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出爐,哈佛教授: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大

2020-12-19 乖乖育兒說

文章原創丨乖媽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自己穿衣服吃飯了」!「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6點起來自己去山上放牛了,你睡到11點還不醒」!

相信對這些話每個人都不陌生,很多家長也曾說過類似「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的話來激勵孩子,可是現在的孩子不僅不會幫父母做家務,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中國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廢柴」呢?其實都是生活條件好了慣出來的。這教育孩子做家務這一點上,美國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鑑。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出爐,哈佛教授: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大

在美國父母的眼中,不論孩子幾歲,只要有了行動能力都要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是一種必須的義務。不僅是分擔父母額度家庭壓力,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的責任心、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等。

9-24個月的孩子:中國的孩子還在父母營造的溫室裡數「1、2、3」美國的孩子已經開始自己洗尿布了。

2-3歲的孩子:中國的孩子還在啟蒙,玩的時候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而美國的孩子已近開始整理自己的玩具,承擔扔垃圾的任務了。

3-4歲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美國的孩子開始學習澆花、餵寵物、照顧自己。

4-5歲的孩子:中國的孩子進入各種興趣輔導班,美國的孩子開始自己鋪床疊被。

5-6歲的孩子:中國的孩子仍舊在輔導班學習,美國的孩子不僅能照顧自己,還能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6-7歲的孩子:中國孩子在學習玩耍,美國孩子已經可以獨立做家務了。

7-12歲的孩子:中國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美國孩子可以做難度更大的家務了,比如洗衣服、做飯。

13歲以上的孩子:中國的孩子還在學習,美國孩子已經具備了各項生活技能。

從「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也能看出,中國父母看中孩子的教育,而外國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生存技能。或許中國孩子學習能力遠超美國孩子,但是基本的生活技能比較差勁,這也是很多大學生不會做飯、洗衣服的根本原因

美國哈佛教授認為,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很大,不僅是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做家務」也是一項不斷學習的技能,在學習中能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物品,應用感到學習上才能促進課本知識的掌握。

「做家務」是給家長添負擔,可為了孩子的成長,要從小培養

做家務是幫助父母嗎?並不是,而且是在給父母添負擔,因為父母要不斷地教給孩子怎麼做、為什麼、注意什麼,孩子往往還做不好,勞累程度就像一位專職的家教老師。

可是「做家務」能夠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靈敏度和集中力,為了孩子今後的優秀,父母再麻煩也要教孩子做。

1、拋棄「完美主義」

孩子扔垃圾時可能會把垃圾灑在地上、掃地時可能會遺忘某個角落、擦桌子時可能會碰壞家具……這些都是正常的「犯錯」現象,只要孩子不是故意的,父母不必要求孩子做到像成年人一樣「完美」。

2、鼓勵孩子自信心

年幼的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如果父母表現出不滿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無論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給出恰當的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制定「家務清單」

