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了,是鍛鍊小朋友做家務的好時期(附2-6歲家務清單)

2020-12-16 大正幼兒園設計

暑期放假,是鍛鍊家中神獸的做家務的好時期,哈佛大學有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經常參與家務的孩子,成年後人際關係更好,心態更樂觀。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發展孩子熟練動作的協調,還能從小培養對於生活的責任感、獨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

1. 邀請孩子來幫忙

家長首先要適度的示弱,來邀請自己的孩子來幫忙,家長的請求,讓孩子意識到被需要,從中獲得滿足感和自信心。

2. 列出家務表,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6歲家務清單

大正幼兒園設計

3. 不要急著否定孩子

很多家長表示,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只會越幫越忙,但不要著急,孩子剛開始做家務的時候肯定是做不好的,這個時候重要的是多給孩子鼓勵,培養他做事情的積極性,並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漸漸培養他的耐性和做事的態度,能夠給孩子很多正面的影響。

4. 家長做好榜樣

家長每個人都要有自己負責的家務,且不要逃避自己的責任,給孩子做好榜樣。

5. 不要強迫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不是用家長的威嚴強迫孩子參與,而是要讓孩子積極主動的參與,越是被迫,就會讓孩子越討厭家務,也就喪失了初衷。

當孩子做家務時,家長還需要耐心的教導和鼓勵孩子,家長也需要儘量陪同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分配家務就讓孩子自己完成。

