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麼改洛陽為神都?

2020-12-14 戴夢demo

洛陽,無論放在現代,還是數百年前的古代中國都是一個被數以萬計的人喜愛的城市。

不管是被視為中國國花的牡丹,還是造成"洛陽紙貴"的文學風靡,他們都是出自於洛陽。

"神都"是洛陽的古稱,最早有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水經注》中,唐睿宗時期和武周王朝時期,但使得洛陽作為神都這個名號開始聞名並且廣泛傳播的,已經到了武則天時期。

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取其神州大地之都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加尊號為"聖母神皇",至此,武則天在洛陽統治了王朝將近50年,洛陽的繁盛為唐朝巔峰期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中國最早出土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也是在洛陽被出土挖掘出來的,因此後世大都認為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泉,河為黃河,洛取洛水。

那麼,武則天統治時期為什麼要明確將洛陽改為神都呢?河洛文化又何以被稱為是中國的根脈呢?

一、神都洛陽之稱其豐厚的歷史含蘊和意義

1."神都"之稱起源於且變換於"神州","神京"

關於神都的稱呼,早在武則天遷都洛陽之前,歷史中已經有相關的文獻記載了,"神州"和"神京"就是神都的前身。

神州是中華大地的意思,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有文獻中記載"中國名曰赤縣神州",指代的是中國古代各朝代的核心地區,也就是都城,孫楚在《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中曾經提到,"神州,洛陽也"。

可以確定,神州說的就是以洛陽為核心的河洛地區。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於洛陽的另一個名稱"神京"開始流傳開來,這時候也有一小部分將洛陽稱作為神都。

《晉書·王導傳》記載王導的話:"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京。"因此,在武則天遷都洛陽並將其改為神都之前,就已經有洛陽這座都城和"神"牽扯不開的聯繫了。

2."神"字受到"君權神授"思想的影響

武則天所屬的家族姓氏武在歷史上起源於姬姓,而洛陽在周代時期周平王時就稱作東都,是當時姬姓王族們理想中的國都,而在武則天的一系列做法中,也不難看出武則天對於其家族姓氏的起源和祖輩歷史十分清楚。

因為了解這段歷史和過往,對於過去周代時期的周朝人以及他們生活的都城洛陽也都十分在意,甚至就在武則天剛當上皇后時,就曾經唐高宗提出給她父親一個"周國公"的爵位。

之後高宗每一次南巡洛陽,都有武則天陪同,可見武則天對於洛陽這座城市本就是充滿好感的,或許是這座城市彌補了她內心的缺憾,或許是這裡生活的人都是她的族人,而不像長安對她那麼充滿敵意。

此外,神都的"神"字取"君權神授"的意思,也是武則天在為自己開始執政,然後當皇帝而做的鋪墊和準備。武則天信奉佛教,對於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也十分熱衷,因此她的統治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君權神授理論的不小影響。

在武則天心中,她能當上皇帝、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都是上天給予的,因此她的統治從方方面面各種細節上來說都必須順應天道自然的發展規律。

不說她本人對於洛陽的喜愛,洛陽在中國古代所處的地理位置在當時是與天上相對應的,洛水長貫穿過都城,與天上的銀河相對應,而鎮星停在太微,則是女人上位當權的象徵。

因此,她本人對於洛陽這座都城的承認和稱頌,也是變相的在為自己的掌權和即位尋求神學上的合理性。

洛陽是上天創造的都城,擁有上天賦予的神力,而武則天自己也是上天選定的這個王朝的統治者,與洛陽一樣,其神力是上天所賦予的,無人可以否認,也沒有人可以剝奪。

二、中華文化起源於河洛地區,並發展興盛於河洛地區

1.空間:極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居中而攝天下

首先從其地處的位置上來看,洛陽四周有九條山脈橫亙,分別是嵩山、熊耳、鹿蹄、山、秦嶺、陽華、山、首陽、,還有九道河流環繞,分別是(黃、伊、洛、、澗、谷、甘、姜、儒,地緣形勢甲於天下。

