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通用型電子計算機ENIAC,專利糾葛優劣並存,為哪般?

2020-12-24 騰訊網

阿塔納索夫在愛荷華大學埋頭苦幹時,外界根本不知道美國中西部也有人在打造數字計算機。既然如此,莫奇來又怎麼會前去造訪,而衍生出日後的專利糾紛?其實,一開始是阿塔納索夫主動結識莫奇來的……。

氣象論文數據太少被拒,發奮打造計算機

莫奇來小阿塔納索夫四歲,與他一樣是物理博士。1932 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原本留在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但一年後就到位於賓州的伍爾西斯學院 (Ursinus College) 擔任物理系主任,雖然是所小學校,但至少是個正式的教職。

1938 年,莫奇來提交了一篇論文,分析太陽表面的活躍程度與大氣電學的關聯性,不料遭到拒絕,理由是所搜集的數據期間太短。好吧,他是可以取得更多年度的氣象資料重新分析,但這龐大的數據靠他自己一人怎麼可能算得完?於是他先找學生來分擔計算工作,同時一邊研究有什麼自動計算的機器可以代勞。

莫奇來 John Mauchly

莫奇來發現調和分析儀,這個源自克耳文男爵在半個世紀前發明的機械式計算機,專門用來做傅立葉分析,恰恰是他現在最需要的計算工具,因此於 1940 年也打造了一臺。結果他在打造的過程中,竟對計算機產生了高度興趣,開始密切注意是否有更新的技術。

莫奇來參觀了 IBM 最新的商用計算機,也參加 1940 年 9 月在達特茅斯學院舉辦的數學年會,見識斯蒂比茲展示複數計算機的功能。他還去了解物理學家研究宇宙射線所用的二進位計數器,這是用真空管做成的儀器,專門計算放射性粒子的數目。莫奇來試圖也仿造其邏輯電路,但買不起真空管,只好改用速度較慢,但便宜許多的氖管(灌入稀有氣體氖的燈管)。

愛荷華之行與賓大密集課程,學會設計邏輯電路

1940 年 12 月,莫奇來受邀到美國科學促進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舉辦的研討會,發表他終於修訂完成的氣象學論文。莫奇來在演講中提到自己打造的調和分析儀,恰巧阿塔納索夫也在臺下聆聽,便在演講結束後主動找莫奇來攀談,提及自己正在打造的真空管計算機(也就是日後的 ABC 電腦),並邀請他來愛荷華參觀。莫奇來第二年暑假驅車前往,就此埋下日後的專利糾紛。

莫奇來從愛荷華回來後,隨即趕赴賓州大學的摩爾電機學院,參加一項為期十周的電子學課程。這是由美國戰爭部 (1949 年才改為國防部) 出資委託辦理的密集課程,目的在於訓練出更多電子工程師,好為日益擴大的二次大戰戰事做好國防準備。摩爾電機學院與美國陸軍素有淵源,一直為陸軍分析各式火炮的彈道並製作「射表」 (Firing Table),自然成為承辦大學之一。

莫奇來在這課程習得邏輯電路的知識,不但如此,還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埃克特 (J. Presper Eckert)。埃克特當時才 22 歲,仍是摩爾電機學院研究所的學生,卻已多處展現電子工程的長才,包括改善微分分析儀(這是為了分析彈道,而於 1935 年購置的機械式計算機),因此擔任此次課程中的助教。

ENIAC的共同發明人埃克特

更棒的是,摩爾電機學院有個現成的教職給莫奇來。雖然這只是個講師的職位,和他目前系主任的頭銜比起來差很多,但對於一心想打造計算機的莫奇來而言,留在這裡一定有更多實作磨練的機會,而且又能與埃克特切磋,因此他仍欣然接受,於 1941 年開始在摩爾電機學院任教。

