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18集李斯為什麼抱著羊羔去見呂不韋
相信很多看過這個片段的朋友都對這個片段記憶猶新,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李斯等人會給李斯送小羊羔呢?難道呂不韋喜歡吃羊肉,所以大家投其所好?其實沒這麼簡單,這裡涉及到一個周朝時期的禮儀,即所謂的見面禮。
我們知道,周禮是相當完備的,因為周禮是為政治服務的,所以禮儀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就拿見面禮這件事上,不同的人見面送的禮是不同的。
《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中記載:「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
也就是說在送見面禮的時候,不同等級的人在見面的時候所送的禮物是不一樣的,諸侯見面的時候送用獸皮裝飾的束帛,而卿大夫見面的時候送的是羊羔,大夫見面的時候送的是大雁,士見面的時候送的野雞,而庶人則送鴨,從事工商業的人則送雞。
而卿大夫之間見面之所以選擇送羊羔,是因為羊羔具有美好的品德。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這樣的記載:「羔取其群,而不失其類,羔取其群而不黨,羔取其贄之不鳴,殺之不號,乳必跪而受之,死義生禮者,此羔羊之德也。」
既然羊羔有這麼好的品德,那送了之後自然不能將其直接宰了吃掉,一般的做法應該是將其養大,至於養大之後,吃還是不吃,就端看個人的選擇了。
《大秦賦》中李斯等人將羊羔作為見面禮送給相邦呂不韋,看來了對周禮進行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先秦時期的見面禮。
但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即便是《大秦賦》這樣的歷史劇,在真正還原歷史的時候也不可能做得盡善盡美,就這個見面來說,送羊羔確實能看到劇組是下了功夫的,說明認真研究過了,但李斯等人送給呂不韋羊羔這件事是否真如史籍記載的那樣呢?
這裡四姑娘先舉一個例子,《穆天子傳》中記載了一個諸侯選錯見面禮的故事,即:
「天子見許男於洧上。祭父以天子命辭曰:『去茲羔,用玉帛見。』許男不敢辭,還取束帛加璧。」
也就是說,許國的國君給周天子的見面禮選的是羊羔,這很顯然是不對的,應該選擇束帛才對,所以周天子直接讓祭父去告知許男不能用羊羔做見面禮,而應該選用玉璧和束帛。許男趕緊重新準備了見面禮,獻給了周天子。
估計許男是第一次見周天子,激動之下也不知道自己應該進獻什麼見面禮,畢竟許國是男爵國,是諸侯國中最低等的,地位很低,還真就可能比不上大國的卿大夫,所以在選擇見面禮的時候就慌了,以至於選了卿大夫見面時的禮儀,好在周天子也沒有責怪許男,只是讓他重新準備了見面禮。
大秦賦6國打秦國
從前6集中可以看出來,秦國的經濟、軍事已經遠遠超過六國的總和,邯鄲一戰、六國合縱也無法將秦國怎麼樣了,還賠上了周王畿的36座城池,秦國東出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其實,在前三部的時候,六國曾有兩次機會將秦國消除在函谷關內。可惜的是,要麼被秦國逆轉了局勢,要麼六國自己搞砸了。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秦孝公將要實施變法,去東方六國尋找大才。此時,商鞅曾在魏國大梁中提出一條計策,基本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將秦國消滅。
大致意思就是說,秦國雖然佔據崤函之固,百姓之中尚武之風盛行,可是它們的經濟實力不行,土地、資源比較貧瘠。商鞅提出:六國可以組成聯盟,不與秦國相互通商,將秦人封鎖在函谷關之內。
簡單來說,這是一場「經濟戰」,東方六國商業興旺、經濟興旺,而秦國經濟不行,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無疑在戰略上就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可惜的是,六國君王各懷鬼胎,分秦不行、還內訌了,錯失了這次良機。商鞅成為秦國丞相之後,新建都城鹹陽,打造了天下第一大市,雲集了天下商賈,這一弊端被基本解決。
第二條滅殺秦國的戰略,是趙武靈王提出來的。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實力空前強大,而秦國則是主少國疑。
此時,趙武靈王有意聯合東方六國,兵分兩路進攻秦國。一路是陳兵函谷關,給秦國東部壓力,另一路就是從趙國北方草原,直擊秦國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