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小時候,很少聽到大人說誰家孩子因為挨打、挨罵自殺的事情,常常家長拿著皮帶抽打,他們都不帶哭一聲的,第二天太陽升起依舊是生龍活虎。
可現在,時不時就會看到一些孩子自殺的新聞,跳樓的、跳江的、喝藥的層出不群。在這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前一秒剛發生的事下一秒就會立即上新聞,我們不禁感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那麼多孩子選擇走上這條不歸路?
「想不開」的孩子越來越多,有超過20%的孩子都「病了」
上海17歲的少年,因為和母親產生爭執,推開車門毫不猶豫地從蘆浦橋一躍而下。這恐怖的一幕,想必媽媽一生都無法原諒自己。不久前,山西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因為被老師發現其有作弊行為,在求助無果下,他走出教室選擇了跳樓自殺。
這樣的新聞每年不知道會發生多少起,可怕的是,生活中這類事件並不在少數。就拿身邊人舉例:弟弟的一個同班同學,18歲的陽光男孩,因為承受不住學習的壓力,從自家四樓陽臺跳下,120還沒有趕到就已經失去了呼吸。
為啥越來越多孩子選擇自殺?逆商缺失是主因,別讓孩子活成悲劇
十幾歲的孩子原本應該是陽光、積極向上、有朝氣、有夢想的。可是卻有著和年紀不相仿的行為---自殺。為什麼他們會變得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到想要通過自殺來自我解脫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抗壓能力太弱了,這也是「逆商缺失」造成的直接後果。
逆商指的是人在逆境時的一種能力,內心是否強大就要看你的逆商能力有多高,可惜的是,逆商缺失卻是現代孩子的通病。
面對挫折、困難、學習的壓力、父母的責罵,自己的能力越強大,就越能夠坦然接受這些不愉快和失敗。相反,如果逆商能力弱,那麼你就會被這些不開心的事情所困擾,繼而無法釋懷,選擇用極端的方式去逃避這些難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一方面享受著長輩、父母的寵愛,一方面又要承受這個年紀應有的壓力,在這種有愛又有恨的環境下,孩子會變得極其脆弱和敏感,
而這一切都和父母忽視的逆商教育有脫不了的關係。
逆商教育刻不容緩,做好心理幹預很重要
有些家長一直認為智商、情商是培養孩子的關鍵點,對於逆商的培養真的是少之又少,甚至為了孩子的路途一帆風順,家長更是在前方披荊斬棘,為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可這樣真的好嗎?
答案當然是:不好。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會讓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去逃避。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去接受挫折,教會他們去面對困難,而不是選擇用哭泣、躲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3-8歲是兒童逆商培養的關鍵時期,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幫助培養孩子的受挫力,比如:
被小朋友拒絕了,我們該如何去處理關係;比賽輸了,該如何去面對老師同學;成績落後了,該如何向家長交代;遇到困難了,又該如何去化解等等。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去面對生活中那些小難題呢?
在這裡推薦一本《兒童逆商培養繪本》,一套幫助孩子培養強大內心的教育繪本。全書共計12冊,由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陳俊紅老師編著,適用於3-10歲兒童的逆商培養,已成為各大幼兒園老師推薦的親子早教繪本故事書。
繪本故事中讓孩子通過簡單的故事場景,建立強大的逆商體系,將那些挫折、困難一一攻破。也只有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認識挫折、直面挫折、戰勝挫折。
寫在最後
《教育的選擇》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讓孩子對挫折麻木,而是讓孩子不懼怕挫折;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
說實話,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並不開竅,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只會去責罵他們,再或者對他們置之不理,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無助和孤獨,深深地陷入到絕望之中,然後採用最為極端的方式去逃避問題。
父母應該做的是,給予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無條件地去幫助、撫慰和支持他們,即便強的路布滿荊棘,我們仍是孩子最為堅強的後盾。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