美國參戰急需大量射表,莫奇來提案真空管計算機

美國於 1941 年底參戰後,陸軍急需更多火炮的射表。眼見摩爾電機學院的進度大幅落後,陸軍特地另外招募了一百多的女性計算員,分成兩班輪流操作微分分析儀,卻仍跟不上前線的迫切需求。1942 年 8 月,莫奇來向校方提交了一份備忘錄,直指機械式的微分分析儀先天不足,建議使用真空管打造電子式計算機。

他在備忘錄中舉真空管計數器可達每秒十萬次為例,主張用電子計算機計算彈道,無論是速度或正確性,都會遠勝於機械式的微分分析儀。然而這份備忘錄並沒有得到校方重視,所幸不久後陸軍中尉哥爾斯廷 (Herman Goldstine) 被派來摩爾電機學院,才挽救了莫奇來的夢想。

哥爾斯廷原本是密西根大學的數學教授,擅於彈道學的分析,遂被徵召進陸軍的彈道研究實驗室 (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y)。1942 年秋,他被派往摩爾電機學院,負責提升射表的產能,但過了半年仍一籌莫展。這是因為男性多已入伍,而當時懂數學的女性又相當有限,已無法再增加計算員的人力。因此當他 1943 年初獲知莫奇來的備忘錄後,立即找來了解。他研究後,相當認同電子計算機可大幅提升計算速度,解決射表產出不足的問題,因此決定促成此事。

哥爾斯廷努力奔走的同時,莫奇來也找來埃克特補強備忘錄中的技術細節,並將標題改為《電子式微分分析儀的報告》。 1943 年 4 月 9 日,向軍方高層簡報後,成功獲得批准,經費很快就核發下來。

ENIAC——第一部通用型電子計算機問世

六月初,「電子數值積分儀暨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簡稱 ENIAC) 的開發正式啟動,經過兩年半才打造完成,共耗費近五十萬美元(相當於 2020 年的七百萬美元)。完成後的機器重達 27 噸,由 30 個高二米四的機櫃組成,加起來有 30 公尺長,塞滿了 50 平米房間的牆面;IBM 的 ASCC 與之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

安裝於摩爾電機學院的 ENIAC,相片中間即是哥爾斯廷

ENIAC 的真空管多達 17,468 個,主要用於運算單元與記憶單元,不過運算方式仍是採用十進位,而不是二進位。輸入方式有兩種,數據與常用的函數表是用 IBM 現成的打孔卡片機制輸入,然後暫存到記憶單元;程序則跳過打孔卡片,直接用纜線連接控制單元的不同插孔,再調整開關與計數器完成設定。用這種方式輸入程序與數據,是為了完全發揮真空管的優勢,不被讀卡的機械動作拖累。

ENIAC 果然不負眾望,運算速度可達每秒 5,000 次加法或 357 次乘法,不僅超過貝爾實驗室與 IBM 用繼電器打造的計算機百倍以上,也遠勝於阿塔納索夫的 ABC 電腦。用 ENIAC 分析彈道當然也比微分分析儀快多了,只不過當它於 1945 年 11 月啟用時,二次大戰早已結束,原本建造的初衷為了製作射表,如今已不需要了,這簡直就是莊子寓言所說的:花了三年學會屠龍之技,卻無所用其巧。

所幸 ENIAC 是一部可程序化的通用型電腦,軍方仍能在其它方面用到它龐大的計算能力──例如氫彈的模擬計算,因此它還是一直運作到 1955 年 10 月才退役。

二戰結束後創辦公司,電腦專利遭判無效

對莫奇來與埃克特而言,二次大戰結束反而是他們事業的開始。1946 年 3 月,他們兩人一起離開賓州大學,創辦「埃克特─莫奇來電腦公司」,並將 ENIAC 的相關技術申請專利。

這份專利直到 1964 年才獲準,但因為他們的公司早在 1950 年就賣給雷明頓蘭德公司 (Remington Rand),而這家公司五年後又遭另一家公司併購,專利也就歸屬於合併後的斯佩裡蘭德公司 (Sperry Rand) 所有。斯佩裡蘭德取得專利後,開始向其它電腦公司索取授權金,Honeywell 不願支付,雙方於 1971 年鬧上法庭。

