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赤城山》 金如槐
浮世師休話,晉時燈照巖。
禽飛穿靜戶,藤結入高杉。
存沒詩千首,廢興經數函。
誰知將俗耳,來此避囂讒。
釋義:
中巖寺:晉興寧年間(363年—365年),敦煌高僧曇猷不遠萬裡雲遊至天台山,於赤城山建中巖寺,至今已有1600年多年歷史,後改「崇善」,再改「紫雲」
浮世:人間、俗世。
唐·高駢《遣興》:「浮世忙忙蟻子群,莫嗔頭上雪紛紛。」
師:對和尚或道士的尊稱。
存沒:生與死、存與亡。
南朝·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存沒同歸,毀譽一貫。」
囂讒:喧囂的讒言。
《紫雲洞》 金如槐
周樸(?—878年)
唐末詩人,字見素,一作太樸,福州長樂人,
工於詩,生性喜歡吟詩,喜好苦澀的詩風,為詩極雕琢,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聯一句,當時詩家稱為「月鍛年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佳句已廣為傳誦。
無功名之念,隱居嵩山,寄食寺廟中當居士,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與詩僧貫休、方幹、李頻為詩友。
唐乾符五年(878),黃巢陷閩,欲用之。樸謝曰:「我為處士,尚不屈天子,安能從賊?」遂為巢所殺。
赤城山 紫雲洞
赤城山是一座全國不多見的佛道雙棲的名山,漢高道葛玄、茅盈於此煉丹;晉高僧曇猷於此建中巖寺;唐天台宗六祖章安、九祖湛然於此講經;宋活佛濟公於此讀書。
晉興寧年間(363年—365年),敦煌高僧曇猷不遠萬裡雲遊至此,建中巖寺於紫雲洞,山上還留有洗腸井、曬腸巖等遺蹟,至今已有1600年多年歷史。傳說當年曇猷在此坐禪,虎怪、蛇精屢欲侵犯,但終為曇猷佛法所困而不敢動,最後遠遁他鄉。
宋夏竦唐時達鼎盛,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為「崇善寺」,後又改「紫雲」,現為台州市重點寺院(女眾道場)。
紫雲洞,其深30米,高20米,洞上嵌有「赤城霞」三字,平列正書,方2.5尺,放署「萬曆癸巳冬霞城王口書。」在此洞側有一小洞,齊僧慧明曾於建元間(479年-482年)塑臥佛於此供奉,稱「臥佛巖」。
大殿前走廊上豎有兩塊石碑:
其一為「建文帝度歲處」碑。傳說明朝建文帝遭永樂廢黜,微服出逃,削髮為僧後,曾兩次潛遊此處並度歲於此。原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來此目睹此碑,曾感賦《五絕》一首,其詩云:「瑤池稱仙境,遠遊紫雲幽。敝履帝王貴,赤城遁隱遊」。
其二為明代詩人楊文驄的《赤城賦》碑,陳寒山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