相關焦點

  •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出爐,哈佛教授: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大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6點起來自己去山上放牛了,你睡到11點還不醒」!相信對這些話每個人都不陌生,很多家長也曾說過類似「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的話來激勵孩子,可是現在的孩子不僅不會幫父母做家務,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 做家務比學區房更重要?9個月就開始?13歲以下兒童家務清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我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中進行的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美國超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精英,沒出過敗家子。家族世代承襲家規,從小讓孩子記帳、做家務。
  • 小學生在家應該怎樣做家務,才不虛度這個假期,附各年級詳細列表
    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制訂《寒假家務勞動指導方案》,倡議同學們在疫情期間要取消聚會,安靜地待在家裡看看書、練練字、充充電,並參與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附:一年級家務勞動清單1.學洗襪子。2.學習用掃把掃地。
  • 關於小朋友做家務那些事
    你可能都想不到,就是你平常最討厭做而又不得不做的家務勞動!如果你有童年記憶,就會了解,「成為一個大人」是小朋友的世界裡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而這個傾向,從他一歲左右開始萌發自我意識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小孩子天天在家裡,看見家裡大人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麼?除了陪他玩,基本就是做家務嘍。
  • 不同年齡孩子家務活清單,勞動從娃抓起好處多,家長們開始分配吧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處①讓孩子愛勞動讓孩子做家務活除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之外,也是要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品質,孩子養成勤勞的習慣會更能吃苦耐勞。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家務活清單在寶寶的幼兒時期其實就是開始掌握知識本領的黃金時期了,當孩子開始懂事時,就可以教給孩子做家務活的工作。
  •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2歲後,一定帶著...
    這是不是個好消息?小小菌是不是也得被我「強行」安排安排了? 其實家庭就是職場的雛形,當一個孩子從小做家務,他就能明白,我的參與能推動整個集體的進步,我要用我的努力去成就集體。 這樣的孩子會更具有團隊協作能力,也會更獨立。 我們常擔心孩子做家務會影響學習,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培訓班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人民日報推薦:1~13歲孩子家務清單,請收好這份家務指南!
    有些父母在家什麼都捨不得讓孩子做,覺得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就行,結果孩子離家後,處處難以自理。其實,讓孩子做家務並不是給他「加負擔」,而是去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主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責任感。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做什麼家務?
  • 娃該不該參與家務?不用他才是害了他,附兒童不同年齡家務參照表
    鍛鍊孩子做家務,對娃有什麼幫助? 從小就鍛鍊孩子做家務,其實好處非常多。 從孩子2歲起,父母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為,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群裡,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既盼著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 3個步驟讓孩子愛做家務
    一、不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變得懶散的原因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父母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 為啥要讓孩子做家務?或許這是最好的答案!
    生活中很多家庭因為孩子年齡小或者學習,很少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其實這樣是在限制孩子的動手能力,剝奪嘗試或鍛鍊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美國2歲「小廚神」走紅: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其實很簡單
    各位家長好,我是欣欣!今天想和各位家長說一說,讓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因為在前兩天,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美國2歲「小廚神」走紅的視頻,讓我很觸動。一個2歲左右的小女孩Susie正在做煎蛋。一個2歲的孩子能做什麼?絲毫不意外,在煎蛋的過程當中都是意外。
  • 不讓孩子做家務,錯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個人不做家事,他今後怎麼做天下事,他今天連碗都不洗,他怎麼能知道爸媽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裡做家務。那怎樣讓孩子樂於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呢?第一,儘早開始在孩子18個月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鼓勵他參與合適的家務了。
  • 哈佛關於做家務的驚人發現!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都在這件小事裡
    中國有句古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或許,這個缺失的環節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做家務。與讀書學習相比,家務的技術和價值含量顯然是處於「低端」的。這從很多家長的態度和觀點就可以看出來。做什麼家務,浪費時間!還不如用在學習上。做家務不用專門學,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糾結於家務這種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喜歡做家務,能有多少出息?
  • 寒假,3-7歲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家長可以借鑑學習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讓寶寶自己拿湯匙吃飯,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等;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如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5-6歲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並且學會收拾房間的技能;7-12歲需要學會做簡單的飯,幫忙擦地,清理洗手間,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
  • 嬌滴滴的「小公主」變身家務好幫手!「勞動作業」帶來深刻變化
    「剛開始,孩子對做家務有些『不理解』,老覺得自己小,就該受家裡人的照顧,每次做家務都像完成任務。可慢慢地,她的主動性變強了,眼裡也有活了,不用催也會幹自己分內的事。」逗逗媽媽說,看著每天做的家務被記錄成文字,有時甚至還會被評為優秀作業,孩子動力更足了,雖然做家務還經常會「手忙腳亂」,但就如老舍在《勞動最有滋味》中說的:自己家勞動換來的餃子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
  •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更加優秀,如何做好家務活?
    2歲寶寶可以做的家務活把髒衣服放在洗衣裡、將垃圾扔進垃圾桶裡、收玩具、擺放物品等。3歲寶寶可以做的家務活熟練會做兩2歲後的事、把相同兩隻襪子配一雙收起來、給家裡綠植澆水、收餐具、清理地上垃圾、給自己準備玩具、準備零食等。
  • 做家務有哪些小技巧
    對很多人來說,做家務都是一件麻煩事,每個人都不喜歡做家務。但在生活中,家務活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需要做家務。既然不可避開,那就只有享受或者採用快捷方法。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家務活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這些學校把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
    現場:各年級有不同的家務作業「今天是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冬至到,吃水餃』一說,所以今天組織同學們分組包餃子,老師看看你們在家有沒有認真練。」12月21日12時許,蚌山小學六年級(七)班教室,隨著班主任楊筠老師一聲令下,各組同學按照事先分工,忙而不亂,一會兒工夫桌子上就擺開了包好的餃子。雖然包的餃子形態各異,但參加活動的學生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圍中。
  • 哈佛表明:讓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兩者之間的差別居然那麼大
    案例:早期,哈佛大學做過一次研究,對照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結果表明,做家務的孩子頭腦更靈活,而且感情細膩,更願意思考。反觀不做家務的孩子,則行為遲緩,喜怒無常,與家人關係冷漠,不願意動腦。兩種顯著對比,反映出來了當代家長的教育觀,許多家長單純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所以不讓孩子碰一點家務活,使得孩子小小年紀沒有操作能力,也不願意思考,長大後劣勢顯現,對個人發展極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