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關羽敗走麥城是不是諸葛亮的陰謀?

2021-01-09 騰訊網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應該就是大意失荊州了,荊州一失去了,不但讓蜀國丟失了大片地盤,缺失了與其他兩國的戰略縱深,更重要的是還把自己的小命給搭進去了,差點讓蜀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劉備和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狂傲的性子,鎮守荊州遲早會惹出亂子,為什麼不派其他人去,還是劉備和諸葛亮看關羽不爽,想趁此機會借刀殺人?

關羽走麥城肯定不是劉備借刀殺人,他的失敗有自己的因素,也有蜀漢實力快速壯大帶來的原因。我們知道三國鼎立,互相制衡,雖然曹魏的勢力稍微大一些,但是東吳和蜀漢攜手足以抵擋曹操。劉備與孫權的關係,還相當於一對遠方的窮親戚,劉備那時候還需要依靠東吳的力量來抵擋曹操。當年拿到荊州的時候,劉備留下關羽、張飛、諸葛亮共守荊州,自己入川去幫助劉璋。開始的時候只帶著龐統、魏延、黃忠等人,但是由於龐統的冒進隕落在落鳳坡,無奈之下,諸葛亮只能帶著張飛、趙雲等人分兩路入川協助劉備,荊州就只剩下關羽一人。

此時對於東吳來說,是個不錯的機會。魯肅曾設「鴻門宴」請關羽,被關羽識破,僅帶周倉一人去赴宴,途中用偃月刀押著魯肅,破解了魯肅的計謀,讓他的手下投鼠忌器,只得放關羽回荊州,這就是三國有名的「單刀赴會」,也是關羽的高光時刻。而劉備在益州的勝利才是東吳和曹魏的心病。雖然此時蜀漢還不能同東吳和曹魏相媲美,但是已經把三國鼎立的雛形顯現了出來,這時孫權的心理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看見窮親戚鹹魚翻身了,孫權便想採取聯姻的方式跟劉備進一步聯合,然後共同伐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改變歷史的時機,孫權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的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對孫權有人格性的侮辱,這才是關羽走麥城的主要原因。劉備入川的勝利,有點立足未穩,這正是曹魏和東吳的機會。如果關羽聰明的話,聯合東吳共擊曹魏,則有可能改寫歷史,而關羽的選擇是最次的,只要他不去主動出擊去北伐,敗走麥城的下場都不會出現,然而他把于禁的無能當成了自己的資本,貿然出擊北伐,以至於釀成大錯。

至此關羽還在孤芳自賞,在水淹七軍時就曾被龐德射中過,後來在圍困樊城之時,居然「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綠袍,旁若無人,欲摧士卒打城。」曹仁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仁急招五百弓弩手,望麾蓋下一齊射之.公急勒回馬時,右臂上中一弩箭」,這個怪誰呢?

至此,關羽已經開始走黴運,雖然有華佗來為他刮骨療傷,但是後果大家都清楚,呂子明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成功,此時徐晃又奉曹操之命來解樊城之困,關羽尚不警醒,是天亡蜀漢。

關羽敗走麥城,有蜀漢壯大過快引起東吳和曹魏嫉妒的原因,也有關羽狂妄自大的因素(大意失荊州),當然關羽是主要責任人,劉備也沒有借刀殺人的理由。雖然有人說這是諸葛亮的計謀,這其實是說不通的,諸葛亮和劉備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恢復漢室天下,缺少了關羽和張飛對完成這個目標沒有任何好處。

