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0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建造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正在船臺上的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
5月30日上午10時,在武船集團船舶工程公司陳濤董事長的現場指揮下,福建海事局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491、4A1兩個分段在300噸門座式起重機的牽引下,平穩地安放在該集團雙柳造船基地1號船臺上,標誌著該巡航救助船建造正式進入船臺組裝合攏階段,也標誌著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福建海事局重大監管裝備建設項目復工復產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乃至全球肆虐,作為疫情重災區的武漢尤其遭受嚴重影響。由於該巡航救助船建造項目的設計、建造和檢驗等參建單位多集中在武漢地區,該項目也因此被迫陷入停工狀態。面對困境,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福建海事局以及各參建單位高度重視,想方設法減少停工造成的損失,立足實際抓緊復工復產。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計劃裝備處保持每周動態跟蹤和工作指導;福建海事局徐增福局長多次與武船集團陳埥董事長電話會商,通報疫情防控情況,科學調整建造計劃,部署促進復工復產具體措施,福建海事局黃丹華副局長牽頭「大船辦」,保持與各參建單位的密切聯繫,抓逐項落實。
4月上旬,按照當地疫情防控部門的統一部署,武船集團開始有序復工。福建海事局聯合武船集團當即組織協調各參建單位和項目組,在確保防控措施到位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重啟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建造項目。隨後,福建海事局監造人員和工程監理人員相繼進駐,協調推進項目建設,開展現場監造;中國船級社武漢審圖中心、701所等相關單位加快完成了全船主要圖紙送審、退審;5月中旬,項目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建造一線更加緊張有序。經過近50個晝夜的艱苦奮戰,技術準備、物資供應和生產儲備達到預期目標,保障了上船臺合攏這一標誌性進展的順利完成。
大船效果圖
據福建海事局首席監造代表何永飛介紹,福建海事局將持續以「造精品、促進度、保安全」為目標,協同武船集團進一步科學調整建造計劃,合理調配人力物力,加快建造進程,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早日高質量完成建造任務,為臺灣海峽水上交通運輸和人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據了解
據了解,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是福建海事局成立以來投資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海事執法船舶,也是臺灣海峽首艘千噸級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該船總長128.6米、型寬16米、型深7.9米,設計排水量5560噸,可搭載多型直升機,具備高海況的跨海區安全巡航執法及應急能力。
建造
過程
該船建成後將重點用於臺灣海峽水域巡航監管、防止船舶汙染、應對海上突發事件、服務兩岸交流往來、維護國家海上主權等方面,並根據調派執行全國海事監管和應急處置任務,參與國際海事交流合作。
船舶建造小知識
01
生產大節點是某個工藝階段的開工期,也是上一個工藝階段的完工期。船舶建造工藝流程可劃分為以下生產大節點:開工--上船臺(鋪底)--下水(出塢)--航海試驗--完工交船。
02
船舶在陸地製造,在水中使用。船舶自重很大,直接使用機械吊入水中不可行,因此必須在有專用下水設施的船臺或船塢建造。先在廠房中將船舶一小塊一小塊的造出來,就是通常所說的分段製造,然後在船臺上將分段連接成整體,再使用船臺上的專用設施將船舶放入水中。
03
在船臺上將分段連接成船舶主體的過程就叫船臺搭載,這個過程開始時將第一個分段放在船臺上被稱為上船臺(如採用船塢搭載則被稱為鋪底)。上船臺是船舶建造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是一艘船舶成形(外觀上能看出船的模樣)的關鍵步驟。
04
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被劃分為39個主船體分段、22個上層建築分段和舷牆、護舷材、舭龍骨三個附件,上船臺就是將已經製作好的分段在船臺上連接成型。
原標題:《福建海事局推進重大建設項目復工復產 臺灣海峽大型巡航救助船建造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