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垃圾場,鳥比人還大,貧民寧願吃垃圾也不吃鳥肉!

2020-12-12 文化隨想錄

印度這幾年的奇葩事也是非常的多,每一件事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震驚,無論是從前的恆河撒骨灰還是後來的用膠帶粘破裂的機窗,都足夠讓我們目瞪口呆。

不過後來筆者還發現印度又有一件奇葩事,在印度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垃圾場,也可以稱作「垃圾山」,真的是超級高,並且上面還有鳥,最奇葩的是鳥比人還要大,這也是足夠驚悚了。

這座垃圾山處於高哈蒂市的附近,並且還有個名字,叫做「布洛根垃圾場」,這裡的垃圾有多少大家肯定想像不到,每天都有500噸之多,實在可怕。而窮人們則是將垃圾堆看成寶藏地,因為他們可以從垃圾堆裡翻出很多食物和用品,這樣子就不用擔心吃的問題了。

與窮人為伴的還有一群「巨鳥」,它們其實是一種保護動物,名叫禿鸛。它們吃的食物都是腐肉,隨著印度垃圾堆的增多,禿鸛們也越來越多,都在垃圾堆裡找吃的,而且在日積月累下,鳥長得都比人大。

人們雖然在垃圾堆裡撿食物吃,但是也不願吃這些鳥,不僅是因為它們是保護動物,還因為這些鳥吃的都是腐肉,說不定吃了很多有毒的物質,所以人們就算再餓,也不會去吃它們,而是選擇吃垃圾。

因此,這座垃圾堆成了一個經典場面,人和鳥共存,並且相安無事,不過這些鳥的體積還著實嚇到筆者,真的非常大,不過也是蠻可憐的,明明是被保護的動物,卻要淪落到垃圾堆裡撿吃的。

