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和她的時代(洛陽紫微城往事)

2020-12-22 洛陽網

在洛陽,有一個地方非常著名,卻不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紫微城。

  在洛陽,有一個地方非常著名,卻不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紫微城。

  紫微城在哪裡?就在隋唐洛陽城的西北隅。它的正南門是應天門,主要建築有明堂、天堂、九洲池……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嗎?

  對,紫微城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名字。現在,我們來講講和它有關的那些往事。

  1 紫微城裡建明堂

  自隋至宋,紫微城作為隋唐洛陽城的宮城,存在了大約530年。這裡居住過多位帝王,若論誰對紫微城影響最大,還數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對紫微城的改造,在她登基之前就開始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紫微城貞觀殿去世,太子李顯柩前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則天對這個兒子並不滿意,兩個多月後將其廢黜,改立第四子為帝,即唐睿宗李旦。

  李旦只是名義上的皇帝,朝政都由太后武則天說了算。

  公元684年秋,武則天大赦天下,改東都為神都,稱紫微城為太初宮。她要告訴世人,在神都洛陽,她將開啟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時代。

  紫微城的正殿本為乾陽殿,因太過奢華,唐初曾遭毀壞。唐高宗將其規模縮小,改建成乾元殿。武則天決定將乾元殿拆除,在其舊址上建明堂。

  自古以來,明堂被稱為天子之廟,是朝廷宣明政教、舉行祭祀等大典的地方,地位非常重要。然而,西晉之後,明堂廢絕,人們早已忘了它的模樣。隋煬帝時,巧思過人的宇文愷曾作《明堂圖議》,欲在洛陽城重建明堂,但隨著他的去世,此事便被擱置下來。

  唐代隋後,大臣們多次議建明堂,初步確定其形制為上圓下方,下層布政,上層祭天。不過,由於爭議太多,直到唐高宗去世,也沒能將明堂建起來。

  武則天早已聽夠了這些爭議,她決定按自己的想法來建明堂,而不是完全參照古制。比如,在明堂的選址上,古制要求「在國之陽,三裡之外,七裡之內」,她則將其建在紫微城中最核心的位置上,作為朝堂來用。

  據《資治通鑑》等記載,建成後的明堂規模宏大,高294尺(約90米),共分三層,頂上有「鐵鳳入雲,金龍隱霧」,人們在百餘裡外就能看到,武則天將其稱為「萬象神宮」。公元689年春,武則天開始在這裡舉行祭祀大典,並召集群臣賜宴。

  有趣的是,她還與民同樂,任由百姓到紫微城中參觀萬象神宮,並賜予酒食。吐蕃等國聽說明堂建成,也紛紛遣使前來祝賀。

  隨後,武則天又在明堂後面不遠處建造天堂,安放佛像。天堂又稱通天浮屠,共有五層,更為壯觀。人們登到第三層,即可俯視明堂。

  2 女皇與「君子滿朝」

  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並不是武則天的最終追求。

  身為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很清楚這一點。公元688年,他讓人將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字樣的白石獻給武則天,稱是在洛水中發現的。武則天喜不自勝,和皇帝、皇太子及文武百官、蠻夷酋長等祭拜洛水,史稱拜洛受圖。

  待明堂建成,武則天距登基又近了一步。

  公元690年秋,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900多人來到洛陽紫微城,上表請改國號為周,並將皇帝改為武姓。武則天沒同意,卻將傅遊藝提拔為給事中。

  這是個相當明確的信號。於是,從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到遠近百姓、四夷酋長及僧人、道士等,6萬多人都來上表,請武則天將國號唐改為周,唐睿宗李旦也自請改姓武。

  武則天不再推辭,當年九月九日,她在紫微城的正南門——則天門城樓上登基稱帝,宣布改唐為周,改元天授。這一年,她已經67歲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明察善斷,知人善任,非常重視選拔人才。在紫微城洛城殿,她首創了殿試製度,武舉和試官制度也是她的創舉。無論官員還是百姓,只要真有才幹,都可以進行試官。這種「不惜爵位」的做法為她籠絡了大批賢才,其中如姚崇、張說、宋璟等後來輔佐唐玄宗開創盛世,成了開元名臣。