阿塔納索夫因此才以證人身分出庭,證明莫奇來從他這裡獲知數位電腦的相關技術。最後法官認定莫奇來與埃克特的發明衍生自阿塔納索夫的設計,於 1973 年判決專利無效。

ENIAC突顯舊思維的缺陷,促成現代電腦的出現

其實 ENIAC 與阿塔納索夫的 ABC 電腦有著根本性的不同。雖然兩者都用真空管,但 ENIAC 的用法卻是當成計數器,以傳統的十進位計算,而不是像 ABC 那樣進行二進位的邏輯運算。ENIAC 這樣的設計比起 ABC,反而又倒退了一步。當然 ENIAC 是通用型電腦這一點,比只能解線性方程序的 ABC 強多了,不過要靠插拔纜線、切換開關的方式設定程序實在太過麻煩。

ENIAC 的程序設計師須以插拔纜線、切換開關的方式設定程序

無論如何,ENIAC 的確是件劃時代的作品,它將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提升了兩三個數量級以上,而且還能變換程序做各種運算。因為它的成功運行,而帶動了更多打造通用型電腦的計劃。

另一方面,它的諸多缺點也突顯了舊思維的設計亟待改善,新的電腦立即針對這些缺陷重新設計,因而又往現代電腦更邁向一大步。而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正是從數學、物理、經濟學,乃至 DNA,都有卓越貢獻的全能型天才──馮諾依曼。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五分鐘帶你了解計算機進化史,原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居然這麼大!
    隨著發展電腦的體積也由當年的「大屁股」電腦逐漸演變為現在的超薄本,可大家知道你們所用的電腦自從誕生以來發展到現在更新了幾代嗎?這一期文章,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電腦發展的歷史。第一代真空管電子計算機要說「電腦」的最初始形態根本不能說他是「電腦」,叫它是「計算機」比較靠譜。為什麼這麼說呢?
  • 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卻不被接納,三十年後才被認可
    現在好多書籍上都說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1945年11月投入運行的ENIAC,其實1940年底就有人發明了電子計算機並成功運行,但未能得到接納,甚至這臺電子計算機還被拆除,直到1973年才重新被認可。
  • 帕斯卡計算機:第一臺被寫入百科全書的計算機
    帕斯卡機享有諸多第一:它是第一臺投入生產的計算機、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第一臺被寫入百科全書的計算機等,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帕斯卡研發計算機的初衷,是為了減輕父親繁重的稅務計算負擔。當時,法國流通三種貨幣單位:裡弗(livre)、蘇(sol)、德尼厄爾(denier),1裡弗等於20蘇,1蘇等於12德尼厄爾,這極大增加了財稅工作的計算量和複雜度。
  • 到底是誰發明了第一臺計算機?
    任何一個有責任的計算機歷史學家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應該給每一臺早期的計算機和它的發明者們一個象徵性的獎盃,上面可以刻段文字,比如「第一臺通用自動電子數字計算機」。這些獎盃將會放在約翰·阿塔納索夫(John Atanasoff)、康拉德·楚澤(Konrad Zuse)埃克特(J.
  • 遊戲發展史001:電子遊戲載體---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同年年底,阿塔納索夫收到了貝裡傳來的喜訊「ABC大功告成」,阿塔納索夫激動萬分,當即給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專利律師寫了幾封信,將電子計算器ABC大功告成之事告訴律師,並向律師提供了申請專利所需要的文件。律師對於阿塔納索夫並沒有什麼好印象,對於阿塔納索夫的專利申請也完全不著急,將申請專利的文件隨手扔進了檔案櫃中。阿塔納索夫在前線忙於為軍方工作,無暇顧及電子計算機ABC。
  •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吃電很兇,據傳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鐘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拍手慶祝了」。
  • 專利選擇發明專利申請有什麼優劣?
    專利一般是由政府機關或者代表若干國家的區域性組織根據申請而頒發的一種文件,這種文件記載了發明創造的內容,並且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這樣一種法律狀態,即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在一般情況下他人只有經專利權人許可才能予以實施。 在我國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類型。
  • 研發世界首臺計算機的核心華人,卻被美國雪藏35年,名字聽著耳熟
    眾人皆知「現代計算機之父」是約翰·馮·諾依曼,他和「莫爾小組」的工程師以及華人科學家共同研發出了世界上首臺通用計算機——ENIAC,而這臺十分笨重又昂貴的計算機(重達30英噸,造價48萬美元)拉開了網絡時代的序幕。