這一切其實還跟印度處理不當有關,如果印度可以處理掉這些垃圾,那麼印度的環境也不會那麼差,更不會導致很多人要靠撿垃圾為生,也不會有人因為垃圾的增多而患上病死去。

讀者們,你們怎麼看待印度這個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印度「最大」垃圾場,生活的鳥比牛大,為何貧民卻不吃它們?
    印度「最大」垃圾場,生活的鳥比牛大,為何貧民卻不吃它們?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這裡的人大多是一些信徒,不過在印度有很多的垃圾場,一個差距非常大。在印度的貧困區,很多人連飯都成問題,印度的母親河汙染非常嚴重,當地有很多的垃圾,有一個叫做布洛根的垃圾場是印度最大的垃圾場,在這裡堆積者超過500萬噸的垃圾。很多人在垃圾場裡撿頓已經布洛根垃圾場除了養活了養活了,還養活了一大群,你們這些鳥看起來比牛還大遠,遠遠超過了正常鳥類。
  • 印度垃圾場養活了比牛還大的鳥?當地人寧願撿垃圾,也不吃它們!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調侃印度是一個「火車掛人」,髒亂差也成了這個國度的代名詞,印度的垃圾場,更是如果你去了第一次的話,肯定不會去第二次的,因為那裡真的是太髒了,比普通的垃圾場髒很多倍,而且印度的垃圾場養活了比人還大的鳥,當地人寧願撿垃圾,也不吃它們 。
  • 印度垃圾場中的「巨鳥」,長得比人還大,人們寧願吃垃圾也不吃鳥
    說起印度,我想大家腦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貧富差距大。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印度的貧富差距可謂是相當的大,富有的人非常富有,貧窮的人每日甚至只能靠撿垃圾度日。而貧窮的人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印度的垃圾場——布洛根。據說布洛根是印度最大的垃圾場,很多人都喜歡到這裡撿垃圾,再回去換錢,好得到一點微薄的報酬。
  • 印度巨型垃圾場,每天接收500噸垃圾,卻是當地貧民的撿寶聖地
    一個國家的風景名勝古蹟就是一張國家對外的名片,而一個景區的環境衛生問題又是一個景區的名片,牽扯到整個國家形象,一般我們出門旅行都會選擇一些好一點的環境遊玩,觀察這個城市的環境是否衛生,要是問到那個國家的的環境衛生最髒,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到印度,的確,印度給人的印象都是非常差的,要知道在印度的廁所都是開放的
  • 接受「洋垃圾」後,印度最大垃圾場變成了什麼?鳥長得比人快
    這些洋垃圾一般來自發達國家,會給予接收國一定的補償,有的還可以回收利用。去年,中國開始明確禁止接收來自國外的洋垃圾,這也引起了國外的不滿。他們認為因為中國不接受洋垃圾,會導致自己的環境後果。但中國仍堅持不接受洋垃圾。於是,另一個非常大的發展中國家印度成為了新的洋垃圾接收國。
  • 這種吃垃圾「巨鳥」,比鴕鳥還大,當地人餓肚子也不吃它們!
    但是一旦這些狼成群結隊開始狩獵的話,就算是體型龐大的牛,都不一定能成功逃脫,因為狼群能最大程度發揮群體優勢,從而完成對牛的全部捕獵過程。不過在印度還有這種吃垃圾的巨鳥,這種巨鳥的體型比鴕鳥的體型還要大,當地人表示寧願餓死也不會吃它們,詢問過當地人才知道具體原因。
  • 世界上最醜的鳥:禿頭,長瘡,吃腐食和垃圾,腿上全是便便
    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醜」的鳥,除了一雙大長腿,360度全是死角。首先,禿鸛是一種大型鳥,翼展可達3米,高也有1.5米,有這個身高,擁有一雙大長腿似乎也不意外;其次,禿鸛是「地中海」,除了禿,頭上還長滿疥瘡和黑斑,長長的喙,胸前掛著比喙還長的粉紅色氣囊袋,從背後看,它的翅膀和黑白色的羽毛,看起來像披了一件鬥篷,給人一種非常怪異的感覺;最為重要的是
  • 印度人想不通:中國寧願幫非洲修垃圾場,都不幫印度修鐵路
    印度人想不通:中國寧願幫非洲修垃圾場,都不幫印度修鐵路。這個印度人所說的是什麼呢? 因為現在社會中,每天所產生的垃圾量是非常龐大的,光是通過填埋已經是比較難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個垃圾發電廠其實就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把垃圾處理掉,另外一方面還可以為當地提供電力
  • 印度首都現狀:超6萬神牛在街頭流浪,被奉為神聖卻以吃垃圾為生
    在印度國內,牛被奉上了神壇,不僅有人將牛糞、牛尿都被奉為了非常神聖的物品,被製作成藥品甚至是給自己帶來好運的物品。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的牛們似乎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大街上也有說不清的牛走來走去,車輛還要給這些牛讓行。
  • 世界上現存頭最大的鳥,不僅是鱷魚最大的天敵,據說連同類都吃?
    鱷魚是非常兇殘的動物,它們有很強的咬合力,可以瞬間撕碎獵物的肉,但是在自然界中,鱷魚也存在著天敵,有一種動物被稱作是鱷魚最大的天敵,但看起來並不那麼兇猛,但空腹時連同類都不放過,你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自然界中有一種被稱為鯨鸛的鳥,鯨鸛是世界上存在的鳥類中頭部最大的鳥,平均身高1.2米,體型很大。最重要的是,鯨魚頭上的白鸛吃鱷魚,可以說是鱷魚最大的天敵。這樣看起來這麼老實的鳥類,沒想到有這麼大的攻擊性,這隻白鸛對我們人類非常親切,當你走進白鸛時,白鸛向你鞠躬,非常有禮貌。
