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了掩體射擊,多種敵人類型和精彩刺激的戰鬥,《戰爭機器》系列是改編策略遊戲的不二之選。在轉變為回合製作戰後,本作的世界觀與戰鬥手感依舊毫不遜色。在側重人物和劇情之上,還有快節奏的戰鬥與靈活的戰術搭配,《戰爭機器:戰術小隊》讓多數同類遊戲望塵莫及。儘管有著刻意拉長遊戲時間的節奏問題,它仍是一部令人受益匪淺且富有挑戰的作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戰爭機器:戰術小隊》的故事回溯至人類與獸族的第一次戰爭。本作劇情通俗易懂,細節把控到位,講述了一支散漫的戰術小隊踏上徵途,前去消滅某個惡貫滿盈的反派的故事。這個劇情框架下,儘管角色和事件略顯俗套,卻靠著精美的過場動畫和感情充沛的配音煥發了生機。劇情對新玩家來說也容易理解,對忠實粉絲來說,更是為系列背景故事新添了重大轉折。
戰鬥形式為完成主要以及額外的任務目標,小隊成員只有一到四人,卻時常要面對駭人的獸族大軍。這款《戰爭機器》衍生作品在很多方面借鑑了《幽浮》系列,同時也夾雜了不少重要改動。在三種行動指令下,角色可在一回合內結合移動、攻擊和使用技能,讓麾下士兵都能人盡其才。「警戒」能力是戰鬥成功的關鍵之一,該指令會使用角色剩餘的行動點來看守一片區域,鼓勵玩家側重這種系列特色的掩體戰術。這種玩法也能催生了不少有趣的體驗,例如布下密集的火力網等待獸兵衝進來被打個稀爛。除此之外,處決倒地敵人後,所有隊員都會獲得額外行動點數,更為遊戲加入了風險與回報的刺激性。
可 360 度旋轉的 3D 戰場可謂設計精巧,玩家需要細緻觀察和謹慎走位。高度差和可破壞掩體讓遊戲的策略更為複雜和深度。哪怕是在全新的軸測視角下,角色和環境依然保留了大量細節,同時系列特色的「廢墟美學」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清晰的視覺效果也成了戰術決策的一大助力。我很少遇上因為鏡頭 Bug 而導致點擊失誤的情況。
每場任務之間,玩家可以升級小隊,自定義外觀以及調整裝備模組,組成了一套接近 RPG 的進度系統。我很喜歡職業的多樣性,以及狙擊手或輔助這種傳統職業間的平衡性,每個英雄都有大放光彩的調整空間。我也很喜歡武器和盔甲的模組調整,不過模組整理最後還是淪為了一件乏味的工作。
遊戲前期,我一直都沉浸在激烈的戰鬥和培養角色中。然而,冗長的戰役卻讓我心中的戾氣不斷累積。強制支線任務的出現毫無意義地延長了遊戲時間,擾亂了劇情本應有的節奏。這些支線任務目標寥寥無幾,所以很快讓人感覺重複乏味。最奇怪的是,某些支線任務的難度會突增,遠超同期的劇情任務。
刻意延長遊戲時間在任務中四處可見,拖沓的戰鬥將《戰爭機器》標誌性的血脈僨張付之一炬。最典型的就是那三場章節末的 Boss 戰了。儘管它們都以駭人的巨獸大戰開場,但 Boss 過高的生命值與不斷刷新的雜兵讓人精疲力竭。尤其是與最終 Boss 展開的激烈決戰,比起讓你大展身手的考驗,它更像是一場累人的持久戰。
拖沓的戰鬥節奏減少了《戰爭機器:戰術小隊》的戰鬥樂趣,不過本作的體驗依舊令人驚豔。任何策略遊戲想要做到動魄驚心,其關鍵都是突發情況的出現,這種情況下,只有謹慎規劃技能使用才能險中求勝。在操縱這支維安政府聯盟小隊的冒險途中,並不乏驚喜與險勝的快感。《戰爭機器》系列開闢的這條新戰線確實能獨當一面,也值得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