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因為對這種相對未知的病毒的恐懼,也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到本國,各國都無一例外地採取了「封國」的策略,暫停了與外界的人員往來,這使得國際航班一時間被大面積取消。但此舉也給經濟發展尤其是航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在部分國家疫情形勢得到明顯好轉之後,國際航班也開始恢復運營,被解除入境禁令也成為各國走出疫情危機的標誌之一。
然而在最近卻發生看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據媒體報導,法國民航局在當地時間7月12日宣布,將單方面削減中國航空公司的航班數量,由現在的每周3個航班減為每周1個。不過法國方面在做出上述決定前,事先並沒有與我國進行溝通協商,給出的解釋則是出於「對等原則」。可以肯定的是,中法兩國之間保持一定的航班數量,對兩國人員往來和復工復產都是有著很大幫助的,這也絕不是一件只對一方有利的事。所以法方單方面削減航班的行為,不光會對中國航空公司帶來損失,對兩國民眾而言也不是一個好消息,我國外交部門對此深表遺憾。
在國內新冠疫情爆發的初期,我國對法國僑民撤離給予很大程度的配合與支持,2月9日法國宣布因疫情原因停飛中國航線時,中方也對此表示理解,國際交往本就是一件推己及人的事。後來在我國疫情基本穩定之後,法國又在5月30日提出恢復對華航班的請求,並希望根據「對等原則」讓法國航空公司擁有一周3班飛往上海的名額。按照我國在3月26日出臺的「五個一」政策,這種要求原本是不予批准的,但考慮到中法兩國關係一向比較友好就給開了綠燈,破例同意了法航每周飛3班的請求,其中1班為上海,剩下的第2,3班則在積極籌備當中。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就在上海方面主動同意接受法航每周2個航班,並等待民航局完成批准程序時,法國方面卻突然來了這麼一出。這種單方面的行為,也讓中方此前作出的努力白白浪費。不過法國此舉雖然沒有明說,但目的卻不難猜到,無非是想以此來作為施壓的手段。這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鑑,美國在航班問題上就開了一個壞頭,法國現在不過是在有樣學樣罷了。但是任何的問題首先還是應該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採用極端手段,未必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更何況中法之間也有著基本的互信基礎,實在沒必要正道不走走歪路。
另外「對等原則」也不應該是簡單的航班數量上的對等,而是需要綜合考慮的。法航確實有著增加航班的商業需求,這個我們也是理解的,但是由於兩國對飛航空公司數量就不對等,雙方執飛航班總數也不可能完全對等。在我國疫情形勢嚴峻時,我國航空公司都是嚴格遵守法國的防疫規定的,因此法航申請復飛自然也應該遵守中方的防疫政策。航班問題說起來也只是小問題,相信憑藉兩國的智慧,是能夠順利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