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女焉能嫁犬子,關羽狂傲自此,活該敗走麥城。你們都誤會關羽了

2020-12-22 騰訊網

泱泱大國,悠悠歷史。五千年的歲月年華,道盡了多少人的事跡腳步。尤其是漢末三國這段歷史,紛爭不斷,精彩萬分。一件件三國事件,吸引了不少三國迷。只是歷史畢竟是歷史,我們在什麼讀,怎麼分析,怎麼看。都不能了解到歷史人物事件的真實的情況。因此讀三國的人很多,但是對於事件的分析,卻是一人一個樣,常有爭端,各抒己見,互不相讓。特別是三國演義的流行,更是為三國這段歷史,蒙上了一層紗。

三國

說起三國事件,讓人誤會最深的,莫過於虎女犬子事件。話說當年關羽水淹七軍,擒龐德,敗于禁之後。接待了吳國的使者,使者的到來不是為了別的什麼事,而是傳達孫權的意思,孫權要為兒子索娶關羽的女兒。關羽聽了大怒,當場就罵了使者和孫權。因此(虎女焉能嫁犬子)就流傳於世間。使者回到東吳,向孫權匯報了了結果以後,孫權也大怒,決定攻伐荊州。因此關羽敗走麥城,最終兵敗身死。

敗走麥城窮途末路

因此很多人都說,關羽太狂傲了。如果關羽允了這個親事,何至於敗走麥城啊。就算不允,也不能打罵啊。畢竟孫權是一方領導,州牧能忍受這樣的屈辱。其實大家會這麼說,我能理解,但不認同。畢竟三國演義裡的孫權說過:「如果關羽允了,就不打荊州。如果不允,就發兵荊州。」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次索娶羽女,就是一次政治聯姻。關羽拒絕了,實際上就是拒絕了聯姻,一定程度上就是拒絕了聯盟。再加上關羽狂傲的罵人,因此引來了吳兵。

為子索羽女

我之所以不認同這個說法,是因為我覺得這個說法忽略了虎女犬子的大背景。說起虎女犬子的歷史背景,不得不說劉備的崛起。昔日劉備與曹操對戰,可以說屢戰屢敗,年過四旬,依然事業無起色,寄居於劉表的新野。然則有志者事竟成,奮鬥了半輩子的劉備,就在新野遇到了孔明,為他策劃了一個藍圖。從此劉備就就走向了崛起之路,先是借了部分荊州,然後拿下了荊南,最後奪去了益州。更重要的是的,劉備與曹操會戰於漢中一代,正面擊退了曹操。可以說劉備的勢力,依然有了吞併天下的成本。這還不夠,關羽又進攻襄樊,打的曹仁連連叫苦。外加擒龐德敗于禁,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有了遷都「以避其鋒」的意思。

水淹七軍

當然孫權也看到了這形勢,他也坐不住了。在三國志關羽傳裡有這麼一段話可以證明。(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根據後來的事實說明了,曹操的謀士分析的是正確的,孫權的確坐不住了。可惜的是,孫權和劉備還有表面的聯盟,而且剛從劉備關羽哪裡拿回了部分荊州,現在對荊州用兵,出師無名。打仗講究出有名,行正義之師,方能取勝。為了給出師找個理由找個名聲,因此就發生了為子索羽女的事跡。關羽聽到使者說親,一下子就明白了。剛拿去部分荊州沒多久,又想南郡江陵了,因此惱怒孫權的不義。

制衡孫權

這就是我對關羽大罵孫權的看法,並不是因為關羽狂傲而罵,而是因為關羽不是那種遇到什麼時候,都能保持冷靜的人,而是一個有脾氣的人。孫權的用意,關羽猜透以後,自然是怒不可遏,因而大罵,也屬於情理之中。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不服氣的說,你說的不對,如果關羽知道孫權要打荊州,而且自己的大罵也給了孫權理由,為何還要把後方的兵力吊空啊,這不是自尋死路麼?其實這可以說是個問題,但又不是問題。如果你看的是三國演義,竟可以說關羽是傲骨恒生罵孫權,不認為孫權會來打,才把兵力調走的。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史書。你就會明白,關羽會把兵力調走,有兩個理由。

攻襄樊防東吳

第一:呂蒙病了。在孫權籌集,準備攻打荊州時。大都督呂蒙病倒了,只能回建業養病,無法用兵。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呂蒙和孫權的計策。但是關羽不知道,如果站在關羽的角度來看,就是天助關羽。因此關羽可以暫時先把兵力調走,爭取早日那些襄樊,以便應付將來的曹孫。

第二:襄樊將要拿下了。經過關羽連翻的戰鬥,襄樊已經岌岌可危,據說樊城裡的曹仁軍械都快用完了。而現在的關羽,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一鼓作氣,拿下襄樊。這樣才能更好的應付有可能會病好打荊州的吳兵。

