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的網際網路公司裡,「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成了一個經久不息的討論話題,不管是在新產品的方案研討會上,還是在新內容的選題討論會上,總有人會提出,把「Z世代」人群作為新產品的目標人群之一。
畢竟,抓住了「Z世代」的心,就等於抓住了未來最有生命力的消費群體,這對於需要不斷追風口、製造新鮮感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尤為重要。
但是,「Z世代」的心理往往沒那麼好抓,大家在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時代中成長起來,每個人都擁有獨特而混亂的專屬性格,在「討論與被討論」不斷循環的網絡世界中不斷摸爬滾打,每個人都是反心理學家。
有句老話說的好,叫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Z世代群體也是如此,只不過由於時代的變化,Z世代的活法尤其複雜。
01
現實中的孩子,可能是「娃圈」中的爸媽
相信很多女孩子都在小時候擁有過一個屬於自己的芭比娃娃,還曾細心地把她打扮成公主模樣,模仿一出迪士尼公主出逃。
而在「娃圈」當中,聚集的正是一群喜歡收藏「娃娃」的人,只不過,這裡的「娃娃」並不像芭比娃娃那麼簡單,而要更加高檔和精緻,比如BDJ(Ball—jointed Doll的縮寫,指球型關節人形)娃娃:
BDJ娃娃的關鍵部位都設置了球形關節,保證它們能夠像人一樣擺出各種姿勢,這種娃娃最先起源於歐洲,後來在俄羅斯一度流行,再後來才傳入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玩具新寵。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除了外表之外,BDJ娃娃最令玩家傾心的地方在於它的可塑性。它從服飾、髮型,再到妝容、眼球,甚至是膚色都可以隨意改變,能夠滿足玩家對於娃娃的大部分想像。玩家們會給娃娃換衣服、化妝,透過一個打扮精緻的娃娃,來看到理想中自己的樣子。
混跡「娃圈」的玩家們,往往被稱為娃娘和娃爹,而且,他們也真的會像父母照顧孩子一樣地「養娃」。以BJD娃娃為例,這種娃娃大多數是用樹脂製作而成,需要避光、避水,否則就容易老化;而且BJD娃娃平時也需要卸妝,如果很長時間不卸,化妝品也會損壞樹脂;如果在化妝的時候操作不當,還會造成娃娃的皮膚吃色,影響後續妝容。
想養好一個娃,除了操心,還得花錢,比如給娃娃買眼珠、買衣服、做頭髮、找人改妝,樣樣都是花錢的地方,而且花得並不比人少。一套稍微好點的服裝,價格往往在五、六百左右,而找一位相對知名的化妝師來給娃娃改妝,價格在幾千到幾萬不等。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養「娃」面前人人平等,多一個「娃」,就多一份生活壓力。但在肩負養「娃」壓力的同時,那些娃娘娃爹們也享受著養「娃」帶來的幸福感,那些小時候的缺憾,能夠在娃娃身上得到彌補,而自己的不完美,也能夠在娃娃身上找到慰藉。
02
不想做人了?不妨來「獸圈」走一遭
所謂獸圈,就是指一群喜歡擬人化動物角色的人所組成的圈子,在這個圈子當中,人們會給自己建立「獸設」,創造自己喜歡的擬人化動物形象,通過製作視頻動畫,甚至是穿上動物服裝等形式,來傳達自己對於這種擬人化動物角色的喜愛。
獸圈文化最早起源於歐美,近些年才傳入中國,然後聚集了一批喜歡這種文化形式的「Z世代」們。相對於cos圈、JK圈等初具規模的圈子而言,獸圈更加小眾,甚至鮮為人知,只有在少部分的網絡論壇、小組,獸圈玩家們才會表現的比較活躍。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不過近些年,獸圈也在不斷嘗試舉辦線下活動,讓玩家們的「獸設」從網絡走到現實,同時也給了獸圈創作者們更大的創作空間,呈現出更多的「獸設」形象。這也證明獸圈正逐漸從「小眾狂歡」的境地,嘗試往「大眾圍觀」的方向發展,生命不息,擴圈不止。
獸圈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二次元愛好者們對於「角色互換」的想像,讓二次元變為現實,也讓現實中的自己多了一個二次元人設。但目前這個圈子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而且其中的玩家群體也是魚龍混雜,對於想要嘗試的朋友們,只能告誡一句:好奇有風險,入圈需謹慎。
03
語C圈:不是「嘴炮王者」,而是「語言人設」
啥叫語C圈呢?簡單來說就是語言cosplay,語C圈的玩家們會擁有一個虛擬人設,在網絡群聊當中,用這個虛擬人設的語氣、思維方式與其他人進行對話,並讓人物故事不斷發展下去。(乍聽起來,跟沉浸式劇本殺好像有點像……)
文學演繹是語C圈的語言基礎,它利用社交平臺打造出一個虛擬世界,通過文字互動,構建出一個精神家園。
並且,在一個語C家園建立的初期,玩家們會先打造一個世界觀,以這個世界觀為基礎,來為各個成員分配角色。每個玩家在得到這個角色之後,要根據他的人物設定,如年齡外貌、性格特點、社會地位等方面,來制定自己與他人的溝通方式。
這裡所說的世界觀,可以由語C玩家們自主原創,也可以借鑑當前流行的網絡劇等劇情。比如參與語C的你既可以是一個遠古末世的孤傲王者,也可以是最近熱播劇中的暖心歐巴。
語C跟日常帶人設聊天比較有區別的一點在於,語C對話會採用對話內容跟動作形容相結合的方式,舉個例子:「臭師父!就知道逗我!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嘟著嘴巴並叉起腰)」。可以說,語C式的聊天,一半像在說話,一半像是在寫小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如果說其他圈子會有相對「大齡」的玩家介入的話,語C圈的玩家則絕大多數都是00後,是一個十分低齡化的小眾圈子。這個圈子的存在,反映出部分00後的獨特交流方式,也呈現出孩子們專屬的豐富想像力。而且,語C圈似乎還有另外一個妙用:鍛鍊寫作文的效果應該是BBD(棒棒的)。
最後,因為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的緣故,平時總能夠聽到人們對於「Z世代」群體的討論,大家往往各抒己見,描述著自己眼中當代年輕人的樣子。慶幸的是,每個人口中的「年輕人」都不盡相同,看樣子,「Z世代」們有在把「不被定義」的屬性好好發揚光大。
似乎每個時代都是這樣,前一代人饒有興趣地觀察著後一代人,並對他們的表面進行「內部討論」。而後一代人與世界最好的相處方式,似乎就是自顧自地向前走,不顧前一代人的眼光,也不在乎同齡人的看法,在自己的圈子裡熠熠生輝,用自己的方式觀察著這個世界。