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嘲笑:要不你中一顆試試?
在很多的戰爭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中彈後還是可以行走,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可以這樣的麼?
戰爭是人類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等媒體發明之後,各種描寫戰爭的作品層出不窮。雖然觀眾並沒有真正的置身於戰場,但是影視劇中激烈的戰鬥場面還是會讓我們熱血沸騰。雖然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很多時候藝術作品的情節都是虛假的,真假難辨。比如在戰爭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士兵中彈後仍然英勇衝殺,忍著疼痛堅持前進,最後消滅了敵人。
看了這樣的情節,人們當然會心潮澎湃,不由自主地為正義的一方鼓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軍人在中彈後到底能不能繼續行動,能活多久呢?真正的特種兵對此嗤之以鼻。別傻了,別被那些虛構的情節誤導了,電視上都是騙人的!
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最大的區別就是武器。熱兵器之所以能夠取代冷兵器成為主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殺傷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子彈主要是依靠離槍後的極高速度對人體造成殺傷,而且子彈在飛行過程中還會旋轉,進入人體組織更深。子彈對人體的傷害不僅僅是開個洞那麼簡單,還會給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要知道,人體的承受力是有一個極限閾值的,超過這個數值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在極度的疼痛之下,很多人都會休克,失去行動能力。子彈一旦擊中人體的重要部位,如頭部、動脈和主要器官,士兵的存活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大部分會當場或很快因失血過多而死亡,活不了多久,所以現代戰爭中的傷亡人數往往非常恐怖。如果是打到了肢體這種非致命性的部位,在戰場那種髒、亂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可能造成傷口感染,即使經過治療也可能失去肢體,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能危及生命,也活不了多久,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畢竟在戰場上不可能做到誰受傷了就馬上得到完善的治療。對真實歷史的歪曲,會讓人們對歷史缺乏尊重,試想如果中國軍人都這麼厲害,又怎麼會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取得最後的勝利?這種沒有科學常識的情節,簡直是對犧牲的烈士的侮辱。
在影視作品中歌頌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是不需要誇張的情節來襯託的,這種艱苦而偉大的抗戰不需要我們去虛構,因為那才是最真實的一切,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這下你該知道了吧,電影上都是為了體現電影的美觀度從而加入一些特效,是來博取眾人眼球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