當然關羽也可以撤退,但是沒拿下襄樊,不但有違打襄樊的初衷,也錯了是拿下襄樊最好的時機。好不容易將襄樊打的剩餘最後一口氣了,誰又願意放棄呢?如果呂蒙沒兵,孫權整軍待發,放棄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既然後方暫時無虞,自然應當一鼓作氣。關羽知道一定要在呂蒙病好之前拿下襄樊,一旦呂蒙回來了,就必須要收兵了。因此曹操放出消息,說孫權打荊州,關羽才會猶豫,最後退兵。可恨的是退兵以後才知道,荊州以失,落了個敗走麥城的命運。

相關焦點

  • 關羽拒絕孫權提親後,「虎女焉能嫁犬子」中的虎女最後嫁給了誰
    關羽拒絕孫權提親後,「虎女焉能嫁犬子」中的虎女最後嫁給了誰? 當年關羽坐擁荊州,手下精兵強將數不勝數,其風頭正盛。因此,孫權派諸葛瑾來向關羽提親,我們都知道關羽有一個很著名的兒子叫關平,那他那個女兒叫什麼呢?
  • 孫權找關羽提親,關羽:虎女焉嫁犬子,關羽的女兒後來怎麼樣了
    歷史上流傳著許多故事,其真實性到如今已無從考證,但從坊間流傳的文學作品和典籍中依稀能窺探一其中的寓意。圍繞關羽這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展開的故事就數不勝數,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故事就是關羽女兒的婚事,這件事讓關羽掛上了「狂妄自大」的名頭,並且成為了關羽死亡的導火索。
  • 《三國演義》關羽敗走麥城是不是諸葛亮的陰謀?
    劉備和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狂傲的性子,鎮守荊州遲早會惹出亂子,為什麼不派其他人去,還是劉備和諸葛亮看關羽不爽,想趁此機會借刀殺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改變歷史的時機,孫權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的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對孫權有人格性的侮辱,這才是關羽走麥城的主要原因。
  • 虎女焉能嫁犬子,關羽看不起孫權,那關三小姐後來嫁給誰了?
    在三國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眾多風流人物之中,關羽忠肝義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歷代帝王都不斷對其加封,特別是在清朝時期,每位皇帝不斷對他增加封號字數,到了光緒年間,關羽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 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他的女兒是誰,是關羽口中所說的虎女嗎?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既有能力又高傲的人,除了對劉備張飛等人尊敬之外,對其餘人的眼光就顯得有點那麼高傲了,說白了就是看不起別人。在小說中關羽因為一句話把孫權得罪了,這句話就是「虎女安能配犬子。」關羽為什麼說這句話呢?起因還得從荊州說起。
  • 拒絕和孫權「犬子」結婚的關羽女兒,最終結局是怎麼樣的?
    (一)虎女焉能嫁犬子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了關羽傲然的一個典型,但是事實上,這句話並不是正史所記載,而是《三國演義》裡的一種描寫。在正史上,雖然沒有記載說關羽說出了虎女焉能嫁犬子,但是,當孫權向關羽提親時,關羽也的確是罵人了,按理說,不同意也就罷了,實在犯不上罵人,這樣一來,關羽的過於孤傲,也著實可見一斑了。那麼,關羽這個女兒,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 虎女安能嫁犬子?關羽的女兒後來嫁給了誰?雲南澄江依舊有她故事
    關羽可能是口誤了,或者說諸葛瑾聽錯了。諸葛瑾代表孫權來求親的時候,都認為關羽說:虎女安能嫁犬子。其實我覺得這裡面應該存在誤會,極有可能是口音問題。關羽說的可能是:吾女安能嫁權子。虎和吾音調上本來就相近,犬和權那就更是只有聲調上的差別了。
  • 關羽、張飛都是劉禪叔父,為何她娶了張飛兩個女兒,卻沒關羽之女
    在三國中,蜀國後主劉禪分別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並且還把其中一位立為了皇后,這不得不說是給張飛長了臉,張飛一下子從開國功臣上升到了皇親國戚,即使張飛死後,他的殊榮在整個蜀國都是無人能比擬的,就連諸葛亮也比不上他。
  • 敗走麥城在情理之中?《九州劫》中的關羽能否一轉攻勢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赤兔馬自從在公元189年首次出現,到公元220年關公敗走麥城,在三國歷史中活躍了三十多年,對於一匹戰馬來說,相當是一位120歲的老兵還在衝鋒陷陣上陣打仗,可以說是三國中戰馬中的勞模了。
  • 故事:關羽家的虎女,關三小姐的傳說
    呂布被殺後,貂蟬在關羽的幫助下逃到了荊州,機緣巧合之下嫁給了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生下了女兒黃銀屏。黃銀屏自小好動,喜好武藝。通過諸葛亮的介紹,黃銀屏十來歲就拜趙云為師,隨趙雲習武。一次黃銀屏在諸葛亮府中練習槍法,吸引了關羽的注意,可能是她長得太像貂蟬了,關羽直接收她為義女。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公元219一代名將關羽被東吳擒獲,慷慨就義,自此劉備的根據地荊州被孫權吞併。熟知三國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死後,劉備氣急敗壞,匆忙稱帝後就率領舉國大軍討伐東吳。曹操在命徐晃進軍的時候,讓徐晃迎面擊潰荊州軍便可,並不讓追殺關羽。
