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惜耗費巨資,謀求加入美國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2020-12-17 局座召忠

摘自:《話說國防》,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簡介:《話說國防》是張召忠1995年以來的演講實錄,內容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戰爭規律和特點,未來國際戰略格局,臺海危機的發展前景,科索沃戰爭的特點及影響,國際法和海戰法,以及關於教學與科研改革創新等重大問題。在報告會答疑實錄中,記述了作者關於臺海危機、新軍事革命、海洋與海軍發展、新世紀展望等方面的內容,並應聽眾要求,首次披露了作者個人的成長過程、學風與個人修養及三本暢銷書的寫作過程和手法等。這本書用現場演講的語氣,用樸素無華和充滿哲理的語言,來講述國防和戰爭問題。這種形式非常新穎活潑,可讀性很強,適合全民國防教育參考。本書內容截止時間為1999年。

第三階段,是2000—2020年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內,臺灣將加入WTO,海峽兩岸有可能實現「三通」,兩岸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往來會成倍增長,這對於臺灣經濟來說不僅將增添巨大的活力,而且能夠抵禦更大的金融或經濟危機。1998年臺灣國民生產總值約為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900億美元,人均收入約為1.4萬美元。到2020年前,在此基礎上翻一番是不成問題的,所以臺灣用來進行軍備競賽是不發愁經費問題的。

在這個階段中,李登輝時期搞的那些武器裝備引進、研製和建造計劃將開始發揮效能,使臺灣總體作戰能力達到5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在這樣一個基礎上,臺灣軍隊武器裝備將面臨一個向何處去的問題,是保持現狀略有提高,還是爭取有一個大的甚至是質的飛躍?這是臺灣大選之後新當局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抉擇。

成功級巡防艦

(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維持現狀,略有改善的話,兩岸關係會出現一個明顯的緩和,對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無疑是一個有利的機遇。如果新當局仍然按照李登輝界定的臺獨路線走下去,大舉振興軍備,兩岸關係可能出現更加緊張的關係。我們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臺灣坐大而無動於衷,所以兩岸關係可能在緊張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臺灣軍隊提出,2000年以後將防禦縱深擴大到300海裡。300海裡的防禦縱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按照發達國家海空軍進行區域防禦作戰的構想來規劃的,任何第三世界國家都達不到這樣的目標,就連俄羅斯軍隊目前也達不到這樣的目標,所以這個目標定的是相當高的。如果實現了這樣的目標,在常規作戰能力方面,將超過俄羅斯、印度、加拿大、義大利等一些較為發達的國家。

臺灣陸戰蛙人

(來源:維基百科)

目前,在這樣一個作戰需求的牽引下,臺灣軍隊開始調整兵力結構和確定武器裝備的發展方向及重點,主要是建立一支由以「強網」系統為核心,由600架戰鬥機組成的空中力量和由「五五」艦隊組成的海上力量。在第三階段中,臺灣武器裝備發展的要害點和敏感點主要是體現在構建C4ISR系統、發展信息戰裝備和遠程精確打擊武器這三個方面。

在新軍事革命的推動下,臺灣將由發展高技術作戰平臺轉向發展C4ISR系統,估計已經訂購的平臺裝備在2005年全部服役之後,臺灣將適當穩定一段時間,不會再花大錢去採購艦艇、飛機和坦克之類的平臺。C4ISR系統是一個發展重點,主要是發展航天偵察監視系統、海上宙斯盾防空系統和空中預警系統,同時把三個系統綜合為一體化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計算機、偵察和監視系統。2005年前,估計臺灣可能將再購買2架E-2T預警機,這樣6架預警機可以構成一個強大的空中監視和預警網絡,這個網絡一直應用到2020年不會有問題。

E-2預警機

(來源:維基百科)

航天偵察監視方面,臺灣雖然已經發射了中衛1號衛星,但距離自己搞成一套能夠對彈道飛彈進行預警、探測、跟蹤的完整系統還相差甚遠。在2020年之前,臺灣可能通過租用別國通信衛星或自己製造通信衛星委託別國發射的方法,先建立一個以人造通信衛星為核心的通信指揮系統,以提高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可能會發射電子偵察衛星、通信衛星之類的一些應用型衛星,數量估計不會超過5顆,但飛彈預警衛星、多功能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GPS導航和定位衛星系統等則基本上無法形成一體化作戰能力。

