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市貧困群眾:「志智」雙扶 蹚出小康路

2020-12-10 長壽賀州

立冬時節,八步區信都鎮的稻田裡一片金黃。鍾小雲手裡揮舞著鐮刀,俯著身子在快速地收割稻穀,雖然臉上、背上滿是汗水, 但是豐收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家裡還有很多畝稻穀要收割,不快不行。」此時,稻田仿佛就是她的戰場,辛勤的勞作終換來糧食的顆粒歸倉。

脫貧攻堅是場大考,而今終於走到了交卷的緊要關頭。和鍾小雲一樣,賀州市的各地貧困群眾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鬥姿態,與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決戰貧困痼疾,決勝全面小康。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承諾正演變成為現實,曾經的貧困戶正在奮力奔向更好的日子。

鍾小雲扛著她收割的稻穀十分開心

自強奮進 點燃脫貧熱情

鍾小雲是信都鎮北津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裡有殘疾的父母,還有女兒,家中的大小事全都落在了她一個人肩上。在村裡,人人都稱她是「女強人」。

過去,鍾小雲在家只種植3畝多的水稻,丈夫每月的工資也僅夠全家日常生活的開銷,日子過得緊巴巴。這兩年,在幫扶人的建議下,鍾小雲將水稻擴種至10畝。農忙時節,每天她都要在田裡幹到很晚才回家;農活不多的時候,她還會到鎮上的蛋糕店幫工。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9年她的家庭人均收入遠遠超出了脫貧標準。

「拿到脫貧光榮證書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感謝黨和政府還有我的幫扶人。」鍾小雲認為,脫貧不是終點,最近她還參加了育嬰師培訓,希望能考一個職業資格證,為家裡帶來更多的收入。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賀州市貧困群眾發自內心的自信和動力正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現正值砂糖橘和蜂蜜的收穫季節,桂嶺鎮桂開村貧困戶徐海梅夫婦正在忙著自己的「甜蜜事業」。

「趁現在還幹得動,我們要多幹點,總不能一直躺在政府的『懷抱裡』。」徐海梅笑著說,現在政策好,老家林地多,可以種果,種靈芝,林下還可以養蜂、養雞,水泥路也修到了老家門口,很方便。

2019年,徐海梅夫婦租了村裡的幾十畝林地種了砂糖橘和大果山楂,在林下養了幾十箱蜜蜂,還養了2000餘只三黃雞,純收入超過了4萬元,日子漸漸變得甜起來,奔小康的勁兒更足了。

平桂區公會鎮貧困戶趙亞稱和他的扶貧雞

志智相扶 徹底拔掉窮根

挑竹、片竹、編竹……沙田鎮獅東村大衝屯的村民但凡有空閒時間,便自發前往村裡的「扶貧車間」進行竹編工作。

「早兩年通過培訓,我不僅學會了編竹簍、編籮筐,還學會了養茶呢!」村民鳳求姑一邊手腳麻利地編茶簍一邊告訴記者。她最快40分鐘能編一個,每個掙9元,每天能編10至15個。

鳳求姑介紹說,她家去年養茶400件,收入12000元。今年養了500多件,預計收入15000多元。除了養茶和編織竹簍,她還種植了生薑、八角和杉樹。2019年,鳳求姑一家實現脫貧。

扶貧要扶志,扶志先扶智。賀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堅持「扶志」與「扶智」兩手抓,通過宣傳、培訓、教育,讓貧困群眾充分認識到掌握脫貧技能的重要性,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與職業技能;通過創業就業、產業發展來增強脫貧致富的技能,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八步區鋪門鎮笛口村羅和佑,曾是村裡出了名的懶漢。因為懶和窮,現年53歲的他一直未婚,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會去幹活,母豬都會上樹!」由於懶惰,羅和佑免不了遭受村民的冷嘲熱諷。

然而,駐笛口村的第一書記孔令富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後,對他開啟了「扶志」大作戰。他先後上門入戶近20次,勸羅和佑「動」起來。迫不得已,孔令富還動員自己的父親來做他的思想工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羅和佑「開竅了」,並主動要求到村裡的合作社務工。一個月後,收穫800元工資的羅和佑喜極而泣。如今,羅和佑在合作社務工,每個月的收入達到1500多元,村民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平桂區沙田鎮獅東村大衝屯的村民們正在編制竹簍

脫貧「明白人」 明家底強信心

「雖然我2016年脫貧了,但是黨和政府並沒有忘記我,2017年還幫我安排了生態護林員崗位,當年就有工資收入6000元,小孩上學也有營養餐補助,摘帽之後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昭平縣五將鎮河井村貧困戶陸恆樂此不疲地分享著他的脫貧故事。