  有學者統計,武則天當政期間,僅宰相就用了73位,其中不乏婁師德、狄仁傑這樣的著名賢相,人們稱之為「君子滿朝」。

  公元694年,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的號召下,四夷酋長請求用銅鐵鑄造天樞,為武則天歌功頌德。八個月後,天樞鑄成,立於皇城端門之外,上面刻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幾個大字,為武則天親筆所題。

  在此期間,紫微城中發生了一次失火事件,縱火的人叫薛懷義,是武則天的面首。他因失寵而火燒天堂,結果殃及明堂,二堂俱被焚毀。

  隨後,武則天下詔在原址上重建明堂,天堂則被佛光寺取代。公元696年春,新明堂建成,號為通天宮。武則天還命人鑄成九鼎,列於通天宮內。其中,豫州鼎最為高大,分量也最重。武則天曾想以千兩黃金裝飾九鼎,後被人勸阻才罷。

  3 武則天還政李唐

  武則天還是天后時,曾隨唐高宗一起封禪泰山。回來後,她想再到中嶽嵩山封禪,可惜由於唐高宗多病,這個心願一直沒能實現。

  現在,她自己成了武周皇帝,江山穩固,國力強盛,封禪嵩山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公元696年初,她帶著文武百官出紫微城,登嵩山,封神嶽,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

  看上去,女皇已是志得意滿,其實她還有一個隱憂,就是自己日漸年邁,太子人選該如何確定?

  當時,武三思、武承嗣想當太子,讓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為繼承人的。」武則天覺得有道理,就去徵求宰相們的意見,可狄仁傑給她潑了一瓢冷水。

  他說:「姑侄與母子相比,哪個更親近?陛下如果立兒子,千秋萬歲後會被供奉於宗廟,作為祖先祭拜,可誰聽說過侄子會在宗廟中供奉姑姑的?」

  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武則天將第三子李顯召回洛陽,依禮立為太子。

  當年李顯被貶往房州時,妻子韋氏在途中生下一個女兒。他在匆忙中解下衣服當襁褓,這個女孩便被叫作李裹兒。這次回到洛陽,李顯重新當上太子,李裹兒也被冊封為安樂郡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李氏與武氏的這次聯姻聲勢浩大,達官顯貴無不前去祝賀,很多人還寫詩文助興。如張說就寫有《安樂郡主花燭行》一詩,稱郡主出嫁是「玉葉瓊蕤發紫微」。

  不過,這位安樂郡主可不是省油的燈。李顯再度登基後,她成了安樂公主,權傾天下,一心想當「皇太女」,將來效仿祖母武則天執掌天下。不過,她的智謀比武則天差得太遠,當女皇只是一場美夢罷了。

  再說武則天,她立李顯為太子後,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安度晚年了。不料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包圍了她居住的紫微城集仙殿。一代女皇被迫退位,徙居上陽宮,當年冬天在這裡去世,時年82歲。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為母親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改稱「則天大聖皇后」,簡稱武則天。為了避諱,紫微城正南門改稱應天門,則天門的名字遂成為歷史。(記者 張廣英 文/圖)