其次,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關東地區,是全國最為發達的主要農業地區,後期其經濟的發展甚至遠遠超乎於作為都城長安的關中地區。

組成中國古代文明的主要內容和主體是黃河文明,其中兩河流域也被稱為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而黃河文明作為華夏文明的主體,其中心圈位於河洛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區域內部。

河洛地區自洛陽為核心開始,向南至汝穎地區,向北到黃河,向西延伸到潼關、華陰,東至開封,在古代是天下的核心圈,在《史記》中河洛地區被稱為"天下之中"。

2.時間: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作為十三朝古都,歷史底蘊深厚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自西周時期開始,洛陽就作為一朝國家的都城,天下的中心而存在,曾經作為十三王朝的都城,歷史文化底蘊極為豐富。

其中,關於河洛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期,在河洛地區就發現有人類生存居住並且從事生產活動,現代出土的石器也印證了河洛地區確實是中國古代早期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

而最早有王朝在此建都還要說是周武王時期,伐商成功之後,遷都洛陽,此後整個西周和東周時期都在此建立國都。

此後的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中後期等等,洛陽作為十三個王朝的統治中心,在這裡,整個王朝的文化、經濟、政治都在此交匯,創造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由此也可以看出,河洛地區創造的河洛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將社會中各個地區的文化和文明融合到一起,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華夏文明。

所以說,如果華夏文明的產生、創造和發展繁榮用一個漩渦來形容的話,那麼河洛文化就是這個漩渦的中心。

三、河洛地區遍布古代遺蹟,歷代名家輩出

事實上,歷史上中華大地上曾經出現了許多人類文明的發祥地,而在這之中,河洛文化對於華夏文明的意義是別樣的,其對於整個中華文明的影響是全面的。

因為正是河洛地區生存的先民們在五千多年前的一個關鍵時期內,將古代中國從奴隸時代帶入了王權文明的時代。

此外,提到河洛地區和河洛文化,就不能不說"河圖洛書",《易經》中有關於"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論語》中也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的說法。

可見河洛文化不同於其他因為地域因素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其對於整個中華文化的影響和統治長期的主導的。

其次,中國古代許多的學說和聖人學者都出自與洛陽,單說他們本人和其創造的文化思想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就是空前絕後的。

其中,"三皇五帝"是最早出現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化流派。三皇是說軒轅氏、伏羲氏和神農氏,而五帝取的是黃帝、顓頊、、堯、舜,伏羲之女溺死於洛水,化為洛神,而帝嚳的後代主要的統治地區就在河洛周圍。

還有很少有人知道的就是儒家學說最初形成就是在洛陽,而周天子建立的禮樂制度作為後代王朝的統治秩序就是最早在洛陽建立起來的,周禮和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建立起聯繫就是河洛文化的影響。

孔子因為嚮往周禮,不遠千裡去往周王室學習,後來孔子及其創造的儒家學派就從洛陽開始生根發揚,向四周傳播。除此之外,道家學說的創立者老子長期生活在洛陽,佛家學說是於洛陽,玄學和理學最初都是在洛陽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理學又被洛學。

四、結論

從以上的表述中,武則天之所以改洛陽為神都,是因為其本人對於洛陽有著超乎尋常的情感以及為了維持其即位以後王朝的穩定及皇權的合理性所作的準備和努力。

而河洛文化對華夏文明產生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河洛文化圈中不止有河圖洛書,除了現代挖掘出來的歷朝歷代的遺蹟之外,三皇五帝、儒家、道家、佛學、理學和玄學最初都是發源於此。