造成這個結果的內因是關羽自己太過膨脹,外因是蜀漢發展太快,入川獲得勝利太容易了,引起了東吳和曹魏的嫉妒,兩家才要聯合起來對付蜀漢。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不是諸葛亮的陰謀。問題是身在旁邊的他視而不見,知而不理,不去支援關羽一兵一卒,一粒糧草都不援助。不但自己如此不支援,還勸劉備把救援來遲的義孑劉封殺掉。諸葛亮如此的表現實是借刀殺人。現在的劉備已經強大了 為了給兒子清理障礙物 借孫權的手除掉 目中無人 狂妄自大的關羽 然後名正言順為關羽報仇 討伐孫權 討伐孫權成功以後 劉備率領大軍從荊州進攻曹魏 諸葛亮率領大軍從西川進攻曹魏 一統天下 。個人觀點而已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為何不去救?後來的夷陵之戰也沒有參加?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而後被殺。一代英雄,自此落幕。關羽的死,對於整個三國歷史,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正是因為關羽的死,使得劉備不顧一切徹底和東吳翻臉,帶兵攻打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當中,蜀漢損失慘重,徹底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
  • 敗走麥城在情理之中?《九州劫》中的關羽能否一轉攻勢
    赤兔馬自從在公元189年首次出現,到公元220年關公敗走麥城,在三國歷史中活躍了三十多年,對於一匹戰馬來說,相當是一位120歲的老兵還在衝鋒陷陣上陣打仗,可以說是三國中戰馬中的勞模了。在《三國演義》中,赤兔馬首次出場在公元189年,董卓將赤兔馬贈與呂布,此時赤兔馬作為一匹戰馬姑且算做5歲。
  • 虎女焉能嫁犬子,關羽狂傲自此,活該敗走麥城。你們都誤會關羽了
    話說當年關羽水淹七軍,擒龐德,敗于禁之後。接待了吳國的使者,使者的到來不是為了別的什麼事,而是傳達孫權的意思,孫權要為兒子索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聽了大怒,當場就罵了使者和孫權。因此(虎女焉能嫁犬子)就流傳於世間。使者回到東吳,向孫權匯報了了結果以後,孫權也大怒,決定攻伐荊州。因此關羽敗走麥城,最終兵敗身死。
  •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猛虎落淚,周倉失聲崩潰,赤兔馬驚天一跪
    沒睡的還有總導演王扶林,關羽敗走麥城這段,是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販夫走卒心中永不磨滅的痛,自己能不能拍好、陸樹銘能不能演好,事關整個角色、甚至整部電視劇能否成功。
  • 關羽之死另有隱情?關羽有可能是被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關羽失了荊州,敗走麥城,最後被呂蒙生擒活捉,砍了首級送給曹操,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之一。關於關羽之死,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是因為蜀漢來不及發兵救援,才導致了關羽的死亡。然而,在《三國志》一書中,劉備、諸葛亮從未商量過如何發兵去救關羽的記載;再觀曹操,他在荊州之戰中,為了對付關羽,先後派出了三批隊伍,甚至將自己麾下的五虎上將之首張遼都派了過去。曹操如此大規模的調兵,蜀漢的軍事情報網怎麼可能會毫不知情,可是,劉備、諸葛亮二人卻始終能無動於衷;關羽敗走麥城,蜀漢也沒有馬不停蹄的發兵救援。這幾個方面疑點重重,讓人不得不懷疑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
  • 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劉備、諸葛亮、關羽都和歷史記載的不一樣
    既然《三國演義》採用了蜀漢立場,那麼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以及劉備帳下第一號大將關羽,加上蜀漢首任丞相諸葛亮,也就成為《三國演義》當仁不讓的三大主角。劉備作為先發,從《三國演義》第一回開始便被形塑成胸懷遠大志向、仁民愛物的皇族後裔。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關羽出兵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如果成功便可以實現當年諸葛亮所倡導的《降中對》,如果成功那麼劉備便可以率領川軍出漢中,穿越秦嶺直指長安。起初關羽打得非常順利,敗呂常,圍曹仁,不過很快曹操便派遣了援軍,由于禁掛帥,龐德為先鋒火速前往援救曹仁。龐德乃是西涼猛將,他與關羽死戰。並用用毒箭射傷了關羽左臂,局勢一度對關羽不利。好在後來,關羽利用暴漲的漢水,讓兵士們圍堤築水,最終水淹了于禁七軍。
  • 三國演義:64歲關羽扮演者陸樹銘再次出演關雲長
    相信看過央視出版《三國演義》的朋友都對這首詞相對的熟悉,《三國演義》是元末明清的作家羅貫中根據我國史書《三國志》所改編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講述了在東漢末年那樣的動亂年代英雄輩出的故事,如曠世雄才的曹操,白手起家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義無雙的關羽等,都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 關羽死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看點?
    《三國演義》洋洋灑灑一百二十回,其中分水嶺章回有二,亦將三國故事分為三個階段。其一為赤壁之戰,此戰奠定三國鼎立格局,驗證了諸葛亮在隆中「三分天下」的預言。
  • 不談正史,只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心中對關羽是怎樣的呢?