相關焦點

  • 五鳳樓前明月新(洛陽紫微城往事
    在洛陽,有一個地方非常著名,卻不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紫微城。紫微城在哪裡?就在隋唐洛陽城的西北隅。它的正南門是應天門,主要建築有明堂、天堂、九洲池……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嗎?對,紫微城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名字。現在,我們來講講和它有關的那些往事。
  • 河南一公園走紅,武則天曾在此登基稱帝,門票120元好評如潮
    洛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古城,曾經多少皇帝在此棲居,而且它更是見證了大唐的輝煌歷史,我國第一個女皇武則天也和洛陽頗有淵源,雖說如今已經物是人非,多少英雄古蹟也都已經消失,不過它還是留下了許多驚為天人的建築
  • 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佛教之因緣
    太宗九子李治,小她5歲,常在宮中出入,青梅竹馬,日久生愛,李治即位立高宗。為了給太宗追福,高宗將太宗的妃嬪加以剃度,讓她們從佛念經。就這樣武則天隨眾妃到感業寺當比丘尼。2年後他奉高宗之詔,第二次入宮,被封為"昭儀",正三品,是妃嬪中較高的一等。33歲時她被高宗立為皇后,因高宗多病,武則天成了執政皇后。高宗死後太子中宗繼位,她成了皇太后。後因中宗昏庸無能,不久她廢了中宗,自己當上了女皇。
  • 洛陽應天門:唐樂歌舞再現大唐盛景,全明星陣容齊聚央視秋晚舞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吉小平 實習生 趙家卉 通訊員 趙夏楠 劉青 2020年10月1日上午10點,唐樂聲傳出應天門,1330年後,這裡再現歌舞,糖糖和她的四個姐妹伴隨著樂聲,舞出曼妙身姿,遊人紛紛舉起5G手機,擠壓著記者的空間。
  • 一代女皇武則天,她也曾深愛過一個人,那是她少女時代最純真的愛戀
    一代女皇武則天,她也曾深愛過一個人,那是她少女時代最純真的愛戀武則天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先來欣賞我們一代女皇的詩歌如意娘,原詩如下:這首歌也曾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影視作品一代女皇的主題曲,那是一部讓許許多多八零後記憶猶新的電視劇呀,我們看著武媚娘從一個心地善良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長為一個能夠治國,平定天下運籌帷幄的一代女皇帝
  • 洛陽隋唐「七天建築」,究竟是什麼梗?難道是七天建成的建築嗎?
    因而,古代的建築大師在營建國都的時候,都會想方設法的跟天上的星星搭上話,特別是武則天掌握李唐權柄改朝換代後,在她的授意下,「七天建築」也就應運而生。隋唐「七天建築」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的七座建築,分別對應的是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北到南依次天堂、天宮(明堂)、天門(應天門)、天樞、天津(天津橋)、天街、天闕(伊闕)。
  • 洛陽偃師的這個小鎮,頗具異域風情!女皇武則天曾在這裡題字
    試問洛陽人民周末怎麼安排?那簡直太好安排了,吃的、喝的、旅遊的再沒有比這更全乎的了,這不洛陽市偃師這個小鎮,就比較有特色,頗具異域風情,而且離洛陽相當近,它就是「府店鎮」,地處偃師、登封、鞏義三市交界處,公路交通發達。同時也是唐代著名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大師的故鄉。
  • 一代女皇武則天真的有「面首三千」這麼誇張嗎?
    武則天(圖片借鑑,侵權可刪)然而卻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其生前掌控著滔天權力,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被後世史學家們所承認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在其身故之後,其身上也為世人留下了無數的謎團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也幸好唐朝沒有殘忍的人殉制度,武則天和其他沒有生育的妃嬪一起,按照慣例被送入長安城的感業寺為尼;在這期間,武則天和李治關係依舊密切。
  • 詩詞欣賞:「一代女皇」武則天詩詞15首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她一生留下詩詞五十多首,本文選取了其中15首,邀請大家一起欣賞。
  •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很多人都搞錯了,有人比她資歷老
