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2020-12-22 好爸爸育兒日常

董卿曾回憶過自己的童年:「父親每天天不亮就叫我起床,拉到操場上跑一千米,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董卿說起自己的父親回憶起自己的父親,要求她在節假日去打工掙錢,去真正體會不同職業的心酸,父親對董卿成績和文化素養的要求也很高,父親不允許她躲在安逸區裡混吃等死。

也正是父親對董卿從小就非常注重性格的培養,培養了董卿堅強的毅力和好學的精神,董卿現在才能成為眾人皆知的優秀主持人,具有多種優秀的性格特點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

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1、孩子擁有堅韌不拔的性格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樣,在前行途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荊棘坎坷,假如孩子在困難面前不知如何面對,總是想逃避困難,那麼面對他們的也只有失敗,註定他們將無法登上人生巔峰,無法突破自我,改變命運。

一個孩子能擁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在困難面前從不輕言放棄,屢敗屢戰、百戰不殆,依然會有勝利的希望,那麼未來的發展是不可估量的。

孩子的性格養成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大部分的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性格比較相似,小時候的性格已經形成,長大以後幾乎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因此父母必須要重視孩子的性格養成,例如在孩子跌倒時,不要馬上將他扶起來,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繼續向前走,家長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堅強,學會克服困難走出險境。

家長們在生活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也可以利用繪本來教育培養孩子的性格,用寓言故事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明白許多的道理。給孩子選擇好的繪本,比一位好老師的教育另有其他的作用,用優秀的繪本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種明智的選擇。

2、孩子擁有冷靜的頭腦

孩子上幼兒園時,難免會有相互打鬧的現象,孩子之間搶奪手中的玩具不是什麼新鮮事。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孩子會變得極其暴躁,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出極端行為,嚎啕大哭、相互撕打,把小朋友和老師都嚇得一身冷汗,老師會趕緊阻止這種暴躁的行為。

這是孩子的不理智表現,需要糾正孩子錯誤行為,培養孩子的良好的性格,三歲以後的孩子心智發育會達到高峰期,將會擁有一定的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優秀的孩子在遇到此類事情時不會取鬧,也不會軟弱地躲在一邊哭泣,會比較冷靜的處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動腦筋想辦法在對方手中,將原本就屬於自己的玩具要過來,對方不肯給再去找老師、尋求家長的幫助。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會喜怒無常而且脾氣暴躁,動不動也會發火,其實自己根本不明白這是一種性格缺陷。家長發現別人家的孩子,遇到這種事情時頭腦不冷靜脾氣暴躁,這時一定要想辦法教會孩子,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於情緒化,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控制情緒時,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一好工具。孩子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可以體會到生活中很多的負面情緒。還學會了如何處理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將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之前發現了一套很好地培養寶寶情商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能教會孩子怎樣控制情緒。總共10本,分別是:好孩子懂得禮貌,我能自我控制,學會尊重他,我不亂發脾氣等。

本書全套才69.9元,每本不過6塊多錢,卻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做有教養,懂禮貌的小朋友,何樂而不為呢?想要收穫「乖巧聽話」的寶寶,點擊下方立即開始!

3、孩子的辦事效率高,從不拖延

在生活中有不少拖延症患者,做事總喜歡拖拖拉拉,辦事效率非常低。這一類人的執行力很低,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效率都很低。假如孩子的做事效率低,大部分情況下都標誌著孩子很難集中精力做事,對自己的生活也沒有比較明確的計劃和規定。

在孩子六歲之前,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高效率的優秀品格,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計劃表,培養孩子把生活過得有條不紊,嚴格按計劃表做事,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更不會讓孩子成為拖延症患者。

父母都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好的性格的養成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有一套很推薦給各位家長的一套繪本就是《幼兒行為習慣管理》10冊,就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將生活中孩子經常會遇見的問題,通過 更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表達出來,那麼孩子在看的過程,加上家長的引導,就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規範的行為習慣。

高情商可以成為孩子未來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想要塑造孩子獨立的意識,良好的品格,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尤其抓住6歲之前的時光。想購買的家長點擊下方商卡即可~