所以,我個人對航天偵察監視方面的基本判斷是:2020年前,臺灣在航天偵察監視和飛彈預警方面,還必須依賴美國的預警和指揮體系,這就是為什麼臺灣著急加入美國TMD的主要原因。如果臺灣正式加入了這個系統,將立即進入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同時在飛彈預警、偵察、監視和跟蹤等信息方面可與美國進行資源共享,這樣的話,臺灣的防空反導能力一下子能夠提升15-20年的水平。換句話來說,要是臺灣加入了美國的TMD系統,就等於美國同意為臺灣提供空中保護傘,臺灣島上從此就有了一口能夠抵禦飛彈襲擊的大鍋了。

(來源:維基百科)

宙斯盾系統是美國裝備巡洋艦和驅逐艦的防空武器系統,包括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和艦載防空飛彈等多個分系統,主要特點是能夠跟蹤數百批目標而且可對其中的100多批目標進行攔截,所以這個系統具有對付空中多目標飽和攻擊的能力。1996年我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進行飛彈試射期間,美國海軍就曾經派出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沿著我宣布的飛彈試射區邊緣進行巡航,同時對我飛彈發射陣地—飛彈發射準備—飛彈發射升空—飛彈進入外層空間飛行—彈頭再入大氣層—彈頭濺落入水等整個過程進行了全程動態監測、錄像,並進行了詳細的信號分析,然後提交美國國會作證。作證的結果是證明宙斯盾系統能夠有效地發現和攔截我地地彈道飛彈。現在美國正在研製新型宙斯盾系統,以及新的標準-2IVA型高空反導飛彈。臺灣當局目前正在四處遊說要購買的正是這個新型宙斯盾武器系統。

配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來源:維基百科)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套系統就連美國海軍自己都還沒有裝備使用,所以2007年前估計不會出售給臺灣。按照美國高技術武器裝備出口慣例,是先自己用,再賣給盟國,然後是友好國家和地區,等高技術武器成為中低技術武器的時候再淘汰給第三世界國家。如此說來,2005年前主要是供北約、日本、韓國這樣一些盟國使用。臺灣要想拿到手估計要等到2007至2015年左右,其中當然還有中美關係這樣的政治制約因素,所以這個系統臺灣要想拿到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目前,臺灣正在加緊研製和發展自己的艦載長白相控陣雷達和飛彈垂直發射系統,這實際上是一個初始的艦載宙斯盾系統,相當於美國80年代的那個宙斯盾系統,估計今後最有前途裝備使用的是這個東西。在新型宙斯盾系統出來之前,美國是否向臺灣出售現有的伯克級驅逐艦及其宙斯盾系統值得關注,如果這種武器系統售臺之後,臺軍防空反導能力將會成倍增加。

天弓一型防空飛彈

(來源:維基百科)

信息戰裝備方面,臺灣主要發展專用電子戰飛機,用這種飛機攜載多功能干擾吊艙進行戰役級強電磁幹擾。由於臺海之間距離較近,戰區範圍不大,所以這種電子戰飛機在未來戰場信息戰中將發揮重要作用。這種飛機臺灣正在研製和改裝之中,估計2005年前後將會裝備5架左右,2010年可能會裝備到一個中隊的樣子。到2015年,如果臺灣發展到20架專用電子戰飛機的話,將在臺灣海峽一線構成較強的電子屏障,且具有強大的電子幹擾和破壞能力。信息戰發展的其他方面,包括計算機網絡破壞、計算機病毒入侵、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心理戰、在艦艇、飛機等裝備上加裝電子戰設備等。

C-130HE飛機

(來源:維基百科)

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是臺灣重點發展的武器,這類武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射程在1000-1600公裡、能夠打到北京和天津的地地巡航飛彈或彈道飛彈;二是射程在100公裡以上的機載空地飛彈;三是能夠在火力網外發射的空地制導炸彈,制導方式可能是雷射、GPS、毫米波等。這三種武器臺灣都有可能研製成功並裝備使用,但在時間上會有所不同。

目前臺灣雖然搞了天馬等型號的地地飛彈,但效能很差,破壞威力和精度都不行,沒有多大用處,要想有威懾力和精確打擊威力,必須重新研製新型號。遠程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屬於進攻性武器,美國或其他國家都不會向臺灣出售,如果出售,將違反美國人自己的《與臺灣關係法》。美國不出售,臺灣自行研製的時間就會長一些,初步分析,如果目前著手自行研製,美國在背後悄悄地提供技術和關鍵設備的話,可能在2005年左右達到試射水平,2007年左右能夠裝備部隊,2010年前後形成戰鬥力。

