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話說國防》,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簡介:《話說國防》是張召忠1995年以來的演講實錄,內容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戰爭規律和特點,未來國際戰略格局,臺海危機的發展前景,科索沃戰爭的特點及影響,國際法和海戰法,以及關於教學與科研改革創新等重大問題。在報告會答疑實錄中,記述了作者關於臺海危機、新軍事革命、海洋與海軍發展、新世紀展望等方面的內容,並應聽眾要求,首次披露了作者個人的成長過程、學風與個人修養及三本暢銷書的寫作過程和手法等。這本書用現場演講的語氣,用樸素無華和充滿哲理的語言,來講述國防和戰爭問題。這種形式非常新穎活潑,可讀性很強,適合全民國防教育參考。本書內容截止時間為1999年。
第三階段,是2000—2020年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內,臺灣將加入WTO,海峽兩岸有可能實現「三通」,兩岸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往來會成倍增長,這對於臺灣經濟來說不僅將增添巨大的活力,而且能夠抵禦更大的金融或經濟危機。1998年臺灣國民生產總值約為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900億美元,人均收入約為1.4萬美元。到2020年前,在此基礎上翻一番是不成問題的,所以臺灣用來進行軍備競賽是不發愁經費問題的。
在這個階段中,李登輝時期搞的那些武器裝備引進、研製和建造計劃將開始發揮效能,使臺灣總體作戰能力達到5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在這樣一個基礎上,臺灣軍隊武器裝備將面臨一個向何處去的問題,是保持現狀略有提高,還是爭取有一個大的甚至是質的飛躍?這是臺灣大選之後新當局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抉擇。
成功級巡防艦
(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維持現狀,略有改善的話,兩岸關係會出現一個明顯的緩和,對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無疑是一個有利的機遇。如果新當局仍然按照李登輝界定的臺獨路線走下去,大舉振興軍備,兩岸關係可能出現更加緊張的關係。我們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臺灣坐大而無動於衷,所以兩岸關係可能在緊張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臺灣軍隊提出,2000年以後將防禦縱深擴大到300海裡。300海裡的防禦縱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按照發達國家海空軍進行區域防禦作戰的構想來規劃的,任何第三世界國家都達不到這樣的目標,就連俄羅斯軍隊目前也達不到這樣的目標,所以這個目標定的是相當高的。如果實現了這樣的目標,在常規作戰能力方面,將超過俄羅斯、印度、加拿大、義大利等一些較為發達的國家。
臺灣陸戰蛙人
(來源:維基百科)
目前,在這樣一個作戰需求的牽引下,臺灣軍隊開始調整兵力結構和確定武器裝備的發展方向及重點,主要是建立一支由以「強網」系統為核心,由600架戰鬥機組成的空中力量和由「五五」艦隊組成的海上力量。在第三階段中,臺灣武器裝備發展的要害點和敏感點主要是體現在構建C4ISR系統、發展信息戰裝備和遠程精確打擊武器這三個方面。
在新軍事革命的推動下,臺灣將由發展高技術作戰平臺轉向發展C4ISR系統,估計已經訂購的平臺裝備在2005年全部服役之後,臺灣將適當穩定一段時間,不會再花大錢去採購艦艇、飛機和坦克之類的平臺。C4ISR系統是一個發展重點,主要是發展航天偵察監視系統、海上宙斯盾防空系統和空中預警系統,同時把三個系統綜合為一體化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計算機、偵察和監視系統。2005年前,估計臺灣可能將再購買2架E-2T預警機,這樣6架預警機可以構成一個強大的空中監視和預警網絡,這個網絡一直應用到2020年不會有問題。
