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歷經75年研究發現:越來越笨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習慣

2021-01-09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江郎才盡」、傷仲永等神童沒落的故事,這些主人公無一不是童年或少年成名,但能力卻一天不如一天最終泯然眾人。

現在,也有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機靈,長大後卻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在學習上表現得非常吃力,問題出在哪呢?

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格蘭特研究」

教育家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研究——「格蘭特研究」。

這個研究選取了一群哈佛大學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對他們進行跟蹤分析,最終發現:

孩子的智力並非是天生的,智商很容易受到家庭環境這一後天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壞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

尤其是越來越笨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習慣。

一、長期不吃早餐

老話常講:「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經過一整晚的消耗之後,清晨的身體是最缺少營養的,這個時候最需要有營養的早餐來幫孩子補充營養。

而且長期不吃早餐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研究發現,長期不吃早餐的孩子,大腦活躍度也會下降。

因此,家長一定要保證孩子每天按時吃早餐。

二、長期熬夜

有一項調查顯示,有87%的家長表示自家的孩子經常熬夜。

有的是因為作業多、有的是為了熬夜玩,但不管為了什麼長期熬夜都會對孩子大腦產生一定的損害。

而且長期的熬夜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生物鐘,一到晚上就精神,一到白天就困,這樣怎麼可能有好的狀態聽課、看書、學習呢?

所以,家長幫孩子找找晚睡的原因,解決掉它,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三、很少和人交流

語言本身可能和智慧並沒有什麼關係,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是一門十分有智慧的課程。

在和人交流時,孩子需要聽,然後理解再做出反饋,這個過程對邏輯、思維等能力有極大的鍛鍊。

而很少和別人交流的孩子,一方面缺少這種日積月累的鍛鍊,另一方面還暴露了一個隱藏的性格因素——自卑。

一般不愛和人交流的孩子大多都比較自卑,不敢說、不敢做。

這在無形中會讓孩子錯過很多鍛鍊自己的機會,大腦的能力不進則退,孩子也就越來越笨。

四、不閱讀

閱讀是通過書來與作者交流的過程,所以越是愛閱讀的人,就越愛思考大腦也就越聰明。

而相反的是,不閱讀的孩子,往往思維能力更差、知識面狹窄,即使原本很聰明也難有較高的成就。

而且研究證明,閱讀紙質書時大腦更活躍,對書中內容印象更深刻,而電子書卻流於表面,很容易被忘記。

因此,家長要儘早幫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學家珍妮·查爾教授提出的「閱讀發展階段理論」中說過:9歲就是孩子閱讀發展的分水嶺了。

如果在9歲前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那麼今後他也大概率與閱讀無緣了。

至於讓孩子看什麼書,我覺得除了一些學校推薦的名著之外,一些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書才是首選,尤其是在培養興趣階段。

最後我整理了兒子小學時期比較喜歡的幾本書,列了一個小書單,家長們可以參考下:

《歷史畫中話》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適齡:10歲以上青少年

主題:課外閱讀、歷史、漫畫(分2輯,每輯10冊,共20冊)

上榜理由:

對孩子來說,歷史完全可以當做故事來看,而在這些故事中他們又能學到不少道理!

這套《歷史畫中話》是一套漫畫歷史故事書,它按照時間遠近將歷史中流傳的故事通過漫畫的形式展現,人物活靈活現、故事跌宕起伏,特別吸引人,有時候我翻起來也不願意放下。

我家孩子現在看了兩輯,第一輯包括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春秋(上、中、下)、戰國(上、下)、東周(上下)

第二輯包括秦帝國(上、下)、西漢(上、中、下)、東漢(上、下)、三國(上、中、下)

兩套《歷史畫中話》看下來,孩子了解了一百多個歷史典故,認識了不少歷史上的人物,更是懂了不少道理。

《爆笑科學》

作者:喬冰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齡:7-14歲

主題:小學生課外閱讀、科普、漫畫(8冊)

上榜理由:

科普書是最適合培養孩子的求知慾與探索欲的書籍了,孩子可以從這套書中學到包括常識、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多種方面的科普知識。

《爆笑科學》這種題材幾乎沒有孩子能拒絕,它以漫畫為載體,以孩子的同齡人(幾個10歲的小朋友),配合驚險刺激的情節,再加上科普內容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

作者:張康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齡:6-12歲

主題:課外閱讀、人文科普(共4冊)

上榜理由:

這套書以小主人公「米加」環遊世界為主題,結合了米加和他的智能電腦小歪之間的互動,通過旅遊筆記、趣味問答和互動遊戲帶領小讀者去認識五大洲的一些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常識。