  • 世界上翼展最大的5種能飛的鳥!
    說起鳥類,你可能會說出很多品種,但要是問你世界上最大的鳥類有哪些,相信有很多人都答不出來。當然了,最大的鳥有幾種概念,譬如體型最大、體重最大或者翼展最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最後這種,世界上翼展最大的、並且能飛行的5種鳥類!
  • 它是頭最大的鳥,外表很呆萌,卻喜歡吃鱷魚
    是不是體型巨大,讓人畏懼的?然而在尼羅河上遊或東非熱帶人跡罕至的湖泊、沼澤地帶上,讓人們敬畏三分的鱷魚有著一個怪異的天敵,這個天敵是一種鳥,主要以魚類、水蛇、蝸牛等為食,時而它們憑著高超的捕食方法,將身體隱藏在與身體高度相當的水面或茂密的水草叢中,等待捕捉幼年鱷魚。
  • 巨型鳥爪該怎麼吃?看完越南人烹飪過程,網友:真是太聰明了
    巨型鳥爪該怎麼吃?看完越南人烹飪過程,網友:真是太聰明了在自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很多動物都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人們的美食。不管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爬的,在經過人類的處理之後就能夠成為一道美味佳餚,那麼巨型鳥爪該怎麼吃呢?看完越南人烹飪過程,網友表示:真是太聰明了,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原來,越南一小夥去到野外打獵的時候,就抓到了一隻非常大的鳥,這鳥身上的肉看起來很是豐滿,不過爪子上的肉卻是寥寥無幾,但是這位小夥並不想將其丟棄,於是就將鳥爪取了下來。
  • 披露鳥販子們是利用何種方法讓野生靛頦鳥改吃麵食的
    圖片來自網絡一些不養鳥的人不懂什麼叫做替食!我可以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有關靛頦鳥替食的知識。一旦把此鳥想訓練成籠養寵物鳥,在進行餵食的時候就會存在很大的麻煩。比如說,夏季,給鳥吃蟲類暫且可以維持靛頦鳥的生命。一旦到了冬季,沒地方搞活蟲去餵食此鳥,那麼鳥就會被餓死了。於是,鳥販子們千方百計地琢磨著,怎樣才能讓靛頦鳥吃人工製作的麵食,來達到長期便於在籠中飼養靛頦鳥的目的。
  • 王熙鳳的判詞中有「凡鳥」兩個字,她喜歡請人吃雞
    我忽然想到《紅樓夢》中的職場玩家王熙鳳很愛吃雞,更確切的說她喜歡吃各種飛鳥禽類的美食,她還喜歡請人吃雞。這個喜好再聯繫上她的名字就有些意思了,王熙鳳的名字中有「鳳」字,鳳凰是百鳥之王。預示著王熙鳳命運的判詞和圖冊也與鳳凰、鳥兒有關係,圖冊中有一隻雌鳳立於冰山之上,邊上配有四句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澳洲白䴉近照,這裡的鳥不怕人,有吃的更是往你身上貼
    雪梨雖是大都市,但隨處可見的鳥兒絕對不比人少。CBD最常見的就是海鷗和這種大隻的澳洲白䴉,它們喜歡在垃圾桶和露天咖啡館轉悠,沒人招惹它們,它們也不怕人,儼然是城裡一份子。澳洲白䴉(Australian white ibis)被人們戲稱為「垃圾鳥」,因為住在城裡的白䴉,垃圾桶是它們食物的來源,渾身髒兮兮的成了垃圾鳥。不過這組照片是在雪梨皇家植物園拍的,看上去就乾淨多了。住在水池邊的鳥兒就是愛乾淨,除了覓食外好像無時無刻都在梳理著羽毛。
  • 美國的國鳥是鷹,印度的國鳥是藍孔雀,中國的國鳥卻鮮少人知!
    導語:何為國鳥?國鳥和國旗、國歌是有相似的寓意的,都彰顯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作為如此重要的象徵,對於國鳥的訂立自然是要慎之又慎的。而世界上最早確定國鳥的國家便是美國,1782年6月20日,美國將瀕臨滅絕的白頭海雕定為國鳥。
  • 《孤獨的美食家》同款燒鳥,島國大叔解壓秘籍,不出廣州也能吃到
    蔥間太古匯的這家居酒屋,出現還不長,但它擁有的美食,已經虜獲一批忠誠的顧客牆壁上貼滿了紙條式的菜單,除了菜名和價格,結尾還附上了卡通的菜品圖,直白又可愛開放式廚房外邊的菜單,用好看的手寫體標註了日文和中文,就算不懂日文的孩子也能輕鬆點單~燒鳥區擺放著一個透明的玻璃櫃,裡邊碼放著各種各樣的燒鳥串,客人下單後,師傅就會從裡邊取出串串來
  • 中世紀歐洲人:一場宴會吃掉10000隻鳥,但有一種鳥碰都不碰
    那麼,歐洲人是真的喜歡吃鳥嗎?這個還真不一定。實際上,中世紀歐洲人直到公元11世紀糧食產量才有所提升,在這之前的數百年時間,就連貴族都時不時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才行,頓頓吃肉的生活也許只存在於電影當中。所以,當時的人們不挑食,雖然沒啥調味料,但有肉吃就不錯了,不會有人「偏愛」鳥類的。然而,問題在於,中世紀的大多數時間,教會都進行著強有力的思想控制。在飲食方面,一年中會經常有「齋戒」,不能吃肉類。
  • 美國野豬泛濫成災,為什麼寧願損失10億也不吃?真的吃不完
    01美國野豬是怎麼泛濫起來的一隻重達400磅的野豬闖入一家高爾夫球場,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不得已請來專家將其擊斃專家表示這次他見過最大的野豬,根據統計美國野豬大多300磅左右,而這野豬重達400磅刷新了美國的三觀。人類約在1萬3千年前馴服了野豬,家豬則是野豬的一個亞種,但兩者並沒有生殖隔離。原本北美並沒有野豬一直到19世紀才將純種野豬引進北美。原本是當做獵物放在圍欄農村進行捕獵用的,然而圍欄並關不住野豬,儘管部分抓回來但還有野豬逃脫了,消失在北美的叢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