近段時間,爭當脫貧攻堅「明白人」活動在賀州市各地如火如荼開展。通過現場交流、科技講座、政策解讀、知識競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認清「惠從何來、恩向誰報」,幫助貧困群眾進一步明白家底、明白享受的政策、明白脫貧情況,幫助幫扶幹部及時了解其思想動態、解決問題困難、激勵脫貧致富信心。

八步區靈峰鎮靈峰村脫貧戶蘇瓊明也報名參加了爭當脫貧攻堅「明白人」活動,他希望自己的脫貧經歷能影響更多貧困戶轉變觀念,把「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八步區開展爭當脫貧攻堅「明白人」活動現場

截至目前,全市開展各類爭當脫貧攻堅「明白人」集中交流活動2558場次,甄選出脫貧攻堅「明白人」97583人,組織文藝匯演、方言講堂、巡迴展演等地方特色系列活動211場次,不斷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進一步堅定全市貧困戶脫貧致富和廣大幹部帶領貧困群眾幹事創業的信心決心。

賀州市還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作用,總結提煉、廣泛宣傳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表彰了2018年以及2019年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99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0名,讓全市幹部和貧困群眾學有榜樣、幹有方向,著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苦幹實幹奔小康」。

記者:歐陽利環

編輯校對:陳灝

審核:蔣清

總監製:莫國振

相關焦點

  • 南召縣皇后鄉: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動力
    今年以來,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皇后鄉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聚集「一戶不留,一人不落」全部脫貧目標,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引導活動,不斷深化志智雙扶工作,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助推全鄉169戶337人貧困戶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 「志智雙扶」中的「臥龍經驗」
    臥龍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金鍵帶隊督查「志智雙扶」工作織好三個網 確保工作成效為確保「志智雙扶」各項工作落在實處,以織好「三個網」為主要抓手,全力推進「志智雙扶」工作。一是加強領導,完善組織,織好「機制網」。
  • 商洛市「志智雙扶」齊發力 共圓全面小康夢
    商洛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李丹峰向與會媒體介紹了商洛市扶貧扶志工作開展情況。廣泛開展「走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群眾宣講、「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百姓宣講和「我的脫貧故事」宣講村村行等活動,累計舉辦基層宣講報告會800多場次。舉辦「春風行動」暨寧商勞務協作系列招聘會60場次,為20920名貧困群眾提供了公共就業創業服務。
  • 新野縣漢華街道強化農民學校建設,持續開展志智雙扶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持續深入開展志智雙扶工作,培養貧困戶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觀念,漢華街道強化農民學校陣地建設,助力脫貧攻堅。一是強化陣地建設。通過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教育形式,全面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豐富了貧困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每一位貧困群眾都能掌握一門技術。二是配強師資隊伍。各社區在幹部群眾中挑選熟悉形勢政策、法律法規、金融的老幹部、老教師以及致富帶頭人組建授課隊伍,負責農民學校培訓工作。
  •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智勝貧困 志...
    12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扶貧扶志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駐馬店市、柘城縣、鞏義市魯莊鎮、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相關負責人和河南日報高級記者王天定等,全面介紹了我省扶貧扶志的情況。
  • 【雲嶺戰貧】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鋪就全面小康幸福路
    近年來,雲南採取多舉措著力在思想上扶、在發展上幫、在典型上引,通過身邊典型感染人、激勵人,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讓貧困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能力、樹立信心,激發他們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全省850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共培養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32041人,帶動貧困戶303621戶1243026人。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涇陽」「扶貧+扶志+扶智」不斷激發內生動力
    涇陽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通過政策宣傳、典型選樹、鄉風培育、移風易俗、文明積分激勵機制等方面給貧困群眾補足「精神之鈣」,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真正從思想上脫胎換骨,從行動上戶戶爭脫貧,人人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王漫琪、張送稔  2020-07-23 揭西縣是如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帶領全縣人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的呢?