因為米加和小歪生動的形象和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所以這套《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中的內容非常有真實感,而且每章的篇幅都比較短,更適合低年級、閱讀能力弱的孩子。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明顯的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看看,千萬別盲目阻止孩子。哈佛研究:孩子出現這3個行為,通常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多關注話多、喜歡問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常會追著父母問為什麼:「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呀?」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回答有很多種,我們已經被無以計數的有關生活中最重要事物的圖景轟炸了。媒體上充斥著那些富有、高聲望、建立起自己事業帝國的成功人士故事。並且我們對這些故事堅信不疑。有個最新的調查,詢問 1980-2000 年生的年輕人,他們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有哪些。超過 80% 的人說,他們主要的生活目標是要變富有。這群年輕人中,還有 50% 說他們另一個主要生活目標是成名。
  • 哈佛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怪癖」,將來容易成大器
    而這些看起來聰慧的孩子,很有可能將來可以成大器,而我們普通人總是認為那些聰慧的孩子平常都是乖巧的,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哈佛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怪癖」,將來容易成大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就針對高智商兒童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開發智力最佳方法,這4點著手,家長值得借鑑
    隨著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現在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過去的家長因為孩子眾多,根本管不過來,因此更多的是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況。而現在大家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父母會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要保證他們的學習成績,就要連帶關注到孩子的智力問題。
  • 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哈佛教授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兒童的智商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一些看起來很聰明的孩子,智商往往都不是特別優秀,反倒是一些雖然看上去不怎麼機靈,或許還有一些「怪癖」的孩子,智商發育的都比同齡人快。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一、經常把房間弄亂這類的孩子經常讓家長感到很疲憊,每天都要花時間給他整理房間,但是沒過一會孩子就又會讓房間變得亂糟糟的,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1995年時,美國的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萊斯利曾做過一項研究,並發表了著名的「3000萬字」調查。這項研究共耗時兩年半,跟蹤調查了四十多個家庭,最終發現了:出生貧困的家庭和出生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會少聽到大概3000玩個單詞。而研究結束時,人們發現富裕家庭孩子的平均智商為117左右,而貧困家庭的孩子智商平均在79左右,這樣的差距不禁讓人深思,為什麼富人家孩子就比貧困人家孩子智商高這麼多?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 英國歷經70年研究發現:影響孩子一生成就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可很少有父母意識到,可能他們從一開始就想錯了。已經不止有一項實驗證實,高智商對寶寶未來成就的作用微乎其微。父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智商的提高上,反而會因小失大,限制孩子的發展。英國歷經70年,針對7萬人的大數據調查,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在他看來,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很豐富的,一般人都是在很多領域小有成就,而天才是在某一個領域大有作為。天才與普通孩子的表現,家長很多時候是不能清晰分辨的,但是天才在某一方面會比其他孩子表現得好一些,細心一些,這時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並積極培養。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具有以下三個特徵,就需要父母格外注意啦,因為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一個天才,下面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三個特徵。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孩子對事物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看著總是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
  • 哈佛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巨大
    早在2008年的時候,法國就直接禁播了3歲以下所有的兒童節目;另外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中,也有著一句關於電視的經典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甚至不要購買、安裝它,這是最最愚蠢的東西。」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智商和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都喜歡看這類書
    我一直認為一定要孩子見見世面,雖然沒辦法盡力給孩子一切,但一定要豐富孩子的閱歷,讓孩子擁有寵辱不驚的能力。放假時,我空出時間帶孩子出去見世界。孩子看到一個「名建築」就會問:「媽媽,這是怎麼來的?」,總是能讓我啞口無言。
  • 哈佛教授:從小有這4個表現的孩子,看似是缺點,其實都是閃光點
    特別是哈佛研究發現:從小有這4個表現的孩子,看似是缺點,其實都是閃光點;一:調皮搗蛋的孩子有些孩子生性調皮搗蛋,常常讓家長頭疼不已,但是哈佛教授指出,這類孩子相對來說思維也比較活躍,而且總是喜歡不走尋常路,總是能發現一些解決事情的另類途徑。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擁有的玩具越多,將來越容易變笨
    文|凝媽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本著優生優育的原則,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買各種玩具,大多是益智玩具、早教玩具、孩子喜歡的其他玩具。只要看到有助於發展孩子能力的玩具、孩子喜歡的玩具,家長就經不住誘惑,買個不停手。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可實際上孩子的智力提升是有系統性的方法的,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科學家們曾經對愛因斯坦死後的大腦進行研究,結果表示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額葉部分要比一般人更加厚大,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理學思維強的原因;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1250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哈佛大學:家裡這三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亂勤快
    其實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孩子房間亂並非都是壞事,特別是這三個地方,父母可不要收拾錯了。哈佛大學:家裡面這3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父母別亂勤快一、桌面亂哈佛大學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房間亂的孩子比房間收拾的整潔規範的孩子探索和創新能力方面比較強。
  •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玩具越多,越容易變「笨」,原因扎心
    一種是教育目的,希望孩子通過玩玩具,開發智力,讓想像力更加豐富。當然,更重要的是玩具帶來的喜悅。 最後一種是家長自己想玩,有時候一些玩具,孩子根本不感興趣。但因為家長自己喜歡,就借著孩子的名義買回家。這其實是因為家長小時候,玩具過少,導致對玩具有一種執念。所以在長大之後,就借著給孩子買玩具的由頭,滿足自己。可家長們並不知道,玩具並非越多越好。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大多時候,自家孩子永遠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有時候孩子的會有一些「怪癖」,很多家長可能都誤會了自家孩子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智商高、聰明的表現,只是家長不知道罷了。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多半都有一些令人疑惑的「怪癖」,外人看來甚至會覺得「這孩子智力有問題」。
  • 哈佛研究:強大的社會紐帶關乎健康幸福
    他是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臨床教授。「我們真的很希望人們知道這項已持續75年之久的研究的存在。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得到政府的資助,因此,讓學術圈以外的更多人了解這項研究非常重要。」20世紀30年代,該研究在波士頓啟動,對象是兩組截然不同的年輕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