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2021-01-20 BiuBiu育兒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大多時候,自家孩子永遠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有時候孩子的會有一些「怪癖」,很多家長可能都誤會了自家孩子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智商高、聰明的表現,只是家長不知道罷了。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多半都有一些令人疑惑的「怪癖」,外人看來甚至會覺得「這孩子智力有問題」。

因此,當發現自家孩子出現某些「怪癖」時,家長先別急著制止和糾正,應該給孩子適當的「發揮空間」,通過正確的引導去糾正孩子。

很多家長就是對孩子不夠了解,認為孩子出現「怪癖」,就是染上了壞習慣,從而嚴厲地教育孩子,把孩子的天賦都給扼殺了。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一、喜歡拆東西,把東西亂扔

每個孩子心裡都藏著一個「小惡魔」,看到什麼東西都想「搗鼓」一下,手機空調遙控、剛買回來的玩具都成為了孩子「嚯嚯」的對象。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通常會選擇揍一頓,但家長們只看到了孩子的調皮搗蛋,卻不知道拆家、亂扔東西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孩子之所以會拆家、亂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想要通過自己的方法去了解這個世界。家長若是阻止孩子,反而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專注力強

眾所周知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學習技能,專注力都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更好的去掌握,李玫瑾教授也曾再一次講座上表示,孩子學習不好並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專注力的問題。

三、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這樣的孩子極具探索精神,而且有毅力,他們喜歡問問題,有很強的求知慾,他們執著地追根溯源,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要孜孜不倦地搞清楚其本質。而且,喜歡問「為什麼」的孩子,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往往很強,也很聰明,更容易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就。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娃3歲開始就要開始培養

蒙臺梭利教育根據孩子的生長發育,曾經提出了一些關於孩子年齡的發育關鍵點,這些關鍵點可以供家長們考慮,在孩子3歲的時候,是孩子的思維啟蒙發育期,父母要更好的把握這一時間段,開始給孩子進行思維方式啟蒙,而孩子8歲的時候,這是促使孩子思維能力飛速發展的一個時期,因此父母不要錯過這兩個時間段,來給孩子進行思維方式的訓練。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呢?

關於怎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許多家長給我推薦了《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一共10冊。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原價200元,現有暑期優惠活動只需要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都不到補習班一節課的價格,就能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變身聰明小孩,家長還猶豫什麼?

相關焦點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 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現在這個社會,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可是大多數家長想到自己家孩子就會覺得苦惱,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成績。可是不少家長經常誤解孩子小時候的行為,這些讓大人無法接受的怪行為很可能就是孩子高智商的體現。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小時候看似特別聰明有靈性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有出息,就像鄰居家孩子太精明,兒時都誇獎有腦子,父母也為孩子感到驕傲。可是過於精明,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了阻礙。以下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第一, 小聰明、自私有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明,其實都是小聰明,例如和別人小朋友在一起玩卡片,看到人家有兩套不一樣的,就動腦筋說一起先玩你的,等你的玩過之後再來玩我的,結果輪到自己的時候,就找藉口說丟了。
  • 這2種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了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每個父母也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有出息的。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培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成功、有出息的孩子。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希望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將來更有出息。有句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將來長大之後是否能有出息、有所作為,其實就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點燃孩子心裡的這盞燈,讓它發出萬丈光芒,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而表揚和鼓勵,是點燃這盞燈最好的火柴。揭秘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的育人之術的《哈佛家訓》,中同樣有一個關於鼓勵的故事,成就了成千上萬個世界級精英人才。
  • 愛哭的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有句老話這樣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人們常常以為孩子愛哭是聰明的表現,長大後也會有出息。而生活中家長也經常會遇到孩子無緣無故的哭鬧。那麼,孩子哭鬧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變得堅強起來?
  • 哈佛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怪癖」,將來容易成大器
    而這些看起來聰慧的孩子,很有可能將來可以成大器,而我們普通人總是認為那些聰慧的孩子平常都是乖巧的,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哈佛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怪癖」,將來容易成大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就針對高智商兒童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
  • 那些可能成為奇才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會有某些怪癖,真人案例為證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有些小時候看起來不太正常的「怪孩子」,長大後卻在某些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這樣的「天才兒童」很有可能會被不理解的家長去強行糾正,從而變成正常人的樣子,也最終成了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六歲前都有這4個特徵,佔一個未來也會優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能大有所為,成為有個有出息的人,而想要完成這種目標,智商和情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智商的高低在童年時期就有彰顯,美國心理學專家研究:高智商兒童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
  • 4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卻難有出息,爸媽別沾沾自喜!
    但有些孩子的"鬼靈精"如果用到了這幾個地方,多半長大後是沒有出息的,希望這裡面沒有你們的孩子。1、欺騙家長:孩子用著自己的小聰明,去欺騙家長是最不好的事情,從欺騙身邊的人開始慢慢就會欺騙更多的人,法律不像是孩子小時候的家長這麼好糊弄,這是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的。
  • 長大後更有出息的孩子,通常不是班級前三,研究證明很有道理
    名次有多大的價值?讀書學會什麼才有持久競爭力?實際上,很多優秀的人當初在學校成績都不算太拔尖。有機構研究發現一種有意思的現象,即「諾獎現象」,就是說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早年在學校時候的成績也是平庸的。比如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獲的屠呦呦,中學的成績不算突出,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
  • 這3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難有出息,不妨對照下自家娃
    平常小明媽媽都覺得小明很出色,與一般小孩不同,現在看來,長大後怕是難有出息了!在生活中遇上小明這樣的小孩,一般人都會誇讚他與同齡人不一樣,十分能說會道,就是一個"鬼靈精"。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這種"鬼靈精"不一定是一種好事,有可能隱藏著危機。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長大後真正有出息的孩子,據說都有這3個明顯特點,蠻有道理的!
    但是,很多家長最終卻發現期待與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來發展。其實,孩子長大了有沒有出息,從童年的這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1、保持積極的心態心態對一個人很重要,好的心態可以幫助到孩子很多。相反,心態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 李玫瑾教授坦言: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是學霸
    作為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培養出「學霸」般的孩子,這樣不僅孩子的學習和將來不用家長操心,而且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學霸畢竟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學生,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呢?對此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提起過這件事,由於李玫瑾教授之前一直從事著犯罪心理的調查,所以對孩子的調查和了解總是能夠追溯到根源,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去解決。
  • 老一輩常說,3個屬相的孩子,命帶「麒麟骨」,長大有出息
    老一輩常說,3個屬相的孩子,命帶「麒麟骨」,長大有出息!屬豬的人屬豬的人的孩子經常被騙,他們容易被批評不合群,缺乏溝通協調精神,會故意搗蛋,挑撥離間,家長要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時刻維護自己的安全,但是屬豬的人的孩子十有八九小時候越調皮,能力就會越突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因為他們敢於做任何事情,所以他們將來可以自己走出來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父母們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是沒錯的」,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讓父母「如願」,除了孩子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之外,父母的教育和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經常聽到老人說「3歲看大,7歲看老」,在孩子小時候就可以根據他的行為習慣,判斷出他智商的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