  • 扶智扶志扶產業 讓扶貧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王玉鵬走防貧困戶口凌家生家為改善羅源村農村面貌及生態環境,市委辦將人居環境整治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籌措資金,對羅源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全面修繕,對村委大樓附近道路進行整修,重點整治村河流源頭內石井、金葫組及學校周邊環境衛生,修繕加固村臨近河堤等,全面優化村容村貌,以生活環境的改變提升群眾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氣神和幸福指數,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讓貧困戶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脫貧攻堅戰中。
  • 「天眼時評」感人故事體現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強烈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身份的轉變展現了脫貧群眾奮鬥的軌跡;從出售農產品的單一收入到土地流轉、合作社紅利、務工等多種收入並存,收入結構的變化體現了脫貧群眾拼搏的歷程……貧困群眾以不等不靠的幹勁、進一步發展的衝勁,書寫下一個又一個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感人故事。
  • 「榕江戰貧記73」駐村幹部楊勝海:扶貧標語寫得巧 志智雙扶效果好
    作為主要勞力群體的中青年,他們只有23%的人讀完初中,全村184戶貧困戶無1戶培養出大學生。山高路陡、土地貧瘠、群眾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導致了高懂村貧困發生率達47.1%。2017年起隨著脫貧攻堅事業向縱深推進,公路改造,串戶路改造、危房改造、產業扶貧項目等諸多幫扶措施在村裡落地開花。楊勝海動員貧困戶王老三實施危房改造。
  • 道德積分兌物資 信豐扶德扶志出新招
    據了解,近年來,大塘埠鎮注重對貧困群眾的「志智雙扶」,在全鎮開展「四宣一捐一評」感恩勵志教育活動,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讓「比著幹」成為他們的常態,讓「勇脫貧」成為他們的共識,把「扶德扶志」真正落到實處。該村「愛心超市」是該鎮為增強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探索出來的脫貧攻堅新模式。
  • 渦陽陳大鎮史韓村:駐村工作隊帶領群眾奔小康
    「這都是駐村工作隊扶貧建設的,辦公大樓很氣派、風光,樓上還有會議室,電腦、桌椅辦公設施齊全,環境好,幹部在這裡辦公更方便,群眾來辦事都說好。」該村幹部李華說,在多年前,人們是不會看到這種景象的。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想改變史韓村的貧困落後面貌,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黨組織和村兩委班子。為此,駐村工作隊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第一書記的「第一職責」,結合村兩委換屆,大力推進班子隊伍年輕化,將一批政治素質好、引帶能力強的退伍軍人、致富帶頭人等擇優選拔進村黨組織,增強村級領導班子的發展能力。
  • 志智雙扶 讓精氣神成為扶貧力量——記新疆莎車縣巴依都維村駐村...
    04 17:23:19 來源: 金融界 舉報   來源:金融界網站  「不出村兒
  • 宿州市埇橋區扶貧扶志深度融合成效顯著
    2019年6月中旬,全國扶貧扶志研討班在宿州市埇橋區舉辦,來自全國32個省(區、市)扶貧機關幹部近百人到現場觀摩學習,扶貧扶志工作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領導和參會人員的充分肯定。 宿州市埇橋區是省級貧困縣(區),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期,埇橋區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 臥龍區潦河坡鎮:練就一雙智慧的「翅膀」
    為了讓夢想成真,2020年9月21日潦河坡鎮開展為期5天的貧困勞力技能提升培訓會,通過"智力驅動",為貧困群眾插上"智慧翅膀",在脫貧攻堅路上飛得更高更遠,118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培訓。2020年9月21日貧困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會現場多年以來,潦河坡鎮高度重視"志智雙扶"工作,積極落實行業政策和增收措施,深入開展"三個一"活動,讓貧困戶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堅定一往無前的意志,共享發展成果....,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 金蟾山下戰貧困
    產業路幸福路(胡垠 攝)「一把石子一把泥,七月包穀二尺一,交通落後出不去,看著遠方干著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群眾,用山歌訴說著不甘與辛酸。「沒路的日子,苦啊。」馬國俊說,趕場買點鹽巴,走最近的路去倮柱趕場,單邊都要4個小時。沒有路,馬家寨的苦日子就沒有盡頭。於是,馬國俊組織群眾集資修路。「全寨20多戶人家,老弱婦孺全上。沒辦法,年輕人得外出掙錢提供資金支持。」
  • 「理響合肥」與時俱進,促進扶貧與扶智扶志深度融合
    落實扶志、扶智推進精準扶貧急需解放思想、統籌兼顧、與時俱進。為此,必須調動政府、社會組織、媒體和群眾等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加大資金投入,推動體制創新,實施脫貧攻堅宣傳輿論工程、鄉風文明工程、惠民教育工程、技能培訓工程和人才計劃工程。
  • 砥礪五載 穿越貧困!看貴州民族地區「減貧成績單」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既是要求,也是承諾。 貴州民族地區砥礪五載,穿越貧困, 交出這份「脫貧答卷」——貴州,是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十八大以來,貴州累計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減貧人數全國第一。
  • 一張藍圖繪到底 西北師大三代人推進「志」「智」並扶圓夢小康
    這老中青三代人齊上陣,這幾年,在幫扶幹部一代接著一代幹的支持下,新時代的甘山變了……」  正如郝裕鑫的感慨,近年來,在西北師大幫扶禮縣的3鎮6村中,深入推進「志」「智脫貧路上,一個個村莊正在經歷著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的蝶變,湧現出一個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