河洛地區擁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創造融合了現在的華夏文明。

相關焦點

  • 女皇武則天和她的時代(洛陽紫微城往事)
    這裡居住過多位帝王,若論誰對紫微城影響最大,還數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對紫微城的改造,在她登基之前就開始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紫微城貞觀殿去世,太子李顯柩前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則天對這個兒子並不滿意,兩個多月後將其廢黜,改立第四子為帝,即唐睿宗李旦。  李旦只是名義上的皇帝,朝政都由太后武則天說了算。
  • 神都洛陽到底有多「神」?
    洛邑古城(攝影孤城)▼02獨一無二的「神都」公元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向稱帝邁出了關鍵一步。在這方面武則天可謂用心良苦,稱帝前,她先是給自己造了一個專屬的漢字——「曌」(音zhào,意為日月凌空,普照大地),並以此為名;後又找人在全國各地搞出很多祥瑞,話裡話外都是要有女皇帝降世;最大的動作是在神都洛陽營建天堂和明堂,並向老百姓免費開放。
  • 武則天為何能順利改「唐」國號為「周」而無人阻攔
    武則天,名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 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公元690年10月16日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 李治若真的喜歡武則天,為什麼還讓武則天在感業寺苦等三年?
    他也想把武則天留在身邊,只是,暫時沒這個條件,他有自己的苦衷。 具體原因有三個方面: 首先,把武則天留在身邊,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名聲,雖然,父親也曾將薛婕妤留下,但是,那都是為了工作,而自己留武則天全然是為私情,且他們的私情,完全上不了臺面,那是為世人所不齒的。
  • 王者榮耀:新模式技能超變態,武則天后搖為什麼不改?
    王者榮耀體驗服這兩天有個新模式,EX強化技能模式,相當於技能覺醒,在這個模式下英雄們的技能都變得更變態了,有些英雄強到離譜。前兩天的老亞瑟答疑,正面回復了武則天玩家們一直吐槽的問題,武則天后搖為什麼不改?一起來了解下今天的內容吧!
  • 武則天死後,李顯為什麼會力排眾議達成武則天歸陵的願望?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立下了臨終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葬乾陵與高宗合葬。只立碑不立傳。李顯繼皇帝位後,老老實實地按他母親武則天的遺囑落實。沒有打半點折扣。為什麼?因為武則天是在照顧兒子李顯,李顯怎麼肯不安心受用?
  • 隋朝西苑——唐朝東都苑——武則天神都苑,皇家園林的裡程碑
    由於黃河三門峽的險阻,長安反而不如洛陽的交通方便,再加上洛陽又是軍事要地,拱衛長安,所以隋煬帝在大業元年即公元605年,命宇文愷在北魏洛陽故城以西大概9公裡的地方,東周王城的東側興建東都洛陽,第二年即竣工。 同時在新建洛陽的西側,建顯仁宮,收集海內奇禽異獸草木等充實園苑。
  • 五鳳樓前明月新(洛陽紫微城往事
    公元685年,他在神都洛陽出生,當時其父李旦雖然在位,卻由祖母武則天臨朝稱制。武則天對李唐子孫看管很嚴,李隆基從小便生活在紫微城中,經歷了女皇登基、神龍政變等許多重大事件。公元705年,武則天還政李唐。唐中宗李顯在紫微城通天宮(即明堂)登基,次年冬天回到長安。數年之後,他突然駕崩,野心勃勃的韋皇后把持了朝政。李旦生性淡泊,甚至有些懦弱,李隆基卻極有膽識,處事果斷。
  • ...順天、神都……古都「集郵」開始!馬伯庸又一作品《風起洛陽...
    它颳起的「旋風」不僅僅是捧紅了原著作者馬伯庸,同時似乎也讓古都「集郵」流行了起來——繼馬伯庸今年剛推出的長篇小說《兩京十五日》宣布翻拍網劇後,11月5日,另一個同樣出自「馬親王」之手,同樣是以著名古都為背景的故事《風起洛陽》,也傳來了開機拍攝的消息。
  • 女皇武則天的年號:帝位十五載,改元十三次
    4、延載長壽3年5月,魏王武承嗣等二萬六千餘人,聯名呈獻武曌尊號「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改尊號是大事,為彰顯其事,公元694年6月9日,武則天登則天門城樓,正式接受這個尊號,赦免天下,改元「延載」。延載即延年。取壽與天齊、國祚永續之義。
  • 洛陽應天門,見證了隋唐最輝煌的五百年王朝歲月!
