經全部退役。

但是我國使用俄羅斯零備件自行組裝的蘇-27SK戰鬥機,被授予殲-11A的編號,這些飛機雖然技術上和早先進口的蘇-27SK完全一樣,但是這些飛機都進行了中期延壽和大修,根據央視的報導,這些飛機在全面延壽升級後,機體壽命平均延長2000小時,再加上隨著我國空軍裝備的殲-10、殲-11、殲-16等戰鬥機越來越多,因此每架飛機的年飛行小時數其實呈遞減態勢,所以,這些早期戰鬥機的實際使用時間得以大幅延長。

(進行過大修和延壽的蘇-27SK戰鬥機,其掛載的俄式武器清晰可見)

目前我國所面對的周邊形勢並不樂觀,東邊的日韓一直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在完成國家統一之前,東南沿海地區始終不能安穩;南海周邊國家始終沒有放棄覬覦我國的和主權;西南方向的人口大國最近連續幾年一直不斷製造邊境摩擦……由此可見,很多地方都需要加強軍事力量,特別是加強空軍力量,以加強對邊境的管控力量,防止某些勢力鋌而走險。

而執行這種日常巡邏任務,使用精良的國產四代半戰鬥機,未免有些"暴殄天物"的意思。所以早先存留並進行過全面升級的蘇-27SK、蘇-30MKK等戰鬥機作為日常巡邏飛機來消耗飛機的飛行小時數就再合適不過了。

(正在執行驅離外機任務的解放軍蘇-30MKK戰鬥機,這種低強度、低烈度的日常巡邏任務正適合老式戰鬥機執行)

這主要是因為,最早進口的蘇-27SK和蘇-30MKK戰鬥機由於機體壽命已經消耗過半,如果對其進行大規模升級,以確保其航電技術達到殲-16的水平,實在沒有必要,畢竟飛機已經是半舊的飛機,沒有那麼多飛行小時數可以消耗。同時,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僅僅要應對作戰情況,在和平時期,空軍和海航同樣要承擔日常的巡邏和警戒任務,特別是我國也劃定了自己的防空識別圈,一旦有不明飛機闖入,必然需要有飛機前去攔截。

這種日常任務如果派遣精銳的殲-16執行,確實得不償失,所以目前大多使用老式蘇-27和蘇-30戰鬥機負責執行。這樣,這些飛機既不需要花大價錢進行全面升級,同時又可以保障日常巡邏任務需要,可以說是物盡其用。而當這些飛機壽命徹底耗盡時,自然會有新式戰鬥機進行替換,不過在那之前,這些戰鬥機依然要為國家站好最後一班崗。

(不過,最終這些俄式戰鬥機還是會慢慢被國產戰鬥機所替代)