機載空地飛彈和空地制導炸彈屬於可出售也可禁止出售的武器,如果隨機一起出售,打個擦邊球,就沒有大的問題。要是專門向臺出售斯拉姆空地飛彈、JDAM空地武器和鋪路雷射制導炸彈的話,可能會有些麻煩。臺灣要是能夠從美國人手裡買到這些空地武器的話,對我東南沿海地區的威脅將是巨大的。從時間段上來看,目前臺灣還沒有任何一種飛機能夠攜載這些類型的飛彈和炸彈,要想幹成這件事就必須購買新飛機,或者進行大的改裝。2005年前主要是交付剩餘的F-16飛機,美國向臺灣出售新型飛機的可能性不大。要是出售或改裝估計也得到2005年以後了,大約在2007年左右能夠形成戰鬥力。如果從現在起臺灣就自行研製的話,大約到2010年左右能夠形成戰鬥力。

2020年2月臺方F-16戰鬥機

伴飛人民空軍轟-6轟炸機

(圖源:臺灣媒體)

防空和反導飛彈的發展一直是臺灣最關注的一個問題由於擔心大陸使用彈道飛彈進行攻擊,所以臺灣正在加緊這方面的部署和研製。主要是研製天弓1號和天弓2號防空飛彈,這些飛彈目前正在進行反導改進,擬用於第一層反導攔截。以10億美元從美國購買的3套愛國者PAC-2型飛彈系統共有180枚飛彈,將與正在研製的天弓3號飛彈一起,構建第二層防空體系。PAC-2防空飛彈的戰鬥部、推進裝置和控制裝置等正在安排島內進行許可證生產。這種飛彈是70年代末的產品,在海灣戰爭中被吹過了頭,其實沒有那麼厲害。

雖然臺灣在大張旗鼓地部署這些飛彈,實際上用處不大,瞎忙活,攔截不了什麼飛彈,主要是讓老百姓心裡更踏實一些罷了,這一點臺灣當局心裡是有數的。真正管用的是愛國者PAC-3型飛彈,這種飛彈的攔截概率還是比較高的,臺灣打算用它來構建第三層防空體系。PAC-3飛彈美國目前正在試驗之中,什麼時候批量裝備部隊還是個未知數,我想最快也得到2005年左右。按照美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出口慣例,自己正式裝備後5年之內是不會給臺灣的,也就是說,2010年前臺灣要想拿到PAC-3是不可能的。當然,臺灣一直想弄到的艦載標準—2VIA型反導飛彈在2010年前估計也沒門兒。

(來源:美軍)

