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kAyc
圖|來源網絡
你有多久沒有體會過為了搞清楚一部動畫的劇情細節而拼命地搜集相關資料的樂趣了?你又有多久沒有被動畫當中宏大且神秘的硬核設定震撼到難以入睡了?仔細回憶起來,記憶中那些能夠讓人產生「研究」衝動的硬核動畫在近些年的確越來越少見。
曾經,一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所蘊含的宗教哲學思想就能夠改變一個少年的世界觀;一部《命運石之門》中植入的偽科學設定就能在二次元粉絲群體中掀起關於世界線變動問題的探討;一部《攻殼機動隊》所打造的賽博科幻世界就能引發全球對於人工智慧普及後所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進行思考。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廢萌」動畫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每季新番列表當中,並呈現出逐年增多、增速較快、品種多樣化的態勢,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又該如何評價當下的「廢萌」動畫呢?下面我們不妨先去追溯下「廢萌」動畫的前世今生:
「廢萌」作為一個約定俗成固定下來的詞語出現已經好多年了,不過它作為詞語在適用範圍上得到擴大也不過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事。現如今,每年每季度都有不少廢萌動畫開播,人們對這些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喜歡看二次元美少女們嬉笑日常的人會十分喜歡這類動畫,而對於那些對動畫劇情、角色塑造方面要求很高的觀眾來說,則會對這類動畫產生強烈的厭惡情緒。
我們現已無法確定世界上第一部被稱作「廢萌」的動畫究竟是哪一部作品,因為「廢萌動畫」作為一個概念本身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演化。在筆者的記憶中,「廢萌動畫」概念誕生之前,人們普遍將與之近似的動畫稱作「萌番」、「賣萌動畫」,當時的這些動畫起碼還有比較清晰的主線支撐,角色的特徵也比較鮮明。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輕小說改編系列動畫《涼宮春日的憂鬱》,該系列作品的原作小說嚴格來說應算作校園幻想題材,不過在被京都動畫公司改編為電視動畫後,卻並沒有在主線劇情上有太多著墨,反而更多地為觀眾講述了SOS團在校園發生的日常故事,這就導致不少觀眾在觀看動畫的時候往往會摸不到頭腦……後來,這類作品越來越多,目的也越來越單一(只是為了賣萌而萌),在劇情和角色設定方面也處理得越發潦草,不少反感這類作品的觀眾認為,觀看這種動畫毫無收穫、純粹是在浪費人生,於是便將這類動畫稱作「廢萌動畫」。
京都動畫公司作為「廢萌」大廠之一,在為廣大粉絲們製作了《涼宮春日的憂鬱》系列動畫並以此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後,又接連改編了後來被人們視作「廢萌經典」的兩部作品:《幸運星》和《輕音少女》。在這兩部作品中,《輕音少女》時至今日仍然算是廢萌動畫中的集大成之作,其原作漫畫不過是簡單的四格漫畫,但經過京阿尼的神奇改編後,硬是成為了當季霸權番。在此之後,廢萌動畫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成為了每季番劇的常客,並作為動畫的一個品類逐漸被大眾認可。
除京阿尼外,動畫工坊也是知名的廢萌動畫創作企業,時下被人們熱捧的精品廢萌動畫如《乾物妹小埋》、《珈百璃的墮落》等均出自動畫工坊。不同的受眾會對這些動畫給出不同的評價,就拿《乾物妹小埋》為例,作為一部相當純粹的廢萌動畫,喜歡它的人會覺得「哇!小埋真的超級可愛!」不喜歡它的人則會認為「這什麼鬼?看著真鬧心」。
結語
綜上,筆者認為,目前尚無法對廢萌動畫給出一個絕對客觀的評價。一方面,廢萌動畫的概念邊界依然模糊,從作品特徵來看應屬於類日常動畫,畢竟動畫角色才是主要賣點,只要保證大部分觀眾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就足矣;另一方面,這些廢萌動畫僅僅憑藉角色討喜這一點,就能顯著提升作品銷量,獲得不錯的營銷成績,甚至趕超部分劇情優質的硬核動畫作品,說明廢萌動畫已經在市場中培育出海量的需求點,任一家動畫製作公司幾乎都沒有理由拒絕如此具有性價比的項目。
後話
誠然,廢萌動畫的瘋狂生長進一步壓縮了硬核動畫的生存空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快餐文化興盛的泛娛樂時代,人們的需求也在飛速地變化。一天遍覽花開花落,花間露美;一載看透春風秋葉,豐年喜時,硬核作品具備的精品屬性決定了它的歸來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