相關焦點

  • 改裝還是退役?側衛時代或將終結,我國蘇27、蘇30何去何從?
    據了解,從1992年起,中國在與俄羅斯的軍貿交易中,通過引進、依照合約生產等方式,為空軍提供了超200架蘇27、蘇30戰機,最早一批的服役時長已經快到戰機30年的壽命期限,看起來側衛時代似乎即將迎來終結
  • 殲20都服役了,我國機庫的200架原廠蘇27蘇30,是升級還是退役?
    Halo,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國的200多架老古董——在機庫吃灰的蘇27和蘇30前途命運。這件事情還得從上個世紀90年代說起,當時我國的科技樹還處於未點亮的狀態,主要的高科技軍事武器都是採取的進口,而蘇27就是在那個時間節點上,從蘇聯引進到了我國。在依靠著蘇聯和俄羅斯的科技作為基礎的前提下,我國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發展和改革,才逐漸在戰鬥機領域上有了如今的成果。
  • 早期從俄引進的280多架蘇27蘇30已到暮年,升級還是退役?
    當時中國在三代機領域還是一片空白,自主研發的周期實在是太長了,雖然當時殲10的項目已經在進行中,但是中國急需先進三代機來彌補空白緩解壓力,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方向,於是中國將目光看向了剛獨立不久而且正缺錢的俄羅斯,俄羅斯原本想賣給中國米格29,但是在中國強烈要求下最終還是出售了更為先進的蘇27戰機,而且是整套出售了圖紙和生產線,不久後還出售了在蘇27基礎上改進的多用途戰機蘇
  • 咱們的100架蘇-30戰鬥機何去何從?是升級後繼續服役,還是等待退役?
    算上目前中國國產的殲-11系列戰鬥機、殲-15戰鬥機、殲-16戰鬥機和早期從俄羅斯進口的「側衛」系列戰鬥機,截止到目前,中國空軍已經成為世界上「側衛」系列戰鬥機的最大用戶,「側衛」系列戰鬥機的裝備數量甚至比俄羅斯空軍還多。
  • 蘇27已全部退役,與其數量相等的蘇30仍在使用,海航24架急需替換
    從1992年6月第一批12架蘇27SK飛抵安徽蕪湖到2004年接收最後一批次蘇30MK2,12年時間裡我國共接收了176架蘇27系列原裝機,其中蘇27SK36架,蘇27UB(實際為蘇30K型)40架,蘇30MKK76架,蘇30MK2 24架,其中24架蘇30MK2全部劃歸海航裝備使用。
  • 中國上百架蘇-30戰機下場如何,是乖乖退役,還是升級完繼續服役
    我國空軍早期引進的上百架蘇-30戰鬥機結局如何?是升級結束後繼續服役,還是乖乖退役?從上世紀開始,中國空軍就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側衛」系列戰鬥機,由於任務強度過高導致機體壽命開始下降,早期原裝的戰機航電系統比較落後,近年來已經有部分戰機開始走上了退役的道路。
  • 我國首批大規模引進俄制戰機——蘇27、蘇30何去何從?
    說到我國真正首次從俄羅斯大規模引入戰鬥機,那一定繞不開蘇-27戰鬥機。事實嚴格來講,中國採購蘇-27戰機籤訂合同之際,尚處於蘇聯時期,不過後來合同執行卻到了俄羅斯時期。1992年,我國空軍接收了首批蘇-27戰機,而它們也一度成為我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
  • 升級還是退役?我國購買的蘇-30MKK已不再適應現代空戰
    ,不誇張的說,蘇-27教會了我國空軍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空戰,但由於使用強度大,任務分配多,最終機體壽命耗盡,同時其他現代化戰鬥機大量加入我國空軍,因此在去年,我國進口的全部蘇-27戰鬥機就已經全部退出現役,完成了它在我國的使命。
  • 殲20B和殲16批量服役,我國276架蘇-27升級或退役?美國給出答案
    不過退役殲-7和殲-8這些二代和三代戰機的時候,我國早期裝備的276架蘇-27系列戰機也需要跟著一起退役麼?畢竟截至到目前,最早的一批蘇-27戰機服役時間已經快達到30年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從俄羅斯開始引進蘇-27戰機來列裝空軍部隊,提升制空和遠程打擊能力,緩解缺乏先進戰機的尷尬局面。
  • 蘇30的傷痛,卻是未完工的遺憾
    從上世紀開始,中國空軍就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側衛」系列戰鬥機,由於任務強度過高導致機體壽命開始下降,早期原裝的戰機航電系統比較落後,近年來已經有部分戰機開始走上了退役的道路。近期,美國媒體突然對我國蘇-30戰鬥機群產生了極大興趣,認為我國蘇-30戰鬥機群升級後仍然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如果是這樣的話,繼續服役也是沒有問題的。
  • 俄羅斯為什麼同時裝備蘇30和蘇35兩種飛機?
    30還是蘇-35,其實都是蘇-27戰鬥機的衍生型號。  俄軍裝備的蘇-30SM  但是俄羅斯的對地攻擊機群老化速度太快了,雖然前蘇聯解體時給俄羅斯留下多達4000多架的米格-27鞭撻者、蘇-24擊劍手、蘇-25蛙足龐大的攻擊機群。