    不談正史,只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心中對關羽是怎樣的呢?筆者先說一下自己的看法,諸葛亮一生的心願是興復漢室,還舊都。隆中對是派一得力大將鎮守荊州,讓劉備從益州北伐。毋庸置疑,以關羽的才幹和對劉備的忠心,鎮守荊州是最合適的人選。
  • 關羽為何敗亡?主席一句話直指要害,竟全是諸葛亮的過錯
    ——乾隆 常言道「能掐會算諸葛亮」,在民間,諸葛亮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與此同時,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也被樹立為千古以來的忠臣典範。直至今日,諸葛亮也被人們所懷念,成都還專門有一個叫做「武侯區」的地方,這個名稱就是用來紀念諸葛亮的。 看過三國題材文學作品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用兵如神,關羽威震華夏,水淹七軍時,蜀漢幾乎馬上就要實現一統中原的偉業了。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不能像趙雲大戰長坂坡殺出去?全是因為這個人
    趙雲長坂坡大戰與關羽敗走麥城雖然被《三國演義》藝術化了,但卻並未誇大事實,正史中的這兩場戰役比小說更精彩。趙雲大戰長坂坡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率領大軍南下。此時的劉備寄居荊州、屯兵新野。為避曹操鋒芒,劉備準備逃往江夏,投奔劉琦。
  • 同樣是五虎上將,趙雲面對百萬大軍七進七出,關羽怎麼敗走麥城?
    三國之中,趙雲和關羽都是蜀漢的大將,二人都被封為五虎上將,但是,同樣面對大軍,趙雲能夠七進七出,為何關羽卻敗走麥城? 如果是《三國演義》中趙雲,那趙雲可就就厲害了,不但能七進七出曹操的百萬大軍,還能隻身一人救得幼主,使得劉備大為感動,激動的竟然不惜摔自己的親生骨肉。
  • 關羽戎馬一生,敗走麥城最終喪命,究竟是誰的責任?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經過說完了荊州地區的重要性,再來聊一聊關羽丟失荊州的經過。其實關羽本來並沒有奪取襄陽地區的打算,只是照例率領軍隊北上打秋風。根據史書當中描述,當時駐守在荊州地區的蜀漢軍隊僅僅是有三萬人左右。而關羽讓糜竺和傅士仁留守荊州也需要一定的兵馬,由此推斷關羽帶出去的蜀軍人數不會超過兩萬人。
  •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的死?
    關羽死於驕,張飛死於暴一部《三國演義》,羅貫中杜撰了多少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桃園三結義」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一段佳話。勢單力薄的劉備從此開始有了打天下的資本:人力、武力。一、關羽之死使劉備失去一個臂膀關羽,作為桃園三結義的老二,劉備的結義二兄弟,在劉備、諸葛亮都去取西川時,留下來駐守荊州,北御曹魏,東拒孫權,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關羽守荊州,劉備、諸葛亮放心,無後顧之憂。哪成想,劉備得了益州後,開疆拓土,一發而不可收,竟又攻克了漢中,蜀漢士氣大振,劉備信心倍增。看來不日即可鞭指曹魏。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無人去救?看看他得罪的人就明白了
    許多人認為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是必死無疑的,然而只要考察當時的情況,就會明白關羽其實有太多機會能夠不走到這一步。 關羽敗亡速度很快,而且幾乎是在自己的巔峰狀態中突然殞命的,許多人認為,關羽之死是不可挽回的,但如果看看關羽在此之前,都得罪了多少人,如果沒有得罪這些人,自己會有多少活下去的機會時,就會發現,他的機會原本可以多得可怕。
  • 三國人物中,關羽之死最讓人心碎!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最讓人心碎,因為關羽之死,是三國分水嶺,對觀眾來說,後面的故事變的不精彩了。1.英雄落幕關羽在三國演義中,屬於作者著墨最多的英雄人物之一,關羽不但英勇孔武,而且以忠義著稱,後人尊稱為「武聖」。
  •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戰神」關羽是如何「造」出來的?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主角之一關羽以勇猛而著稱,在小說的描寫中,關羽一出場即溫酒斬華雄,然後又是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時英勇無敵,即使是在敗走麥城被殺後,也被後世尊崇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人」。
  •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十九):古今名將第一奇人——說關羽
    這時,諸葛亮寫信給關羽,著實誇獎他,說馬超雖然智勇雙全,不過只能與張飛「並驅爭先」,而遠遠比不上關羽「絕倫逸群」。 諸葛亮的話大大滿足了關羽的虛榮心,他甚至將諸葛亮的書信「遍示賓客」,你們瞧,連諸葛亮都說我和別人不一樣!這樣他就得到了一種心理安慰(卷十三《劉玄德平定益州》)。
  • 關羽經常被箭射傷,為啥趙雲廖化從未中箭?姜維在其死後道出實情
    與演繹色彩濃重的《三國演義》相比,晉人陳壽所撰《三國志》以其敘事簡略、記事翔實而為學者文士所青睞。雖然此書之中也存在大量「曲筆」,不過這畢竟為後世研究三國時期歷史提供了最寶貴的第一手素材。在《三國志·蜀書》之中,關羽的地位可謂非常之高,其傳記緊隨諸葛亮之後,在五虎上將之中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