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貴樹和明理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很快,一道巨大的鴻溝便橫亙在兩人中間:明理轉學,貴樹也隨著父母工作的調動搬到遙遠的鹿兒島。在搬家前,貴樹乘坐新幹線千裡迢迢和明理相會,在漫長的等待後,茫茫大雪中,兩人在枯萎的櫻花樹下深情相擁,並獻出彼此的first kiss,約定著下一次再一起來看櫻花。 時光荏苒,兩人竟再沒見過,雖然在人海中一直搜尋彼此的身影,但似乎總是徒然。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一個關於距離的故事。精緻唯美的畫面,細膩雋永的情感,新海誠用《櫻花抄》、《太空人》和《秒速五釐米》三個篇章,將觀眾的童年記憶和影片融合在一起,似曾相識卻又如童話般美麗的意境。雖然第三話被公認為全片的精華,但我個人更欣賞第一話。這一話可以看做是一部獨立的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就是講男主人公貴樹和女主人公明裡每天形影不離,後來由於他們升到了不同的中學而被迫分開。
那穿越關東平原的列車開在呼嘯的風雪之中,在深夜的漫漫黑暗中為孤獨和絕望所煎熬。而見到心愛的人的一瞬,默默的溫暖卻仿佛融化了這整個世界的冰雪。飄雪如落櫻,在充滿著回憶的樹下是青澀情感的first kiss。這或許不能稱作愛情,但卻是世間最為純潔無比的情感,當習慣了身邊不再有她,孤獨的人生之旅邊註定再會是那樣的遙遙無期。
4年過去了, 貴樹依然是個缺乏主動的人 ,這點我跟他很像,有很多迷惘和無奈,不知道自己該追求什麼,真的很怕自己因為沒有勇氣與幸福無緣...4年前的那個下午,後知後覺的我原本有一些話打算跟她說,只是等了一下午她都沒出現...生活總是會有些小意外,而這些總是在多年後讓人禁不住的唏噓。之後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軌跡。
《秒速五釐米》是一部神奇的片子,之前要因為它的無聊冗長的對白而要昏睡過去,日本人和韓國人經典的作品在詮釋感情時,時間感總是讓人恍然覺得和現實世界相同節拍。越到後面才越覺得,我們是從橙,明裡,貴樹裡尋找在最初感情裡丟失的自己。
總還是不一樣的片子,在現實面前的無力感是一樣的,但云之彼端裡主人公選擇了遺忘,但那個約定終於還是讓他們走到了一起。而秒速5cm的主人公沒有約定,卻在內心堅持這什麼,以為可以追上以為相遇相守就在前方,而最終明白的卻是錯估。
人們總是在結局註定了之後才會開始後悔,而在懸而未決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明明知道如果忍著、如果錯過以後,就永遠失去了人生中再度有所交集的機會。但是人們依然會選擇這樣做。害怕失敗?還是缺乏勇氣?更可怕的是伴隨著成長的是這中猶豫心情不斷的增長。
也許這是個失敗的約定,因為沒有櫻花,天氣寒冷,他們也深知,這之後無法一直守在一起,擋在面前的是巨大龐然的人生,阻隔在中間的是廣闊無際的時間,無能為力。 但是只是在這一夜,雪花便是櫻花,在雪中慢慢的擁吻,也許一切都不重要了吧。想到落落的《開往冬天的火車》,日系的風格恐怕我再現不了,不過真的希望可以在雪天,兩個人踩在雪地,發出嘎吱的聲音,那張踏實的感覺。
鐵路口的擦肩很遺憾,但是又在意料之中,我覺得新海誠是仁慈的:如果見面了,還是必將要分別,那殘忍到還不如不見;如果見面了,倆人舊情復燃,各自不顧一切的投入對方的懷抱,那..這種安排對於這部片子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轉過頭,看到的空蕩蕩的鐵路對面,也算是給情節,給觀眾,留下了足夠的餘地了。
帶著無盡的猶豫,生命和情感的傷痕宛若四季的更迭一樣,流淌著淡淡的傷感。這樣的感覺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叫我們感悟平安時代的風華,體味溪流中漂浮的花瓣和楓葉來感知季節變化的物哀。絕望、無助、重複。在生活中或許他和我們一樣,湮沒了曾經的理想。一千封郵件也無法拉近的距離,卻是當年幼小心靈的碰撞,那是櫻花下落的速度,那是每秒5釐米。
如果櫻花瓣落下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那麼人改變的速度又是多少呢?少年在慢悠悠的火車上一遍一遍地看著去櫪木的換乘路線,那時心中滿滿的不安。為什麼到了最後,什麼都不留了呢。年少韶光,暗戀,櫻花樹,親吻,小路,漫畫書······最後都只化為夢裡若有似無的惆悵和懷念。真是易碎!原野君脆弱優柔寡斷了些,熱血一點,也許結局會不一樣。到底是小孩子,距離和時間,將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了13歲。只是看故事的我們,都已不再年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