  • 印度完成272架蘇-30MKI生產:或融合蘇-57技術升級,超越蘇-30MKK
    並在官方聲明中表示,希望在新的財政年度中,印度空軍能夠繼續訂購幾十架蘇-30MKI的合同,以便彌補印度空軍因今年大面積退役米格-21等老舊戰機遺留下來的空檔,同時繼續協助印度空軍因維持42個中隊(每中隊配備18-20架戰鬥機)所產生的250架戰鬥機缺口。
  • 中國疆域遼闊,1億美元1架,為何進口了24架蘇35戰機?
    截止2018年冬天,我國向俄羅斯訂購的24架蘇35戰鬥機,已經全部交付。在我國空軍的軍事演習中,蘇35戰機已經公開亮相,證明了這種戰機在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戰鬥力。我國總計進口的24架蘇35戰機,總價為25億美元。換句話說,1架蘇35戰機的單價,超過了1億美元。
  • 中國空軍混血將軍:為進口蘇27和俄軍官喝酒,70歲開蘇30翱翔藍天
    在中國空軍的隊列裡有這樣一位傳奇的混血將軍,為進口蘇27戰機和俄羅斯軍官喝酒,70歲的時候駕駛蘇30戰鬥機翱翔藍天。林虎出生於1927年,和人民解放軍是同歲。他的祖籍是山東,出生在哈爾濱。根據林虎後來回憶,航校有100多架老式的日軍教練機,他就駕駛著這些帶有補丁的教練機艱難飛行。上文化課的時候,那些來自於八路軍的學員文化程度不高,日本教官講了半天「x+y」的方程,林虎和學員始終聽不懂。這樣的方程在今天的初中生看來是非常容易的,但在當時的林虎和其他飛行學員看來是難上加難。由於學員不怎麼懂文化課,導致日本教官的講課也相當費勁。
  • 中國當寶貝的蘇27,當年印度為何看不上?蘇30MKI真是最佳選擇?
    上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開始正常化。彼時的中國空軍卻還是落後的代名詞,為此中國期望可以從蘇聯引進先進戰鬥機來改善空軍的實力。起初,俄羅斯計劃給中國米格29,不過中國更鍾情於性能更先進的蘇27。最後,中國和蘇聯達成協議開始引進蘇27戰鬥機。整個9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一共引進了78架蘇27,還引進了100多架蘇30,並獲得許可得以自行生產國產的蘇27戰鬥機。
  • 為何印度蘇-30MKI比俄自產蘇-30SM貴出一架JF-17梟龍?
    蘇-30MKI於2002年正式進入印度空軍服役。自那時以來,它們已成為印度空軍(IAF)的骨幹力量,戰鬥機數量已增至270多架。這些戰鬥機原本要取代過時的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印度專家稱蘇-30MKI是IAF最重要的戰鬥機。但很多年以後印度人發現,空軍的老式戰機退役的不多,而蘇-30MKI的出勤率卻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 殲10C和殲16批量服役,逐步取代蘇30的地位,後者可能全部退役嗎?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由於我國在航空工業領域上面的不足,我國曾向當時的俄羅斯購買過一起蘇27戰機,在到手之後,因為我軍飛行員對該款戰機的評價很高,在本世紀初年,我國又先後引進過一批蘇30戰機,但與前面引進蘇27戰機不同的是,此次的蘇30引進計劃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總共分為蘇30Mkk和蘇30MK2,總數也達到了100架之多!
  • F16戰機到底有多小?和蘇27、蘇30比較很直觀
    戰機的類型非常豐富,因為機型不同,它們在體型大小上也會出現一些差別,而各國也會根據自身的需求來設計戰機的大小,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直接判定到底是大一點的戰機好還是小一點的戰機好,還是要看每架戰機具體的性能。
  • 中國殲16戰機批量服役,逐漸取代俄制蘇30戰機,後者將全部退役?
    國產的蘇-27戰機代號為殲-11,之後也延伸出殲-11B、殲-15和殲-16等多款國產戰機。如果再加上中國在本世紀初期向俄羅斯引進的蘇-30MKK和蘇-30MK2戰機的話,那麼中國空軍裝備的「側衛」戰機可以說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國家,即使是俄羅斯也難以在數量上與中國相比。而隨著中國國產殲-16戰機大批量開始服役一線作戰部隊,組建取代俄制蘇-30MKK和蘇-30MK2戰機,成為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新的主力。
  • 細數蘇霍伊家族在中國空軍的前世:從蘇-27到蘇-30MKK/MKK2
    在1992年至2004年期間,中國共收到了176架,分別是Su-27SK(Flanker-B),Su-27UBK(Flanker-C),Su-30MKK(Flanker-G)和Su- 30MKK2(Flanker-G)。蘇-27SK的另外100架由沈飛(SAC)按照J-11許可授權自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