說了半天,臺灣在2010年前只有依靠自己研製的天弓—2或3型飛彈。攔截彈道飛彈和攔截飛航飛彈和巡航飛彈的概念是不同的,天弓飛彈攔截飛航飛彈和巡航飛彈可能效果不錯,但攔截彈道飛彈可能一點用處也沒有。這主要是因為彈道飛彈飛行速度快,海峽兩岸距離短,反應時間只有三五分鐘的時間,沒有特別特別先進的預警和指揮體系,要想進行反導攔截門兒都沒有。如果美國不賣給臺灣PAC-3、標準—2VIA,如果臺灣不參加美國的TMD系統,在2010年前,臺灣不可能具有有效攔截我彈道飛彈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準備大規模作戰,部署在韓國和臺灣的美軍飛彈防禦系統要實現聯動
    《軍事識別》網站報導,美國打算撥出一大筆預算,來提升部署在朝鮮半島的末端高空區域防空系統——也就是「薩德」——的性能,並且讓它具備能和愛國者PAC-3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的互操作能力。包括韓國在內,美國還打算拿出總計10億美元,提升7個部署點的薩德飛彈性能,包括美洲大陸、關島和韓國,同時還要採購一些愛國者PAC-3飛彈。美國還計劃實現薩德發射車的遙控操作,將薩德和愛國者PAC3集成到一起。
  • 薩德系統上陣「杜松眼鏡蛇」軍演,美國以色列強化飛彈防禦系統
    「杜松眼鏡蛇18」聚焦於飛彈防禦演練,圖為以軍鐵穹(左)、箭式2型(右)與美軍愛國者防禦系統(中)。共同穩定所謂的區域安全美國國防部3月9日發布聲明稿表示,美軍將於接下來的二周中,與以色列國防軍緊密合作,保持該國軍事優勢,以維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 笪志剛:日本飛彈防禦為何遮遮掩掩
    日本政府在18日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敲定替代陸基「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的新方案。該方案不僅包括新增2艘「宙斯盾」艦供搭載和發射攔截飛彈使用,還計劃延長陸上自衛隊現有的「12式」地對艦飛彈飛行距離,將其開發成能直接攻擊敵方飛彈射程之外目標的「獨立型飛彈」。
  • 美國陸軍開始測試可能在2022年服役的新型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陸軍已開始對新的綜合防空系統進行關鍵測試,該系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而被推遲。如果成功的話,這可能意味著引進新的、先進的一代擴大的反飛彈防禦系統。 據「白沙飛彈防禦系統」周一報導,新墨西哥州白沙飛彈靶場正在進行空中和飛彈防禦作戰指揮系統(IBCS)的有限用戶測試(LUT)。 在涉及700多人的情況下,這項測試無法進行,除非涉及社會距離的重大挑戰得到解決。
  • 蔡英文怕是沒想到,這次大陸還未出手,美國人先給臺軍來了招狠的
    為了「以武拒統」、推動「臺獨」,臺當局近些年開始耗費巨資建造各種作戰艦艇。據《環球時報》12月16日報導,被臺軍稱為「航母殺手」的「塔江」號輕型護衛艦於12月15日正式下水,同時舉行下水儀式的還有臺軍自行研製的快速布雷艇。
  • 美國愛國者飛彈命中率僅50%(圖)
    美國愛國者飛彈命中率僅50%(圖)> 2001年7月10日15:30 廣州日報大洋網     大洋網訊美國軍方9日又進行了PAC-3型「愛國者」飛彈攔截試驗,其中一枚擊中一架遙控F-4戰鬥機,另一枚未能擊中「來襲」飛彈。
  • 美媒鼓吹臺灣發展地對空飛彈:戰機數量性能不如大陸
    大陸不僅軍隊數量龐大,更重要的是,過去25年在軍隊現代化方面投入巨資。在現代戰爭中,制空權本身就十分重要,而且可以讓陸軍和海軍展開其他形式的軍事行動。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4月13日發表題為《臺灣被迫反思其防空戰略》的文章稱,對臺灣來說,一項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夠抗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空權。過去,臺灣戰鬥機一直是其防空主力,這些飛機將來將佔據防空預算大頭。
  • 臺灣推出防禦相控陣雷達系統來偵察追蹤飛彈
    新華網消息據《參考消息》5月17日報導:  【中央社臺北5月15日電】中山科學院研究院研發製成的機動點防禦相控陣雷達系統首度暴光。中科院官員表示,該系統與復仇者系統、捷羚系統和天劍二型陸射系統的整合,可以偵察、追蹤、鎖定、攻擊來犯的巡弋飛彈。
  • 臺灣專家:大陸若利用商船發射飛彈,可破第二島鏈防禦
    大陸航天單位昨天自黃海發射1枚載運火箭飛越臺灣上空。臺軍前「中科院長」龔家政表示,大陸此舉最重要的意義是海上商船可擔任發射飛彈載臺,對美國造成極大嚇阻力量,中型貨櫃船可在相距美國東西岸1000公裡處,以包圍方式部署,突破美國第二島鏈的防禦,將使美軍保護美國本土安全的態勢丕變。
  • 俄專家稱高超音速武器使得美國現有飛彈防禦系統變得毫無意義
    照片 : 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消息人士:「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年底前將完成首次「鋯石」飛彈齊射有關俄羅斯高超音速武器研製工作的消息使得美國和北約國家越來越感到不安。德國《世界報》12月27發表文章稱,此類武器的危險性在於其能夠繞過現有反導系統。文章指出,目前只有俄羅斯擁有的高超音速武器可以打破主要核大國之間的平衡。
