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明天(9月8日),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將在服貿會上舉辦,這場峰會受到航空從業者的關注。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法籍空乘Massias Franz也不例外,他特意上網了解了服貿會的相關新聞,他希望在後疫情時期的當下,服貿會的舉辦能夠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法國小夥兒Massias Franz以前在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工作,如今成了一名中國航空公司的空乘,他說,自己喜歡中國文化,喜歡中國這個古老又充滿現代感的國度。在中國工作9年多,Franz更喜歡大家稱呼他為「弗弗」。現在,弗弗成了中國女婿,他的目標是遊歷中國更多城市,爭取當個「中國通」。
東航客艙部外籍乘務員Massias Franz。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曾在潘家園租住半年完成論文
「今天我一下飛機,同事就帶我吃了北京烤鴨,真是太棒了!」當記者在位於北京順義的東航中心見到弗弗時,他剛剛抵達北京。北京烤鴨是弗弗最喜愛的中國美食之一,儘管飛行任務有些辛苦,但是能夠品嘗到地道的中國菜,弗弗頓時覺得不虛此行。
弗弗對北京一點都不陌生,就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來過北京多少次,最長的一次是在上大學時,他特意從法國飛到中國,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附近的一間公寓租住了半年,在這裡完成了他的碩士論文。弗弗說:「北京這座城市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那麼現代化的成就,我的論文就是分析北京如何實現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發展。」
在中國工作、生活了9年多,弗弗已經能非常流利地用中文交流,用拼音輸入法寫微信也不在話下。對於這項「硬核」技術,弗弗說:「這對於我不算什麼。」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滿是用中文書寫的記錄,沒有一個錯別字。
中國情結緣起奧運,在北京給中國媳婦當導遊
「我可能比很多中國朋友遊覽北京的次數都多。」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弗弗如今已經成了中國女婿。結婚後他發現妻子還沒到過北京,弗弗便給妻子當導遊,帶她一起來北京遊覽。「每次到北京我都特別開心,感覺很放鬆。」弗弗說,北京的景點中,他最喜歡北海。
弗弗對北京的了解源於北京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當時的他才十多歲。「那時,申請主辦2008年奧運會的有中國北京、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土耳其伊斯坦堡、日本大阪,最後北京勝出。我當時覺得,北京怎麼那麼厲害!」他說,陌生和好奇讓他開始了解北京、了解中國,這一過程開始後便沒再停過。
弗弗就讀於法國名校索邦大學,專業為地理,但是在大學期間他依然對中國文化、歷史情有獨鍾,不僅在巴黎東方語言大學學習了中文,還閱讀了不少中國名著。
遊覽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未來,弗弗希望到雲南、廣西、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地看一看。「我想做『中國通』,但中國的歷史太豐富了,要實現這個目標會很難,所以有時間的話我會去參觀、學習。」
弗弗和同事們一起參加航前準備會。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中法友誼因疫情變得具體」
2011年,弗弗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國,在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工作,是經濟部的一名助理。不過他從小就有「藍天夢」,在中國工作快7年後,他注意到東航在招聘外籍空乘,於是馬上趕到上海應聘,成功入選。
從總領館的助理到航空公司乘務員,對於這一轉變,弗弗一點兒都不後悔。「兩份工作真的不一樣,不過我更喜歡在東航工作,因為我喜歡與人交流,幫助他們、跟他們溝通,做乘務員責任更多、挑戰更大。」
弗弗在工作中主要飛巴黎航線,因為會說中文、英文,又是法籍乘務員,他經常會與各國旅客溝通,為他們提供旅遊、轉機等方面的幫助。「每一個航班都是一個難忘的航班,機組不一樣、旅客不一樣,我有很多在航班上的美好回憶。」
在年初疫情最嚴重時,弗弗還參與了航班保障任務。「航前準備會時,我們就需要測體溫了。到了客艙裡,乘務員都穿上防護服,戴手套、眼鏡、口罩。」弗弗飛的巴黎航線飛行時間很長,穿著防護服工作非常辛苦,「我和同事儘量不喝水、不吃東西。」
在採訪中,弗弗多次提到中法友誼,而這份友誼因為疫情變得更加具體:「比如說,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法國給中國送來防疫物資。後來,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中國又送給法國醫療器械,這讓我非常感動。」
期待航線繼續恢復,早日重返藍天
在弗弗的微信朋友圈裡有這樣一條記錄:北京深夜,城市上空燈火通明,明亮的燈光將這座城市勾勒成很多小塊兒,其中兩個區域的燈光十分醒目,它們分別是北京城區和大興機場。
弗弗已經有很多次從首都機場起飛,飛往世界各地,現在他希望有更多機會從大興機場起飛,這座全新的航站樓對他有不小的吸引力。
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線數量減少,弗弗的飛行任務在2月份戛然而止。工作節奏慢了下來,不飛航班的時候,弗弗在中國和家人在一起,參與社區、社團等組織的防疫活動。因為熟悉中文,弗弗還幫助一些在上海的外國人做翻譯。
不過,他仍期待疫情繼續好轉,國際航線數量繼續增加,希望早日回到國際航線的客艙,和同事們繼續為旅客提供服務。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協作記者 陶冉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