E-2預警機
(來源:維基百科)
航天偵察監視方面,臺灣雖然已經發射了中衛1號衛星,但距離自己搞成一套能夠對彈道飛彈進行預警、探測、跟蹤的完整系統還相差甚遠。在2020年之前,臺灣可能通過租用別國通信衛星或自己製造通信衛星委託別國發射的方法,先建立一個以人造通信衛星為核心的通信指揮系統,以提高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可能會發射電子偵察衛星、通信衛星之類的一些應用型衛星,數量估計不會超過5顆,但飛彈預警衛星、多功能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GPS導航和定位衛星系統等則基本上無法形成一體化作戰能力。
所以,我個人對航天偵察監視方面的基本判斷是:2020年前,臺灣在航天偵察監視和飛彈預警方面,還必須依賴美國的預警和指揮體系,這就是為什麼臺灣著急加入美國TMD的主要原因。如果臺灣正式加入了這個系統,將立即進入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同時在飛彈預警、偵察、監視和跟蹤等信息方面可與美國進行資源共享,這樣的話,臺灣的防空反導能力一下子能夠提升15-20年的水平。換句話來說,要是臺灣加入了美國的TMD系統,就等於美國同意為臺灣提供空中保護傘,臺灣島上從此就有了一口能夠抵禦飛彈襲擊的大鍋了。
(來源:維基百科)
宙斯盾系統是美國裝備巡洋艦和驅逐艦的防空武器系統,包括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和艦載防空飛彈等多個分系統,主要特點是能夠跟蹤數百批目標而且可對其中的100多批目標進行攔截,所以這個系統具有對付空中多目標飽和攻擊的能力。1996年我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進行飛彈試射期間,美國海軍就曾經派出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沿著我宣布的飛彈試射區邊緣進行巡航,同時對我飛彈發射陣地—飛彈發射準備—飛彈發射升空—飛彈進入外層空間飛行—彈頭再入大氣層—彈頭濺落入水等整個過程進行了全程動態監測、錄像,並進行了詳細的信號分析,然後提交美國國會作證。作證的結果是證明宙斯盾系統能夠有效地發現和攔截我地地彈道飛彈。現在美國正在研製新型宙斯盾系統,以及新的標準-2IVA型高空反導飛彈。臺灣當局目前正在四處遊說要購買的正是這個新型宙斯盾武器系統。
配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來源:維基百科)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套系統就連美國海軍自己都還沒有裝備使用,所以2007年前估計不會出售給臺灣。按照美國高技術武器裝備出口慣例,是先自己用,再賣給盟國,然後是友好國家和地區,等高技術武器成為中低技術武器的時候再淘汰給第三世界國家。如此說來,2005年前主要是供北約、日本、韓國這樣一些盟國使用。臺灣要想拿到手估計要等到2007至2015年左右,其中當然還有中美關係這樣的政治制約因素,所以這個系統臺灣要想拿到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目前,臺灣正在加緊研製和發展自己的艦載長白相控陣雷達和飛彈垂直發射系統,這實際上是一個初始的艦載宙斯盾系統,相當於美國80年代的那個宙斯盾系統,估計今後最有前途裝備使用的是這個東西。在新型宙斯盾系統出來之前,美國是否向臺灣出售現有的伯克級驅逐艦及其宙斯盾系統值得關注,如果這種武器系統售臺之後,臺軍防空反導能力將會成倍增加。
天弓一型防空飛彈
(來源:維基百科)
