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孟浩然聚會天台山,《還有詩和遠方》線上讀詩會帶你...

2020-12-15 浙江衛視

浙江,自古以來,山川秀麗,人文蔚興,流傳下許許多多的山水詩歌。沿著詩人的腳步足跡,以水系(古道)為紐帶的勾勒而出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四條浙江詩路文化帶,「一文含四帶,十地耀百珠」,是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對打響「詩畫浙江」金名片具有重要意義。

《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節目沿著詩路文化帶前行,訪問了新昌、臨海、建德、龍泉、遂昌、開化、浦江、海寧八地,帶領觀眾訪問了詩人描繪的山川風物。星空朗讀《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晚會則用另一種方式,在舞臺上再現了流傳千年的這些詩人和詩歌。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山水詩,以深情之意,寫清麗之章,興玲瓏之象,與其他山水詩一起,共同促成山水詩在唐代的成熟。浙江之聲主持人唐克、楚河,浙江教科影視頻道主持人傅琰合作的一段《唐詩串燒》表演,讓我們想像一下李白、杜甫、孟浩然著名唐代詩人聚會天台山,吟誦詩篇的盛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舟中曉望》

作者:【唐】孟浩然

朗誦:唐克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去,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之二》

作者:【唐】杜甫

朗誦:楚河

方丈渾連水,天台總映雲。

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

範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此生隨萬物,何路出塵氛。

《瓊臺》

作者:【唐】李白

朗誦:傅琰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碧玉連環八面山,山中亦有人行道。

青衣約我遊瓊臺,琪木花芳九葉開。

天風飄香不點地,千片萬片絕塵埃。

我來正當重九後,笑把煙霞俱抖擻。

明朝指袖出紫微,壁上龍蛇空自走。

錢塘江水,遼闊壯麗,那是真正屬於浙江的洶湧澎湃,深藏著的,不僅是江水,還有生命、情感、思想。一直以來,錢塘江都是文人墨客的偏愛之地,留下過膾炙人口的動人詩篇。《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一季中曾經專程安排了一段錢塘江「觀潮之行」,而在星空朗讀《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晚會中,浙江教科影視頻道主持人小強帶來唐代山水詩中的絕作——《問舟子》和《宿建德江》,千年之前,詩人孟浩然在到訪這片山水時,又有怎樣的感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問舟子》

作者:【唐】孟浩然

朗誦:小強

向夕問舟子,前程復幾多。

灣頭正堪泊,淮裡足風波。

《宿建德江》

作者:【唐】孟浩然

朗誦:小強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重點推薦

您還可以在浙江衛視官網藍天下、人民日報客戶端、新浪微博、新浪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企鵝號、天天快報、網易新聞、百度百家號、鳳凰新聞等平臺同步獲取浙江衛視文章。

