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歷時20年研究表明: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收入會更高

2020-12-16 小婷老師育兒觀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201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

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為什麼做家務這件事和孩子的優秀與否扯上了關係呢?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進入到了一個漫長的成長階段。

如何判斷這個孩子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就是從他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上去判斷的。

而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正式在這個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

做家務就是做好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思維的一個渠道。

孩子的思維在做家務過程當中,孩子需要自己去判斷,我要先完成這個事情還是那個事情?我要怎麼才能把這個事情完成得圓滿?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規劃能力、統籌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而這些能力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工作中,對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

孩子主觀能動性只要家長對孩子做家務的事情給予更多的鼓勵以及不太苛求,其實孩子是很享受做家務的過程的。

因為孩子能夠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

這種情緒都會讓孩子更願意去主動嘗試一些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都會大增,主觀能動性更強。

那麼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孩子就會從「媽媽要我學」變成「我自己想學」。這樣的心態,孩子吸收的知識才會更多。

智慧的家長都懂得「用」孩子

應採兒就會要求兒子Jasper從小收拾自己的玩具,做飯的時候也會讓Jasper幫忙做一些攪一攪、拌一拌的事情。

蔡少芬也會讓自己的女兒從小做一些小手工,打掃房間收拾飯桌,甚至是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小菜。

朱丹也會從小讓女兒幫忙晾曬衣服,拖拖地。

歐巴馬給孩子制定的9條家規當中,其中更是5條都和做家務有關,要求孩子一定要鋪床,保持玩具房的乾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那麼家長具體應該怎麼才能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呢?

1、不要用錢去賄賂

不要把做家務這件事變成一個交易,這孩子是不可能愛上做家務的。

當孩子家務完成得好,家長對孩子的鼓勵的話語,其實就足以讓孩子對這件事有持續的動力。

2、不要堅持讓孩子做完美

孩子家務做得不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在《虎媽貓爸》裡趙薇讓6歲的女兒洗襪子,奶奶看見了便說道:「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洗的乾淨呢?」

趙薇則回答道:「她如果洗不乾淨,我自然會替她再洗一遍的,我是在培養她動手的習慣。」

3、家務要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

不要拔苗助長,讓孩子直接操作難度係數太大的,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太難而產生牴觸心理。

最開始讓孩子做家務的時候,都選擇孩子力所能及的,比如自己疊小杯子,自己疊衣服,收拾玩具、幫忙拿筷子、擦餐桌……

在最開始幫助孩子這些好習慣的時候,也可以藉助繪本,給孩子一個模範的對象,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

小婷給各位家長推薦的書單是以下三本書:

《好孩子好品質》這套書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的一套繪本。全書12冊,在社會行為領域、生活常識與技能領域上對孩子進行培養。

比如《我會管理我自己》一冊中就有自己收拾房間、洗澡時間到、「拖拉機」不見了等主題的小故事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好習慣。

書中故事都是通過小主人公大豆和小蔥、妞妞等小朋友生活來引導孩子。形象也很可愛。圖畫書也採用了清晰地糖果色,容易吸引孩子視線。

掃描書中二維碼,也可以免費聽有聲故事。

《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

這套書曾經在2015年——2017年連續三年進入噹噹童書年度暢銷榜TOP10,獲得2017年中國圖書編輯年會「年度口碑獎」

一套共10冊,讓孩子養成不馬虎、不拖拉磨蹭、不找藉口、不放棄、不盲從、不迷失、發現優點、學會溝通、學會友愛、學會表達的好習慣。

比如《魔法師馬裡虎先生》中的魔法師馬裡虎先生在變魔術的時候總是出錯,想要變出一束鮮花,但是卻變出一個鍋;想要變出一朵雲,結果變出一團火,還把自己的眉毛燒了半邊……

著名童話作家陳夢敏的扛鼎之作,故事精彩,想像奇特,既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同時又是基礎閱讀和文學啟蒙的上乘之選。