  •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登頂世界第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構建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誕生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量子創新研究院!一問世,就問鼎世界第一!秒殺美國谷歌的量子計算機!關於量子計算機,身為普通人可能不太懂相關的科學原理和專業術語,所以,我們就來看看中國九章量子計算機的算力有多強悍!一、求解輸血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用九章量子計算機,只需要200秒,而如果用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六億年!
  • 【科普】逆變器機殼帶電為哪般?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科普】逆變器機殼帶電為哪般? 【科普】逆變器機殼帶電為哪般? 發布日期:2020-12-02 15:06:53 新聞歸檔 【科普】逆變器機殼帶電為哪般?
  • 華為「新專利」解決問題,手機接口有望「通用」
    關於手機接口大家一定都是非常深有感觸的,蘋果和安卓手機的接口是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lighting接口和type C接口是不通用的,所以蘋果的充電器和安卓的充電器肯定是不能夠通用,這對於不少用戶來說都是比較麻煩的,並且安卓手機還分有micro USB和type C,所以安卓用戶的充電器其實也是有著差別,這都是根據手機的類型來決定的
  • 華為「新專利」解決問題,手機接口有望「通用」
    關於手機接口大家一定都是非常深有感觸的,蘋果和安卓手機的接口是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lighting接口和type C接口是不通用的,所以蘋果的充電器和安卓的充電器肯定是不能夠通用,這對於不少用戶來說都是比較麻煩的,並且安卓手機還分有micro USB和type C,所以安卓用戶的充電器其實也是有著差別
  • 潘建偉:望研製出通用量子計算機
    【潘建偉:望研製出通用量子計算機】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6億年。
  • 編程是什麼——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的出現
    由於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設計和試運行時出現了各種問題,1945年馮·諾依曼以「關於EDVAC的報告草案」為題,起草了長達101頁的總結報告。報告廣泛而具體地介紹了製造電子計算機和程序設計的新思想。
  • 微軟投資初創公司PsiQuantum 建造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
    微軟在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已經有好幾年了。去年,微軟宣布了Azure Quantum,這是一個全棧式的開放雲生態系統,將為量子計算組織帶來好處。微軟推出了量子網絡,這是一個由個人和組織組成的全球社區,共同推動量子計算的發展。
  • 中國第一臺類人型機器人亮相
    中新社長沙十一月二十九日電 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臺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類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今天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  這臺定名為「先行者」的類人型機器人,高一點四米,重二十公斤,不但具有類似人的頭部、眼睛、脖頸、身軀、雙臂與兩足,而且具備一定的語言功能。
  • 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喻思南) 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的革新?不久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 耗時3000個小時:大神手工還原世界首個通用計算機模型
    網友Nicolas Temese在Instagram上分享了微縮版的IBM大型機模型,其原型被譽為世界上首臺價格合理的通用計算機。作為1959年的老古董的復刻,Temese並未藉助3D列印的力量,而是完全憑藉手工技能來製作整套1401模型。
  • 三星以523項無線充電技術專利,位居全球第一
    1月6日,蘋果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專利名稱為 「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該專利描述了如何為iPhone、Apple Watch 進行無線充電,MacBook觸控板兩側的區域可作為無線充電板。除此之外,iPad背部也可為手機手錶進行無線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