  • 三國最狂的八句話:魏延一句,關羽一人說了三句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當道,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掀起了一場黃巾起義,一時間天下大亂,許多人都打著黃巾軍的旗號拉起一支隊伍,攻城拔寨,建立自己的勢力。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有眾多英雄人物出現,他們幫助各自的勢力立下赫赫戰功,青史留名。人一旦成了名就容易飄,很多名將都說過狂妄的話。三國最狂的八句話:魏延一句,關羽一人說了三句。
  • 新三國孫權不讓呂蒙殺關羽,為何呂蒙不聽號令,是對是錯?
    公元219年冬,關羽被迫敗走麥城,打算向西突圍,奔回西川。而在新版三國中,孫權曾下令不讓呂蒙斬殺關羽,放關羽一條生路。因為此時的關羽就像一個定時炸彈,誰引爆他劉備的復仇大軍就會攻打誰,所以孫權命陸遜星夜傳令。可惜呂蒙立功心切,將關羽步步緊逼,直到生擒關羽,關羽不堪受辱,引進自裁。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就清楚了,一則孫權為了避禍將關羽的首級送到許都,獻給曹操,說擒殺關羽是曹操的功勞。
  •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為何不去救?後來的夷陵之戰也沒有參加?
    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而後被殺。一代英雄,自此落幕。關羽的死,對於整個三國歷史,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正是因為關羽的死,使得劉備不顧一切徹底和東吳翻臉,帶兵攻打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當中,蜀漢損失慘重,徹底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
  • 關羽敗走麥城,這兩人任選一個,都可以救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北攻樊城,曹仁堅守,不敢出戰,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樊城,遇到秋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于禁被擒,龐德被殺。 隨即,曹操採用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隨即兵敗。
  • 關羽戎馬一生,敗走麥城最終喪命,究竟是誰的責任?
    自此,三國時代正式拉開了帷幕。而在三國當中,關羽一直都是人們所喜愛的人物之一,作為武將他能徵善戰,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同時作為臣子對劉備忠心耿耿,寧可千裡走單騎也要選擇回到劉備身邊。如果說硬要給關羽找「黑料」,大意失荊州就成為了他的「黑歷史」。但是這失荊州的責任真的就在於關羽嗎?接下來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不能像趙雲大戰長坂坡殺出去?全是因為這個人
    趙雲長坂坡大戰與關羽敗走麥城雖然被《三國演義》藝術化了,但卻並未誇大事實,正史中的這兩場戰役比小說更精彩。趙雲大戰長坂坡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率領大軍南下。此時的劉備寄居荊州、屯兵新野。為避曹操鋒芒,劉備準備逃往江夏,投奔劉琦。
  • 關羽被後世尊為「武聖」,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到底如何?
    一、關羽早年跟隨劉備時,就以驍勇善戰出名。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等人都稱讚關羽和張飛「皆萬人之敵」,曹操對關羽也是喜愛不已。而在江陵之戰後,見識過關張二人能力的周瑜也盛讚兩人是「熊虎之將」,認為如果能把兩人收為己用的話「大事可定」。呂蒙說關羽「實熊虎也」。在關羽死後,魏國討論劉備會否起兵報仇時,大多數人都認為「蜀小國耳,名將唯羽」,這也間接誇獎了關羽的能力。
  • 關羽大意失荊州?事實如此嗎?我們需要更客觀的歷史大局觀
    因為關羽作為一方主帥勇猛而無謀、逞強又好鬥。身為一方主帥,更應該謀劃全局,運籌帷幄,而不是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反觀關羽,每次都是親冒矢石、身先士卒,以至於後來被人射中了臂膀,戰鬥力直線下降,然後敗走麥城,身首異處。所以,關羽只能算是一個先鋒大將,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主帥。 2、關羽的性格自負狂傲。
  •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猛虎落淚,周倉失聲崩潰,赤兔馬驚天一跪
    沒睡的還有總導演王扶林,關羽敗走麥城這段,是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販夫走卒心中永不磨滅的痛,自己能不能拍好、陸樹銘能不能演好,事關整個角色、甚至整部電視劇能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