孩子都會貪玩,父母可以為孩子制定一份「家務清單」,將家務分工明確,給孩子一個更加具體的責任感。

PS: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可刪

相關焦點

  • 哈佛表明:讓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兩者之間的差別居然那麼大
    案例:早期,哈佛大學做過一次研究,對照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結果表明,做家務的孩子頭腦更靈活,而且感情細膩,更願意思考。反觀不做家務的孩子,則行為遲緩,喜怒無常,與家人關係冷漠,不願意動腦。為了進一步驗證,哈佛大學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研究表明,童年做家務的孩子更利於找工作,而且犯罪的可能性小,結婚後也更幸福,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在成年後難找工作,犯罪可能大,與愛人也無法和睦相處,心理不健康。
  •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2歲後,一定帶著...
    其實,讓不讓孩子做家務,一直都是一件「難事」。 孩子太小了,幹不了! 孩子太小了,幹不好!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長的人類縱向研究,叫做哈佛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從1938年開始跟蹤,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 後來研究又引入了史丹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其中有672名女性。
  • 不讓孩子做家務,錯
    聊到做家務的事,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做得慢,我看著就急,並且還做不好,我還得重新做一遍,真不如我利索地幹完,讓他多學習一些呢。這一語道破了家長的真實心聲,家務沒用!但是,這些事被家長代做了,所以孩子容易出現更多問題:第一、自立能力的缺乏由於從不向家務伸手,什麼都不會做,所以自理能力差,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能照顧好自己,不利於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也不容易形成獨立的人格,從而依賴父母變成「巨嬰」,無法獨立。
  •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很多家長都不太讓孩子做家務,覺得孩子做家務,一來會影響學習,做家務的時間還不如學習;二來孩子幫忙做家務反而會越幫越忙。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 暑假來了,是鍛鍊小朋友做家務的好時期(附2-6歲家務清單)
    暑期放假,是鍛鍊家中神獸的做家務的好時期,哈佛大學有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經常參與家務的孩子,成年後人際關係更好,心態更樂觀。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發展孩子熟練動作的協調,還能從小培養對於生活的責任感、獨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3個步驟讓孩子愛做家務
    李小煩有如此下場的原因之一是他媽媽從小不讓他做家務。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為什麼長大後會變成這樣子呢?繼續看下去就可以找到答案和解決方法。一、不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變得懶散的原因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父母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 哈佛關於做家務的驚人發現!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都在這件小事裡
    做什麼家務,浪費時間!還不如用在學習上。做家務不用專門學,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糾結於家務這種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喜歡做家務,能有多少出息?將來請人全包家務,那才叫成功。實際上,家務的效用是被低估或誤判了。既然大家都信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我們就看看聞名的哈佛大學是怎麼說的。
  • 為啥要讓孩子做家務?或許這是最好的答案!
    只要孩子開心快樂、盡情玩耍、安心學習就好。在這些家長眼裡,做家務,就是幹活,出力、費時間。其實,做家務的意義,絕不只「出苦力」這麼簡單。1938年,哈佛大學學者對456位少年進行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最後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 鼓勵孩子自己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孩子做家務好處有哪些
    您是否會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呢?家裡的孩子是不是明顯對做家務感覺到沒興趣呢?即使做了也拖拖拉拉、馬馬虎虎,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誠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能不得不忍受許多孩子無法忍受的行為。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保持家庭整潔。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做家務?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為,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群裡,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既盼著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 做家務比學區房更重要?9個月就開始?13歲以下兒童家務清單
    還在想辦法讓孩子自己吃飯?別的孩子都開始自己做飯了!關於做家務的各家之言【美國哈佛大學】在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後的數據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 哈佛大學歷時20年研究表明: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收入會更高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201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太大,家長要知道
    「碗放著就好,媽媽一會兒洗」「家務活不用你來弄,趕緊去學習」身邊不少父母,除了好好學習,什麼事都不捨得讓孩子做。在家的時候還好,可孩子一旦離家,他們根本無法料理自己的起居生活。1938年,哈佛大學對456位少年開啟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有出息!其中,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則為1:10。
  • 孩子做不做家務大不一樣,有這4個好處,父母要有所了解
    應該讓孩子吃苦還是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家裡是做家務好還是不做更好?其實,對於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的答案,各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一,就算是同樣的一個問題,同樣的答案,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所培養出來的孩子也不一樣。但是,在做家務這個問題中,家長們應當注意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 人民日報推薦:1~13歲孩子家務清單,請收好這份家務指南!
    有些父母在家什麼都捨不得讓孩子做,覺得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就行,結果孩子離家後,處處難以自理。其實,讓孩子做家務並不是給他「加負擔」,而是去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主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責任感。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做什麼家務?
  •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更加優秀,如何做好家務活?
    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有沒有做家務,是不是爺爺奶奶或父母一手包辦,但是我對自己孩子有要求,每天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時候還和他們玩起小心機,對於六歲老大,我是一直不停教育他是家裡一份子,做家務不是幫家裡誰做,而是一家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做家務。經常跟他說著道理,六歲孩子可以從主觀意識上認為做家務是必須的。
  • 讓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最後一點,寶媽們不同意
    如今老人對於孩子的寵溺可謂是有些過分的,什麼都不讓孩子幹,反而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平時的時候,深怕孩子摔著了碰著了,對還是十分的寶貴,更別提讓孩子做家務了,說實話啊,現在讓小孩學做家務的家庭是越來越少了,基本上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不同年齡孩子家務活清單,勞動從娃抓起好處多,家長們開始分配吧
    很多媽媽們在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情上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中國家長對培養孩子的重點還是放在智商教育上,父母們更看好孩子的成績,而不是孩子的能力。有學者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要高一些,犯罪率相對來說小一些,同時離婚率和心理患病機率也很低。
  • 讓孩子自覺做家務,比一百句嘮叨更有用的是這件事
    家長們都知道讓孩子做家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鍛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可理論和實踐之間往往存在巨大的鴻溝,在家務面前,家長一般還是選擇自己能做就自己做,喊孩子做還不夠麻煩的呢。孩子漸漸長大後,家長們終於想起來孩子可以做家務了,可由於孩子之前參與比較少,突然投身於家務,也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於是家長又開始嘮叨了:「這麼大了,也不幫媽媽幹點活兒!」「哎呀!怎麼連自己的房間都收拾不利索!」……如何讓孩子自覺做家務呢?關鍵是提早幫孩子建立做家務的習慣,而不是順其自然。
  • 全職媽媽的一天:做家務帶孩子有什麼難?
    全職媽媽的一天:做家務帶孩子有什麼難? 2020-11-19 0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蛙哥最愛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