《小威利做家務》

威利喜歡和媽媽一起做家務,他用吸塵器打掃衛生、會收拾玩具——媽媽做過的每一種家務,威利都有興趣參與。

首先是整理房間,積木要放到箱子裡。彩色畫筆也要放回盒子裡去……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做家務」這件事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表明:讓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兩者之間的差別居然那麼大
    案例:早期,哈佛大學做過一次研究,對照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結果表明,做家務的孩子頭腦更靈活,而且感情細膩,更願意思考。反觀不做家務的孩子,則行為遲緩,喜怒無常,與家人關係冷漠,不願意動腦。為了進一步驗證,哈佛大學對成年人進行了調查,研究表明,童年做家務的孩子更利於找工作,而且犯罪的可能性小,結婚後也更幸福,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在成年後難找工作,犯罪可能大,與愛人也無法和睦相處,心理不健康。
  •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很多家長都不太讓孩子做家務,覺得孩子做家務,一來會影響學習,做家務的時間還不如學習;二來孩子幫忙做家務反而會越幫越忙。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2歲後,一定帶著...
    很多時候家長不想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擔心會擠佔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孩子學習,尤其是學齡期兒童。 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 1 越早開展家務 孩子越容易成功!
  • 哈佛關於做家務的驚人發現!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都在這件小事裡
    做什麼家務,浪費時間!還不如用在學習上。做家務不用專門學,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糾結於家務這種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喜歡做家務,能有多少出息?將來請人全包家務,那才叫成功。實際上,家務的效用是被低估或誤判了。既然大家都信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我們就看看聞名的哈佛大學是怎麼說的。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更加優秀,如何做好家務活?
    老二沒有主觀意識,做家務往往都是跟他玩些小心機,譬如媽媽不舒服好想休息,就是還有些事情沒做你看你行嗎?這麼一說他做家務的積極性就會很高。所以老二四歲每天能做的事情是衣服收拾、分類,收拾玩具、收拾餐具、機洗衣物等。這裡都是常見的事情,其他不一一介紹。我們的孩子都應該學習做家務,因為家務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家庭責任感,長大後更具備社會能力。
  • 「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出爐,哈佛教授: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大
    這教育孩子做家務這一點上,美國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鑑。「中美孩子家務清單對比」出爐,哈佛教授:孩子做不做家務差距大在美國父母的眼中,不論孩子幾歲,只要有了行動能力都要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是一種必須的義務。不僅是分擔父母額度家庭壓力,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的責任心、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等。
  • 暑假來了,是鍛鍊小朋友做家務的好時期(附2-6歲家務清單)
    暑期放假,是鍛鍊家中神獸的做家務的好時期,哈佛大學有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經常參與家務的孩子,成年後人際關係更好,心態更樂觀。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發展孩子熟練動作的協調,還能從小培養對於生活的責任感、獨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太大,家長要知道
    1938年,哈佛大學對456位少年開啟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有出息!其中,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則為1:10。除此之外,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較低。可見,做家務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那麼在現階段,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沒出息的九大根源,來看你家孩子犯了嗎
    其實,原因還是出在孩子身上。前段時間,哈佛大學發布了一條研究視頻,視頻中分析孩子之所以沒有出息的九大原因,視頻發出後,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是這樣,我的孩子也佔了幾條。 這九大原因,是大多數沒出息的人所存在的共同特性,家長們不妨了解一下,今後讓孩子避開「雷區。」
  • 做家務比學區房更重要?9個月就開始?13歲以下兒童家務清單
    還在想辦法讓孩子自己吃飯?別的孩子都開始自己做飯了!關於做家務的各家之言【美國哈佛大學】在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後的數據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庭糾結的問題,糾結的點在於,孩子多大能讓他做家務呀?孩子那麼小都能做什麼家務呀?要是不小心受傷怎麼辦?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認為,孩子還小屬於弱勢群裡,是需要被保護的。有些危險能避免就避免,能讓孩子遠離就要遠離。既盼著孩子能長大,又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師呂世浩曾在演講中提到: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讓孩子從小讀歷史書到底有沒有用?看看哈佛大學學霸的書單就知道了。
  • Kimi幫林志穎組裝收納櫃,被贊生活小幫手,網友:別人家孩子
    我們總是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體貼又乖巧,會幫父母做家務,還會幫忙照顧弟弟妹妹,但其實哪有那麼多天生就懂得孩子,不過是父母教育的好。不過有些父母覺得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幫倒忙,所以當孩子願意幫忙時,會因為麻煩拒絕孩子。
  • 「孩子,我為什麼非要讓你做家務?」寶媽給出的3個理由,很現實
    因此,這些孩子成年後仍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甚至上了大學還需要把襪子攢在一堆拿回家洗。媽媽給上大學女兒僱保姆的消息,還曾一度上熱搜。其實,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孩子多多少少還是要做些家務的,最起碼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 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什麼共同點?
    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家長關係和睦,且行為表率良好的家庭,養育出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後更容易獲得成功。除此之外,優秀孩子的父母還有哪些特質呢?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了24個共同點,包括:讓孩子做家務、教會他們勇氣並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等。
  • 哈佛大學:家裡這三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亂勤快
    兒童教育專家早已指出:孩子會養成什麼性格,會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主要跟父母的引導有關。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又不希望他們的房間凌亂,所以經常會動手幫他們收拾,訓斥他們要養成各種好習慣。
  • 哈佛大學歷經75年研究發現:越來越笨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習慣
    現在,也有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機靈,長大後卻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在學習上表現得非常吃力,問題出在哪呢?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格蘭特研究」教育家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研究——「格蘭特研究」。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提升是有系統性的方法的,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科學家們曾經對愛因斯坦死後的大腦進行研究,結果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額葉部分要比一般人更加厚大,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理學思維強的原因;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