信息戰裝備方面,臺灣主要發展專用電子戰飛機,用這種飛機攜載多功能干擾吊艙進行戰役級強電磁幹擾。由於臺海之間距離較近,戰區範圍不大,所以這種電子戰飛機在未來戰場信息戰中將發揮重要作用。這種飛機臺灣正在研製和改裝之中,估計2005年前後將會裝備5架左右,2010年可能會裝備到一個中隊的樣子。到2015年,如果臺灣發展到20架專用電子戰飛機的話,將在臺灣海峽一線構成較強的電子屏障,且具有強大的電子幹擾和破壞能力。信息戰發展的其他方面,包括計算機網絡破壞、計算機病毒入侵、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心理戰、在艦艇、飛機等裝備上加裝電子戰設備等。
C-130HE飛機
(來源:維基百科)
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是臺灣重點發展的武器,這類武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射程在1000-1600公裡、能夠打到北京和天津的地地巡航飛彈或彈道飛彈;二是射程在100公裡以上的機載空地飛彈;三是能夠在火力網外發射的空地制導炸彈,制導方式可能是雷射、GPS、毫米波等。這三種武器臺灣都有可能研製成功並裝備使用,但在時間上會有所不同。
目前臺灣雖然搞了天馬等型號的地地飛彈,但效能很差,破壞威力和精度都不行,沒有多大用處,要想有威懾力和精確打擊威力,必須重新研製新型號。遠程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屬於進攻性武器,美國或其他國家都不會向臺灣出售,如果出售,將違反美國人自己的《與臺灣關係法》。美國不出售,臺灣自行研製的時間就會長一些,初步分析,如果目前著手自行研製,美國在背後悄悄地提供技術和關鍵設備的話,可能在2005年左右達到試射水平,2007年左右能夠裝備部隊,2010年前後形成戰鬥力。
機載空地飛彈和空地制導炸彈屬於可出售也可禁止出售的武器,如果隨機一起出售,打個擦邊球,就沒有大的問題。要是專門向臺出售斯拉姆空地飛彈、JDAM空地武器和鋪路雷射制導炸彈的話,可能會有些麻煩。臺灣要是能夠從美國人手裡買到這些空地武器的話,對我東南沿海地區的威脅將是巨大的。從時間段上來看,目前臺灣還沒有任何一種飛機能夠攜載這些類型的飛彈和炸彈,要想幹成這件事就必須購買新飛機,或者進行大的改裝。2005年前主要是交付剩餘的F-16飛機,美國向臺灣出售新型飛機的可能性不大。要是出售或改裝估計也得到2005年以後了,大約在2007年左右能夠形成戰鬥力。如果從現在起臺灣就自行研製的話,大約到2010年左右能夠形成戰鬥力。
2020年2月臺方F-16戰鬥機
伴飛人民空軍轟-6轟炸機
(圖源:臺灣媒體)
防空和反導飛彈的發展一直是臺灣最關注的一個問題。由於擔心大陸使用彈道飛彈進行攻擊,所以臺灣正在加緊這方面的部署和研製。主要是研製天弓1號和天弓2號防空飛彈,這些飛彈目前正在進行反導改進,擬用於第一層反導攔截。以10億美元從美國購買的3套愛國者PAC-2型飛彈系統共有180枚飛彈,將與正在研製的天弓3號飛彈一起,構建第二層防空體系。PAC-2防空飛彈的戰鬥部、推進裝置和控制裝置等正在安排島內進行許可證生產。這種飛彈是70年代末的產品,在海灣戰爭中被吹過了頭,其實沒有那麼厲害。
雖然臺灣在大張旗鼓地部署這些飛彈,實際上用處不大,瞎忙活,攔截不了什麼飛彈,主要是讓老百姓心裡更踏實一些罷了,這一點臺灣當局心裡是有數的。真正管用的是愛國者PAC-3型飛彈,這種飛彈的攔截概率還是比較高的,臺灣打算用它來構建第三層防空體系。PAC-3飛彈美國目前正在試驗之中,什麼時候批量裝備部隊還是個未知數,我想最快也得到2005年左右。按照美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出口慣例,自己正式裝備後5年之內是不會給臺灣的,也就是說,2010年前臺灣要想拿到PAC-3是不可能的。當然,臺灣一直想弄到的艦載標準—2VIA型反導飛彈在2010年前估計也沒門兒。
(來源:美軍)
說了半天,臺灣在2010年前只有依靠自己研製的天弓—2或3型飛彈。攔截彈道飛彈和攔截飛航飛彈和巡航飛彈的概念是不同的,天弓飛彈攔截飛航飛彈和巡航飛彈可能效果不錯,但攔截彈道飛彈可能一點用處也沒有。這主要是因為彈道飛彈飛行速度快,海峽兩岸距離短,反應時間只有三五分鐘的時間,沒有特別特別先進的預警和指揮體系,要想進行反導攔截門兒都沒有。如果美國不賣給臺灣PAC-3、標準—2VIA,如果臺灣不參加美國的TMD系統,在2010年前,臺灣不可能具有有效攔截我彈道飛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