    在這座城樓上,隋煬帝開創了萬國來朝,李世民下達過焚城令,唐高宗過問了「韓國政事」,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君臨天下,唐玄宗接見了日本遣唐使迎來開元盛世,可以說應天門見證了隋唐歷史上可能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光,即使在後來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唐莊宗祭祀昊天上帝,於是即皇帝位,文武臣僚稱賀,禮畢,御應天門宣制: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大赦天下。
  • 神都 天堂明堂 不搞什麼名堂
    神都 天堂明堂 大家好 ,我叫小王 聲明一下 不是您隔壁那個老王。是熱愛旅遊留戀美景的那個呦今天給大家推薦一處旅遊勝地,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的一處美景。中國唐朝女皇武則天時期的皇宮正殿「明堂」,在河南洛陽城原遺址上重建後11日對外開放,與「天堂」遙相呼應再現盛唐宮殿歷史風貌。
  • 「名人百科」讓男性為之汗顏的女皇帝——武則天
    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 持統天皇:和武則天同年登基的日本女天皇,竟對武則天做出這種事
    就連阿拉伯帝國、東羅馬帝國都極為震驚。而日本持統天皇,聽到該消息後驚愕不已。而此時恰逢波斯大帝亞伯拉罕(Abraham/Wahrām;又譯「瓦赫蘭」、「阿羅憾」)號召全世界為武周帝國建造象徵世界中心的「天樞」來銘紀此次戰功。亞伯拉罕大帝一般被唐人稱為「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
  • 中國唯一的「神都「,曾是世界級繁華城市,如今只是座三線城市
    自從帝都和魔都的稱謂眾人皆知後,人們又熱衷於給其它城市起一個帶「都」的別稱,似乎這樣子能夠使城市的特色更鮮明一些。其實早在古代,古人就流行在城市後面加個「都「字。比如,在唐代,洛陽作為唐、武周帝國的首都,被稱為「神州大地之都」,簡稱就是神都。
  • 武則天跟李世民沒有孩子,為什麼跟李治在一起後生了6個孩子?不可思議
    一代女皇武則天先後侍奉兩任丈夫,且這兩個人還是父子關係。武則天十四歲進宮,二十七歲遇到高宗李治,侍奉太宗十二年卻沒有生育一個孩子,而跟高宗在一起的幾十年卻先後生了六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洛陽應天門:唐樂歌舞再現大唐盛景,全明星陣容齊聚央視秋晚舞臺
    1330年前,就在腳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登上此門,改國號為周。 (糖糖和她的「神都少女」組合在表演唐舞) 應天門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
  • 神都洛陽西大門,手機拍攝麗景門東西大街
    攝影:木子 麗景門最早始建於隋代,是洛陽古城的西大門。它由城門樓、甕城、箭樓、城牆和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是洛陽古城的象徵。 踏上麗景橋,橋柱上的漢白玉古獅形態各異,扶攬憑弔,河水輕輕在橋下流淌。
  • 斷案如神的狄仁傑,和武則天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是何關係?
    高宗得悉狄仁傑不但斷案如神,而且頗有才智,因而十分賞識他,不久就擢升為侍御史,負責監察朝廷的百官,凡為官不端或貪贓枉法者,不論官職大小,都可以彈劾他。狄仁傑是個正直的人,凡事直言不諱,因此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和皇親國戚,但他從來沒有怕過,足見他不但才學過人,而且膽子很大。據傳說,大將軍權善才誤砍了昭陵中的柏樹,高宗以為其大逆,罪當誅,於是下令將其處死。
  • 武則天一生造了18個字,17個被廢除,只留了1個字卻無人敢用
    為了給自己稱帝造勢,在登基之前武則天大興土木,建造神都洛陽,修建萬象神宮,並允許臣民參觀。接著她又更改官名,營造出一番新朝氣象。而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則暗自命人在一塊白石上鐫刻:「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並將其獻給武則天,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的。武則天見之大喜,將這塊白石取名「寶圖」,之後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