    武則天在後世的印象多半是女皇帝的身份出現的。 元姑娘只是其中一位,還有一位女帝是唐朝的起義軍首領陳碩真,他和武則天時代相近,又是起義者。
  • 武則天登基後意氣風發,做狂詩一首,盡顯女皇霸氣
    "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毛澤東能得到毛澤東如此高度評價的,是哪位傑出的政治家?這裡說的她,其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一代女皇,叱吒天下公元690年,武則天67歲。
  • 武則天最寵愛的和尚薛懷義,對她做了什麼不可饒恕的事?
    薛懷義是女皇武則天的首任男寵,藉助武則天的寵愛紅極一時,但是最後卻落得死因不明的下場,薛懷義的死應了那句「不作死就不會死」,今天就來看看薛懷義是如何作死的。混混出身的薛懷義薛懷義的原名叫馮小寶,聽到「小寶」這個名字總能聯想到韋小寶,而薛懷義和韋小寶還真有不少的相似之處。馮小寶本來是在洛陽城中的一個小貨郎,主要是以賣藥為生,但是馮小寶身材魁梧、面容姣好,並且能說會道。男人不壞,女人不愛,自古真理。
  • 女皇武則天的年號:帝位十五載,改元十三次
    先是命其「入幕之賓」薛懷義,領著群僧偽作《大雲經》,虛構神皇接受天命之事;後又有春官尚書李思文曲解《周書》,詐稱武則天接受天命,古書早已載有徵兆。女皇受天命興帝業,登基這一天是農曆9月9日,喻長長久久,希望國祚綿長。
  • 武則天為什麼改洛陽為神都?
    因為了解這段歷史和過往,對於過去周代時期的周朝人以及他們生活的都城洛陽也都十分在意,甚至就在武則天剛當上皇后時,就曾經唐高宗提出給她父親一個"周國公"的爵位。之後高宗每一次南巡洛陽,都有武則天陪同,可見武則天對於洛陽這座城市本就是充滿好感的,或許是這座城市彌補了她內心的缺憾,或許是這裡生活的人都是她的族人,而不像長安對她那麼充滿敵意。
  • 「名人百科」讓男性為之汗顏的女皇帝——武則天
    【名人簡歷】武則天(624-705年),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 一代女皇武則天,是非功過皆藏無字碑,留後世評說
    古時一向以男子為尊,多有女子不得幹政之言,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言論,然就是這樣的年代,出了一位舉世震驚的女皇帝—武則天。這千百年前破除輿論壓力橫空出世的女皇給世人們留下了無限遐想和好奇,到底是位怎樣的千古奇女子,當真是牝雞司晨?
  • 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權謀果敢,你是如何評價的?
    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則天,她的功過是非、她的文治武功、她的權謀心機、她的鐵血政策等等,有人說其權謀善變,有人說其功大於過,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不敢妄加評論,就客觀地分析一下吧,不足之處,還望賜教。
  • 《風起洛陽》正式官宣!牡丹花重紫微宮,玄門風動洛陽城
    10月22日,電視劇《風起洛陽》終於官宣了首批主演陣容。這部劇的領銜男主演是黃軒、王一博,領銜女主演宋茜。部電視劇改編自著名作家馬伯庸的小說《洛陽》,不少的小說原著黨也是很期待這部影視劇的改編的,所以還是比較受關注的一部劇了。
  • 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她們二人有什麼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武則天確實是我國第一位女皇帝,她建立了南周王朝,即使只經歷過她一世,但也是一個王朝,歷史也有記載,而慈禧太后只是一位清朝末年時期的統治者。並沒有成王成帝。武則天的稱號是帝,而慈禧則是後,這兩個字眼,就能夠說明兩個人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在歷史上記載中,武則天的身份是高於慈禧的。
  • 雄才大略武則天——從小才人,到周女皇的功與過
    談起中國歷史,就不得不注意到那個唯一獲封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如果說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是女性在封建王朝中的權力反撲,那麼武則天則是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徵服了一個朝代,也為古代大唐後期埋下了盛世的種子。在武則天十二歲的時候,父親的離世讓她和母親失去了依靠,隨後便遷居到了長安。有一種野史傳說,武家父母在武則天出生的時候曾請過高人為其問命,不料得到了權傾天下,大位之命的結果,武家篤信不已,自小便讓武則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當時的平凡女子非常不同。當然,這種說法無從考證,沒有半點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