性格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重點要在孩子六歲之前,重點培養孩子三個性格特徵,讓孩子變得更堅強、敢於挑戰、勇於解決困難、敢於嘗試新鮮事物,遇到突發事件時,也不會失去理智的頭腦,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大多時候,自家孩子永遠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有時候孩子的會有一些「怪癖」,很多家長可能都誤會了自家孩子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智商高、聰明的表現,只是家長不知道罷了。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多半都有一些令人疑惑的「怪癖」,外人看來甚至會覺得「這孩子智力有問題」。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哈佛教授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兒童的智商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一些看起來很聰明的孩子,智商往往都不是特別優秀,反倒是一些雖然看上去不怎麼機靈,或許還有一些「怪癖」的孩子,智商發育的都比同齡人快。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一、經常把房間弄亂這類的孩子經常讓家長感到很疲憊,每天都要花時間給他整理房間,但是沒過一會孩子就又會讓房間變得亂糟糟的,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特徵二:自我管理能力強這裡所說的自我管理能力其實就是自制力,自制力強的孩子一般從小就表現優異,他們做事情比較專注,不會三心二意,因此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差,他們會有自己的學習和做事規劃,這種自制力強的孩子長大後工作也不會太差,因為他們做事不拖拉,會按時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六歲前都有這4個特徵,佔一個未來也會優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能大有所為,成為有個有出息的人,而想要完成這種目標,智商和情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智商的高低在童年時期就有彰顯,美國心理學專家研究:高智商兒童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
  • 李玫瑾教授坦言: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是學霸
    作為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培養出「學霸」般的孩子,這樣不僅孩子的學習和將來不用家長操心,而且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學霸畢竟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學生,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呢?對此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提起過這件事,由於李玫瑾教授之前一直從事著犯罪心理的調查,所以對孩子的調查和了解總是能夠追溯到根源,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去解決。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點燃孩子心裡的這盞燈,讓它發出萬丈光芒,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而表揚和鼓勵,是點燃這盞燈最好的火柴。揭秘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的育人之術的《哈佛家訓》,中同樣有一個關於鼓勵的故事,成就了成千上萬個世界級精英人才。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明顯的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看看,千萬別盲目阻止孩子。哈佛研究:孩子出現這3個行為,通常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多關注話多、喜歡問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常會追著父母問為什麼:「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呀?」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在他看來,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很豐富的,一般人都是在很多領域小有成就,而天才是在某一個領域大有作為。天才與普通孩子的表現,家長很多時候是不能清晰分辨的,但是天才在某一方面會比其他孩子表現得好一些,細心一些,這時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並積極培養。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具有以下三個特徵,就需要父母格外注意啦,因為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一個天才,下面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三個特徵。
  • 4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卻難有出息,爸媽別沾沾自喜!
    孩子自小的性格特徵,可以看得出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而有的孩子看起來"鬼靈精",看著好像古靈精怪,腦子轉得特別快,遇到什麼事都可以迎刃而解。這種小孩在大人面前很受歡迎,就覺得他們很聰明,將來讀書一定會很厲害。
  • 長大後真正有出息的孩子,據說都有這3個明顯特點,蠻有道理的!
    但是,很多家長最終卻發現期待與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來發展。其實,孩子長大了有沒有出息,從童年的這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1、保持積極的心態心態對一個人很重要,好的心態可以幫助到孩子很多。相反,心態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小時候看似特別聰明有靈性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有出息,就像鄰居家孩子太精明,兒時都誇獎有腦子,父母也為孩子感到驕傲。可是過於精明,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了阻礙。以下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第一, 小聰明、自私有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明,其實都是小聰明,例如和別人小朋友在一起玩卡片,看到人家有兩套不一樣的,就動腦筋說一起先玩你的,等你的玩過之後再來玩我的,結果輪到自己的時候,就找藉口說丟了。
  • 這2種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了
    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希望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將來更有出息。有句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將來長大之後是否能有出息、有所作為,其實就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
  • 長大有出息的孩子,9歲之前身上會有這些特徵,家長要留意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可以有自己的一份事業。這個理想確實是很美好的,但是現實是很骨感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狀態都不盡相同,所以說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功。我們聽說過成功的孩子,也接觸過不成功的孩子,但是絕大部分成功的孩子身上,你都會發現一些相同的特點。其實,這些特點才是支撐他們成功的主要因素。
  • 長大後更有出息的孩子,通常不是班級前三,研究證明很有道理
    名次有多大的價值?讀書學會什麼才有持久競爭力?實際上,很多優秀的人當初在學校成績都不算太拔尖。有機構研究發現一種有意思的現象,即「諾獎現象」,就是說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早年在學校時候的成績也是平庸的。比如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獲的屠呦呦,中學的成績不算突出,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有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發現,有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經受了長期的腦部訓練,但是長大後並沒有與同齡人拉開任何差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大腦訓練重點被家長錯過:哈佛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理察教授經過了長期的研究後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右腦。換句話說,就是兒童們的大腦訓練重點應該也固定在右腦。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孩子對事物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看著總是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