「在看」點一下,為我打call ↓↓↓

相關焦點

  •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個中國夢?《還有詩和遠方》線上讀詩會原創「中國...
    上周,我們在《還有詩和遠方》「星空朗讀」晚會上與李白、杜甫、孟浩然一同穿越到了盛唐。唐代,正是中國古代詩歌藝術最為繁盛的時代。《唐詩三百首》是每一個中國孩子的必讀書。唐代詩人杜甫被稱為「詩聖」,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言」就出自他的詩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同時,我們知道詩歌總是一定程度上表示浪漫的,而當時的詩人們之間也是極其浪漫的,像以樂會友的伯牙子期一樣,他們以詩贈友,表達自己對故人和好友的珍惜、喜愛之情,而有趣的是在這彼此喜愛中好像有一個傳遞鏈一樣。
  • 孟浩然一首感人的送別詩,僅開篇短短的5個字,讀來就耐人尋味!
    盛唐時期的詩壇群星璀璨,其中的李白、王維、杜甫、賀知章、張九齡、王昌齡、孟浩然等人,每一位都光芒四射,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詩人,他們對於後世的影響力最大。其中孟浩然的人格魅力最突出,連一向驕傲的李白都極為敬仰,還寫下《贈孟浩然》一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敬意,在開篇就稱孟浩然為孟夫子:「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可見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人品,還有學識,可以與聖人相媲美。
  •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為什麼如此崇拜孟浩然?
    這首詩我們換一個講法,先不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先來讀李白的另一首詩《贈孟浩然》,看看李白心中的孟浩然到底是什麼樣。李白是一個極為驕傲的人。他對於孟浩然寫的詩以及這個人是什麼態度呢?李白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讀詩|詩詞大會易混淆的兩句詩,是李白杜甫不同的人生
    這四句詩,兩兩相似,一首來自李白,一首來自杜甫。單看這幾句詩,不僅字面相似,意象與意境都很相似,難怪讓人容易混淆。但是,兩首詩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李白杜甫不同的精神風貌與人生際遇。在《李白杜甫的20歲》一文中,曾經談過李白少有才名,20歲左右遊歷成都,再次拜謁李邕,然而沒有得到重視,憤而留下《上李邕》表明自己的志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之後的他繼續在成都一帶遊歷,增長見識也尋找機會。大概二十四五歲時,李白出蜀,這首詩便是此時所作。
  • 【用日語讀唐詩】孟浩然——過故人莊
    【用日語讀唐詩】孟浩然——過故人莊 2016年10月09日13:2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李白寫了首「譏諷」杜甫的搞笑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比杜甫更早成名。然而,在他僅有的三次會面中,他在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當時,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相遇了。兩人一見鍾情,成為了敵人。同年秋,他們按照約定來到宋亮(今開封、商丘),遇到了詩人高適,三位志趣相投的詩人。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在《唐詩三百首》中讀到並且自然而然背下來的一首詩,很符合杜甫七律的特點,對仗工整卻不見刻意,字句錘鍊卻一派天然,所以讀起來特別的順暢,在了解了詩意和結構之後,背下來也不容易忘。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永遠是學杜甫詩的人比學李白的要多很多。因為杜甫的詩真的能學,肯下功夫,就有效果。
  • 解讀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孟大哥,兄弟想你,你慢走
    詩仙李白26歲時,仗劍遊歷路過揚州時,大病一場,結果在揚州一待就是100多天,這期間認識了37歲的孟浩然,彼此被才華性情相吸引,成為好朋友。李白和孟浩然認識時,孟浩然已經小有名氣,而李白剛剛出道,在孟大哥面前,只能以小弟自居,應該說李白是仰慕孟浩然的,按現在話來說,李白是孟浩然的粉絲也不為過。有人曾質疑二人的友情,可能孟浩然只是把李白當普通朋友看待。
  • 杜甫愛李白,李白愛孟浩然,三人共愛的是洞庭湖水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發出了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從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這首詩寫出了洞庭湖的壯麗和磅礴。呈現出八百裡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 孟浩然很冷門的一首詩,其中五個字,卻贏得了李白的崇敬!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的一段佳話。李白的那首《贈孟浩然》讓世人記住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也讓世人知道了他對孟浩然的崇敬之情。李白說孟浩然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自然是他切身感受。而我們只能從詩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看看到底哪些地方贏得了李白的崇敬。
  • 孟浩然的失意之作,短短20字寫盡了遊子的愁苦,連杜甫都在模仿!
    當你孤單一人在皓月當空的夜晚想念遠方親人時,往往會對著月亮將自己的滿懷複雜的情緒借著著一輪明月,傳給遠方的人。如果你是詩人,你會向月亮訴說什麼呢?月亮又會怎樣的勸慰他呢?古代很多詩人的詩句中都少不了月亮、月光這一永恆的景色,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 李白曾為自己的「偶像」孟夫子寫過一首詩,你知道孟夫子是誰嗎?
    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語文課本上出現過李白的一首名詩《靜夜思》這首詩真的是很妙的。但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首詩好像是要背誦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這首《靜夜思》而是另一部著名的詩。
  •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有多少妙趣橫生的典故
    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隱藏著許多妙趣橫生的典故。大家可曾想過,李白為什麼要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暗含著作者怎樣的期待和祝福?正值漕運高峰的陽春三月,長江上千帆競發,緣何在作者的眼中卻只有「孤帆」一葉?
  • 與李白杜甫王維一道到《大唐長安城》探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早晨在平康坊吃著唐朝的早點,下午和李白前往安上門看熱鬧的鬥雞大戰,晚上探查十二生肖俑的真面目……近日,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黃加佳創作的歷史幻想兒童讀物「甲骨文學校」系列新作《大唐長安城》,由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推出。
  • 遙想四季:古詩文裡的詩與遠方
    這個是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寫的詩。我想,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一個季節的美,無論是春花秋月,還是夏風冬雪,只要心中有詩與遠方,天天都很美好。讓我們四季裡遙想,尋覓詩與遠方!一、春日遲遲,宜賞花醉月讓我們來看看浪漫滿懷的詩仙李白,是如何用詩文寄託「詩與遠方」?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從軍行 說起七絕詩,就不能不提王昌齡,這位盛唐時代的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七絕詩題材豐富,包括邊塞、離別、宮怨等。由於他和李白等人的努力,七絕才成為唐代流行的詩歌體裁之一,在七絕詩歌創作上他與李白齊名。
  • 孟浩然讓人意外的一首詩,不相信是他寫的!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也是語文課本上必背篇目,我們大家都對這首詩很熟悉。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自然認為這首詩沒什麼奇特的。事實上,孟浩然詩集作品中,這類渾健的作品寥寥無幾。這首詩寫得既雄且壯,有俯視一切的氣概,甚至與杜甫的《登嶽陽樓》並列為描寫嶽陽樓的千古絕唱。如果我不是先在課本上學到這首詩,我簡直要懷疑這是另外一個人的作品了,無論是王維、杜甫、李白,或者是其他人,就是不敢相信是孟浩然寫的。因為孟浩然的整體詩詞風格,和這首的風格太不一樣。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其五)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去翻閱李白和王維兩位大詩人的朋友圈的話,就可以發現,他倆有不少共同的好友。比如說,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有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送給孟浩然的詩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孟浩然》。而王維和孟浩然的關係就更鐵了,他們不但在唐詩史上並成為"王孟",而且彼此互相寫過一些贈詩,甜的發齁。比如說,王昌齡。李白是在李白在流放夜郎的路上與王昌齡相遇結識的,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 「斯人獨憔悴」:慕然回首,「小迷弟」杜甫才是最懂李白的人
    很久之前網上有一個段子,說是杜甫一生給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給杜甫沒寫多少,反倒是《贈汪倫》流傳千古了。這當然是笑談,李白和杜甫是兩種不同的人,李白是鯤鵬,就算是寫那些俗套的應制詩,也會捻著自己的鬍子,帶著幾分不羈的說出「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人,一直在路上,交遊的多,懷念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