  • 臺灣在馬祖部署飛彈,專家:大陸可在衝突第一時間擊毀這裡任何飛彈...
    但馬祖島彈丸之地,臺軍的飛彈陣地藏無處藏,躲沒地方躲,而且距離大陸很近,大陸的火箭彈都能把它轟平,戰時根本沒有發射飛彈的機會。據報導,臺灣「政府電子採購網」最新消息,臺空軍「司令部」將在馬祖東引進行「新建統包工程」。
  • 美軍艦第12次穿航臺灣海峽 東部戰區:全程跟蹤監視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大校19日就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發表談話:12月18日夜間,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 臺海緊張持續,東部戰區公開反坦克飛彈發射畫面,意圖不言而喻
    文\唏兮臺海局勢持續緊張,解放軍東部戰區時刻做好準備,挫敗一切試圖搞分裂的勢力或個人,解放軍第73集團軍近期進行了一次實彈射擊訓練,東部戰區官方網站在11月15日公布了飛彈發射的畫面,紅箭-10反坦克飛彈在命令下達之後迅速出擊,直接成功命中目標
  • 美國無法防禦「先鋒」系統和洲際彈道飛彈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國會研究處(CRS)專家艾米∙沃爾夫(Amy Woolf)認為,美國不僅無法防禦俄羅斯「先鋒」最新式高超音速飛彈,也無法防禦洲際彈道飛彈。沃爾夫在華盛頓卡內基中心演講時指出:「俄羅斯在2018年12月測試『先鋒』飛彈時,我在家裡看了新聞。
  • 美軍一驅逐艦今年第五次穿航臺灣海峽,還曾闖我西沙領海!
    環球網援引港媒消息,美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巴裡」號周六(21日)穿越臺灣海峽後,22日重返南海,並在該地區執行所謂「海上安全行動」。    圖片說明:美國海軍官網 環球網圖  該報導稱,北京時間22日,美國海軍在其官網宣布了所謂「美國海軍巴裡號重返南海」的消息,宣稱該艦將在該地區「
  • 以色列終於成功了:新飛彈防禦系統「箭-2」堪稱金剛不壞
    就算以色列軍事實力再強,只要周邊國家對以色列發起大規模的飛彈攻擊,最普通的火箭彈就能讓以色列本土受到嚴重威脅。最近,以色列終於在這方面獲得了成功。來自以色列的消息,當地時間8月13日,以色列終於成功測試了一款名為「箭-2」的飛彈防禦系統,它十分先進,既可以攔截遠程飛彈,也能攔截火箭彈的襲擊。
  • 美軍公開驅逐艦穿越臺灣海峽照片 東部戰區回應
    敏感時刻,美國在臺海地區也是動作不斷。10月15日,美國太平洋艦隊通過社交媒體,主動公布了美軍一艘驅逐艦穿越臺灣海峽的照片。根據臺灣防務部門的公開記錄,這已經是美軍艦今年第十次穿越臺海。10月14日,美軍"巴裡"號飛彈驅逐艦穿越臺灣海峽,美國太平洋艦隊公布了現場照片。美方聲稱,此行表明了美國對所謂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的承諾,美軍將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繼續相關行動。這已經是"巴裡"號今年第三次穿越臺灣海峽。針對"巴裡"號此次的穿航行為,今天,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大校發表談話稱,東部戰區已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 美國繼續對臺軍售,高度警惕美國將陸基飛彈和小型核武運進臺島!
    來源:李光滿冰點時評 7月9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表示,美國國務院批准了對臺軍售,這批軍售包括美國的愛國者-3飛彈設備和技術維護與升級,涵蓋歷年採購的444枚愛國者-3飛彈及地面雷達、射控系統等的維護與升級,價值6.2億美元。
  • 中國打造飛彈防禦之盾,外媒:HQ-19可攔射程3000公裡彈道飛彈
    近年來,國人關注更多的是進攻性武器的發展,包括東風系列飛彈、長劍系列巡航飛彈、鷹擊系列飛彈等。實際上,發展攻防兼備作戰力量最重要的一環是防空能力,其中又以彈道飛彈防禦能力最為關鍵。目前全球有能力建立完善飛彈防禦系統的國家只有美俄兩國,因為飛彈防禦不但要擁有強大的反導飛彈,還要有天基紅外衛星和地面超遠程警戒跟蹤雷達,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彈道飛彈防禦體系非常困難。近日,外國防務媒體《陸軍識別》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已經將飛彈防禦視為軍事發展的關鍵一環,空軍正在加速從國土防空轉向攻防兼備的任務過度,正在全力提升戰略預警、空中打擊和防空反導能力。
  • 飛彈突防:如何千方百計撕破防禦網?
    自從彈道飛彈問世以來,世界軍事大國就一直在尋找對付彈道飛彈的技術途徑,積極發展反導防禦系統。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18個國家和地區從美國、俄羅斯購買並部署了彈道飛彈防禦系統,1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反導系統的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